10岁那年,我结上了一个小冤家--有个女孩老爱揭我的短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我的攻击面也越来越广。她说我“骨瘦如柴”,说我“不是好学生”,说我“太顽皮”,说我“嗓门太大”,还说我“太自私”,等等。起先我尽量忍耐,但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便眼泪汪汪地找爸爸。
爸爸心平气和地倾听完我的发作,接着问我:“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怎么会是真话?我真想反问爸爸:“她说的会是真话?”
“孩子,你想过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吗?好,现在你既然已经知道那女孩对你的看法,那不妨将她说的一一列出,然后再在她说的对的项上做个记号;至于那些不对的就不必计较了。”
我按爸爸说的做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她说的话中竟有一半没有错!其中有的是我无力改变的(比如我的“骨瘦如柴”),但她所说的我的许多缺点我却完全可以克服--我突然萌发了要克服这些缺点的念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把纸交给了爸爸,但他不打算看。“那是你自己的事,”他说,“你比其他任何人都需要更真实地了解你自己。但是,首先你得学会倾听--不要由于生气或难受而捂住耳朵。如果别人的议论没有错,那么你自会心中有数的--你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共鸣的!”
“可是,她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闲话肯定是不对的。”我说。
“孩子,只有一个办法使人永远不被议论和批评,那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干--当然,那不就成废人了吗?你总不想当那号人吧?”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
不久,我又经历了一次更为痛苦的教训。事情发生在我们即将登台演出的那一星期。我担任这出音乐剧的主角,因而心中充满激动和渴望。
就在演出前几天,几位朋友准备在邻近的湖畔举行一次野餐会。那是阴冷的一天,妈妈建议我待在家中以防感冒。为此,我们吵了个没完,最后在我保证不去游泳的前提下,妈妈作了让步。
然而,我的保证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妈妈而已,看到人家一个个跃入水中,我的心便痒得难受,于是我穿上了运动衣,驾上一叶小舟出游了。
在我驾舟回到岸边时,几个男孩恶作剧般的猛摇我的小船,小船刚要靠岸就翻了个底朝天!为了避免落水,我纵身一跃上了岸,但脚掌却被碎玻璃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我没能出演主角,候补演员却获得了成功。“我确是履行了诺言,没去游泳呀!”我对爸爸说。
“可是,你妈妈的话你只听进去了一半。她真正要你保证的是‘小心别感冒’--不去游泳只是保证不感冒的因素之一,难怪你倒霉了。”
我辩解说:“可是所有的朋友都劝我上船去呀!”
“他们都错了,不是吗?”
只有用心倾听,并对对方的建议心领神会,才能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