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最小的机会成本为人生埋单 (1)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
·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地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任何活动的机会成本是做这件事情所作出的牺牲,也就是所放弃的东西。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先吃好苹果还是烂苹果:你逃不掉的选择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选择都要“耗费”若干其他事物——其他必须被放弃的替代选择。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困惑:两箱苹果,一箱是又大又鲜,另一箱由于放得久了,有一些已经变质了,问先吃哪箱,即先吃好的还是坏的?
最典型的吃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从烂的吃起,把烂的部分削掉。这种吃法的结局往往就是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烂苹果,因为等你把面前的烂苹果吃完的时候,原本好端端的苹果又放烂了。第二种是先从最好的吃起,吃完再吃次好的。这种吃法往往不可能把全部的苹果都吃掉,因为吃到最后的,烂苹果实在是烂得没法吃了,就都给扔了,形成了一定的浪费。但好处是毕竟吃到了好苹果,享受到了好苹果的好滋味。这道题当时在于测试回答者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人。按照当时的测试点:前一种吃法的人是悲观的人,后一种是乐观的人。
通常喜欢第一种吃法的人,觉得第二种吃法容易造成浪费。喜欢第二种吃法的人,觉得享受好苹果的味道更要紧,扔掉几个烂苹果不算什么。
两种吃法,各有各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先吃哪箱苹果,对个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先吃哪个苹果的选择,在其行为背后,却别有一番深意。而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更愿意采取第二种吃法。吃苹果不同于吃饭,不是为了果腹,而为了品尝其味道,吸收其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先吃好的比较理性。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种吃法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少一些。
经济学认为,人的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选择都要“耗费”若干其他事物——其他必须被放弃的替代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对被放弃的机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期和评价,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判断(主观的机会成本)。具体到先吃哪个苹果的问题上,两种吃法实际上代表的是两种观念,两种对机会成本的主观判断。第一种吃法的主观判断是浪费的机会成本大于好苹果味道变差的机会成本,第二种吃法的主观判断是味道变差的机会成本大于浪费的机会成本。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面对“先吃哪个苹果”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可能小到吃哪箱水果、穿哪件衣服,也可能大到是该读研还是工作或者留学?是嫁个自己爱的还是更爱自己的?……选择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对各种机会成本进行比较。
据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长达70岁。不过要活到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相对很重要的选择。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这时,老鹰便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获得重生。
老鹰重生的过程通常需要五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需要克服沉重翅膀带来的压力,艰难地飞到山顶,在陡峭的悬崖上筑个巢。然后,它就需要停留在新巢里。这之后,老鹰要用它又长又弯的喙不断击打岩石,直到老喙脱落。这段时间里,老鹰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新的喙重新长出来。在新喙长成之后,老鹰需要用喙将老化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来。然后,再一次等待着新爪子长出来。爪子长出来后,老鹰再用新爪子将厚重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在漫长而又痛苦的150天后,老鹰拥有了新的爪子、锋利的喙以及轻盈的羽毛。它又可以再次翱翔在天空,再获得30年的辉煌。
老鹰为了获得再生,要付出如此艰辛的努力,其实它也可以不做这样的选择,而是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找找食物或者休息,只是,那样就不会再有30年的生命了。其实,人类生命中所要做出的抉择并不比老鹰来得容易。许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当你觉得难以抉择时,我们需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量。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那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用途中使用某种资源,而没有把它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上所放弃的利益。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
机会成本可以用来分析很多方面的问题,生产的选择、消费的选择,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机会成本。如每个人的时间安排也都存在机会成本,把时间安排于某一项活动,就放弃了把时间用于另一项有价值活动的机会。而善于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是理性人的首选。
丢掉口袋里的宝贝:选项很多,你只能选一个
我们知道,每一个选择都包含“取”与“舍”两个方面,舍弃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以使有限(稀缺)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老师带着学生来到一个神秘的仓库。仓库里装满了流光溢彩的宝贝,每个宝贝上都刻着字纹,写着骄傲,正直,快乐,爱情……
学生对这些宝贝爱不释手,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
装满宝贝打算回家,学生忽然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已经很沉,令他举步维艰。
老师说:“孩子,我看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学生恋恋不舍地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不得不丢掉两件宝贝。但口袋还是太沉,没走几步,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来,再翻寻可以放下的宝贝。就这样,“痛苦”丢掉了,“骄傲”丢掉了,“烦恼”丢掉了……口袋的重量减轻了不少,但年轻人还是觉得沉重而费力。
“孩子,”老师又一次劝道,“你再看还可以丢掉些什么。”
学生终于把沉重的“名”和“利”也丢掉了,口袋里只剩下“谦虚”、“正直”、“快乐”、“爱情”……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眼看快到家了,年轻人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再也走不动了。
“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可以丢掉的,我们可以回家休息休息回来取。”
学生想了想,拿出“爱情”看了又看,恋恋不舍地放在了路边。
他终于轻松地回到家。可是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他在想着那个让他恋恋不舍的“爱情”。老师对他说:“爱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你先休息休息,等体力恢复了再把它取回,不是吗?”
这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说的就是人生的取舍与选择。我们在选择面前会面临着诸多不同的选项,每一个选项都会有利有弊。也因此,选择任何一项,都构成了一定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始于资源的稀缺性。在这个世界上,资源的稀缺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又可以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会在同时放弃其他选择。经济学假设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选择时,会选择机会成本相对较小的选项,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父亲给孩子带来一则消息,某一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网络员,录用后薪水自然是丰厚的,而且这家公司很有发展潜力。孩子当然是很想应聘的,可在职校培训已近尾声了,要的真的给聘用了,一年的培训就算夭折了,连张结业证书都拿不上。孩子犹豫了。
父亲笑了,说要和孩子做个游戏。他把刚买的两个大西瓜放在孩子面前。让他先抱起一个,然后,要他再抱起另一个。孩子瞪圆了眼,一筹莫展。抱一个已经够沉的了,两个是没法抱住的。
“那你怎么把第二个抱住呢?”父亲追问。
孩子愣神了,还是想不出招来。
父亲叹了口气:“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个放下来吗?”
孩子似乎缓过神来,是呀,放下一个,不就能抱上另一个了吗?
孩子这么做了。父亲于是提醒:这两个总得放弃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孩子顿悟,最终选择了应聘,放弃了培训。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那家跨国公司。
我们知道,每一个选择都包含“取”与“舍”两个方面,舍弃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以使有限(稀缺)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为更好的做出理性选择,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种SWOT分析法,从四个角度权衡利弊,以帮助人们理清思路,做出更好的选择。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优势与劣势),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机会与威胁),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事情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机会,哪些事情可能面临更大的威胁与劣势,将选择的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有助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有利于我们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该去摩根斯坦利还是凤凰卫视:学会为你未来算笔账
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农夫也会羡慕国王的权势。只要做抉择,任何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选择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
有位上了年纪的单身汉乘坐飞机,靠着里侧、坐在他右边的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由于临时出现一点小故障,飞机延误了起飞的时间。起飞后,机长向乘客们致歉,并宣布马上有免费的饮料招待大家。
当迷人的空姐推着手推车过来时,单身汉向她要了一杯果汁。空姐接着问那位小伙子要不要也来一杯果汁。小伙子有意调侃,说:“不,谢谢!我宁愿和你谈一场恋爱,也不要喝果汁!”
单身汉一听,马上把他的果汁退还给空姐,说:“小姐,我刚刚不知道有另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