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柳传志:人才是第一资源
周文王寻遍渭水找到了在江边垂钓的姜子牙,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曾射他一箭的管仲成就春秋霸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如此类君王求贤的故事流传至今仍余味隽永。唯才是举,成就大事业,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过人之处,他将人才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采用多种创新形式来实行人才战略,既为员工和企业创造了最大价值,同时也成就了联想的辉煌。
富豪档案:
姓名:柳传志
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市。
1961—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
1967年8月至1968年11月,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实习研究员。
1968年11月至1970年4月,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4月至1983年10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3年10月至1984年11月,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
1984—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
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1988年,获首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银奖。
1990年,获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
1993年,被国家科委评为“火炬计划先进工作者”。
1994年,获北京市第二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奖”,被评选为北京市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家,当选“中国改革风云人物”。
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就是你要干什么行当,要干到多大,钱和人往哪里投。当今世界五彩缤纷,机会与陷阱同在。关键是看清楚,设计好我们最终要飞多高多远,寻找我们需要的天空和阳光,寻找属于我们的战略机会。
——柳传志
在我国古代,圣贤唯才是举的例子不胜枚举:周文王寻遍渭水找到了在江边垂钓的姜子牙;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曾射他一箭的管仲成就春秋霸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如此类君王求贤的故事流传至今仍余味隽永。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企业发展与人才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已由生产要素跃升为生产支柱,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整合,或知识与有效信息的积累与运用。创新与速度是社会发展不变的法则,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法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它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和创新;其次是运行模式创新;再次是技术的创新。而人才是进行和保证创新的主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才问题被企业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怎样识别人才、留住人才,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放走一个人才,不仅事业受损,还有可能为自己增加一个竞争对手,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但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却非常难。当今,发达国家在争夺人才的“战争”中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他们从自己国家经济腾飞的历史中得到了极为重要的经验——人才乃取胜之本。实践证明,谁获得了优秀人才,谁就拥有了最大的竞争力,其潜力是不可估算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不光是国家,凡是有志向做大做强的企业,都对人才选拔和任用非常重视。放下自我,唯才是举,成就大事业,正是联想总裁柳传志的过人之处。
柳传志始终认为因人设事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但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因人设事,柳传志的理解是:人不到位,绝对不动,再热闹的行业也不进入。因人设事素来是中国式管理的一大忌讳,外界也曾因此质疑柳传志用人的术与道。柳传志的用人思维看似与现代管理哲学相悖,实则另有奥妙。在用人方面,或激进或谨慎,柳传志有其独特性。
不能完全否定因人设事,也不能说因事设人就多么符合现代潮流。不管因人设事还是因事设人,关键看人与事是否为企业所需,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在柳传志看来企业就好比是舞台,人才是演员和主角。只要有才能的人能唱戏、愿意唱戏,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将台子搭起来,将舞台打造得得心应手。他说:联想提供的是一个没有界限的舞台,只要有信心、有能力,就能和企业共同成长;企业将员工放在首位,作为事业成败的第一要素,必能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在企业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人人演出成功了,企业这个大舞台自然就会成功。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容易挣的是钱,最难挣的是信誉。”柳传志认为:人才的标准首先是信誉。信誉不仅仅是品德,还是能力。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永远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有“财散则民聚”的观点,后来被引申为“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大意是说企业家要会赚钱,还要会花钱,柳传志深谙其中的奥妙。中国现在已掀起企业创名牌的热潮,名牌是一种信誉,企业家的信誉也是商标。人无信难立,产品无信难销,企业无信难存。企业要想崛起、发展、强大,还需从人才的信誉上着手。在这方面,柳传志是成功的,联想集团没有三角债。与联想做生意的人都有感慨,不必去催贷款,联想人会在到期前一天送来。这是联想的信誉,当然也是柳传志的信誉。
柳传志认为:作为一家制造业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核心管理层和公司骨干的积极性。联想在做业务、做事的时候,特别注意“带人”,事业要做出来,人也要培养出来。这样的做事风格,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它被联想称为“发动机文化”。关于柳传志的“发动机理论”,最能印证的例子就是联想的一分为二,也被称为“郭杨分拆”。为了留住一个人才,甘愿将自己亲手缔造的公司一分为二,柳传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杰出人才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在此后所取得的成就正得益于柳传志的“发动机理论”。
柳传志在引进人才的问题上非常慎重,联想对每一个新人都“精雕细琢”,希望他不仅适应岗位的要求,而且能够认同联想的企业文化,这种“同化过程”,主要是经过“入模子”实现的。“入模子”就是说联想要形成一个坚硬的模子,进入联想的职工必须进到联想的“模子”里来,凝成联想的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所要求的形状,使大家能够按照联想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做事,而这种行为规范又主要指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柳传志说,联想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定义为八个字:“求实进取,以人为本。”任何一个新加入的人,联想都会用最苛刻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都会将人才放在首位,不惜花费精力和金钱来培养。“入模子”为联想大厦的稳固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联想国际化的进程中,柳传志在用人方面的又一创举是“内部培养+外部引入”两种人才机制的巧妙平衡,这种规划缜密、步调合理的人才战略,保证了联想国际化的顺利实施。对于所有准备沿着联想的步伐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都是生动的一课。
在联想集团的人才培养方面,柳传志更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师傅,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体会告诉下属,一直强调:“斯巴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联想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欲成就事业的企业领袖,必须要有这样的远见卓识。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和培养人才,用物质和精神鼓励人才,用深远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柳传志任用人上的经营哲学,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
……
中国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往往很重视集聚能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才,但是当企业做强做大之后,企业家的自我价值也会随之膨胀,这时企业家在社会上有了名望,还能像柳传志这样放下自我、牺牲自我、重贤纳才、进一步成就大业的人非常少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事业发展上,柳传志都能够拿出“千金求马骨”的豪气和决心。谁拥有人才,谁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联想之所以能有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就是因为柳传志与一般的企业家不同,他是个有志向、有胸怀、有大气魄的企业家。
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非常快,企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人才“第一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不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做支撑,就难以建立起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切实做到具有惜才之心、辨才之智、纳才之策、树才之举、怀才之德、用才之艺,这是企业角逐市场的首要前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企业经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引进人才和利用人才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当务之急。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才制度的竞争,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只有依靠好的人才机制来营造。抓好“第一资源”,就要像培育千里马、使用千里马那样,树立“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用才观。对于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用好人才就是战斗力,关键就在于如何用好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柳传志将人才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用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甄选和培养人才,采用多种创新形式来实行人才战略,既为员工和企业创造了最大价值,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财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