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16

第16章 18世纪欧洲美术(1)

(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16世纪下半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意大利,危机日益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一些盛期的艺术大师相继谢世,群星陨落,一时天空里黑暗了许多。这时虽有样式主义艺术在兴起,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暂的流派,昙花一现,不起多大作用。就是在这样一个沉寂、困扰、寻觅的时期里从16世纪末到门世纪初有3个艺术流派终于在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中产生了。这3个流派是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意大利17、18世纪的美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多彩多姿,并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其影响就更大了,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意大利艺术绝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应该说它是多元的,只有承认它是多元的,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意大利当时的美术,也才能看到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当时,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斗争。

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学院之一是波伦亚学院。它大约创建于1590年,它的创始人是著名的画家卡拉契兄弟。学院产生的原因一是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二是企图把年轻的美术家引向所谓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的主张是力求订出一些法则,使人们遵循,如强调绘画中最高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所以说学院派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波伦亚学院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契兄弟。

阿尼巴·卡拉契(A.Carracci,1560—1609)是卡拉契三兄弟中最为驰名的一个。阿尼巴·卡拉契早年曾从兄路德维克·卡拉契学艺,后曾在威尼斯、帕尔玛、罗马等地工作,1609年去那不勒斯,后在那里染上疟疾回到罗马身亡。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善作大型壁画,也作祭坛画和架上画。他为罗马法尔内塞宫所作的天顶画尤为出色,风格很近似米开朗基罗,构图宏伟,人物生动。《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159—1604)就是这一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坐在动物拉的车上凯旋式地前进,此时,飞翔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涅的头上,周围有不少是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美惠女神为维纳斯梳妆打扮》也是他前期的一件作品,画上的人物雍容华贵,颇似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人物。后期的作品好像完全摆脱了前期的威尼斯画派的奔放的风格,日益变得庄重、宁静,更具有纪念碑的特色,《女圣使在复活的基督墓前》(约1605),就是这样的作品。《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约1605)是他创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画上的风景不是大自然的写生,而是理想式的风景。山川、树木、河流、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烟,画中点缀着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为的是增加一种传说的气氛。这样的风景画也叫作英雄式的风景画,回为这些画具有一种崇高、庄严、典雅的特色。他的这种古典风格对后来的普桑、克劳德、洛朗的风景画有着直接的影响。阿尼巴·卡拉契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吃大豆的人》、《肉店》(1583年前)等。阿尼巴·卡拉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他的叔伯哥哥路德维克·卡拉契(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另一个是他的同胞哥哥阿格斯提诺·卡拉契(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路德维克·卡拉契是波伦亚学院的领导人,画风优美典雅,颇似拉斐尔,代表作有《自画像》和《受胎告知》等。

格·列尼(C.Rent,1575—1642)是波伦亚学院派的重要的后继者之一,他在路德维克·卡拉契逝世后,继任波伦亚学院的负责人,1629年又被任命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长。他出生在波伦亚附近的卡里维查诺,父亲是个音乐家。他早年曾在波伦亚学院从路德维克·卡拉契学习艺术。1600年,他来到罗马,曾对卡拉瓦乔十分仰慕,不过,他最崇拜的还是拉斐尔的艺术,最终他在学院派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他的画,素描严谨,色调明快且富有抒情特色。他的作品很受一些上层人士的欢迎,当时,向他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曙光女神》(约1613)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为罗马的洛斯比里奥西别墅而作的天顶画。这件作品构图宏大,空间开阔,人物优雅,色调瑰丽。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在驱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后是太阳神的马车隆隆前进,美惠三女神带着愉快的表情,且歌且舞,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征着曙光如锦。他的架上画代表作有《欧罗巴被劫》(1630—1634)、《阿塔兰忒和希波涅斯》(约1625)、《圣母的少年时代》(30年代)等。

波伦亚学院的另一个后继者是格维尔契诺(Guercino,1591—1666)。他本来的名字是乔凡尼·弗朗西斯柯·巴尔别里,不过人们常呼他的绰号格维尔契诺,意即斜眼的人。他是学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画家,他的画风雄浑凝重,笔触宽大流畅,人体具有雕塑感。他早期在波伦亚从路德维克·卡拉契学艺,1618—1620年,他在威尼斯又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621年到罗马,此后,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曾给他以一定的影响,1642年起他接替列尼担任波伦亚学院的院长。他在罗马完成了鲁多维西俱乐部的天顶画,这幅画的名字也叫《曙光女神》(1621—1623)。他在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曙光女神奥罗拉(Aurora)乘着马车在空中疾驰而过,她身后有一位急匆匆追赶的老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她的丈夫提托诺斯,整个画面空间开阔,十分壮丽。这幅画的风景可能是由他的助手达西(Tassi)和布利尔兄弟(Bills)协助完成的。格维尔契诺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如《圣克拉拉》、《狄安娜沐浴》(约1618)。《巫女》(30年代)、《圣母升天》(约1623)等。

属于学院派的画家还有多明尼基诺(Domenichino,1581—1641、乔凡尼·朗弗朗可(G.I.1anfranco,1582—1647)等人。

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在当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与当时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连续不断,这种斗争也影响了一些出身于下层的艺术家,他们的苦闷和叛逆情绪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某些资产阶级的艺术史家把卡拉瓦乔看成是一个奇怪人物,其实,他正像同时代的布鲁诺、伽利略、康帕内拉这些人物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M.de.Caravnggio,1573—1610)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生的村于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早期,他曾从米兰的西蒙·彼得尔查诺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但是,对他的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大约在16世纪90年代,他来到了罗马,开始寻找和开辟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篮的孩于》(1589)、《酒神巴库斯》(1589)、《逃往埃及途中》(1590)、《弹曼陀玲的姑娘》(1595)以及《女卜者》(1588—1590)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一生,从生活到艺术,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约在1590年,他为圣·路易得热·德·法兰切日教堂画了著名的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大使》。在画面上,有两个等身大的人物,使徒马太完全是一个农民的样子,好像正在吃力地写字。由于这个人物画得十分粗野,结果引起了订货人的不满。卡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这种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由于这幅作品遭到了拒绝,画家只好另外又补画了一幅。在1602—1604年间,他又完成了另一幅出色的祭坛画《基督下葬》,这里同样没有激动不安的殉教气氛,基督好像是一位死于贫困的普通人。1605—1606年间他又画了一幅和《基督下葬》性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为圣马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所作的《圣母之死》的祭坛画。这幅画,构图的中心是圣母玛利亚,她蓬首赤足,面有菜色,周围哭泣的人也都是一些乡野村夫。这样的画面如同是真实生活的一幕,没有丝毫的美化,也没有表现出圣母的神圣与荣光,正是由于这样,订货人以对圣母的不大敬为借口把它拒绝了。

为什么卡拉瓦乔的画常常会引起争议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的态度,而他的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看作是叛逆的表现,所以人们把他看作是“不合群的人”。我们在卡拉瓦乔其他一系列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是多么大胆地在怀疑和批判当时那个社会。例如在《多疑的多玛》(1595)一画中,我们看到基督的门徒多玛完全是一个怀疑派,他也许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老师能死而复活。在画上,他正毫不客气地用手挑着基督身上被钉子钉过的钉子眼。在《参拜圣地人的圣母》(1604—1606)一画中,我们同样可以见到,卡拉瓦乔的圣母并不是一个万能者,她和普通妇女一样,虽然同情那些向她参拜的人,可是,她并不能普渡众生,因为她自己也是贫穷的人。卡拉瓦乔后期的作品还有《念珠的圣母》、《鞭打基督》、《阿、德·维尼雅库尔肖像》、《砍下洗礼约翰的头》、《埋葬圣留西》以及《牧人来拜》等。最后,卡拉瓦乔,这位推开17世纪艺术大门的人在流浪中悲惨地结束了一生,死时年仅39岁。

卡拉瓦乔有许多追随者,其中有简提列斯基父女、斯巴达、曼夫列迪、斯凯多尼、萨拉塞尼、普列基等人。欧·简提列斯基(O.Gentileschi,约1563—1638),他本名叫劳米(Lomi),1576年来到罗马,倾向于卡拉瓦乔艺术,1626年去英国,在英期间画了一些天顶画。他很仰慕卡拉瓦乔的艺术,作品中重视光暗对比,代表作有《逃往埃及路上的休息》(16920)、《弹鲁特琴的姑娘》(1626)等。他的女儿阿·简提列斯基(A.Gentileschi),约1593—1651也是一个卡拉瓦乔主义者。这是一位性格冷静、做事干练的女人。她喜欢描绘一些英雄妇女的题材,代表作有《尤吉菲刺杀荷洛菲涅斯》(约1620)等。列·斯巴达(L.Spada,1576—1622)是波伦亚人,他的艺术风格很接近卡拉瓦乔,所以有人经常把他的画误认为是卡拉瓦乔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圣彼得受难图》等。巴·曼夫列迪(B.Manfridi,约1580—1620)学习卡拉瓦乔几乎可以乱真,他作品中的人物粗犷有力,富有雕塑感。他很早就来到罗马,善画肖像画和风俗画,在意大利和国外都有很多的买主。代表作有《弹琵琶的青年》《四季》、《圣彼得否认基督》、《女卜、者》等。卡洛·萨拉塞尼(C.saracini,1579—1620)也是卡拉瓦乔艺术的追随者,大约在1598年去罗马,1613年又去曼图亚,1619年在威尼斯工作,画风注重光暗的强烈对比,人物质朴写实。他的代表作有《圣母之死》、《圣巨契利亚和天使》(约1610)等。马·普列基(M.Preti,1613—1699)是那不勒斯画派的画家,擅长作湿壁画和架上画在艺术上既接受卡拉瓦乔艺术的感染,又有学院派艺术的倾向,架上画的代表作有《音乐会》和《牧人来拜》等作品。卡拉瓦乔的追随者在国外也很多,其中受其影响的有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路易·勒南、乔治·拉图尔等人。无可置疑,卡拉瓦乔主义在其他各国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除卡拉瓦乔外,当时意大利地方画派的实力也是很强的,在地方画派中也涌现出不少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

17世纪热那亚画派最主要的代表是别·斯特劳兹(B.Strozzi,1581—1644)。他早期在热那亚从桑尔里学习艺术,曾受佛兰德斯画派的影响,1597年成为托钵僧人,在1631年逃出寺院去到威尼斯。艺术上,对他有影响的两个人是卡拉瓦乔和鲁本斯,他善于画一些带有世俗风味的宗教题材画和风俗画。代表作有《托维特的痊愈》(约1635)、《老风流》、《女演奏家》、《鲁特琴的琴手》、《天文学者和他的学生》、《厨娘》等。《托维特的痊愈》虽然取材宗教故事,但是画面上的情景极具生活气息。《老风流》一画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揭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讽刺一个行将就木的贵妇人,还坐在镜子前插戴花朵。

多·菲奇(D·Fetti,约1589—1624)是曼图亚画派的代表之一,曾接替鲁本斯成为曼图亚的宫廷画家,在艺术上仰慕卡拉瓦乔、鲁本斯和叶勒斯海莫。晚年,他移居威尼斯。他的《演员肖像》(约1610)是一幅表现心理复杂变化的人物肖像,很可能画的是当时名演员马尔季列里。此外,他的代表性作品还有组画《箴言》、《手持歌利亚头的大卫》、《托维特的痊愈》、《马格达而那》、《逃往埃及》等,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是真实、朴素、自然。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热门推荐
  • 末世女僵尸的脱线生活

    末世女僵尸的脱线生活

    小到替小区里几个捣蛋鬼收拾下掉落的残躯,能文能武,实乃新世纪高级复合型人才。而我就是僵尸女……--情节虚构,我的工作大到检查地盘里有没有新的丧尸闯入,请勿模仿
  •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为实现和平解放北平的目的,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傅作义的政治争取工作,傅作义将军最终顺应历史潮流,施行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行动……
  • 封魔至尊

    封魔至尊

    意外穿越到异界大陆。这里,强大的武者能排山倒海,毁天灭地!主角因前世修炼的太极,获得巅峰高手的看重。从此,命运开始转折。看古天龙是如何修为猛进,血战大陆!
  • 谁搞垮了美国

    谁搞垮了美国

    金融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刚刚过去,华尔街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美国的坠落仍将持续。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吃了苦头之后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美国人不长记性,这不妨碍中国人反思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以避免自身的金融危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食色满园

    食色满园

    现代厨师陈然意外重生古代农村,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既不懂得如何种田,也不了解如何养殖,且看陈然如何扬长避短,利用一技之长带领一穷二白的陈家致富奔小康。
  •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做人一定要有梦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 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 少说话,多干事 怀着归零心态去做事 莫让自己打败自己 人生不怕慢,就怕站 勤奋和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世事多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 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 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不会“亏本”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 人人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还是自己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高校推理笔记

    高校推理笔记

    是校园推理小天后秦纤纤再揿高校神秘面纱,与你一起聆听那些离奇的故事。校园的角落里,到底还有多少人不为知道的怪事发生着,当警笛声响起时,鬼屋竟然开始闹鬼,究竟这一切是动机未知的谋杀,还是一场没有真相的局。
  • 宋瓷大碗

    宋瓷大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本书是作者老那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10余篇小说,内容为基层乡村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以及基层海关小公务员的琐碎人生和官场日常工作的微妙关系。作者立足自己熟悉的生活,写出了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现实人生的残酷和无奈,官场的载沉载浮……作者的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绘声绘色,很会讲故事,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