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种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模式也是阿里巴巴独创的。马云不愿意去模仿那些已经成熟的企业的做法,他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他认为:
在商业做法上盲目模仿大公司,这是不少创业者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不少出身大公司的人,会在自己创业的时候,不自觉地按照大公司的做法建立一些规范制度,等等。必要的规范当然是有益的,但大公司为了稳妥,一般都比较慢,大公司为这个“慢”付得起代价,但这对小公司来说将是一个灾难。新创业的公司就像是只兔子,却以为自己是个大象,用大象的心态做事,在狼面前慢慢踱步,最后就会被狼吃掉。创业,就意味着要有创业的做事方式。
创业公司不仅不要盲目模仿大公司的做事方法,也切忌抄袭其商业模式。那些知名企业在成名之前是什么样子创业者根本没有去调查,它们是如何积聚自己的能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创业者也没有去思考,简单模仿它们的现实,可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公司不是简单模仿就能获得同样成功的。
选择这种模式得益于马云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了解,以及阿里巴巴自身的成长经验。他说:
阿里巴巴异军突起后,就成为在全世界B2B领域里(“我们可能现在确实是”)的第一位,无论访问量、客户数量都是第一位的,原因很简单,美国都是为大企业服务的。他认为要为大企业服务很难,第一,等到大企业搞清楚怎么做的时候,往往会自己做,会把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甩了;第二,美国的电子商务都是为大企业省钱,他觉得中国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很多,最需要帮助,就像大家可以造别墅,但客户群是有限的,但当造很多公寓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愿意住,所以他是造公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为中小企业服务就不能去想办法帮它省钱,因为它的钱已经省到了骨头上面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思路是帮助他们赚钱,让他们通过阿里巴巴的网络发财。
马云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发现中小企业商人头脑精明、生命力强,非常务实,他说,中小企业才不管什么战略的概念有多么好听,能让它赚更多钱的东西它就会用。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他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此外,马云对中国发展趋势进行正确分析,他相信中国“入世”以后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也是他坚持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的一个原因。
阿里巴巴的一位创业元老介绍说,1999年,中国申请加入WTO失败的时候,正是阿里巴巴在杭州湖畔花园创业的时候。消息传来,阿里巴巴的员工们都不免有些失落,虽然还没看到未来的赢利在哪里,但就他们这群人对外贸的熟悉程度和从阿里巴巴上最为活跃的商人群落来看,这样一个消息无论如何都不是好消息。但马云对中国入世十分乐观,他告诉员工中国入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像阿里巴巴的成长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一样。
马云分析得非常正确。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中国很快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达,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一时间“中国制造”风靡全球。
亚洲的独特模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模式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B2B模式的发展。中小企业特别适合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讲资金、讲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不是讲规模而是讲灵活,以量取胜,所以被称“蚂蚁大军”。阿里巴巴每年的续签率达到75%,而中小企业的死亡率都可以达到15%,他们续签首先说明他们已经存活下来了。
马云说:“让别人去跟着鲸鱼跑。”他通过自己深入调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准确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开为大企业服务的激烈竞争,建立了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务平台。在为别人提供服务付出努力的时候,马云自然也少不了丰厚的回报。
收购雅虎中国,只为搜索引擎工具
自2000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马云每一次露脸都能掀起一阵舆论旋风。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界和互联网界的知名人物,与他相关的数字也都令人咋舌:2000年,马云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2500万美元,2004年又从软银筹到8200万美元,然后一年内为淘宝网砸出1亿元人民币。而最新的一个数字却是10亿美元投资——来自雅虎公司。
在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尽管身旁坐着雅虎公司的CEO丹尼尔·罗森格,马云却是绝对的明星,聚光灯下的焦点。马云巧妙地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来揭幕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他说,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阿里巴巴和雅虎7年的缘分,在今天能够结合在一起。阿里巴巴公司和雅虎公司同时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打造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平台,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
对于这件互联网行业的惊天收购案,让许多人在惊讶之余都充满疑惑:阿里巴巴加上雅虎中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合?到底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还是前者被后者收购?雅虎中国的加入能否成为阿里巴巴胜利的转折点?马云如此大手笔收购雅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对于这些疑问,可以看看马云收购雅虎中国的背景:随着市场的发展,关于电子商务的信息会越来越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海量信息是阿里巴巴的优势。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选择多了也会造成客户困扰。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最适合的信息已成为诸多客户最迫切的需求,而搜索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手段。
此次收购对于雅虎中国而言,其创始人杨致远表示:与阿里巴巴公司的结盟,将极大地增强并支持雅虎公司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力。阿里巴巴公司CEO马云以及阿里巴巴公司的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拥有深刻的理解能力、高效的管理能力,以及对互联网未来发展机会的杰出战略判断能力。雅虎公司坚信,阿里巴巴公司将领导中国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搜索的长期发展。显然,雅虎还是非常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的,只是马云如何把握雅虎中国将成为一个焦点。
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并将之发展为专业的搜索业务,这无疑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马云在2006年3月的搜索引擎战略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搜索必须要有一个重大的改革,他认为现在的搜索都是工程师的游戏,全中国有13亿人口,真正懂技术的只有2000多万,很多人跟他一样不懂技术,他的工作是引导13亿不懂技术的人喜欢在网上做生意,雅虎中国就是要让不懂技术、不懂网络的人都能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尝试搜索引擎。
马云认为搜索引擎只是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一个工具,收购雅虎中国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工具。搜索引擎归根到底只是一个工具,既然它是一个工具,就必须为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
阿里巴巴成立以来,一直在从事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做了B2B、淘宝等业务,但觉得最缺的就是搜索引擎。马云当年跟任何年少气盛的人一样,都希望快点赢,就怕时间不够。今天他反而沉静下来,觉得很多人都一样,第一天的梦想都很美好,但是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都忘了第一天想干的干什么,马云现在问自己,为什么要收购雅虎搜索引擎,是希望阿里巴巴成为与现在Google、百度一样的搜索门户,还是只为电子商务服务?阿里巴巴第一天是说为电子商务服务,为什么不返回到电子商务的轨道上?这样沉静下来思考,马云就觉得,阿里巴巴不需要做得很快,但是必须做得很好,必须得对中国的网民和电子商务真正有用。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帮助,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就很不完美。
2005年阿里巴巴接收雅虎中国业务的前提是建立在马云统一电子商务帝国的思维基础上:面对B2B阿里巴巴、C2C淘宝以及B2C交易的买卖商家,如何将三种模式有效无缝整合,使资源相互共享、传递,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如何让买卖双方在三个平台中可以自由升级、转化、过渡,最终实现一站式服务,对于这些问题,马云认为必须借助于搜索引擎。
未来的电子商务一定离不开搜索引擎。这是马云的商业逻辑,也是他的商业实践。在2005年8月阿里巴巴闪电鲸吞雅虎中国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尝试,马云对雅虎中国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即雅虎中国门户将被重组为一个面向企业、商务和富人的搜索引擎。
每一位投资者都希望介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对中国的互联网无疑是一次重新洗牌的开始,机遇和风险同在,关键是看谁能及时做出调整并得到市场的认可。阿里巴巴和雅虎给我们导演出一幕传奇:电子商务+门户+搜索+即时通讯,几乎包含了目前互联网领域所有当红的业务。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依靠雅虎每年几十亿美元技术开发投入形成的技术实力,创建全球首个有影响力和创收力的专业化搜索已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这个专业化搜索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产品信息、企业信息,还有物流、支付有关信息都串通起来,逐步形成一种电子商务信息的标准,进而有力地推进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统领全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马云收购雅虎中国固然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和全盘考虑,但是找到一个超强的搜索工具完善阿里巴巴的搜索引擎功能,从而快速优化、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无疑是他收购的初衷和兴趣所在。他始终按照在自己的目标,完善他的电子商务系统。
与银行合作,解决安全问题
从1999年8848等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开始,电子支付就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正是对这个环节的安全因素的顾虑,使得电子交易的普及与发展受到了巨大阻碍,曾经出现的“网银大盗”和“证券大盗”等案件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为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针对这种现状,马云认为:电子商务公司要想成功,要做今天能做得到的事,也要做明天必须要面临的事,更要想后天美好的日子。但是今天的事情必须要解决掉,明天做什么要准备好。支付问题就是今天要解决的事情。电子商务,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电子商务,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电子商务环境,是没有真正的诚信可言的,而要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先从交易环节入手,彻底解决支付问题。
调查显示,Web2.0时代,在选择电子支付考虑的诸多因素中,64.5%的商户首选安全因素,39.8%的商户很关注电子支付是否快捷和方便,这也是支付公司和银行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支付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安全产业。从技术角度看,国内电子支付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国外,但是从支付安全管理而言,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