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注释】
士君子:泛指读书人。平正:公平,正直。
【译文】
大丈夫处事,只问做得对还是不对,而不考虑这样做会带给自己祸还是福。读书人在著书立说时,最重要的是公平正直,如果能精当详尽的话,就更为可贵了。
【道理】
人行天地间,做事应正直公允,问心无愧。
元祐党籍碑
宋朝的时候,大奸臣蔡京当道。为了排除异己,为他当时所谓的“新党”制造舆论,蔡京曾拟就一份黑名单,称名单中的人是“奸党”,并昭告天下,要求全国各地把这份名单刻到石碑上,还称之为“元祐党籍碑”。这份名单包括了司马光、苏东坡、文彦博、黄山谷等人。这些人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材,而今却被刻到了“元祐党籍碑”这个耻辱柱上。
当时的九江太守找到当地最有名的李石匠,叫他刻“元祐党籍碑”,并说刻完重重有赏。不料李石匠听了太守传达的意思后,当场回绝道:“小人出身贫寒,后来因为能雕刻苏东坡和黄山谷的字,一家人才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他们都是百姓心目中的好人,现在却要我把他们当成奸人刻在石碑上,我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太守的手下大声喝道:“你竟敢公然违抗太守的命令,不要命了?”李石匠面不改色,慨然道:“就算把我的命拿去,我也是不会刻的!”听闻此言,太守忍不住感叹道:“你的这些举动连有些士大夫也比不上呀。”于是不再为难他。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注释】
定凭:一定的依据和标准。
【译文】
为人处事有什么标准和依据呢?只希望能做到问心无愧;创立的事业无论大小,一定要是自己能做好的。
【道理】
无论何事,只要能做到问心无愧,尽心竭力,必然会有好结果。
诚信救国
春秋时期,齐管仲挂帅出兵伐楚,楚国大将狄考被齐军所俘。按惯例,擒住敌方主将要将其斩首以向国君报功。行刑时,狄考面无惧色地向管仲请求道:“我为国捐躯,纵死无憾。只可叹家中有九旬老母无人照料,恳求您放我回去一趟,安排好老母的后事我就回来领刑。”管仲也是有名的孝子,听后怜悯之心顿生,竟为狄考松开绑绳,并赏一匹快马,让他回家探母。谋士们都说:“人在求生时都会说这套理由,怎能轻易相信呢?狄考绝对不会回来了!”管仲道:“倘若他说的是真的,杀了他就等于杀了他的母亲,违背孝道之事天理难容。”
齐军继续前进,两天后来到一个村庄,村里的人早已跑光了,只有一个青年依然守护着一群牛羊,兵士便把他带来见管仲。管仲问:“你为什么不去逃难呢?”青年回答:“我答应为朋友看护牛羊,怎么能去逃难呢!”管仲又问:“难道你不怕在兵荒马乱中丧命吗?”青年又答:“纵然是死,我也不会做失信的事情。”
这时,有兵士来报:“狄考回来了!”管仲和众将都万分惊异。管仲问道:“你明知道要被斩首,为什么还回来?”狄考说:“我承诺的事就绝不会失信,我们楚国不论君王、文臣武将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诚实守信是我们的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