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1

第21章 历史需要细看 (3)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3)

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每位公民,都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义务,超期服现役满5年的义务兵,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改为志愿兵,继续服现役。

二 骄傲面孔下的唐患

唐相:从领袖制到委员制

政府与皇室的职责划分,从汉以来就形成了,皇位世袭也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刘家换了李家。但就政府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相权”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政府格局的变化。钱穆说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在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汉代的宰相前面已经说过,由他一人来掌握皇宫内外的行政大权,遇有大的政事,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也开个大会。而唐代则把汉代的相权分给了几个部门,由多人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会议商定。汉代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副宰相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的职权加起来,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监察权另外。

从字面上讲,中书有“中”字,依官名是在内廷管理文件的意思,主管叫做中书令;门下省主管叫做侍中,在宫中侍奉皇帝;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主管叫做尚书令。这三个官,原先本都是在内廷的,到唐代,由内廷官一变而为外朝的执政官,和以前的性质完全不同了。唐官阶分为九品,一、二品官都是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元老,三品以下才是实际管事儿的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这三省的主管都是三品。

唐朝的一切政令,都有一个流水程序。首先是中书省发出政府的所有最高命令。所谓最高命令,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诏书,实际上这并不是皇帝写的,而由中书省拟定。在中书省,中书令为正长官外,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中书侍郎之下,还有七八名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官位不高,但中书发布的命令,多由他们拟撰。他们通常独立撰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批阅,书上“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传达门下省。门下省的主管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诏书后,首先要进行复核。在门下省侍中、侍郎之下,还有几个“给事中”。给事中官位不高,但参与讨论诏书。如果门下省不同意诏书上的意见,可以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门下省所掌的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都需要门下省副署,才能生效。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最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无权过问诏书的内容。

如果门下省将中书省拟的诏书涂归封还,那么皇帝画的“敕”就等于白画了。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唐朝便规定,遇到要下诏敕的稿子,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联席会议,会议的场所称为“政事堂”。原先政事堂常在门下省,后来又改在中书省,玄宗时改名中书门下。会议时,中书门下两个部门的正副级干部都要出席,尚书省长官不出席。也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才称得上真宰相。

除三省的长官外,也有其他官员官位虽低而早负时望,有参知机务或同三品平章事等职衔的,也可以参与政事堂会议。这样的一个政事堂是国家的最高机构。但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没有“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故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中书省武则天改称凤阁,门下省武则天改称鸾台)。

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有十几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由他综合记录,最后决定文字。这是唐代宰相一职,钱穆说是“在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的一种运用与安排。

历史注脚;

真假宰相

唐太宗李世民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等他即位之后,朝臣没有人敢再当尚书令,因此尚书省尚书令常虚置,仅有尚书左仆射(音叶)及右仆射。尚书左右仆射如果有兼职,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就要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的身份。一般尚书仆射都身兼数职,所以三省全是真宰相。开元以后,尚书仆射不再出席政事堂了,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也不是真宰相。

凤阁鸾台

“不经凤阁鸾台何为敕”,是刘祎之批评武则天的话,刘祎之因此遭了杀身之祸。武则天以下的唐中宗,也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到底心怯,所以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按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也不敢用朱笔书“敕”,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当时唐中宗私下封的官,被当时的人称为“斜封官”,为一般人所看不起。

“六部”,政治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们都知道唐代采用“三省六部制”,说完了“三省”,我们要接着看“六部”。

国家的一切最高政令,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后,便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行政机构,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项六部制度,从唐代传到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期间只有六部的次序略有改动,再无更大的变化。

唐开始设六部时,顺序是吏、礼、兵、民(户部)、刑、工,唐太宗时改为吏、礼、民(户)、兵、刑、工,宋初的次序是吏、兵、刑、民(户)、工、礼,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其次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这个次序遂为以后所沿袭。

钱穆拿六部制度同汉代的九卿相比,认为六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唐代中央政府组织中最庞大的机构要数尚书省,总办公厅称作“都堂”,两旁为左右两厢,吏、户、礼三部在左,兵、刑、工三部在右。由左右仆射分领。每个部又分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每部的第一司为本司,如吏部第一司为吏部司;其余各司另有名称。尚书省六部的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下午各归各的本部办公。如有兼职“参知机务”或“同平章事”的,可以去政事堂出席最高政事会议。

吏部主管文职官员,官员的品级和选择、政绩的考核迁贬、以及封授策赏的典礼,都由吏部负责。唐朝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由宰相任命,吏部可以提名,五品以下的官员就全由吏部来调度。吏部的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如果要复名复姓,就需要稽勋司来办理。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禄及一切财政事宜,属于肥差。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管理考核本省的钱粮外,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清还设有专管八旗事务的户部机构。管理铸钱的钱法堂和宝泉局、管理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这些都属于户部。

礼部负责典礼事务和教育方面。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藩属和外国之往来都是礼部的事情。明清的礼部下属四司相同,科举考试属于其中的仪制清吏司来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负责铸造皇帝宝印和内外官员印信。接待藩属和外宾、翻译等事由礼部下的会同四译馆负责。

兵部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其中,武官的品级考核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与文官不在一个系统。文官由吏部管,武官由兵部管。清代全国的邮政事业也属于兵部。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审核刑名,与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的刑名案件,凡是死刑都要经过刑部。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也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清代更加具体:督捕旗人逃亡有督捕司,考核秋审、朝审各案有秋审处,遇到赦减有减等处,管理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的有提牢厅,审理中的案件所涉及的赃款、本部现银和堂印的是赃罚库,修订法律有律例馆。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但凡全国的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是工部分内的事情。

宋承唐制,设三省六部。但北宋前期,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转移到了其他机构,三省六部的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力图恢复唐初的三省六部规模。变法失败后,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南宋时干脆三省合一,六部的二十四司也被省并。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明洪武十三年,中书省的权力归于六部,从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之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渐变化。

钱穆大力肯定六部制度,主要就是因为其中体现了古代人的政治才干。如此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在西方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但是在我国唐朝就已经开始了,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历史注脚:

六部与九卿

六部相对于九卿进步,比如说汉代九卿中的“光禄勋”,从官名本义上来说,等于是皇帝的门房,有宫廷私职的味道。唐代正名为吏部,掌管人事;汉代管理军事的“卫尉”,也还是宫廷的守卫之意,唐代称为兵部;“太常卿”本指皇家的祭祀,唐代改为礼部。

我国现在的六部委

刑事诉讼法中涉及到的六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而常见的六部委是对具体工作具体事务而言的,而不是单单的固定概念。如“六部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阳光工程”,这里的六部委指的是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又如“六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这里六部委则指国家测绘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海关总署、外交部。“六部委联手整治涉毒娱乐场所”六部委指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所以这个概念和三省六部是不一样的。

藩镇:大国的肿瘤

唐代的政治,逐渐内重而外轻,虽然中央大臣比汉朝要更像样些,但地方长官没有汉朝做得好。

唐最低一级与汉代一样为“县”,玄宗时,全国有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比汉代多两百多。唐县分上、中、下三等,六千户以上为上县,六千户以下三千户以上为中县,三千户以下为下县。汉县仅分两级,万户以上为大县,其主管称令;万户以下为二级县,其主管称长。唐代的县比汉县小。县以上为“州”,与汉“郡”基本上同级,刺史是地方高级行政首长。唐代的州也分上、中、下三级,十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汉郡户口在百万以上的不少,可见唐代地方长官的职权比重,比汉代差逊甚远。

同类推荐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 大唐王朝4

    大唐王朝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热门推荐
  • 蛇尊,放了我

    蛇尊,放了我

    她,黑云堂的帮主,倾城国色,却又好色专横,终于有了报应。在迷jian一名英俊的警察后,反遭对方疯狂极端的报复,以至香消玉殒。他,蛇族之王,苦心孤诣,一心想成为万妖之王,不过最后功亏一篑,险些命丧九泉,沦为妖界的头号通缉犯。…狼族地盘。狼王望着身前高大的身影,小心翼翼地说:“王,这些人脔可满意?”言灵歌穿着狼族特制的金蚕薄缕衣,双手双脚捆绑,与其他人族女子一起,被放在一只巨大的玉盘上,供那个可恶的王挑选。可恶,虽说她有些好色,且口味较重,但从未想过与野兽有交集,而且谁知道身前那个人会是什么野兽。万一是狮子,那不就惨了?听说狮子每日要进行几百次的XXXX“要她了!”一个邪魅妖孽的声音轻轻响起。抬眸,便见一张俊秀非凡的脸,深墨的眸光如星辰般璀璨,只不过嘴角的笑容,却显得邪佞无比。要了,即便是妖,老娘也要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缠龙冰心

    缠龙冰心

    她,柳伊冰冷酷无情,对敌人从不手下留情,冷、酷、狠,已经是在江湖上人人皆知的事情,可是让他想不到事,他的所有面具会为了一个男人而完全卸下……
  • 上当了别找我(好看系列)

    上当了别找我(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梦中还你太平盛世

    梦中还你太平盛世

    穿越:爱拼女自白:相公,我只想相夫教子.在现世中她只是一个边远小渔村的平平淡淡的女子,怎奈为了贴补家用狠命挣钱,活了三十年,遇上的男人没几个却只落得个爱拼女的称号.一朝穿越,居然成了天赐女太子,肩负着一统天下的重担.这可叫她一个没有啥本事的讨厌战争杀戮流血现代人怎么办?~~~~~哎呀呀,前世今生唯一的心愿,就是嫁个好人,生个乖娃,做一把贤妻良母的愿望能实现吗?我只是个小小女子,心不大的,管个家是可以的,但是天下,吼吼,真的有困难....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宫妃媚乱:江山依旧

    宫妃媚乱:江山依旧

    她是魏国最荣耀的女人,主宰朝政二十年,位总机要,手握王爵。朱门宫墙内,群芳争宠斗艳,多少红颜枯骨在眼前凋零,如那一日的血泪。她,十二岁被密养王府,十七岁入宫为奴。她,从卑微宫婢到一朝帝后,独得恩宠,人人艳羡。几代朝堂,机关算尽,为的不过是他的一句话,一个信仰。国乱政变,万骨铺就,从未想到,那个信仰却被他亲手毁灭。江山依旧,帝业如画,只是朱颜改。
  • 食霸天下

    食霸天下

    以前我除了做家务,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了,没想到后也能靠着这个安身立命,穿越之神真是设想周到!只是身在奴籍、、、这个,为了自由而奋斗吧!
  • 傻王的代嫁丑妃

    傻王的代嫁丑妃

    她是西楚国丞相府不受宠的庶女沐心冉,天生丑颜成笑柄,受虐多年含恨终;她是现代的顶级杀手,亦是妙手神医,却因一枚硬币,魂入异世,重生在沐心冉身上,睁开双眼,未及适应,已被塞入花轿代妹出嫁。*新郎是谁?是年仅十三岁便成为天下四公子之一的西楚睿王爷!难不成天上掉馅饼?错错错!曾经的天才王爷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傻王爷。丫的,还奇怪她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庶女一朝成凤了,原来是只被拔光了毛的落魄凤凰!靠!姐为一毛硬币舍身忘我,一个偌大的王府竟然给姐吃咸菜稀粥?还有这些比主子还嚣张的狗奴才打哪里来的?老虎不发威,千万别当是病猫;拔毛的凤凰那也是凤凰,岂是尔等小杂碎能欺压的!治恶仆,惩毒妹,进了宫里找皇上,干什么?算账呗!“皇上,这是您十年来欠王府的账!”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钱有了,奴才听话了,闲来无事捣鼓捣鼓草啊药的…嗯,生活似乎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娘子——”一声软软的呼唤传来。擦!忘了还有个傻王爷夫君没甩掉!*“娘子,我要和你一起。”某男抱着枕头过来。“滚回自己窝去。”某女小脚一踹,某男瞬间滚到床角下。“娘子——”某男从地上爬起来,两眼泪汪地叫道。某女很霸气地吐出一个字:“滚!”“娘子,管家把门锁了。”某男无奈地叹了口气。某女沉默了一会儿,掏出九根金光闪闪的长针,“要在这也行,先让我在你身上扎几针吧。”某男抽了抽嘴角,小心翼翼地瞟了眼她手上耀武扬威的金针,忽的嘴角一扯,笑得好不灿烂,“行!等我把他叫醒,扎完了再换回来。”【简介小白文不小白,请看正文。】
  • 夜半鬼叫门

    夜半鬼叫门

    惨淡的月光洒进古旧残破的钟魁庙中,让庙中的两个人的脸显的有些狰狞。其中一个长相极为凶恶的大胡子质问对方:“李大人你立志扫尽欺神骗鬼之辈,的确是想为民做一件好事,不过你真的不信这世间有鬼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