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14

第14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2)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2)

民国之前,钱穆的这句批语重在“门户之见要不得”上,因为当时是师承派系明显,而不够开放。清代的学者们喜欢创立门户,桐城派、浙东派、吴派皖派、汉学宋学、经今文经古文等等,将清朝的学术组建成一个立体复杂的大厦。虽然各家都有专长,但也有不足之处。学派是一种身份,也是学者继续探索的桎梏。

但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钱穆做演讲时所说的批语重点则转移到“师承传统不可无”上面了。当时年轻人接受西方思想,加上国学本身遭到批判,学术不兴。新一代的年轻人变成无所师承,但信口批评的一代了。所以钱穆寄语,要循着一个学术派别来做学问。

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学术创造都是在学派中产生的。古希腊有柏拉图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有儒家学派,当代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是一个集思广益,前赴后继的集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学派最多、最富个性的时代: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九流十家相互争鸣,诸子百家遂成。孔子也可以说是中国正统文化的学派领袖,而《论语》就是儒家学派的内部交流记录。

师承学派,意味着一种绵延持久的努力,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一种思想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建一座精神大厦与建一座商城不同,因为精神上的建设到底能筑到哪一层,是不知道的。只有后人不断去试探和思考,才能慢慢往上走。今天的儒家,就可以说是世代儒者不断努力建立起来的一座巨塔。学有师承,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西学东渐愈演愈烈,国学大厦岌岌可危。这时候的年轻人只想将这些建筑一栋一栋摧毁,更谈不上师承,只是遇书便读,无所取舍。钱穆说:“长此以往,将没有学术可言了。”

既要继承前人的思想,又要防止自己囿于一家之言。进退都要把握好度,否则是过犹不及。这种学术太极,钱穆本人算得上一个高手。

钱穆本人师承的,可以说是古典文献当中的精华。他熟读史书,也详究经学,对以往的名家经典,都做足了研究的功夫。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钱穆在国学和史学上的发言权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是钱穆又没有将自己归于某一个学派当中,他毕生都反对创立门户。

林语堂曾写了一篇《谈钱穆先生之经学》,他将钱穆看成是一位平允笃实的经师、一个不持门户之见的史学家、一位承前启后和惠嘉百世的学者。林语堂说:“宾四先生的学问,不能以训诂、章句、音韵之学视之。惟其他是史学家,所以他对中国文化、伦理、哲学,及学术之隆替,三致意焉。”林语堂也非常推崇钱穆的《国学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他说:“学者取此二者细读之,便知道钱先生十目乃一行,不肯放只字的工夫,然后知道他学问之精纯,思想之疏通知远,文理密察,以细针密缕的工夫,作平正笃实的文章。”

所以,在后人讨论钱穆是否是“新儒家”的时候,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穆绝不是什么派系中的人,他是一个独立的学者。成为一个独立学者,自己先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又要不断突破这个高度,不断向上看,这样的状态,正是一种在学派与门户之间的得当拿捏。

历史注脚:

历代父子兵

曹氏三父子是建安文学的先驱,是中国史中第一个文学家庭;汉代大儒刘向著《别录》,其子刘歆在此基础上著《七略》;司马迁宁愿接受腐刑也要写完《史记》,乃是为完成父亲的遗志;班固著汉书,没有人知道其中有多少内容是他的父亲班彪所写;宋代的苏门四学士、王安石王雱,清代的王念孙王引之,乃至近代的钱基博钱钟书,都是师承家学的典范。

畴人之学

《史记》中将古代专门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父子世代相传的人叫做“畴人”。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多是师承家学,所以称为畴人。清代阮元编写了《畴人传》,收有自上古至清乾隆末年的天文、历法、算学家 300多人(包括外国41人),叙述他们的事业和贡献。但是在古代,这种畴人之学并不被尊敬和推广。

做足“说文解字”的功夫

做学问要有一个大局的意识,明白学术之间的关系;也要有一个哲学的头脑,来思考材料背后的精神;还要有所师承,避免信口开河,走了冤枉路。但即使这些都做到了,我们还不能开始研究历史。因为等待我们研究的是坟籍史册,我们首先要能读通读懂,才能有所创造。钱穆说:“古书不明,由小学不振。”这里所说的“小学”,也就是说文解字之学。

“通文字不仅为读书,从更大意义上来说,要研究民族文化种种要点,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也可以说,此下中国文化不复兴,也就因为我们的不识字,或者识字识得太粗浅、太浮薄,不能从精细深奥处去了解。”识字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竟然成了我们文化传承的一大危机。

不管繁简之争的结果到底如何,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历史的人来说,认识繁体字是最基础的功课。也只有在这个最基本的能力之上,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

汉字是中国民族最独特的创造,它自成一系,从象形到六书,而后隶变,成楷,甚至衍生出专门的书法字画艺术。一个汉字,其中有形有声,形声会意,错综变化。如:古语中读辟音的汉字,都有分开在旁的意思,故臂,上肢在身两旁;壁,室之四旁;劈,刀剖物开;襞,布幅两旁相缝叠;璧,玉佩身旁;嬖,女宠旁侍。僻,屏开一边,侧陋邪僻,不在正道;避,走向旁去;譬,以旁喻正,使人明了;癖,宿食不消,僻积一旁……。

汉字之妙,钱穆一直是赞不绝口。就从明白一个字的涵义和渊源而言,繁体字确实比简体字更加接近本意,如季羡林先生说坚持写“愛”,因为“有心才有爱”。

但是钱穆所说的“小学”不仅仅是要认识繁体字。从学术上来说,一般“小学”要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也就涉及到校勘、改正讹误和辨伪。《吕氏春秋》中有一个经典的识字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他听到有个人在念历史书:“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古代计时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 后来子夏到了晋国,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晋国人说是:“晋师己亥过河。”

古书因为传抄、散佚,常常容易出现这种“三豕涉河”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小学底子,便不能弄清楚其中的含义。

汉字寓意深刻,春秋笔法中往往一字藏褒贬。“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虽同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

“征”带有褒义,表示主动的一方在道义上占优势,常用于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左传·庄公十年》中“齐师伐我”,“公将鼓之”,后来,因“征”“伐”二字经常连用,“伐”也逐渐有了褒义。“讨”是先宣布罪行,后加以攻击,有言字旁,说明主要是舆论上的进攻。“袭”是乘人不备而突然发起进攻。 “攻”是军事进攻的泛称,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作者立场中立。“侵”则有明显的贬义,是不宣而战,直接侵犯别国。如我们现在还使用的“侵略”。

一字之中深意无穷,这既是我们阅读史书的一大挑战,但也是汉字的一大乐趣。简洁的字句中有写书者的一份感情,也有那些历史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激烈的斗争。读史并不是去摇头晃脑地背史书,先明白了每一个字的艺术,史书之中的故事和史家的个性也会跃然纸上。把死书读活,把复杂的历史读简单,便能继续下面更深入的研究了。

历史注脚:

繁简之争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明确提出,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并称汉字简化是歧途。此话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而在1954年,23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自从《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汉字的“繁简之争”不断。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3月,由宋祖英、黄宏、郁钧剑、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向两会联名递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成书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之间。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14大类。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二 读史的智慧:读书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钱穆也专门对中国的第一部史书《尚书》做了考证辨伪。

钱穆说,“《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除了因为年代久远,造成文字诘屈聱牙之外,还存在真伪问题。

《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秦始皇焚书时,有一个经学博士叫做伏生,他悄悄收藏了一部《尚书》,装在家中的墙壁里,待到汉代的时候,接近百岁的伏生藏有《尚书》的事情,传到了汉皇的耳朵里,皇帝便派了一个名叫晁错的学者到他家求书。但伏生已经口齿不清,加上双方口音不同,只好由伏生的女儿帮忙翻译。几个月后,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朝中。这个版本的《尚书》被称作伏生《尚书》。还有一个问题,先秦是写篆体,秦代汉代都写隶体。于是把篆体的叫古文,拿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后来在伏生的帮助下由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是官方版本。

后来,武帝时,有人建房子的时候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这些古书为孔子后人孔安国所有,其中就有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或孔安国《尚书》、古文《尚书》。

有了两个版本的尚书,自然就要比较异同了。伏生《尚书》只有二十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在这共有的二十八篇中,文字也不尽相同。孔安国《尚书》一直没有列为官学,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汉末大乱,古文《尚书》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以后,学者便把两种版本的《尚书》合而为一,成为今天见到的《尚书》。

钱穆看到的《尚书》版本,又不知是经过了多少双手传抄、批注、誊刻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来历不明”,因此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朱子就曾说,为什么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到元代吴澄、明代梅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知道清代,阎若璩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辨别真伪,此事才得成为定论。

但是钱穆并没有完全相信闫若璩的结论,经过他反复对比和推敲,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但是在这十几篇《西周书》里面,也还是有问题。为此钱穆曾写过一篇文章,便是讨论《西周书》的。

钱穆辨伪的思想,在他的《朱子学案》中也有体现。他对朱子思想作了全面考察,共分五十八篇论述了朱子的整个学术,其中就有校勘辨伪。

清末,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认为一切古经都是西汉刘歆伪造,只有今文经学才算是经书,今文经都是孔子假托古人来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虽然当时康有为也很有影响力,但是钱穆毫不客气地说他是“一派胡言”。他的《刘向歆父子年谱》,有理有据地驳斥康有为的诸多不通之处,不仅洗刷了刘歆造伪经的不白之冤,也平息了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

钱穆身体力行,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用于治学。但他不是在自说自话,怀疑一切,扎扎实实的国学底子才是他敢于怀疑的勇气来源。

同类推荐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热门推荐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天师嫁到

    天师嫁到

    天道酬勤?这都是为那些疯子高手准备的,我张婉儿不是疯子,也不是高手,所以不屑之。笨鸟先飞?这是那些拼了命也要成仙的人,我张婉儿虽是笨鸟,但不想成仙,所以无视之。什么?你说我懒?难道你不知道我一直有在拼命赚钱吗?真是懒得跟你说了……可是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找我麻烦啊?我只是一个资质奇差的黄衣天师,不就是不小心从现代穿越到了这个地方嘛,不就是有段扑朔迷离的轰动身世嘛,不就是为了钱假嫁进了最有权势的洪府嘛,不就是偶然得了个如意仙瓶嘛,不就是私藏了《混元无极真经》嘛?至于这样追杀我吗?可恶,你们这些混蛋,把老娘逼急了,老娘“笨鸟后飞”给你们看!你,该死的旱魃飞僵,以为自己入了魔道,拥有灵噬期修为,我就会怕你?老娘盗了你的坟!你,该死的紫阳真人,仗着自己是掌门人,拥有渡劫期修为,就能欺负我?老娘灭了你的门!你,该死的至尊人皇,天命所归了不起啊,拥有大乘期修为,妄图摆布我?老娘夺了你的权!爹,娘,你们等着!待我夺了这个世界,修成无上神通,就能一家团圆了!----------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一:六百两?八百两?一千两?!甚至两千两?!!“这位夫人,你当我张婉儿什么人?”这么多钱,去请更厉害的天师都够了,你居然给我?未免也太贪了吧?洪三夫人皱着眉头,以为张婉儿还不满意。于是从怀中掏出了四张一千两的银票,总共四千两银票拿在手上:“就这四千两!不能再加了!我数三下,如果你不要的话,我就把它撕了!”好吧,我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二:“臭小子!你老娘叫我来,是救你性命的!你竟然不识好歹,还敢抢我生意?活腻了不成!!”啪!房门一把被推开,老太君走了进来,看见自己的孙媳妇竟然“浓情蜜意”地坐自己孙儿的腿上,看起来两人的感情真是好极了!“夫君,来!吃个梨!止咳的!看你昨晚差点把肺都咳出来,婉儿好心疼啊!”“夫人!放心吧!为夫有了你,是万万不敢死在你前头的!不然你守了活寡,为夫的我可舍不得!”----------偶是万恶的分割线----------片段三:“噢?谁告诉你,我只是一星黄衣天师?谁告诉你,我只有筑基期修为?”
  •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2个法则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2个法则

    你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销售中的强者吗?只要你想,你就一定可以做到,你要相信自己,自己一点都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你就一定也能做到。想要改变自己的一生,就让自己先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会再让任何人看不起我!我要变强!只有自己变强了才可以去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只要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在什么时候就再也不会被挫折打倒。你不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的强者。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主要内容包括:伊人寂寞、生死回眸、晚点、光头、继父、知音、嵌入灵魂深处的弹头、返祖、点燃一个冬天、天才、刺客、陌生的康乃馨、归途、投诉母亲等。
  • 带着农场混异界

    带着农场混异界

    他横任他横,我自种我田,若要来惹我,过不了明年。宅男赵海带着QQ农场穿越到了异界,附身到了一个落迫的小贵族身上,他的封地是一片种不出东西的黑土地,而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无比强势的未婚妻,他的未婚妻竟然是一个公国的继承人,未来的女大公!最最主要的是,他还是一个魔武废材,不能学魔法,不能学武技,废的十分彻底。我不能学魔法,但是我有农场,你敢攻打我?我放虫子吃光你的军粮,吃光你的庄稼,把你们的水源都下上杀虫剂,除草剂,给你的地上都种上杂草,我看你还敢来攻打我。什么?你要请杀手来暗杀我?嘿嘿嘿,我躲在自己农场的小屋里,看你怎么打我,等你走了,我就让你们国家的粮食绝产,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起来造你的反,看你还敢来杀我。切看一个有点腹黑的宅男,怎么用他的QQ农场,在那个剑与魔法的世界里,成为让天下所有人一听到都会做恶梦的存在。
  •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刚拜了天地,新郎被抢走;第二次,刚拜了高堂,亲郎再次……新娘发飚了:“老娘不等你了,老娘自己找人嫁。”于是,第三次,“送入洞房”……这又回,又要抢了。可是,到底是谁抢?又抢得谁?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重生红莲

    重生红莲

    穿越到混沌时代,大洪荒纪元正式开启,和夸父追日,同盘古开天,更少不了和女娲一起造人!前世悲催的他决心在这崭新的天地中成为一尊亘古留名的圣人。于是,上一世神话中的诸神成了他今生的对手,惊涛骇浪中,他能否斩神灭圣,踏上洪荒之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