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17

第17章 中篇 顺时而为,除去“执”的束缚 (2)

第四章 顺时而为,除去“执”的束缚 (2)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生命本自然,道理易僵化

“人本应当顺着人情去做,若靠一个道理去生活,则他们的生活真是非乱不可。”

生活中,人们总是情理并提,如情理不通,晓之以情、动之以情等等。情是心底一动,发而于外,往往千丝万缕、变化莫测;理则可以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定论,像是数学公式,板上钉钉。但是梁漱溟先生是讨厌按照理去生活的,因为道理原是本于人之心,人之情,现在把它作为行为的准的,就是“多一点意思”,也陷入了“意必固我”。不能灵活地顺风顺水而行,却大笔一挥制定出生活的条条框框,这样的生活不是僵化得可怕吗?

因此梁漱溟先生说:如宗教之信仰,哲学家之学理,与夫社会上之习惯等,者许多东西,如生物之机械的动作一样,社会上觉得非常之需要,实则非常扰乱吾人之生活。

理是人们公认的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基石当然要稳固可靠且恒久不变,但这也成了理的弱点所在。梁漱溟先生举例说:譬如以爱人爱物这个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必至流于墨子之兼爱,基督教之博爱;再推测到佛教的慈悲不杀生;再推,不但不杀动物,还要不杀植物才对,乃至一石一木也不要毁坏才是。但是在社会中投入个人,个人很容易被社会化。说得漂亮一点,是融入了社会生活,换言之,就成为了异化。也就是说,道理是从人情中提炼出来,让人更好地生活的,但是很多理其实已经背离了情,结果要求人弃情从理去生活,远离了生命的原貌。

宋朝理学家朱熹最为后人批得体无完肤的恐怕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了。他的本心应是想为天地万民指点一条“常好常对”的道路,故这一论点的前提当是“欲是坏的”,否则逻辑上便不能成立。朱熹所说的欲其实已经囊括了常人所说的情,人容易纵情、“富贵易淫,贫贱易移,威武易屈”,可见朱熹对人是多么地不信任,这不是和荀子的性恶论殊途同归吗?梁漱溟先生自然是反对这个意见的,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按照仁心去做,人就可以过上正常且和乐的生活了。

所以,梁先生说,人本应当顺着人情去做,若靠一个道理去生活,则他们的生活真是非乱不可。如果按照道理去做,不仅是画蛇添足,更容易弄巧成拙。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往往会走入呆板、僵化的道路,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教条主义错误。

在中国有个按图索骥的故事。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便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

这里的《相马经》扰乱的是几个或几个人的生活,最多浪费了他们的一番精力,吸取一下教训也就罢了。如果放在国家民族出路的大事上,所牵动的可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理其实并没有错,因为它本身就是从情中衍生的,只是它容易走极端,不如情之与生活贴得更近。所以梁先生说:凡是认定一条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就成了极端。事实本是圆的,若认定一点拿理智去推,则为一条直线,不能圆矣,结果就是走不通。

弦外听儒音

华佗治头痛:曹操患偏头风病,久治无效,经华佗针刺就不痛了。倪寻和李延两人,也都患头痛发热。华佗给倪寻吃泻药,给李延吃发汗药,结果治好了。怎么相似的病例治法如此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华佗回答说:倪寻是伤食,李延是外感,所以治法不能一样。”

是非随我心,游刃咫尺间

“本来是非主观的情理,只在直觉上有,只在好恶上见,完全应与客观的事理分开。”

与“非理”的态度相对,就是“主情”。梁漱溟先生说:“本来是非主观的情理,只在直觉上有,只在好恶上见,完全应与客观的事理分开,他仅仅是一个意味,是一个情味。所谓是者就是欢迎的意思,所谓非者就是拒绝的意思,完全是心情的一种力量。”欢迎与拒绝就是心里的喜欢与不喜欢之别,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有自己的心去做,不为外物牵绊,如此心里就时时安心舒畅。

因此梁先生认为:“孔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完全是听凭直觉之所之事,情到何处,他的行为就到何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他的情味如此。世界上不乏狂人痴人,如梅妻鹤子的林浦,稳坐钓鱼台的严子陵。旁人看来他们是不通情理——富贵荣华不是远比茅檐草屋要好得多吗?否则饱读诗书又是为何呢?因为在世俗之人看来,隐居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出而为功为业,不应该偏安一隅。但是人各有志,这些人心中自有对是非的计较,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达到生命的逍遥,所以不会陷于他人的评价。

战国时期,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之人。有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国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他们,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国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婉拒了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子在薛国发生兵难时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很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孟子:“齐王送您那么多的金子,您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您却接受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

相似的事件,不同的态度,看似孟子厚此薄彼,旁人不解,他却心中明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可以说是一条公认的道理,但是这道理也是出于他心中的考虑:既然有功,自然是喜欢赏赐的了;而无功受禄不符合他心中的君子之道,自然是退而拒之了。一是一非,孟子分得明明白白。

红楼梦中的黛玉,“一时好了,一时恼了”,爱使小性子,在宝玉看来这却真是她真情之流露,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但黛玉并不能做到是非由心,否则也不会且落泪且伤怀了。她正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为忧惧而生忧惧。她既使小性子来表达不满,但又太过在意自己的小性子为旁人所看不惯,每想到自己寄人篱下便郁郁不乐。而这种在意和抑郁久积在心,不知如何排遣,转而伤身。

《红楼梦》中有一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花费不少篇幅写宝钗、黛玉难得的交心,从中可看出黛玉对自己的多心也是明白的,但是却始终无法从中解脱。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子不好了,每年犯了这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偶尔听到窗外老妈子在骂小丫头,也误以为是在说自己,对旁人心存忌惮。可见她虽然目下无尘,孤高自诩,面对他人却不免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压抑着自己,怎能舒畅快活?倒是同样父母双亡的湘云心直口快,豪爽大方,寄居他处也总是笑意盈盈。黛玉把自己的心托于他人自然就以他人之是非而波动,不如湘云当喜则喜,当忧则忧的自由潇洒。

是非由心,生活方有趣味,梁漱溟先生说,“本来所谓我者,只是生命上之一意味,其与所谓苦乐是非者,通统是生命上之一意味。”心本活泼,由心去调剂生活,生命才倍显光彩。金庸在《白马啸西风》中写了一个名叫李文秀的女孩子,她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这种任性任行的真率正是梁漱溟先生赞赏的。心花恣意生长,满眼春光灿烂。

弦外听儒音

刘伶醉酒: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热门推荐
  • 高手林牧

    高手林牧

    爷爷的病要治,伪善贪财的姑伯却在争家产,要不是手底有两把刷子,林牧还真的有点头疼!
  • 恋上钻石王老五的吻

    恋上钻石王老五的吻

    处子之身的白枫被杨荣轩骗取清白之身后。白枫就当是一夜情,一笑而过。原本想回到自己宁静的生活,可不是料杨荣轩却对白枫展开了激烈的追求!“做我的女人,只要是我想要的,你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杨荣轩狠狠的捏着白枫的下巴冷冷的说道。“想让我做你女人,休想!”白枫同样的,也冷冷的回答。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他是高高在上的十二祖巫,生性凉薄,为人厉狠,那放诞不羁的外表下,只愿为一名女子痴守他本是下界一名小小地仙,温润暖心,医术超群,在下界三千年,只为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她原本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偷,一次任务失败,糟小人暗算后,流落到了异世。成为了凡界大国的“九公主”,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两人,却因为她顶着一张与那女子极为相似的脸而钩在一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化妖成仙

    化妖成仙

    天道轮回,万事万物有其因必有果。当苍茫大地万万亿人之心皆沉沦时,大地掌管着则会现身寻找那位被选定之人。而人间再起波澜之时被选定之人将挥舞着“万民泪”撕开天之缺。解救万民苍生于水火之中。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骄宠

    骄宠

    秦王妃是朵奇葩,在男权盛行的大魏朝,愣是活成了女性中的最大赢家。庶女为妃,上无公婆,中无妯娌,相公宠溺无度,临了还站在了大魏朝权势的金字塔顶端。秦王妃用切身经历验证了一句话——穿越是门技术活!!
  • 步步惊华:逆天狂女斗上神

    步步惊华:逆天狂女斗上神

    拥有高强法力后的她狂傲的说:“连老天也不让我们在一起么?那我便逆天而行,我要和天斗和上神斗!”有人问她:“你拿什么斗?”她自信的吐出二字:“人类。”既然她是狐妖,但为什么人类会听命于她呢?
  •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智慧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国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阅读国学,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