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400000004

第4章 文韬篇(3)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注释】

临:居高临下。这里是洞察下情的意思。

沉:深沉,隐伏。这里是谦卑恭驯的意思。

周:周遍。

定:安定。

大礼:隆重庄严的礼仪。

平志:据《武经七书直解》:“平志,不私曲也。”即无私衷。

守:自己心里的主见。

高山仰止:见《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仰慕、效法的意思。

神明:据《武经七书录解》:“应酬万变者神也,辨别众理者明也。”即英明正确之意。

极:准则。

聪:听觉灵敏。

辐辏: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辐,车轮上的辐条。辏,许多辐条集中于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译文】

文王问太公:“君臣之间的礼法有哪些内容?”

太公回答说:“作君主的,最重要的是要能体察下情;作臣子的,重要的是要能谦恭驯服。体察下情但不要疏远臣民;谦恭驯服但不要有所隐瞒。当君主的,要普施恩德;作为臣下的,要处事安定。普施恩德,要像上天那样覆盖万物;处事安定,要像大地那样载物沉稳。君主效法天,臣下效法地,君臣之间的大礼就形成了。”

文王问:“君主应该怎样临朝执政呢?”

太公回答说:“人君临朝处事,要大度从容、气质安详、温和涵蕴、有理有节。与臣下议事,要善于听取合理的意见,不固执己见,虚心静气,公平待物。”

文王又问:“君主应该怎样倾听臣下的意见呢?”

太公回答说:“人君听人之言,不可轻率接受,也不可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见;简单拒绝,就容易闭塞言路。人君的气度,应像高山一样,使人景仰,而不可及;应像深渊一样,使人俯视,而莫测其深。要有英明睿智的德行,公正宁静的风范。”

文王又问:“君主怎样才能明察一切呢?”

太公回答说:“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辨声音,心智贵在能思考问题。作为君主,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眼睛来观察事物,就能无所不见。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耳朵去探听消息,就能无所不闻;倘能以天下所有人的智慧去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明。天下的情况,如果都能像车轮的辐条辏向车毂那样由四面八方汇集到君主,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不受任何蒙蔽了。”

【心得】

文王向太公问了四个问题,分别是“君臣之礼”和君主如何“主位”、“主听”及“主明”。太公一一作了回答,指出君臣之礼,要效法天地的广大厚重,不可偏私轻率;而“主位”、“主听”及“主明”,即说明君主临朝执政,从根本上说,需要一种宽宏的气度和超人的智慧。这实质上是要求君主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风范。也就是说,君主不单只是一个集权的象征或傀儡,他必须德才兼备,一方面堪为普天之下人民的心灵耳目,一方面又具备崇高的理想人格,所谓“内圣外王”,才能洞悉一切,不虚此位,造福国家,造福百姓。否则,他就是一个昏聩的君主,无法兴盛国家,恩泽百姓。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姜太公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这就是说,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人民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其实岂止君王,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不就拥有了最高的智慧吗?

五明传

【原文】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注释】

寝疾:卧病。

太子发:文王之子,名发。文王死,发继位,称武王。武王承父遗志,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用以当作国家的代称。

敬:不怠惰、不苟且。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发也在床边。文王叹息道:“唉!上天将要遗弃我了,周国的社稷,将要由你(指太子发)来治理了。现在我想请我们的老师讲讲至理名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后代子孙。”

太公问道:“你想问什么呢?”

文王说:“我想问问先圣治国的大道理,之所以被废弃,之所以能兴起,其原因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见到善事却懈怠懒惰不为,时机到来而迟疑不决,明知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国君治国之道废弃的原因。对己能谦和宁静,待人能恭敬有礼,接物能刚柔得当,行动方面既能忍耐又很果断,具备这四种优点,国君治国之道就能兴旺。所以义理胜于私欲,国家必然昌盛;私欲胜于义理,国家必然衰败;动谨胜于怠惰,国家必然吉祥;怠惰胜于勤谨,国家必然灭亡。”

【心得】

文王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特地把太公召来,要他讲讲延续国脉的建言,以此传给后代子孙;并要太子发(武王)在旁边聆听。文章从“起”(兴)“止”(亡)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立论,阐明义、欲、敬、怠与国家盛衰兴亡的关系,最后归结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提倡“义”与“敬”,反对“欲”与“怠”。什么是“义”?韩愈说:“行而宜之,谓‘义’。”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处事合乎道理,对人民有益。有些人不然,行事单凭自己好恶,只追求个人私利,这种“欲”就是不义。所以“义”这个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道”,一是“行”,两者合起来就是“义”。空谈“道”,而没有行动,不是“义”;有行动,但不合乎“道”,也不是“义”。《水游传》上的梁山好汉们把“行道”看做“义”,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敬”,“敬”就是办事恭谨虔诚,勤恳尽力。这是对“行道”的具体要求。既然“义”就是“道”的所在,那么“行道”就应该有一种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把事情办好,决不能有任何一点怠惰疏乎。

总之,姜太公把“义”和“敬”看作是国家兴盛的两个基本前提,实际上是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提倡一种理性的精神和实践的态度;反对“欲”与“怠”,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年轻的太子发听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历史经验的真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年轻人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理性的思想不够成熟,而感性的欲望易于冲动。所以,年轻人要学会克制自我。当然,在人际关系中提倡克制决不是主张“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那就把你右脸也伸过去”。而在人际关系中关于克制,是为了求得和谐,建立做朋友的友好气氛。古往今来,凡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们,大多是拥有克制力的人。克制,是理性的自控,不是压抑,不是屈服,不是奴颜卑膝,不是献殷勤,不是无原则迁就,也不是不要斗争,不要真理。

六六守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人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君国主民:为国之君,作民之主,即指君主。

与:给与,托付。

六守:挑选任用人才的六项标准。守,遵守的准则。

三宝:指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三件大事:农、工、商。宝,贵重的东西。

无转:坚定不移。

一:聚集。

乡:行政区域单位。相传周制以1.25万家为乡。

都:城邑。古时有宗庙的城邑叫都,君主居住的城邑叫国。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君主治理国家、统治人民,为什么会失掉他的国家和人民呢?”

太公回答说:“那是因为用人不慎的结果。人君应当以六个德性标准来选拔人才,并以三个谋略来管理国家。”

文王问:“什么是六个德性标准呢?”

太公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实,四是诚信,五是勇敢,六是智谋。这些就是六个德性标准。”

文王又问:“怎样慎选符合六个德性标准的人才呢?”

太公回答说:“使他富有,观察他是否不逾越礼法;封他以高官,观察他是否不骄傲凌人;委他以重任,观察他是否能坚定不移去完成;让他去处理问题,观察他是否有所隐瞒;让他处于危难的境地,观察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件,观察他是否善于应变。富有而不越礼,即是仁爱;尊贵而不骄傲,即是正义;赋予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即是忠实;处理问题而不欺下瞒上,即是诚信;临危不惧即是勇敢;应变不穷即是智谋。人君不能把控制三件宝器的权力交给别人,若是给了别人,君主就丧失了他的权威。”

文王问:“什么是三件宝器呢?”

太公回答说:“三件宝器就是:农业、手工业、商业。把农民组织起来,聚居一乡,互助合作,那么粮食自然充足。把工匠们组织起来,众居一镇,交流技术,器用自然丰富。把商人组织起来,聚居一市,互通有无,货物自然充盈。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使三种行业各得其所、各安其业,人民自然就心无他虑了。不要扰乱他们的领域,不要拆散他们的家族;作臣子的不能富于君主,城邑不能大于国都。长久选用具有六个德性的贤才管理国家,国君的事业就会兴旺;三种经济制度完备,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心得】

历史上不乏亡国之君。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君主,为什么会失掉曾经拥有的权力,而被人民所拋弃,被他人所取代呢?

姜太公对此颇有研究。他认为君主权力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贤用能;二是发展经济。为此,他具体提出了“六守”的用人标准和“三宝”的经济谋略。其主要精神,就是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的问题。这不仅是治理农、工、商,也是治理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的两个根本问题。

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是两个相关的问题。所谓人才,就是具备出色的管理方法和能力的人。不懂方法,谈不上人才;没有人才,也谈不上方法,但是管理人才与管理方法比起来,前者是更根本的东西,因为方法也是由人创造和掌握的。方法离开了人,就失去了生命,成了死的东西。

选贤任能是领导者将其工作职权分别授予被选拔的下属,使其各尽其能、发挥其长、共谋事业的一种统御策略。关于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如《吕氏春秋·知度篇》所指出的:“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同书《分职篇》还进一步阐述道:“夫君也者,处虚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者也;能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善于选贤任能的典范。

首先,他善于处虚服而无智,并且熟知百官之要。每当有人才投效于其门下时,他皆以诚相见,虚心求教,好像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似的。在接待和求教的过程中,他仔细观察来者的人品,了解其秉性、特长并且熟知其要。

其次,在使用人才方面,他择长而授任,善使众能,如:运筹帷幄用张良,出奇制胜用陈平,率军作战用韩信,抚民治国用萧何,安定社会用周勃,甚至连樊哙也能发挥其匹夫之勇,使鸿门宴化险为夷。再次,他择将而授权,能使众为。刘邦善择将是众所周知的。他择将的诀窍除上述择长授任外,还在于授权。百官既定名分后,各授予相应职权,以保障他们行使职能。其执行治军的方略,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谋划,绝不从中阻止。

如:对留任后方的萧何,事无巨细全由丞相作主;对指挥作战的韩信,进退决策皆听将军裁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审核百官的才能和考核政绩;二是使文武百官有独立发挥才能的机会,以达到君王“事省而国治”的目的。

七守土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注释】

亲:宗亲,即宗室亲族。

国柄:国家的权柄。

无掘壑而附丘:全句意思是不要损下益上。壑,深沟。附,增加。丘,土山。

彗:通(日慧),曝晒。

执斧不伐:执法不力。

涓涓:水流细小。

荧荧:火光微弱的样子。

两叶:这里指树木萌芽时的两片嫩叶。

斧柯:指斧头。柯,斧柄。

利器:古以利器指国柄,即统御国家的权力。

不终其正:指非正常死亡。

纪:纲纪。

因其明,顺其常:因其人心之明,顺其天道之常。

【译文】

文王问太公:“应该怎样守卫国土呢?”

太公回答说:“不能疏远九族宗亲,不能怠慢天下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治国的大权不可交给旁人。大权旁落,君主就会失去权柄。在用人上,不可损下而益上,在治理国家上,不可舍本而逐末。日正当中,要赶紧晒物;拿起刀子,就要动手宰割;持有利斧,就应当及时砍伐。日正当中而不晒物,就是失掉时机;拿刀不宰割,就是丧失良机;持斧不伐,树木就会被贼人偷砍。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加堵塞,就会泛滥成河;微弱的火花,如果不加扑灭,就会燃起熊熊的烈焰,该怎么办?刚刚萌芽的嫩叶,如果不加摘除,就会长成必须用斧头砍伐的大树。所以国君必须致力于富国之道。国不富就无法施行仁政,不施行仁政就无法团结宗亲。宗亲疏远则有害国家的统一,失去民心则必然导致国家的败亡。权力是国家的利器,不可托与他人。将国家的利器托与他人,自己就会被他人所害而身死国亡。”

文王又问:“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回答说:“所谓仁义,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尊重民意则上下和睦,团结宗亲则族人欢喜,这是施行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侵夺你的权威。处理政务要根据民心,顺乎天理。对于顺从你的人,要任用他并给他恩德;对于反对你的人,要用武力去消灭他。遵循上述原则而不疑惑,人民就会归顺并服从君主的统治了。”

【心得】

这篇文章主要是谈论守卫江山国土的谋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军事问题,也不仅仅是派兵防守而已。基本方针是团结宗族,尊重民心,安抚邻国,控制四方;具体的方法是集中权柄,治本舍末,抓住机遇,富国利民;而根本的精神则是仁义,最高的境界则是“天下和服”。

宗族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上层基础,它们是分封各国的诸侯;百姓则是这个制度的下层基础。周王朝的中央权力就建筑在这两大基础之上;其统治地位的稳定就是整个社会和王朝的稳定。如果宗族不和,百姓离心,中央的权力就会失去控制,国土就会分裂,国家就处于危亡的边缘了。

同类推荐
  • 姜太公兵书

    姜太公兵书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兵书战策无疑是一朵夺目的奇葩。本书收录的中国古代第一名将,也是中国古代第一名相姜子牙的用兵之策。他的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六韬》之中,《六韬》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内容奥秘精深、变化无穷、玄妙莫测,其军事谋略思想,至今仍具有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热门推荐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绝世邪妃

    绝世邪妃

    她,21世纪古武世家家主,手段狠辣,冷酷无情。她,盛元王朝将军府大小姐,花痴愚昧,受世人朝笑。胆小懦弱,人人可欺。一场阴谋灵魂互换,当她成了她,一次华丽的蜕变,该是何等的风华绝代,惊艳四方.他,倾城之貌,惊世之姿,有战神之名,受世人景仰,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嗜血狂魔。却一脸柔情的说:“女人,你是这世上唯一能温暖我心,也是我黑暗人生里的光明。不要离开我,不然我会毁掉整个世界,拉你一起下地狱.”当同样强悍,不可一世的两个人在这异世初遇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两人一起携手与共时,将在这幻天大陆谱写一段怎样的传奇.片段一:新郎满面红光的走进洞房,看见床上的人儿很是激动。倒满两杯交杯酒,拿起玉如意指尖颤抖,紧张的屏住呼吸慢慢挑开。看着红盖头下的人儿,面容顿时铁青,骨节分明的十指紧握成拳,咬牙切齿的怒吼:“该死的,南宫彤玥你死定了。”藏在屋顶的某女打了个寒颤,忍住心虚,挥了挥粉拳在心底说道:谁怕谁。一个用力屋顶塌陷“嘭”……**********片段二:烛火昏暗,满室暧昧。某男化身为狼,惊喜若狂,终于如愿以偿了。大手一挥,两人身上的衣衫散落一地,含情脉脉的诉说情话,情动之时……“玥儿。”某男面黑如墨,青筋隐动,委屈的叫着。“嗯。”某女脸色娇羞,一脸媚态,水眸疑惑的盯着某男。“为夫前世今生欠你太多,现在遭报应了。”紧紧的抱住某女,哀怨的说道。“魔障了?”“看吧!”修长的食指指着某女腰间,苦大仇深的盯着,像是要撕了般。“……”某女看去,也有些傻眼,这是——
  • 误惹妖孽:极品废柴太嚣张

    误惹妖孽:极品废柴太嚣张

    当天才特工穿越成废物花痴之体,后果是……嚣张?纨绔?好色?还是枚吃货!!没事调戏调戏美男,虐虐人渣,这人生过得好不快活,反正天赋绝艳动天下,桃花朵朵遍地开!人生座右铭:节操下限皆浮云,美男快到锅里来!不过是误惹了腹黑霸气高冷帝?为毛从此她的人生,她不做主!?求破!新书《御宠狂妃:王爷有种单挑》火热连载中~~推荐留言收藏一个不能少哟~
  • K歌技巧100问

    K歌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K歌技巧方向。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极品皇后太抢手

    极品皇后太抢手

    (福满天下第二部)世间有传言,百年前一统天下的传国玉玺和凤佩重现民间。她一觉醒来,天下已是乱世,无意中得到的那块血玉,竟让她成了三国争夺的目标。她一夕之间成了抢手货,而那些男人,竟然都要立她为后!江山霸业,快意江湖,谁才是她的真心人?
  • 蝶恋千年之蝶妃

    蝶恋千年之蝶妃

    穷得叮当响的毕业生居然也会引来绑架?随随便便跳个崖居然遭遇穿越?更意外得罪冷面帅哥,被他紧掐着脖子,小命差点不保?!悲催穿越者,苦哈哈的在帅哥身边做女奴,只求一天赎身自救,却不料此时,帅哥居然霸道的说:留在我身边!OMG!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日久生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让成功来敲门

    让成功来敲门

    天资+机遇+优良性格=成功。从这个人生成功的公式出发,本书分别探讨了天资——人生成功基础,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机遇人生成功阶梯,优良性格人生成功的关键。围绕成功公式,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如何开发天资潜力、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认清自己的性格以及修炼性格的八大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