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400000011

第11章 龙韬篇(2)

子产正言回绝说:“不行!您爱儿子,自然希望事利于他。若委之以大邑政事,无异派不会操刀的人去割切东西,其害无穷。如您家若有块好布料,必定不会用初学之人裁剪它。大邑若美锦,岂能让人学着乱画乱剪?只有学有所长方能从政,何处听说用邑来练习做官呢?真若如此,必将搞坏政事。一如行猎,只有擅长射箭驾车,方能猎取禽兽,若是连驾车都不会,还害怕翻车,又哪里敢想会有所收获呢?”

子皮听了这番话,惭愧不已,同时又为子产的忠诚与无私所感动,乃将全国政务的重任都交给子产。

诸葛亮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10余年,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经颍川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诚心求教。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北襄阳)、益(今四川成都)两州;争取西南各族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最后统一全国的谋略。即所谓“隆中对”。刘备采纳了他的主张,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倾心辅佐刘禅,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抑制豪强,加强对西南各族统治。并改善同西南各族人民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又屯田汉中,发展农业生产,对统一和开发我国西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曾五出祁山,与魏争中原。后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他治国汉军严谨慎重,善于用兵,有《诸葛亮集》、《出师表》传世。

魏征为唐朝大臣,唐初著名政治家。少时孤穷,曾为道士。隋末,初任武阳郡丞元宝藏文书,后参加瓦岗起义军,随李密降唐,为太子李建成谋士。太宗即位,不计前嫌,欣赏其才能,任谏议大夫。为人刚正,敢于直言,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进谏时据理力争,不留情面,深得太宗器重,前后进谏达200余次。多被采纳,对“贞观之治”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伊尹受聘于商汤,吕尚受聘于文王,管仲受任于齐桓公,商鞅受用于秦孝公,李斯受用于秦王政,韩信、陈平、张良受用于刘邦,诸葛亮受聘于刘备,郭嘉受用于曹操,魏征受用于李世民等等,这些都是主聘贤儒的典型例子。

一般以为“兵者诡道”,以为选用将领就在于看他是否善于玩弄权术与阴谋诡计。姜太公则不然,他论将首先看重品德素质,这是十分高明的思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就免谈将帅的资格。看来各项事业的用人之道,首先都应该论之以德。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这种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却不是潜能本身可以决定的,决定的因素在于“德”。“德者得也”,没有“德”就不可能真正得“道”。一个邪恶无德的人,他的潜能发挥是有限的,其价值则完全是负面的。

但将帅不是一个道德家,作为一个领导者和指挥者,他还必须具备完好的素质,仅有道德而没有完好的素质,对于将帅来说,仍是致命的缺点,比如仁慈而流于姑息,廉洁自爱而不关心他人,聪明智慧而优柔寡断等等,都会让一个领导者和指挥者造成严重的失误,这样的人不是坏人,但可能坏事。坏人只能干坏事,好人也可能干坏事,只有品德好而又具备优良素质的人,才有能力成就好事。选任将帅或其他领导者,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三选将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怳怳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注释】

士:古代贵族的下层人物,这里指将帅。

中情:内心。

慢:怠惰、轻忽。

精精:精而又精,即精明干练。

湛湛:深澄、清澈的样子,这里可理解为深厚、厚道之意。

悾悾:诚恳的样子。

怳怳惚惚:暧昧、神志不清,此指犹豫、动摇不定。

诡激:言行过急、出言奇特。诡,诡谲。激,言语急切、直爽。

肃肃:固执、严正的样子。

嗃嗃:严厉的样子。

静悫:诚实、冷静的样子。悫:诚实、忠厚。

际:边际,此为实情、本质之意。

征:证明、验证。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王者举兵兴师,要选拔英明权略之士为将帅,怎样才能知道他到底是贤还是不肖呢?”

太公回答说:“士的外表与内在秉性不相符的有以下十五种情况:有貌似贤良而实际上是不肖的;有外貌温厚善良而实为盗贼的;有外貌恭敬而内心怠慢的;有外表谨慎而实质虚浮的;有外表精明而内无才学本领的;有外貌敦厚而内心不诚实的;有外表足智多谋而不果断的;有貌似果断而实无才干的;有貌似诚恳而不守信用的;有貌似摇摆不定而内心反而忠实的;有言行过激而办事却有功效的;有貌似勇敢而实则胆小的;有外表严肃而内心平易近人的;有表面严厉而内心温和厚道的;有外表孱弱,貌不惊人,而出使四方,纵横各国,没有不能完成使命的。外貌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内在的实质,所以常有为世俗瞧不起的人,而独为圣人所赏识;常人不知道他们内在的才华,除非有高明的见识,否则便不能看清这种矛盾关系,此即士之外貌与内在秉性不相符的情况。

武王说:“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人的真实情况呢?”

太公回答说:“有八种考验方法:一是提出问题,观察他言辞是否详尽清楚;二是追根究底,不断地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三是派他做间谍,考验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这可以看出他的德行;五是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不贪;六是用女色考验他,看他操守如何;七是告诉他处境的危难,看他有无冒险犯难的勇气;八是使他酒醉,看他是否失态。以上八种考验的方法都具备了,就可以区别士之贤与不肖了。”

【心得】

如何识别一个人的贤与不肖,不仅是一个用兵选将的问题,也是一切知人任才或在人际交往中都会碰到的问题。姜太公就这个问题,针对表里不一的15种人提出了8种考察的方法,堪称中国古代人才学的经验总结,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参考。

一般说来,人的外在相貌、语言、举止、行为和内在的素质品德、思想、才能,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的一面,具有一致性的表里如一,内外相符,比较好识别;不具有一致性的比较复杂,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风貌。姜太公提出了15种表里不一的情况,也只是就其大略而言。同时他将这15种情况分为两类,可以概括为“面善心恶”和“面恶心善”,并告诉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假象迷惑,以致造成用人的失误。姜太公的观点很明确,就是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而要更看重实质。一个人的贤与不肖,不是由外表决定的,而是由内在实质决定的,而内在的实质就是指他的思想品德、才学、素质等因素。看一个人是否具有一个将帅的英明权略,就要对他的这些内在因素进行慎重地考察。

一个言与行始终相违背,内与外不一致,弄虚作假来迷惑视听的人,是自己磨灭志气。

如果与酒肉为朋,靠贿赂交友,以损人利己相投合,心志被物欲蒙蔽,全身心贪求权势名誉,这是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

如果限于小聪明而大糊涂,有小能力而办不成大事,贪求小利而不知人伦大义,这种人是华而不实的人。

还有一种检测德行的方法。那些说话中肯,行为坦荡,秉志无私,施恩不求报,性情忠厚可察,外貌拙朴安详的人,是有仁心的人。那些办事灵活有效,能在困境寻得坦途,捐身立功又能如愿的,是有智慧的人。那些身处富贵而能勤俭恭敬,虽威严却有礼不骄的,是有德行之人。那些隐退出世却不畏权势,身处安乐而不奢侈腐化,有功勋而无骄色,喜怒之情皆能节制的,是有操守之人。那些事君恭敬,事亲恩爱,即使君王性情乖戾也不会改变忠心,奉养双亲已竭尽全力,仍不会违父母之意的,是忠孝之人。

圣贤最大的长处就是聪明。聪明之所以可贵,贵在知人。能够知人,了解他们的智慧,才可能使人才们各得其所。这样,各种事业才能兴盛起来。

因此孔夫子“六蔽”为训戒,以戒偏才,想通过偏激之才,来变通拘泥呆板之人。他讨厌老实到迂腐无能或不讲信用的人,讲明似是而非的东西难以持久,明察这种种问题的出处和原因,让人们通过正确的途径去鉴别和求得人才。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怎样对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进行考察呢,姜太公提出了“八征”的方法,但这也是概略而言,因为要真正识别一个人的贤与不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能机械式地照着“八征”的方法进行考察,而是要领会“八征”的实质精神和科学态度,那就是:一要在行为举止中认识别人;二是全面地认识别人,——姜太公强调“八征皆备”,就是表示认识一个人不能仅从哪一个方面或一件事就妄下结论。这个观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四立将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刀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土众必尽死力。”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懽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会安宁。”

武王曰:“善哉!”

【注释】

一:完全、全部。

不臣:不守臣道,即叛逆之意。

钻灵龟:即占卜。商代凡有疑难之事,一定要求神问卜,卜的方式是用烧红的小铜棍烙龟甲或兽骨,看骨甲上的裂纹以决定吉凶。

斧钺:斧,斧头。钺,宽大的斧。二者皆是古代军中行刑的兵器。授斧钺,就是象征授予军权。

御:控制,此为调度指挥之意。

疾若驰鹜:行动迅速若奔马。驰鹜,奔驰的马。

百姓懽说:贵族们欢欣鼓舞。百姓,商代指贵族。懽说:“懽”通欢,“说”通悦。

咎殃:灾祸。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任命将帅的方法为何?”

太公回答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不受朝贺,而在偏殿召见主将,降诏并对他说:‘国家的安危,都系于将军一身。今某国叛乱不再称臣,愿将军统率军队前去征讨’。”

“将军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吉凶,先斋戒三日,然后再到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举行颁授斧钺的典礼。到了吉日,君主先入太庙正殿之门,面向西方而立;将军跟入,面向北方而立。国君亲自拿着斧钺的上部,而将钺柄授与将军,并说:‘从此军中之事,上至于天,皆由将军管制。’再拿着斧柄以斧刃与将军,并说:‘从此军中之事,下至于深渊皆由将军管制。’授受已毕,国君并致训词:‘见到敌军薄弱之处则进攻,见到敌军实力所在处则停止。不要因为三军众多而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大而轻生,不要因为身居高位而瞧不起他人,不要固执己见而与众人不合,不要将诡辩之辞当作真理。士兵未就坐,自己不可先坐;士兵未吃饭,自己不可先吃饭,遇严寒酷暑都要与士兵同甘共苦。能做到这样,士兵就会拼死作战,保卫国家’。”

“主将接受了任命,再拜向国君禀告:‘臣听说国家不能受外部的干涉,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上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事奉君主,君主如果不信任臣下,臣下就难以指挥应敌。今臣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就当效命疆场,不获全胜,不敢生还。希望君上授全权之命于臣,若不许允,臣不敢受托。’”

“国君许以全权,主将辞别君主,率兵出征。自此军中之事,不再听命于君主的诏谕,只听主帅的命令。临敌决战,上下一心。这样,主帅全权指挥,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阻碍,前无敌人敢挡,后无君主从中牵制。所以,有智谋的人都能为他献策,勇猛的士卒都能为他作战,士气高昂直冲霄汉,行动神速快如奔马,军队不曾交锋,敌人便望风而降。军事战胜于疆场,功名显扬于朝廷,官吏升迁,士卒获赏,贵族欢乐,战祸消除。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就此安宁。”

武王说:“真是太好了!”

【心得】

本篇论述了君主任命将帅的隆重仪式,阐明兵权专一的重要性。

国家有难,安危系于主帅一身,所以任命主将是一件极为隆重而又庄严的大事,国君和主将都要进入太庙,以国家的名义,对着神灵宣誓。此时,君主要把自己的权力和信任都赋予主将,主将则将自己的身家性命献给君主及社会,其意并不仅仅在于君臣之间,而是与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密切联系在一起。姜太公认为,这就是授命仪式之所以要如此庄严隆重的根本意义。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说得好:“用人无疑,唯才所宜。”宋代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劄子》也指出:“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影响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选对了人,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发挥所长。不疑的前提是知人。封建社会里,明君用人不疑,使谋臣忠于内,将帅战于外,都能尽心竭力,报效朝廷。在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只要用人不疑,使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尼克松忆录》载,基辛格原本是洛克菲勒的密友,在洛克菲勒与尼克松两次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中,基辛格都是全力支持洛克菲勒,公开反对尼克松的。可是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不计前嫌,仍然委以重任,聘用基辛格为权势炙手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成为尼克松外交决策的高级智囊。

五将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廄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注释】

诛大:诛杀地位崇高的人。

赏小:奖赏地位低贱的人。

审:详明、审慎。

当路:担当要职,掌握大权。

牛竖:牛僮。竖,僮仆。

马洗:马夫。

廄养:养畜者。【译文】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本书将《孙子兵法》用白话全文译出,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
  • 弹痕

    弹痕

    当过兵,站过岗,守过边疆上过天。走过南,闯过北,拉着死神跳过舞。挨过刀,中过弹,枕着鳄鱼睡过觉。翻过山,游过海,搂着死人嗥过歌。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操作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再如彝陵之战,陆逊谋略得当,战术正确,用以逸待劳之法大败蜀军,几乎活捉刘备,不但挽救了东吴,也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位置,一举成名。另外,三国演义中出了几位超级谋略大师。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少年,一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一个战败了世之枭雄刘备。
热门推荐
  • 重生:第一废柴大小姐

    重生:第一废柴大小姐

    这是一场劫持引发的爱恨情仇。12岁时他将我劫走,一路上,我吃尽苦头,熬尽风霜,受尽欺凌。然而在他的眼中,我就是一个娇生惯养,刁蛮任性,缺乏教养的富家子弟。三年后,再次重逢。为报当日劫持之辱我想尽办法,处处刁难,步步戏弄。终于,他对我避如蛇蝎,我却因此碎了一颗心。执子之手,将子拖走!为了挽回,我脱下男装,恢复女儿身。为他放低姿态,为他义无反顾……
  •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原著。本书记录了美军自越战以来最惨烈的失败。“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军阀的行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这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作品通过对电文资料、现场影音资料的整理,真实再现了激烈的现代战争场景。这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面对最压抑的恐惧,历经着战争中的恐怖、悬念、悲痛、血腥搏杀,体现着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泣血的友谊、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做人要有点野性、野心来自信心、敢想才能有所为、追求最高的目标、感谢每一次挫折、用野心激发潜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立业要趁早、精神力量无限大等
  • 重生之孟洛

    重生之孟洛

    重生在古代,竟然是众所周知的傻郡主!年满三岁,不通人事,不懂人言,满脸痴呆…… 老爹虽是皇帝的儿子,无奈身子病弱,不过胜在对她疼爱有加。便宜娘不得爹心,待她也是不错;再加上有长公主的姑姑疼,三个亲亲表兄一个表姐对她甚好,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病弱弱的老爹死了,便宜娘竟然有奸夫,奸夫还是杀害老爹的凶手,还想着斩草除根,要她的命…… 怒起……杀了她的老爹,还要她的命,她偏不死,不仅不死,她还要帮老爹一点一点讨回那些原本属于老爹的东西……谁敢拦她复仇之路,她遇神杀神,遇佛弑佛!
  •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求人办事。办事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规则,办好难办的事更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凡禹、梁筱编著的《办事的艺术(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作为一本为人处世的通俗读本,从易懂、实用的原则出发,最全面、最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求人办事的经验和智慧,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话的技巧、办事的能力。《办事的艺术(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中的方法你一看就会,拿来就用,可以帮助你轻松应对职场、应酬、家庭、恋爱和婚姻中难办的事,成为一个办事高手。
  • 大魔神王

    大魔神王

    在这里魔法与斗气始终是这个世界不二的交响曲。魔法与斗气,这里是一个魔法与斗气竞相奔放的世界,二者之间水火不相容,但是当二者相互交融时,又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 灵泉寨

    灵泉寨

    这是一部倾注了太多心血与汗水的作品,凝聚了作家太多太多对家园、对故土的深情与厚爱。有雅士说,《灵泉寨》以浓淡相宜的水墨,为读者创绘出一轴富有民族气派的画卷——灵泉寨百年沧桑风情图;有雅士说,读《灵泉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生活的那个时代和那个如今已不复存在的静谧的村庄;还有雅士说,《灵泉寨》这个书名,充满了灵气,非常鲜活,让人心生好奇。这是一个有些封闭却风景独好,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寨子。《灵泉寨》描绘了一个足以让人心生向往的诗意“家园”,而又通过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变化,向读者展开了一道道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掀起了一场保卫自然家园乃至精神家园的战争。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