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3700000008

第8章 宁拜人为师,勿好为人师(1)

一、不耻下问,虚心求教

生活中,不懂的事情自然要请教。卑微的人去请教别人,大都能够虚心,但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却相反。尤其是为官之人,若是放不下架子,无法忘记自己的地位,就听不到智者的意见,从而就会孤立自己。古人为君为臣大都懂得这个道理。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你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了斥责后,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快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刘邦围困宛城时,被困在城里的陈恢溜出来见刘邦,告诉他与其围城与攻城不如对城内的官吏劝降封官,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放心西进,先入咸阳为王。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宛城不攻自破。

当别人拿许多意见来供你参考时,正是你可以利用来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无缺的机会。如果你错过了这种机会,蒙受最大损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所以说,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能以谦卑的心,虚心求教,别人必然乐于指导。

据《战国策》记载:太子“击”在路上遇到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使,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用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富贵者、当权者自身本来就容易有骄傲之势,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生活中,善于使用“求教于人”成功秘诀的,真是多得不胜枚举,我们简直可以说,那些能够成就大事者,大多有着这种乐于征询他人意见的习性。一个聪明、有所作为的大人物,最能利用各种方法使人主动向他提供意见,并且善于审查这些意见,从中摘取有益于自己的加以利用。反之,那些庸碌无能的人,往往不懂得征询他人意见的方法,即使获取了别人的意见,也不能加以正确地选择和适当地利用。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肯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相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他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而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扬,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几乎都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松求教的机会。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求教于人”。

不耻下问,也是博知广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知识,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他人的言行。

做人的个体者,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只要有心向别人请教不懂的问题,往往就会获得解答。不耻下问,从理论上说易,实践上操作,则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向别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特别是向那些身份、地位都要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有时候,在虚荣心的作祟下,是羞于启齿的。所谓的不耻下问,事实上,就是要求向人请教者,不以“下问”为耻!“下问”,本身就包含着向比自己身份地位低的人求教的意思。那么,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他自己做到了不耻下问或曰有过不耻下问的经历吗?回答是肯定的,据史载,孔子曾到太庙参加过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走进太庙后,孔子便向别人询问许多他不明白的事,于是有人便讥笑他枉称什么懂得礼仪的“圣人”,孔子听到了这样的讥讽,诚恳地表白道:我们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们要求知礼的表现!

东汉时,河南洛阳有位名医叫张仲景。他年轻的时候,名气已经很响,但他还是勤奋好学,四处寻访名人,虚心求教。有一次,张仲景的弟弟要出门。他给弟弟搭了下脉说:“哎呀,明年恐怕你要长个搭背疮。”弟弟急了:“我一时回不了家,找谁治病呀?”张仲景安慰他说:“我给你一帖药方,到时配药服下,搭背疮就可挪到屁股上,再找医生去治,谁治好你的病,请马上告诉我。”弟弟放心出了门,在湖北襄阳做了一年生意。一天,忽然觉得背疼,连忙照哥哥的嘱咐服了药,疮真的从屁股上长了出来。他找了几个医生,都治不了他的病。他听说“同济堂”有个店主,人称“王神仙”,就去求医。王神仙看了看说:“这应该是个搭背,疮怎么挪到屁股上去了?”说完,给他开了方子。弟弟吃了,疮很快就好了。他随即给哥哥写了封信。张仲景接信后,立即打点行装,步行到襄阳来拜师。王神仙见这个河南来的小伙子年轻利索,相貌聪慧,就答应让他留下当个泡制药剂的伙计。张仲景虚心好学,勤快能干,伙计们如有头疼脑热的,他也给治治。王神仙暗暗喜欢上了他,没几天就让他当司药。

很快一年过去了。王神仙对张仲景越来越器重,常常让他做帮手。遇到疑难病症,王神仙搭了脉,也让张仲景看看,指点他怎样医治。张仲景深深记在心里,医术更有了长进。一天,王神仙出诊后不久,有个老大爷急匆匆拿了王神仙开的药方来配药。张仲景接过药方一看,见有毒药腾黄,便知道病人肠子里有虫。又见腾黄只开了5钱,觉得药量太小了。张仲景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让老大爷把药取走了。不一会儿,王神仙回来后正准备去休息。张仲景赶忙走上前说:“先生,病人还会来的。”“还来做什么?”王神仙奇怪地问。张仲景诚恳地说:“恕学生直言,腾黄药肠虫,恐怕要一两才行,先生只开了5钱,只能把虫药昏。醒来时虫更凶恶,再用药就不灵了。只怕病人有性命危险。”正说着,老大爷急匆匆地跑来了:“不好了,我儿子疼得满地打滚……”俩人赶紧随老大爷到了病人家。张仲景知道肠虫在作怪,就说:“让学生来试试。”便掏出一根银针,对准穴位,捻动手指,向病人腹内刺去。病人大叫一声,昏了过去。但不一会儿便睁开了眼睛。接着,张仲景又开了一副泻药,让病人服下。半个时辰后,一条尺把长的虫子被排泄了出来,病人全好了。王神仙又惊又喜,忙问张仲景:“你到底是什么人?”张仲景这才说了实话:“我是河南张仲景,专程到这里拜师学习,感谢先生一年多来的教诲。”王神仙被张仲景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立刻摆酒款待。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经常在一起切磋医术,为人治病。

圣人如斯,之于做人期望博知广识的个体者来说,长于不耻下问,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求知方法了。因此,求教于人不但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反而更显示出一个人有思想、肯进取、有智谋。

做人绝招:

当别人拿许多意见来供你参考时,正是你可以利用来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无缺的机会。如果你错过了这种机会,蒙受最大损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二、减少争论,缄默做人

语言是人内心情绪的展现,话中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心地。言语时是和风细雨,还是盛气凌人,是充满谦虚诚信,还是谎话连篇,人的品行在说话中一目了然。所以,人生在世,应该少说多做,减少与人争锋的机会。

1945年的7月,英、美、苏三国元首在波茨坦举行会谈,之于美国总统关于“原子弹”的炫耀,斯大林沉默以对。归国后,斯大林立刻指示有关部门,加紧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两年后,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于难于应对的事情,沉默就能显示出无可穷尽的作用!

鲁迅先生曾说过:“沉默是最好的反抗。面对挑衅,面对恶语,面对流言,有时候需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但有时候则需要沉默,这种无言的回敬常可使对方自知理屈,自觉无趣,获得比强词辩解更佳的效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但不能保持沉默,而且还会与人争执。你可能听过看过,或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之间或因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于成为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而导致大人们争论不休,甚者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鸡毛蒜皮的琐事会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诚然,争论与争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代价太大了,如同为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得不偿失。

一位哲人说过:“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的比你所期望的更多。”在生活当中,为人处事,更应该如此。

人生的很多时刻是要我们默默成长的,没有人会注意你、帮助你,每个人都是那样走过的,你没有感慨世态的权力,你没有权利说话的时候,就埋头做事。如在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蘑菇,它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生长。没有人关注它们,所有成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它们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它们从森林层层积累的枯叶腐败形成的肥料中吸收养分,森林中降下的雨残留在树叶上的水,成为它们成长中必需的甘泉。这些蘑菇就这样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长大,一点点变得肥嫩。做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缄默做人呢?因为,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先埋头做事,再说话,那时,你的话才有价值,你才能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生活并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现出来,它从来都是残酷的,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没有引人注意的人,应像林中默默等待长大的蘑菇,先努力生长,你才拥有自己的价值。你有了价值,才可以争取你想要的所有权利。所以,在任何时候,首先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甚至不争不论,缄默做人。同时,要学会让别人说话,因为只有听到别人的意见,你才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你才可能借助别人的智慧。

在企业管理当中,缄默做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别人说话。让别人说话,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就是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有很多管理者,由于自我定位不正确,总是以为自己一贯是正确的,无法容忍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不能容忍别人的反对意见,他也许会假装仔细“倾听”,其实心中早就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见,确定了自己的计划,他所谓的征求意见,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因为对于他来说,自己总是最正确的,那还需要什么别人的意见呢?他的“倾听”,只是在走过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别人的意见是符合自己意思的,他会积极“采纳”,一旦出现和自己的想法不相吻合的意见,他要么就不加考虑,一味地反对,要么就拒绝接受,然后用无数的理由“说服”自己和别人。表面上看来,他是很讲道理的,其实他压根就没有打算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先入为主”和“自视甚高”,比那些在形式上无法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情况更加糟糕,因为至少他在表面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这种人最终失败了,可能都无法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终止失误,偃旗息鼓,这是自己在论战中不慎失误,造成明显不利形势时,采取的一种暂时退却的策略,以便振作精神,调整战术,伺机再战。任何人在论战中都难免失误,任何一方都可能遇到强劲的对手,若一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强敌抓住把柄击中要害。此时既不能强辩,也不可狡辩,否则将失败得更惨。为了终止已造成的失误,最好装聋作哑,不予理会。

做人绝招:

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的比你所期望的更多。在生活当中,为人处事,更应该如此。

三、一生为学子,世世为尊师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抱着一个当学子的态度去学习,可以把你品格中最重要的东西展现出来。一个人是否甘为学子,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认识与自我努力相结合的程度。甘为学子,使生活理想得以形成,并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人越谦虚,在克服困难和达成似乎不可能的目标时,他身上拥有的能力就越大。大凡甘为学子、量力而行者,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就也最快、越大。

春秋时期,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孔子为世代尊师,能甘心拜一个少年为师,甘为学子,我们这些凡人俗子,怎么能够以“师长”而自居呢?后来,孔子终于学有所成,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但是他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拜了老子为师。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被世人所传颂,孔子不但能够教人以用,而且还以身作则,时刻谨记让自己做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孔子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只有把别人当做老师,才能看到别人的亮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人这一生,有仕途顺畅、平步青云者,有屡遇坎坷、命运多舛者,有一生平平、默默无闻者。不论哪种情况,做人总要以德为本、以德为基、以德立世,站得正,行得端。规规矩矩,堂堂正正,不淫不屈不移,这样做人才有价值,才能体味做人的大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因为有卓越功勋,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打算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丘吉尔却一口拒绝了。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在我的铜像上拉粪,那是多么的有煞风景啊。所以我看还是免了吧!”对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心中要有数。人家夸奖你,你得清楚你并非那么出色;人们赞扬你,多半是因为你正在进行的自我教育使人肯定,并且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在满场的赞扬声如一地银光闪烁时,你得考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就此停止了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的步伐,那就是自高自大的表现。

同类推荐
  • 沟通其实很容易

    沟通其实很容易

    本书试图引导读者去思索关于沟通的本质与目的,剖析在职场上所有可能影响沟通的因素。让读者分享成功者身经百战的心得与说服技巧。例如:面对“秘密”的处理方式、如何说“不”、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造成沟通错觉的因素、解说的艺术等,循序渐进,提高读者自身的沟通能力。
  •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这本书阐明了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除了像华盛顿那样的伟人,世上还有许多像克罗伊斯王那样的人,庸庸碌碌地了结此生。
  •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愿与人计较应得的利益而总是吃亏;●因为不肯使用手段而总是被人耍得团团转;●因为不懂察言观色而总是让老板产生误会;●因为不会勾心斗角而难以在公司生存立足;●因为不善包装自己而令人不屑一顾;●因为不好与人交往而陷于孤独寂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人太老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挖掘出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太老实的观念和思维,凭着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热门推荐
  • 绝色降魔师:第一妖妃

    绝色降魔师:第一妖妃

    她,是邪隐杀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不死杀手,打破宿命的诅咒,她带着前世的记忆异世重生!一句“妖皇归来,幻影将灭”的偈语让她家破人亡,为了复仇她从降妖伏魔的一代女降魔师一步一步化身成魔,冥王、妖狐、神秘的大地使者,谁是她将救赎?且看暗夜妖妃荼蘼如何翻云覆雨,祸乱三界.....
  • 极品小公主

    极品小公主

    (亲们,全文修改中,请大家移步《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或《樱花淡:江湖皇后太嚣张》浅浅的成长,期待你的评论。)什么?隧道居然塌了?有没有搞错啊?手机居然没有信号,连求救都省了。该死的隧道,什么时候不塌,偏偏这个时候塌,人真的是不能懒的,这次绕近路的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喂,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姑奶奶我还要赶着去相亲呢,如果这次再不成功的话,外婆非要唠叨死我。”不行,我得自救,看着那个安全的逃生门,破破旧旧的样子,忍不住大骂:“靠,有没有搞错啊,这样的门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还那么难打开。”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脚把那破门给踢踏了。“呼,终于好了。我的未来老公,我来了。”说着大摇大摆的走进逃生门,一场未知的旅行,即将开始。
  • 今天是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日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甜宠宝贝妻

    甜宠宝贝妻

    女子一张精致的美人脸上着淡妆,漆黑如玉的双眸闪动着晶亮的光泽,仿如山泉一样纯净。她身材高挑,穿着一纯白色的及膝连身裙,简约的黑色宽腰带,青丝垂落至腰,如墨如缎。苏锦面有难色地看着坐在办公桌后的angel杂志社社长杜唯:“社长,我能不能不去?或者你换一个采访给我。”“你是采访部的编辑,竟然带头挑肥捡瘦?你不去谁去,如果你能给我一个好的人选,我立即换下你,怎样?”杜唯的目光在她纤细的柳……
  • 天巫

    天巫

    新书:我的师兄绝世无双陈落看起来弱不禁风,人畜无害,总会被误认为是吃软饭的小白脸。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是巫法阵法两大领域的双绝奇才,其巫法造诣之变态,傲视天下,其阵法造诣之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天才看不惯他,惹怒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可怕,完全就是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一个个女神对他好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神秘,解开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最后非但没能了解他,反而一个个全部沦陷,无法自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家田喜事

    家田喜事

    好在爹娘感情好,一穷二白穿越女,咱更有精灵宝宝暗中助,奶奶指桑骂槐,上下齐心种田忙,日子红火一日更比一日强。叔伯惦记分家。家中四朵金花人娇俏,家徒四壁无男丁,定要睁大眼睛觅得如意有情郎!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每天懂一人情世故》做事之前先“做人”!处世之前先“懂事”!在迷茫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的力量;在无力无助时,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圆通之道。一言一行修炼做人基本功,一一滴积累处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