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猪是由野猪进化来的。大约在8000—10000年以前,原始人类过的是渔猎生活,当捕获到的野猪吃不完时,或者捕获到正在怀孕的母猪,就暂时把它养起来,以后这些猪会生小猪,这使人类受到了启发,于是开始了有意识地驯养野猪,这就是人类养猪的开端。
考古工作者对陕西半坡村遗址的出土文物,应用同位素测定,证明我国养猪至少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当然,从性情凶悍强暴的野猪,逐渐进化成为现在驯良的家猪,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人们艰辛的劳动过程。
从现在猪的习性上,我们还可以找到它从野生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例如,猪喜欢拱泥土和墙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猪在野生时代里是没人喂它的,只有依靠自己去寻找所需要的食物,特别是要吃到生长在地下的植物块根和块茎,猪就在生理形态上形成了突出的鼻、嘴和坚强的鼻骨,猪使用这个特殊的鼻、嘴把土拱开,就比较容易吃到泥土里的食物,同时也吃了些泥土。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猪怎么要吃泥土呢?原来野猪吃泥土是要从土中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磷、钙、铁、铜、钴等各种矿物质。
为了防止猪拱泥土和墙壁,在建筑猪棚时,应该选择坚硬的材料作墙壁和地坪,同时还要注意在饲料中充分供应适应猪生理需要的矿物质。
知识点:猪、野猪、进化、矿物质
狼为什么爱在夜晚嚎叫
在山村或牧区,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会听见狼群的嚎叫。尤其在牧区,牧人们更加警惕,害怕残酷贪婪的狼伤害自己的羊群。狼为什么爱在夜晚嚎叫?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狼是一种较大的猛兽,它以肉食为主,专门猎取兔子、野鸡、鹿类、鼠类、家禽、家畜等,甚至残杀同类,成群的狼有时还会伤害人。
狼是一种夜行动物,每到傍晚后,饥饿的狼往往成群地出来寻找食物,一边走,一边发出低声的嚎叫。夜晚的狼嚎使人感到毛骨悚然,其实,这并不是为了恐吓人类,而是具有其他的含义。
动物的叫声是动物种群间联系的通讯信号。在不同情况下,动物往往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叫声与繁殖习性有很大关系,如鹿类在繁殖期,雄鹿往往会发出特殊的叫声,以求配偶。而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除了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也会发出尖细的叫声。
知识点:嚎叫、信号、繁殖习性
为什么说蟑螂是害虫
蟑螂白天总是隐蔽在阴暗的地方,一到晚上,就会出没在房间、仓库等地方。尤其在不够清洁干净、常有油污的地方,如厨房,蟑螂的数量就更多。
蟑螂吃很多东西,属杂食性的昆虫。我们平日吃剩的饭菜,若没盖好,摆放在桌上,就会成为夜晚蟑螂的美食。蟑螂还吃痰、粪便等脏东西。
蟑螂的身体上有一种腺体,会分泌出有臭味的油状物。在它吃过或爬过的东西上,往往会留下这种难闻的气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蟑螂臭”。
蟑螂不仅在食物上爬、吃,而且还在食物上呕吐和排泄。因此,蟑螂会将一些诸如伤寒、痢疾、霍乱等传染病带给人类。
蟑螂还是文献保护的大敌。它爬过书籍,不仅会在书页上留下难闻的气味,而且对书纸张的破坏力极大。在古籍文献保护中,人们主要对付的害虫之一就是蟑螂。此外,蟑螂也会爬进衣柜,损毁人们的衣物、皮毛制品等等。
可见,蟑螂的确是害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可以通过“蟑螂臭”这种怪味,发现被蟑螂污染过的食品、纸张、衣物,及时做出处理,避免害虫传播疾病。此外,也要注意居室卫生,保持饮食清洁。
知识点:阴暗、清洁、油污、蟑螂臭
为什么蜻蜓的翅膀薄得透明却不易折断
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杰出的飞行者。它有两对翅膀,与蜜蜂、蝉一样。不过飞行起来,蜻蜓就显得出色得多。原来蜜蜂、蝉在飞行时,四片翅膀是一齐振动的,而蜻蜓的两对翅膀却是分别扇动的。所以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次数少于其他昆虫,而速度则快得多。例如蜜蜂每秒钟扇动翅膀250次,飞行4.5米;苍蝇每秒钟扇动翅膀100次,飞行4米;而蜻蜓每秒钟扇动翅膀38次,却可飞行9米远。
蜻蜓的飞行速度那么快,那么它那薄得透明的翅膀能经受得起高空振颤吗?
蜻蜓细长的身子,四片平展透明的翅膀,使它看起来很像一架小飞机。蜻蜓又是昆虫世界中公认的飞行高手,当它追捕小飞虫时,速度还会大大超过9米/秒的速度。如此高速的飞行对它看似柔弱的翅膀毫无破坏力,秘密就在于蜻蜓翅膀的前缘上方有一块“翼眼”。它使蜻蜓翅膀加重,消除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振颤。
科学家受到蜻蜓“翼眼”的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末端,焊上一块加重装置,从而消除高速飞行给飞机机翼带来的振颤,避免了机翼折断的危险后果。
知识点:翅膀、扇动、速度、翼眼
为什么小蜜蜂飞舞时常能发出“嗡嗡”声,而蝴蝶飞时却悄无声息呢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这首儿童歌谣里所唱的是蜜蜂在飞舞时的情景。的确,我们在花丛中漫步时,常能听见飞舞的小蜜蜂的“嗡嗡”声;蝴蝶上下翻飞,却总听不到声响。这是因为蜜蜂会叫,而蝴蝶不会叫吗?
不是的。蜜蜂并不会叫,它所发出的“嗡嗡”声是飞舞时翅膀扇动空气所产生的振动。我们耳朵能听到每秒钟振动20—20000次左右的空气振动频率所产生的声音。低于或高于这个频率的声音,我们都无法听到。蜜蜂每秒钟翅膀扇动250次,所以我们能听到“嗡嗡”声。而蝴蝶飞舞时,每秒钟翅膀扇动才达6次,所以我们听不见它飞时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同样的道理,苍蝇的翅膀在飞行时每秒钟扇动100次,蚊子则可高达1000次,所以我们也总能听见苍蝇、蚊子飞时所产生的嗡嗡声。
正是由于各种不同昆虫飞行速度快慢不一,翅膀扇动次数多少不同,所以看起来飞行的姿态也大相径庭。扇得快的昆虫飞时只觉得忽东忽西,看不清翅膀在空中的活动;而像蝴蝶,则能让人很清楚地看见它如何拍打着美丽的双翅,舞姿蹁(pian)跹(xian)。
知识点:翅膀、振动、频率
为什么啄木鸟会啄树
啄木鸟是一种美丽的小鸟,一般体长只有9寸。在我国常见的有两种,一种羽毛黑白相间,另一种羽毛为绿色,在树干上时很难被发现。
啄木鸟栖息在树上,它啄树是为了取食隐藏于其中的昆虫或昆虫的幼虫。啄木鸟的喙又长又直,像把锥子。它就用这坚硬的喙来凿穿树皮、树干。凿之前,啄木鸟先用喙敲敲树木,通过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树干里面是否有虫子。如果有,它就会啄开树皮,用它那细长的舌头伸进虫眼中。舌头前端生有短钩,能将虫子钩取出来。
啄木鸟能充当树木的“医生”,不仅由于它有一个独特的喙,而且它的身体结构也极适于树干攀援生活。
啄木鸟的爪子与众不同,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脚尖上还生有尖锐的钩爪,因而能牢牢地抓住树干而不会掉下来。它的脚又短又粗,有力地支撑着身体。啄木鸟的尾巴呈楔形,尾巴上的羽毛又硬又有弹性。在攀援时,尾尖紧贴树干,起着支撑作用,成为支持身体的第三个支点。啄木鸟的胸椎分离,不互相愈合,所以躯干部的活动性很大。
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是绿啄木鸟。它是树木害虫的死敌。平常绿啄木鸟不停地沿着树干上下攀援,用喙敲打树干发出的“笃笃”声能在林中传得很远。它啄食那些在树干上钻洞、破坏树木生长的昆虫及越冬的幼虫,对林业有益。但由于啄木鸟经常啄破树皮,容易使树木感染病害,因此它也对林业有一定的害处。
啄木鸟每年繁殖时自己选择腐朽的树干凿洞为巢。它们往往凿好些洞,而自己只挑其中一个育雏,其余的洞便成为别的动物的住宅了。
知识点:栖息、喙、昆虫、幼虫、身体结构
水牛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
生物往往有许多特殊的习性,有些习性,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无法改变。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水牛的祖先,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天气温可高达39℃。烈日酷暑,不采取降温措施,实在受不了。并且,水牛的皮肤又厚又密,汗腺特别不发达,无法出汗散热。无论是采食吃草,还是农耕劳作,忙碌了一天,体内更是热不可耐,到河里泡一泡,清凉爽快,实在是美事一桩。同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昆虫特别丰富,牛虻和牛虱之类,又很喜欢在水牛身上占便宜,这里咬一口,那里叮一下,虽然没有刻骨铭心之痛,那痒麻麻的感觉也实在不是滋味。尤其是那些牛虱,专门选择皮薄肉嫩的地方,长时间地叮在那里不走,毫不客气地尽情吸血,对它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到泥水中滚上几下,一来可以搔搔身痒,二来可以弄掉那些无“礼”小虫。这样,水牛喜欢泡水和滚泥水的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水牛泡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些生活习性,这样的情形,在许多生物中都有类似现象,母猪刨土,老鼠打洞等等,不同的动物都保留着它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性。
知识点:习性、汗腺、搔痒、赶虫
河蚌为什么能产珍珠
河蚌的身上,有一间像扇形的“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就是坚硬的贝壳,是河蚌自己建造的。
原来,河蚌身体虽软,但它外套膜的部分细胞却能分泌角蛋白和碳酸钙。贝壳质的“小房子”,就是由外套膜上的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
河蚌也称“无齿蚌”,它的足就是那块白色的肉,形状像一把斧子,因此称为“斧足”。在足上长着一条条肌肉索,伸足肌连在蚌壳的前边,支配蚌足的伸出活动;缩足肌连在蚌壳的前后边,支配蚌足的收缩活动。河蚌靠伸足肌和缩足肌伸缩活动,就能缓慢地走起路来。
河蚌在河里生活时,偶然会有一些寄生虫或砂粒夹在外套膜与贝壳之间,这时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受到刺激,就会急剧地分泌出珍珠质,将砂粒或寄生虫包围住,构成完整的珍珠囊;珍珠质不断累积,最后便成为闪闪发亮的珍珠。一些海水贝类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所分泌形成的珍珠,称为“海产珍珠”。淡水贝类如河蚌生成的珍珠,称为“淡水珍珠”。珍珠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我国南海沿岸如合浦,就是珍珠的主要产地。现在,长江流域一带,人工育珠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副业。
知识点:贝壳、外套膜、珍珠质
为什么蚂蚁有的有翅,有的无翅
蚂蚁是蚁群的统称,已知全世界约有15000种,我国有100多种。蚂蚁属社会性昆虫,一窝蚂蚁,就是一个大家庭,约有几万个成员。在这么多家庭成员中,绝大多数蚂蚁是没有翅膀的。例如,蚁后是没有翅膀的,它是蚂蚁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一个家庭只有一个蚁后,但是,蚁后的身体要比其他任何蚂蚁都大,生殖器官发育完全,在家中只吃不干活,唯一的任务是繁殖后代,就是一台产卵的“机器”。工蚁和兵蚁也都是没有翅膀的,它们的生殖器官已完全退化,没有生殖能力,是蚂蚁家庭中的劳动者和保卫者。繁殖蚁(亦称“公蚁和母蚁”)是有翅膀的,它们生有翅膀,完全是由于生殖的需要;如果没有翅膀,蚂蚁家庭就会灭亡。公蚁和母蚁一旦长大,生殖器官发育完全,就要飞到空中举行“结婚仪式”,而翅膀成了它们结婚时穿的“礼服”。当婚礼结束后,它们又回到地上,公蚁不久就死去,母蚁受精后将“礼服”脱掉,在附近找个石洞或泥洞,急忙钻进去建巢,它便成为新的蚁群中的蚁后了。
知识点:翅膀、蚁后、工蚁、兵蚁、繁殖蚁
为什么狗离开主人多年还会相识
狗是一种人们最常见的小动物。由于它们忠心于主人,听主人的话,因此有“义犬”之称。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主贫”。尽管主人的家境不好,甚至是三餐难保,但他所饲养的狗,依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绝不会因为贫困而离开。即使是主人给狗吃些残羹剩饭,它也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主人把它送给别人饲养,或者主人离开了狗,但是几年以后一旦相见,狗还是会认得主人的。
那么,为什么狗离开主人很多年还可以相识呢?这还要从狗的嗅觉、听觉以及有记忆力这三方面来谈起。
狗是以其鼻子灵敏而著称的。人的嗅觉细胞仅有500万个,覆盖鼻腔上部黏膜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大概仅有5平方厘米的大小;但是狗竟有22000万个嗅觉细胞,在鼻腔中占有面积达到150平方厘米,能分辨出大约200万种物质,比人类的嗅觉要灵敏100万倍。狗除了会混淆同卵双生子之外,几乎可以依据味道找到任何一个要找的东西。人的气味是有一种细微差别的,虽然人本身分辨不清楚,而狗却可以准确无误地嗅出自己主人身上的气味,从而能够认识久别相逢的主人。
狗的听觉也是十分灵敏的,它们可以听到人们的耳朵听不到的细微声音,再加上它们对自己主人的声音是那么熟悉,因此虽时隔多年,可是一听到自己主人的声音,就能够立刻认出来。
狗除了具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之外,还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这种较好的记忆力,一方面是来自狗的本身,另一方面则来自同主人长期的接触中,对气味与声音的反复熟悉,并且在脑子里重复的积累,加深了这两方面的记忆。假如狗仅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但是记忆力却非常差,把原来主人的气味与声音忘得干干净净,狗也就不会认出相隔多年的主人了。
知识点:嗅觉、听觉、记忆力
猫的眼睛为什么早、中、晚不同时候瞳孔不一样大
人之所以能看见景物,是因为有明亮的眼睛。但人的眼睛在看太阳时会感到很刺眼,一瞬间就要闭上眼睛。人在昏暗的地方看东西,即使将眼睛睁大也很难看清景物。而猫就不一样了,它白天能抓老鼠,晚上在黑暗的地方也能抓老鼠,可以说它任何时候都可以看见东西,而且它的眼睛早中晚瞳孔不一样大,这是为什么?
人眼、猫眼要看见东西都是通过眼睛各部功能配合来实现的,其中通过眼球的括约肌活动,改变瞳孔的大小,来适应强弱光线进入眼球内来反应外界的东西。人眼球括约肌收缩能力小、控制瞳孔的范围小,所以对光的适应性差,过强过弱都不易适应。而猫眼不一样,猫眼球的瞳孔很大,而且括约肌的收缩能力特别强,所以猫的瞳孔比人具有更大的伸缩性,对光强弱的反应比人易于适应,这样形成了它的眼睛瞳孔早中晚不一样大。
早上光线较弱,为适应这光线,猫眼瞳孔缩小得像梭子一样扁圆。中午有较强的光,它的瞳孔更小得像一根线。晚上昏暗无光时,它的瞳孔就会变得像龙眼核一样的圆。这就是猫眼瞳孔一天三变的道理。
知识点:瞳孔、功能、括约肌、适应
为什么鸟类有五颜六色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