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800000009

第9章 荣辱(2)

人们只知道喂饱嘴巴和肠胃,哪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哪里懂得什么廉耻、局部和整体的道理呢?不过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人若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

现在假如人生下来后从来没有看见过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只见过豆叶之类的蔬菜和糟糠之类的粗食,那就会认为最满意的食物就是这些东西了。但是如果忽然有个拿着肉食和细粮的人来到跟前,他就会瞪着眼惊奇地说:“这东西多奇怪呀!”他闻闻它,鼻子里闻到好的味道;尝尝它,嘴巴里香香甜甜的;吃了它,身体感到很舒服;那就没有谁不抛弃这豆叶糟糠之类而求取那肉食、细粮了。

现在,我们是用那古代帝王的办法和仁义的纲领,来协调人们的关系,帮助人们相互照顾,帮助人们得到服饰,帮助人们得到安定团结呢?还是用桀、跖的办法?这两种办法是相差悬殊的,它们岂只是那肉食细粮和糟糠的差别么?然而人们竭力来运用桀、跖的方法而很少去运用古代帝王的办法,这是为什么呢?我说:这是浅陋无知的原因。浅陋无知,是天下人的通病,是人们的大灾难。所以说:讲究仁德的人喜欢把道理告诉给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使他们顺从,使他们明智,使他们遵循仁义之道,向他们反复重申,那么那些闭塞的人很快就会开窍,见识浅陋的人很快就会眼界开阔,愚蠢的人很快就会聪明了。如果不这样做,那商汤、武王即使处在君位又有什么好处?夏桀、商纣王这样的暴君处在君位又有什么损害?商汤、武王在,那么天下随之而安定;夏桀、商纣王在,那么天下就混乱。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人们的性情原来就可以像这样、也可以那样的么?

【原文】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困窌①,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②安③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④者也。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⑤乎!彼固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其流长矣,其温⑥厚矣,其功盛姚⑦远矣,非顺孰⑧修⑨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⑩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夫《诗》、《书》、《礼》、《乐》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故曰:一之而可再也,有之而可久也,广之而可通也,虑之而可安也,反鈆察之而俞可好也,以治情则利,以为名则荣,以群则和,以独则足乐,意者其是邪?

【注释】

①困:圆形的谷仓。窌:地窖。②屈:竭尽。③安:语助词。④瘠:通“胔”,未腐烂的尸体。⑤分:义,道理。⑥温:通“蕴”。⑦姚:通“遥”。⑧孰:同“熟”,熟悉,精通。⑨修:学习研究。⑩几:尽。

【译文】

人之常情,吃东西希望有关味佳肴,穿衣服希望有绣着彩色花纹的绸缎,出行希望有车马,还希望富裕得拥有绰绰有余的财产积蓄。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一年到头、世世代代都觉得财物还是不足,这就是人之常情。

人们活着,刚刚知道畜养鸡狗猪,又懂得畜养牛羊,但是吃饭时却不敢有酒肉;钱币有余,又有粮仓地窖,但是穿衣却不敢穿绸缎;节约的人拥有一箱箱的积蓄,但是出行却不敢用车马。这是为什么呢?这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从长远打算,顾及以后而怕没有什么东西来继续维持生活的缘故。于是他们又进一步节约费用、抑制欲望、收聚财物、贮藏粮食以便继续维持以后的生活,这种为了自己的长远打算,顾及今后生活,岂不是很好的么?

那些苟且偷生、浅陋无知的人,竟连这种道理都不懂。他们过分地浪费粮食,不顾自己以后的生活,不久就消费得精光而陷于困境了。这就是他们不免受冻挨饿的原因,最后只好拿着讨饭的瓢儿、背着布袋沿街乞食,最终成为山沟中的饿死鬼。他们连怎样过日子都不懂,更何况是那些古代圣王的思想,仁义的纲领,《诗》、《书》、《礼》、《乐》的道理呢!那些原则、纲领之类本来就是治理天下的重大谋略,是要为天下所有的人民从长考虑,照顾到以后的生计从而永保长治久安的;源远流长,它蕴意丰富,它的丰功伟绩传之后世。如果不是那些谨慎、精通、学习它的君子,是不能够理解它的。

所以说:短绳不可以用来汲取深井中的泉水,智慧达不到的人就不能和他论及圣人的言论。《诗》、《书》、《礼》、《乐》的道理,本来就不是平庸的人所能理解的。所以说:精通了其一,就可以精通其二;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长期运用;将它们推而广之,就可以触类旁通;按照它们去谋划,就可以平安无事;反复遵循它们去考察事物,就会把事情做好。用它们来调理性情,就能得到好处;用它们来成就名声,就会荣耀;用它们来和众人相处,就能和睦融洽;即使用它们来独善其身,也能心情愉快。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原文】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①,物不能赡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③而不自以为寡。故曰:“斩④而齐⑤,枉⑥而顺⑦,不同⑧而一。”夫是之谓人伦。《诗》曰:“受小共⑨大共,为下国骏蒙。”此之谓也。

【注释】

①因为天子只能有一个,所以说“势不能容”。②因为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天下,所以说“物不能赡”。③柝:巡夜打更用的梆子。击柝:打更。④斩:通“傻”:不整齐,指有等级差别。⑤齐:指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⑥枉:曲,委曲,指人们受到礼义的约束。⑦顺:《臣道篇》:“从命而利君谓之顺。”⑧不同:指职分不同。⑨共:法,也作“拱”。

【译文】

高贵得做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财富,这是人心所共同追求的;但如果顺从人们的欲望,那么从权势上来说是不能容许的,从物质上来说是不能满足的。所以古代圣明的帝王给人们制定了礼义来区别他们,使他们有高贵与低贱的等级,有年长与年幼的差别,有聪明与愚蠢、贤能与无能的分别,使他们每人都承担自己的工作而各得其所,然后使俸禄的多少厚薄与他们的地位和工作相称,这就是使整个社会和谐一致的办法。

所以仁德的人处在统治者的地位,而农民就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用在种地上,商人就把自己的精明全都用在理财上,各种工匠就把自己的技巧全都用在制造器械上,士大夫以上直到公爵、侯爵没有不将自己的仁慈宽厚聪明才能都用在履行公职上的,这种情况就称之为大治。所以有的人富有天下,也不认为自己拥有的多;有的人看管城门、招待旅客、守卫关卡、巡逻打更,也不认为自己所得的少。所以说:“有了参差才能达到整齐,有了枉曲才能归于顺,有了不同才能统于一。”这就叫做人的伦常关系。《诗经》上说:“接受小法与大法,庇护各诸侯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鉴赏】

本篇论述了一系列有关光荣与耻辱的问题,其大旨则是《劝学篇》所说的“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以及本篇所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关于取求荣辱的表现,荀子一一列举了骄傲轻薄,以言招祸,以及由于愤怒、忌恨、诽谤、口舌是非、交友不当、争强好胜、尖刻寡情、贪图私利、独断专行而招致耻辱的事例。还特别指出,为了泄私愤而勇于私斗,随便与人斗殴的人,是“忘其身、忘其亲、忘其君”的人,这种人是刑法、国家都不能容许的,是连猪狗也不如的。

荀子说:“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勇于私斗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别人是错误的,但是即使自己真的对别人真的错,也用不着动不动就去打斗,做出“忘身、忘亲、忘君”的过激行为。这样做,是“愚莫大焉、害莫大焉、辱莫大焉、危莫大焉”。出了事,把斗殴行为归之于疯狂惑乱的精神病,是不可以的,归之于鸟兽禽鼠,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打斗行为,是非常令人鄙视的。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上一些“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人来说,不也很有教育意义吗?

从“打斗”出发,荀子进一步分析了四种不同的“勇敢”,即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避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狠,猛贪而戾,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显然,荀子特别赞颂的是“士君子之勇”。这种勇敢,是一种急公好义,不为重权厚利所左右,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即使牺牲生命也不屈不挠的大勇敢,这是我们今天也应大力倡导并须身体力行的,应以有这种勇敢为荣,无这种勇敢为耻为辱。我们现在不是大力提倡见义勇为吗?荀子的“士君子之勇”无疑应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精典事例】

勇士有很多种,像豫让为君主报仇的勇敢,荆轲一去不复返的刺秦之勇,还有项羽力能扛鼎的勇敢,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勇士,也是鲁迅先生所赞扬的“中国的脊梁”。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准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一死战,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傈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年若是韩信没有忍受胯下之辱,一怒之下将那泼皮杀了,怎么会还有后来的封侯拜将的荣耀呢?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后来韩信当上了楚王,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同类推荐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病宠

    病宠

    病宠俗称:病态宠爱!简正阳很复杂,用医生的话来说:他身体没病,有病的是心理他有的不是一种病,而是几种病混合在一起从表面上看,他除了比旁人孤僻点,偏执点,没有什么不同他不容易动情,被他爱上的女人,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白小兔很苦恼,她明明那么爱简正阳,为什么他总是表现得没有安全感呢?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简正阳的病…片断一:从警察局里出来,白小兔气愤的抱怨简正阳:“好端端的,你打别人干什么?”简正阳满脸阴霾:“谁让那个家伙摸你的手了。”白小兔无语:“那你也不用把人家打得半残啊。”虽然那个混蛋该打…片断二:他说:“白小兔,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个魔鬼,你还敢爱我吗?”白小兔说:“只要你不负我,我必不负你。”半响,他笑了,他说:“白小兔,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今生今世,就是死,你也要与我死在一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赵奎家的柴垛

    赵奎家的柴垛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一块木板

    一块木板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重生之黛玉穿越到我家

    重生之黛玉穿越到我家

    她——是林黛玉重生。离世之地产大亨独女,亿万家产唯一继承人。咳嗽一声整个商界都要跟着感冒。可偏偏她又拥有迷人的美貌,雍容的气质,真真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他——是贾宝玉再世,更是珠宝大亨的二公子,众人皆知的鲍家二少。英俊潇洒,出手大方,高调气派,声势夺人。当他和他,同时看上了她。一个一见面就对她说:“这位妹妹我见过。”另一个初次约会就对她说:“我们结婚吧。”让我们拭目以待,娇柔的林妹妹将如何面对这一切——她,还会哭吗?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蔓藤结

    蔓藤结

    “答应我,在十九岁之前不交男朋友,不喜欢上任何人。”那年他七岁,她三岁,因为被绑架而被命运安排认识。十五年后,她在家人过度的保护中及不舍中进入离家不远的C大,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一个护妹成痴的七哥,如何一一排开完美妹妹身边的异性,看她室友之间如何的搞笑互动;看他们和她之间如何纠缠不休的情缘!……第一次写书,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提点,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