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700000002

第2章 先贤圣哲(1)

孔子:万世师表的一代文圣

孔子(约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编撰的《春秋》开私人修史先例,他的学说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本源。在中国,2000多年来因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被人们尊为“圣人”。

大约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鲁国东南有一座昌平山,山下即古昌平乡,昌平乡东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名叫尼丘山。父母认为他是尼丘山赐予他们的,便给他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72岁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孀居的母亲只好与年幼的孔子相依为命,在贫困中度日。

当时的鲁国都城曲阜是鲁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因此,孔子自幼就生活在曲阜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接触到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周王朝的典章文献、礼仪制度。孔子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光宗耀祖,继承先圣商汤的业绩,长大后成为有出息的人,教他学习周王朝的《诗》、《礼》、《乐》。因此,他在父亡母寡、家道中落的情况下,仍然发愤学习周礼。

小时候的孔子是个听话又好静的孩子。当他一个人游戏的时候,常爱摆设“三宝”,学祭神的动作。“这孩子与众不同,竟然能做敬神的游戏,真难得。”他的母亲看着幼小的孔子做游戏,常这么想着。尽管他们吃穿都不如别人,母亲还是常给孔子讲孔家历代祖先的辉煌故事。不知不觉中,孔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我要努力,不辱没祖先的荣誉”的信念。

孔子的母亲因终日操劳变得体弱多病。每次母亲病倒,孔子都尽心地服侍左右。当母亲病情严重时,他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她左右。母亲有时看他太辛苦了,便劝他去睡一会儿,可是他一直不肯,并说:“我睡不睡没关系,您的身体要紧!”母亲常为他的孝顺懂事掉下辛酸而幸福的眼泪。

13岁的孔子开始上学,教师都是由村落中的长老担任,当然,他们只是将《诗》、《礼》、《乐》简单地介绍一番。一开始,孔子所学的主要是敬神祭祀的礼节、对待长辈的礼貌和一些修身做人的道理。孔子刚开始只是默默地听老师讲解,从不发问,后来,他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每一个疑问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的老师和母亲经常被他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孔子后来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也就是说他从15岁开始对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好学不倦,博学多识,主张“学而优则仕”。他盼望有朝一日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仕途的大门却迟迟没向他打开。孔子认为人应该“三十而立”,于是,他30岁时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三千多人。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贵族子弟、平民子弟,甚至鲁国以外的青年都慕名而来。孔子培养学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善于循循善诱,教学成效显著,弟子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之多。

孔子在教育上是成功的,但在仕途上却屡屡碰壁,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孔子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渴望得到一位贤明君主的重用,出仕从政,以实现自己的“仁政德治”,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救民于水火之中”。

50岁时,孔子终于有机会升任鲁国的司寇。孔子做得很出色,除了取得外交胜利,打击了割据势力,其他方面的政绩也为人称道:商人不敢胡乱涨价,社会秩序大有改善。但邻国齐国担心鲁国强大起来对己不利,就设法从内部进行破坏。齐国君知道鲁定公是好色且喜欢犬马之乐的人,便投其所好,给他送来美女、华丽马车。鲁定公果然陷于其中,难以自拔,不再理会朝政,自然也不再找孔子商议政事了。孔子感到自己已经不能继续施展政治抱负,于是,带领弟子们离开了鲁国。

公元前497年,孔子开始了为期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漫长旅程。他盼望着从中寻到一块能实现自己抱负的乐土,可当时各国诸侯争战不休,纵使他有满腔的学问和治国主张,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犹如丧家之犬,受到驱逐。他周游各国,历尽磨难,最终未被重用。最后,孔子只得返回家乡,这时,他已经68岁了。

孔子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而伤心失望。最后,他决定为后世留点有价值的东西,也希望借此警告天下的乱臣贼子,能使天下恢复先王之道,于是他决意编写《春秋》。

孔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文化教育事业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大力提倡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认为“仁”即爱人,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点。孔子以为做到“仁”就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也会安定。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刚毅木讷,近仁”,意思是真正做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刚强、果敢、朴实、谨慎才行;要使天下归仁,就更不容易,首先要厚道,要有敏感的同情心。所以,他主张治国要减税、宽刑,主张以德服人。孔子说,一个人要做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才真正是个仁厚之人。这些话看似容易,要实现它,才知道这其实是至高至难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重视“礼”,反对统治者滥施刑罚、草菅人命,以杀戮来威慑人民。他强调教化的作用,主张用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统治的目的。他特别赞美周礼。齐景公曾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呢?”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无论是君主、臣子、还是父亲、儿子,各人有各人的职守与本分。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总结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主张“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对保存古代文献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的编撰,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创造性贡献。孔子办教育,成六艺,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伟业。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所作的卓越贡献,奠定了他的“万世师表”的“文圣”地位。

老子:道家学派的始祖

老子(约前580—前500)生活在春秋时期,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老子的母亲因食下杏子怀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从腋下产出老子。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点化函谷关总兵伊喜,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老子五千文》)沿传至今。老子曾写经文的地方,现称楼观台,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300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8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关于老子的姓名,历来说法不一。《庄子》称他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其中的《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掺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解释说,“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可见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说,自老子死后百二十九年,有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云云。清代到近代学者汪中、梁启超等把老子世系同太史儋联系起来研究,认为老子就是太史儋,战国时人,是《道德经》的作者。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他们提出,《庄子·天下》曾综述关于老聃的学说,《吕氏春秋·不二》也称“老聃贵柔”,名字与思想一致,故老聃就是老子。但是《道德经》书中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传说中孔子问礼于老聃有矛盾。《道德经》中有些词句不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如“万乘之主”,当时并没有万乘的大国,也不见于战国以前的著作;另有一些文字也存在类似情况。所以,《道德经》一书是否为老聃所作也有疑问。当今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老子其人可能生活于春秋末年,《道德经》一书却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探讨老子哲学,只能以《道德经》一书为依据。

《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前期,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春秋时期老聃思想的记述,然后经过后人的加工和补充。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争论较大。韩非认为是老聃,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儋,但后来很少有人从后说。还有人认为李耳与老聃并非一人,老子是李耳而不是老聃。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近人高亨考证,老聃亦即《左传》中的老阳子,可备一说。从汉初崇尚黄老以来,历代对《道德经》一书的研究和注释之多,仅次于儒家的《论语》,其注本就有六七百种。

关于《道德经》的性质,有人说是“兵书”,也有人说是讲“南面之术”,即政治统治理论的书。这正表明该书是一部哲学著作,能被应用于各个方面。《道德经》一书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道”本来是具体的道路,但在老子后,已成为表示客观规律和人们处事原则的哲学概念。当时思想家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弄清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广泛谈论“天道”、“人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等等。《道德经》的巨大功绩就是把这些具体领域中的“道”概括为普遍的、不带具体规定的“道”,并且对“道”的性质和内容作了多方面的阐释。

长沙马王堆帛书《道德经》甲本(部分)老子说,道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是和具体物根本不同的东西。他认为,具体物是有对立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而道是无对立的,它“混而为一”。万物都有生有灭,“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因而是“不常”;而道是“常”,是永恒存在的。他反对人们争胜斗强,有所追求。他还认为具体的事物都要向其反面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有得道才能使人长生久视。得道的人要像无知的婴儿那样减少欲望的追求,“不言”、“无为”,这样不仅能保全自己,使大家免于斗争,也能把天下治理好。但是人们被具体事物所迷惑由来已久,不知“物壮则老”,这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就会很快灭亡,所以人们应像水那样,甘心处于柔弱、卑下的地位,无所追求,也不和人争执。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魏晋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繁,玄学家们感到人生无常,也从《道德经》中寻找安慰。《道德经》对后世也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

《道德经》的传本颇多,较著名者有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及唐傅奕的《老子古本篇》。现今通行的是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其顺序为《道篇》在前,《德篇》在后。1973年马王堆汉墓发现帛书本,则是《德篇》在前,与《韩非子》所引文句顺序一致。《史记》称道家为“道德家”,并有“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的记载,似乎司马迁所见《老子》传本仍是《道篇》在前,可能该书当时就有两种顺序不同的传本。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其内容主要见于《道德经》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一书在国际上影响也相当深远,其国外版本有1000多种,是被翻译语言种类最多的中国书籍。

庄子:返璞归真的道学逍遥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崇拜自然、蔑视权威、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他的文章想象丰富、气势恢宏、机智辛辣,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瑰宝,他是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生于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顺河清凉寺),曾在蒙地做过漆园小吏,但不知是因他不善管理而被罢免,还是他不愿做官,他很快就不做了。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打草鞋为业,经常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有时不得不靠借贷度日。但是,贫困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颓废,相反,他自寻其乐,以追求身心的解脱。

庄子为人清高孤傲,对人世间的功名利禄非常淡泊。他忘情山水之间,逍遥遨游,怡情乐性。在肉体上逃避现实,免受动乱的残害;在精神上则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超凡脱俗,翱翔于幻想的精神世界之中。庄子每每从他的遨游山水中感悟人生。

庄子学识渊博,对当时各派学术都有研究,他尤其深入地探索了宇宙本源和万物产生的问题。他认为,世间万物皆出于“道”,“道”能生化万物,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自动产生并且永不会毁灭的东西。他认为“道”不但无形,还“无为”。他还认为,天道自然,主张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否则就会违逆万物的本性。

庄子的妻子去世的时候,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坐在地上边敲瓦盆边唱歌,就说:“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辛苦一生,现在她死了,你不哭就够可以了,还唱歌,这恐怕太过分了。”庄子说:“并非如此。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哀伤呢?可是后来一想,她起初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的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当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的时候,而我却还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做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啊!所以才不哭了。”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即视人的生死为自然规律,生不足乐,死不足悲;蔑视权贵,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庄子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兼并对方互相混战不休,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都超过以往的时代,因此庄子的超脱厌世思想也更趋极端。他甚至认为人兽杂处的时代是至德之世。

《逍遥游》、《齐物论》是庄子留给后人的哲学巨著和文学杰作,是珍贵的古代文献。

同类推荐
  •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报,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
  • 机器大战的故事

    机器大战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不交作业之七十二般变化(好看系列)

    不交作业之七十二般变化(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本书精选了近千条适合孩子阅读的脑筋急转弯,选条注重健康、趣味、巧妙,同时每页还设有幽默有趣的小拦目,让你在紧张的挑战中得到快乐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险探秘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险探秘故事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古往今来,它的浩瀚无穷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苦苦探索,辗转难眠。那么,宇宙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它的浩瀚无穷,到底来自于哪里……
热门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生活百宝:生活中的1000个小窍门

    生活百宝:生活中的1000个小窍门

    碰到烦恼事情怎么办?如何去除身体异味?怎么调节高血压?夏天吃什么最健康?吸烟时能不能喝果汁?……生活中,也许你正因不知如何有效解决而苦恼。没关系,生活就是解决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我们衷心地希望本书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在疾病悄悄袭来时,它能帮助你防患于未然;在为自己的身材担忧时,它能还你青春靓丽;在暴饮暴食时,它能帮你科学取舍;甚至在情绪低落时,它能帮你走出阴影,笑对人生。
  • 战神

    战神

    盗圣,没有到不来的东西,没有逃不掉的追捕。神捕,没有破不了的案子,没有追不到的贼。阴差阳错的相遇,棋逢对手的追逐,本应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恶战,却由于俩人同时掉进神秘洞穴而不得不中止。神秘的老人,从未见过的功夫,这场相遇是劫难,还是缘分?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等。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同时寻找到发挥的舞台。希望本书对所有致力于提高说话技巧的读者有所帮助。
  • 神探凰妃

    神探凰妃

    堂堂国际刑警女组长竟然穿越回古代,一睁眼竟然发现自己身陷死牢!开什么玩笑,洗冤脱罪顺手收拾所有不待见自己这个庶女的无良亲人,逍遥人间才是正道。可是!死赖自己不放的王爷是怎么回事?想娶自己,别开玩笑了!请拿万里江山来换本妃一纸婚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绝色倾妃

    穿越之绝色倾妃

    她宋子然,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金色的维也纳音乐厅里,坐着来自各国的音乐奇才和前辈,当宋子然这个东方少女走进大厅的时候,整个大厅一片肃静,这样古典纤雅的少女注定是属于这个舞台的,她终将成为东方最亮丽的一颗明珠,18岁就到达了艺术的巅峰。她冷倾瑶,大燕公主丑疤遮面,暴虐成性,公主宫内每年死伤无数。宫中公公丫鬟盛传,去公主宫内当差,不如直接让奴才了断。一个古典纤雅,东方最亮丽的一颗明珠。一个暴虐成性,荒淫无度,人神共愤。宋子然和冷倾瑶因缘际会重合在一起,用的是宋子然的灵魂,冷倾瑶的躯体,是宋子然的重生还是冷倾瑶的重生?初见夏越天,冷倾瑶的心又有了温度,是老天给我的又一次机会吗?我爱原烈,生生世世,上天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带着前世记忆而来的宋子然,遇见了和前世情人长的一模一样的南丰君主夏越天,最后,是她征服了他,还是他征服了她?广告区:《穿越之寻爱千年》是妹妹子期(夏闪星)和大燕国皇帝冷情风的故事。《穿越之绝色倾妃》是姐姐子然(冷倾瑶)和南丰国皇帝夏越天的故事。妹妹子期篇已经写完,两文为姐妹篇,敬请支持。推荐自己的新文:《庶女棋后》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白玉象棋,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天下无敌……她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她,人称草包美人,天下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庶女,在棋艺精湛的棋王世家中,是个标准的草包,亦是个标准的受气包。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本应该衣食无忧,尽享荣华,不料亲姐姐心生异心,一夜之间,公主变乞丐,以在街头摆残局为生,人称残局皇后。当残局皇后穿越时空进入草包美人的身体,她们的互补达到了极致,她棋艺精湛却满脸刀疤,她倾国倾城却腹中空空。当美貌和才华合并的时候,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统领棋国,且看她如何征服各路美男心……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凤凰涅槃的故事《绝色残后》推荐自己的完结作品:《深宫错影》《穿越之寻爱千年》感谢莫名蔷薇给《穿越之绝色倾妃》做的视频视频地址:&pstyle=1好兴奋啊,第一次有了作品的视频。推荐我的偶像,潇湘四星作者沧海明珠的文文《玉落碧水凝黛情》推荐朋友的文:云千仓:《精灵公主林黛玉》
  • 邪魅女上神

    邪魅女上神

    撕裂般的疼痛让安馨不由得呻吟出声。太他妈的疼了,安馨挣扎着睁开眼睛,职业本能令她快速扫了一眼。入目的是一间病房,50平米左右,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液晶电视,身下是雪白的床单,手上挂着吊瓶。这是哪?她获救了?被谁救了?最后她只记得飞机爆炸了,她还没来得及跳下去,那么高的地方爆炸了,她竟然还没死。安馨支起身子一把拔掉手上的针头,双手撑在床上想要下去。“哎,……
  • 迷狐少女养成记

    迷狐少女养成记

    可是对于普通的人类少女周小雨来说却觉得很麻烦,太帅了影响和女生之间的关系,太痴情了没有人身自由,俊美无匹、痴情专一、法术高强、赚钱也很有一套的极品男朋友一定是很多少女的梦寐以求的,法术高强根本就是妖怪好吗?更可怕的是,还有一场场未知的阴谋在等待着他们......某女说道:“你这个样子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你离开!”某个魅寒狂狷不羁的男子优雅地勾勾唇:“在没有把你变成我的迷狐脑残粉之前,休想!”
  •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泼了他一盆脏水,小餐馆的服务员得罪豪门大少爷;第二次见面,她泼了他一桶油漆,大少爷许诺一定好好收拾她;大少爷上门逼婚,小女孩儿不嫁也得嫁;婚礼前一天,梦中情人归来,让她痛彻心扉;本想就此认命,可是婚礼上,新郎却和情人离开,仇恨被激起,报复便开始了。为了尊严,她调教恶魔丈夫,智斗无耻小三,野蛮女友尽显本色。在她最危难时,他却忘记了她是谁。失望,背叛,危险,伤害,种种挫败一波三折······她最终选择远离,再见时,他却即将再为人夫。谷梁多多忍无可忍“好小子,竟敢趁我不在做这种事,看我怎么收拾你。”野蛮女友再度现身,上演夺夫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