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500000013

第13章 神秘莫测的地域之谜(7)

神秘现象关键词:神农架野人白色动物

“死亡之海”——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面积2400平方千米至3000平方千米,海拔768米,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由于河流改道和入湖水量变化,湖面逐渐缩小。沿岸盐滩、荒漠广布。人们虽然经过多次考察,但还是没有找到罗布泊的确切位置。

酷热、干旱、风沙、陡崖、盐滩,使得人们不能接近罗布泊,多少年来去往罗布泊的道路也被称为“死亡之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罗布泊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自然之谜。古往今来,这些谜团吸引了无数探险者,他们深入其中,探寻奥秘。

罗布泊游移之谜

1876—1877年,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到塔里木盆地的阿不旦调查,他找到一个大湖,认定是罗布泊,同时他又发现这个湖与清朝地图上标的罗布泊位置不一样,偏南了一度,据此,他认为清朝地图上标的罗布泊位置是错误的。

很多专家都对他这个轻率的结论表示反对,认为他发现的这个湖根本就不是罗布泊,而是卡拉库顺湖,真正的罗布泊应在普氏所见湖泊的北边。

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掘了楼兰古城遗址。他根据楼兰古城汉文简牍纪年下限在公元330年,认为4世纪初以前罗布泊在北部,4世纪初以后,由于堆积作用的发展,河道改变,北部湖泊不断缩小、消失,并逐步在沙漠南部形成了新的湖泊。后来南部的湖泊又因各种堆积物的沉淀而抬高,而北部原来已干涸的盆地则因强风和风蚀而逐渐下凹,结果湖水又重新回到北部。这就是斯文·赫定提出的罗布泊游移说。

中国科学院组成新疆综合考察队于1959年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罗布泊不游移”。专家认为,在历史时期里,罗布泊湖盆的地形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谓南北两个洼地,其实都在一个大湖盆之中,罗布泊和卡拉库顺湖只是不同时期湖水涨缩变化的具体过程。

目前看来,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其中谜底到底是什么,仍需进一步的考证。

罗布泊神秘事件

有人称罗布泊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在这里,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一架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在新疆鄯善县上空离奇失踪。时隔9年,人们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那架当年失踪的飞机,但机上人员已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朝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呢?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

类似的神秘事件在罗布泊层出不穷,这里因此成为神秘的“死亡之海”。罗布泊曾经的美丽辉煌与如今的恐怖萧瑟,都让无数探险家充满了向往。

“大耳朵”之谜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了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这张照片的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被人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耳”,并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的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广泛争论和猜测。

科考队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大耳朵”实测面积为5350平方千米。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盐壳中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分高度集中并生成了光谱反射性极强的晶体物质,并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了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廓线。

那么,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种说法是,这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的。洪水流进湖盆时,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使湖床形成突出的环状条带。这些干涸湖床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它们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了“大耳朵”。

我国科学家则认为,罗布泊的“大耳朵”是湖水迅速退缩形成的。“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它将罗布泊分成东西两湖;“耳垂”则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时形成的三角洲。

“大耳朵”形成原因,仍然处于争论中。

神秘现象关键词:淡水湖死亡之海魔鬼三角区地球之耳

鄱阳湖魔鬼水域

中国的鄱阳湖,碧波荡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横无际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居息的湖边人,但是许多的悲剧同样也是发生在这里。

鄱阳湖魔鬼水域具体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省都昌县,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千米。矗立在这个区域东岸的是一座有1千多年历史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的老爷庙。在历史上,这个区域就是鄱阳湖航行事故多发区域,现代有相关记载的沉船事故就有许多。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员全部神秘失踪。山下堤昭脱下潜水服后,神情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过去了40年后,爱德华·波尔终于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阳湖底失魂落魄的经历。他说:“几天内,我和三个伙伴在水下几千平方米的水域内搜寻‘神户丸’号,没有发现一点踪迹。这一庞然大物究竟在哪里?正当我们沿着湖底继续向西北方向寻去时,忽然不远处闪出一道耀眼的白光,飞快向我们射来。顿时平静的湖底出现了剧烈的震动,耳边呼啸如雷的巨响隆隆滚来,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将我们紧紧吸住,我头晕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滚动,我的三个潜水伙伴随着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挣扎出了水面……”

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有人在鄱阳湖西部地区目睹一块呈圆盘状的发光体在天空游动,长达八九分钟之久。当地曾将此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亦未作出清楚的解释。有人猜测,是因为“飞碟”降临了老爷庙水域,像幽灵般在湖底运动,导致沉船不断。

究竟是什么原因制造了这一系列神秘的“悲剧”?是水里怪物在捣鬼还是天外来客在作怪?

奇怪的是,这片水域并不深,一般深度只有30多米,最深处也只有40米左右,而且湖底并没有什么暗礁,根本就没有触礁沉没的可能;而且这个区域面积不大,湖面也不宽,湖两岸距离不到3千米,根本瞧不出任何危险的端倪。

1984年9月,江西省组成探险队深入这片凶险的水域考察。这支考察探险队由自然、气象、地质专家和有关科研人员组成。首先,考察队在老爷庙东南、西北、西南“魔鬼三角”水域内,建立了三座气象观测站,以测试老爷庙周围地势、风力等诸多自然环境因素。就在这一年的工作当中,小组成员不止一次地感觉到,当他们驾船行驶在整个鄱阳湖的中心,一般都是风平浪静,但是,船一开进老爷庙水域,风速马上开始加大,船也开始随着不停地摇晃。同样是处于鄱阳湖地区,而且又是同一时间,为什么只有老爷庙水域的风大得出奇呢?

对老爷庙进行精确测量后,惊奇地发现,老爷庙的建筑正处在落星山的东西线的正中,三角形庙体的三个直角和平面锥相等,毫厘不差。这使得人们无论站在哪个方向都始终与老爷庙面对面。“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咽喉要道,该水域上方,是星子到湖口之间长40多千米,宽仅3千米至5千米的狭长水道,西北面是与水道平行、连绵起伏的庐山诸锋,东西两旁及南部,为高低起伏的沙丘,植物稀少,地面开阔,这片水域就好像一个喇叭口,全年大风日数多达163天,而且每年都会出现龙卷风。另外,在水陆交界处,由于湖面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常在水域周围形成积雨云。因此,船只可能就会被雷雨大风所打翻。

然而,这个说法虽有道理,并不能解释所有在鄱阳湖魔鬼水域出现的怪异现象。大自然仍然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神秘现象关键词:老爷庙水域魔鬼水域积雨云

太湖形成之谜

美丽的太湖位于风景如画的江苏无锡,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00平方千米,湖岸线总线405千米,湖区号称有48个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水域形态宛如佛手,以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吴越”人民。关于太湖是怎么形成的,直到今天还是个谜。

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教授就著文,最早开始对太湖的形成进行研究讨论。此后,部分地质学者根据太湖的形态特征,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下沉的盆地,并为沉积物不断填充,以致成为今天的大型浅水湖泊。

泻湖成因说是影响最大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在最高海面时(约距今600万年前后),太湖平原是个大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这一说法似乎成为了权威性的定论。

近年来,随着对太湖地区地质、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献资料等方面的研究,对太湖成因的探究已有了新发展。特别是当人们在翻阅北宋古书《吴中水利记》时,发现书中记载:在北宋神宗八年(1075年),太湖发生大旱,水位下降到以往没有过的位置。这时人们发现,湖边数米干涸的湖底上,竟露出古代居民留下的坟墓和街道,一根根已近腐烂的树桩仍立在湖中。人们还在太湖湖底找到距今6000~10000年前古人类石器时代的遗址。于是,又一种假说出现了:6000~10000年前,太湖地区是一片平原,人们曾在这里生活和居住。由于地势较低,终于积水成湖。湖中的遗迹显示,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搬走就被洪水淹没。

太湖的“平原淹没说”还没有得到更多响应,又一种成因说出现了。也许是从太湖西侧湖岸及南侧湖岸均呈圆弧形受到启发,一批年轻的地质学者怀疑太湖湖盆会否本是个大陨石坑。有的学者经过周密调查后提出,在太湖岩岛上发现了被陨石撞击的直接证据,例如湖中三山岛上的击变岩,不过至今未能确定该陨石撞击发生的具体时代。但是他们推测,在遥远的古代,曾有一颗陨石自天外飞来,正好落在太湖的位置上。他们估计,这颗陨石对地壳造成的强大冲击,其能量相当于几十亿吨炸药的爆炸。总之,太湖是被砸出来的!

对于太湖的成因,学术界至今仍无公论,但人们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揭开扑朔迷离的太湖成因之谜。

神秘现象关键词:泻湖《吴中水利记》击变岩

风“吹”来的高原

当年,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只身一人从陕西省的西安向北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在穿过中国黄土高原时,面对眼前遍地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奇特地形景观,斯诺先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后来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这是一片多么可怕的地方,简直就是“疯神”捏就的土地!”

黄土高原东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西到甘肃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至长城一线,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五六十米,在陕甘等地可达一二百米。欧洲、美洲也有黄土分布,但在面积与厚度上都不能与我国的黄土高原相提并论。黄土高原的特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注意,他们思索着:这么大面积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关于黄土的成因,20世纪初地学界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当地岩石风化造成的。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沙子和粉尘。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沙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持这种学说学者很多,但反对者也不少。反对者认为,如果上述观点成立的话,黄土高原应该到处都是黄土。可是,事实上黄土高原超过两公里以上的山地并没有多少黄土分布。这些山地是由另一种土质覆盖着,上面分布着茂密的林木,它们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屹立在茫茫的黄土海洋中。

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似乎找到“黄土风成说”强有力的证据。他们找出了夹杂在黄土地层中的大量植物孢粉化石,通过对这些孢粉的分析,可以判断形成黄土时的气候环境。中国科学家指出,形成黄土的当时气候是一种比较干旱的多风环境,有利于黄土的搬运和堆积。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黄土颗粒的分析,可以看出黄土的颗粒越往东南方向越细,相反越接近沙漠地区就粗一些。这些事实无疑是黄土风成说的有力论证。

水成说则认为,黄土是由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他们发现,在一些黄土的地层剖面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无疑是流水形成的最好证据。可是,反对者提出不同意见。他们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分层现象并不明显。相反,在几十米厚的黄土层里,上下几乎都是一种非常细致的黄土层。

残积说则认为基岩风化就地成土,多成因说则认为黄土是上述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今天,尽管4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风成说还是在学术界获得更多的认同。黄土与黄土高原是中国最独特的自然景观,它面积辽阔,历史久远。特别是黄土本身蕴藏着的许多的科学奥秘,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神秘现象关键词:《西行漫记》黄土高原基岩风化

昆仑山的“地狱之门”

世界各地,有不少令人谈之色变的“死亡之谷”,大多数死亡谷的原因至今无法解释,但有一些已被人们破译。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大量的知识点纳入到本书中,以丰富我们的小读者的知识,弥补知识时代储备不足的缺憾——它会让孩子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独立地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 海洋探谜

    海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快乐的金色年代

    快乐的金色年代

    罗兰为了给玛丽进入盲人学校筹学费,只身赴十多英里外的布鲁斯特屯垦区教书。那是罗兰最无助、最失意的一段日子。幸好阿曼乐每周星期五下午都不畏风雪严寒.驾雪橇接她回家过周末。冬去春来。伴随着清脆的雪橇铃声。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罗兰又离家去马基家的放领地陪伴孤独寂寞的马基太太,赚取每周一块钱的酬劳。同时,阿曼乐也忙于放领地的农事。两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而让罗兰若有所失的是,那个凡事都爱与人争夺的奈妮·奥尔森正向阿曼乐传递着情意……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热门推荐
  • 前世今生:问镯〖全本已出版〗

    前世今生:问镯〖全本已出版〗

    爱人送给叶皎一枚明代玉镯,价值连城,可戴上后再也取不下来,从此噩梦连连。镯中困住的那位女子,倾国绝色,却勾魂蚀魄。她说,前世,她舍命救下自己的夫婿,却被叶皎横刀夺爱,陷害至死。她要代替叶皎,陪伴在今生的爱人身畔;她要让叶皎,也尝尝永生永世困于玉镯中的滋味。五百年前的冤仇,被迫在五百年后延续。前生债,今世孽,命中注定这冤家路窄,无处可逃。生死一线。身份交换的那一霎,叶皎决定回到前世,证明自己的清白。两世红妆两世情。那一世,究竟是谁害了谁?
  • 皇子

    皇子

    猪脚也跟其他人一样,是穿越过去的,不过他这个穿越有点特殊啊。身份的释然,让他不得不依靠自身去发展。且看一个小小的庶出子弟如何夺取驰聘天下,如何娶得如花美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惹上亿万大亨

    惹上亿万大亨

    他是商界的神话,天之骄子,手腕铁血,冷峻如神祗。却没想到,有一天竟会被人扑倒强吻。错愕之余,却又沉沦于她的甜美当中,占尽便宜……婚里婚外,缠绵不休,方休至死。
  •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教会女人幸福秘诀,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不要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便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福地

    福地

    佛家有十方诸佛国土道家有无量洞天福地当每个人都拥有一片空间福地时,怎样才能进化为一方真正的洞天福地,能否拥有传说中的瑞兽奇景,能否成长为无边无际的星空宇宙,最终又能否成长为可容纳无边众生的国土。◆《福地》导读1、洞天福地的进化2、瑞兽龙脉的争夺3、仙武流派的争斗4、科技法宝的争抗5、空间资源的争夺6、星空宇宙的穿梭
  • 余生,请多多指教

    余生,请多多指教

    他是权势倾天的高冷贵。她是婚前被抛弃的苦逼女。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走到他面前。“娶我可好?”他微怔,随即薄唇轻启,“好。”她傻住。“走吧。”“去那?”“民政局。”原本她以为自己也就是嫁了个总裁,却在前男友的婚礼上,发现他不止是总裁,还是……新文《染指帝国首席:老公,别闹》已开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本书从心智、谋略、情绪、语言、行动五个方面阐释“沉得住气”的人生智慧;将委曲求全、低调行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积累实力、厚积薄发、承受磨难、低调示人、和谐人际的五个领域;人只有抬得起头才能知大势、识取舍、了长短、晓得失、明进退,才成最终走向成功。全书语言生动、逻辑缜密,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深有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