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模仿的怪圈
自己不动手研究发展,技术就不可能进步。
——松下幸之助
松下创业早期,主要依靠在模仿别人产品的基础上做些品质或功能上的改良,再配以批量生产、低价促销策略,迅速抢占市场。
从产品的结构、质量和功能等方面来看,“模仿”可以分为简单模仿和创新模仿,松下电器多属创新模仿之列。
使松下脱颖而出,一攀奠定事业基础的关键产品——炮弹型车灯及后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的乐声牌方型电池车灯就属创新模仿产品。在此以前,人们为了夜间行车的方便,在自行车上安装车灯,最早是蜡烛车灯,因其固有缺陷,便有人发明了电池车灯。但当时的电池车灯寿命短,只能使用两小时左右,而且价格昂贵,一般消费者不敢问津。松下在作了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后,深信车灯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便着手研制新型车灯。松下于1923年大功告成,研制出形状似炮弹的炮弹型车灯。该灯充电一次使用寿命延长到30小时以上,且价格低廉,比蜡烛灯便宜得多。为此松下获得专利。后来的方型车灯品质更高一筹,价格更为低廉,从而使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使用时髦车灯,极大地开拓了市场潜力。
纵观松下电器腾飞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使松下电器腾飞的杠杆主要是创新模仿,真正属于松下发明创造的全新产品并不多。
松下的做法,又是日本电器业初级阶段的普遍做法。大家都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冒风险真正开发新产品。“开发”被赋予不正确的涵义,甚至跟“模仿”混为一谈。那时,新产品早被西方国家源源不断发明出来,拿来利用都嫌来不及呢。日本的电器业,先是模仿舶来品,然后互相模仿国产货。
松下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人的研究发展固然可贵,总不如自己的有价值。自己不动手研究发展,技术就不可能进步。”
松下甚至提出“不限制技术经费”,打破将开发研究限制在成本范围的“自我约束”。松下说:“突破模仿的怪圈,我们的工作范围可以无限延伸,新知识、新构想不断产生。我们要在经营上、工作上、观念上,有更自由奔放的作风。”
自己做生意才能发迹
即便我去卖面,也一定要做出比别人更好吃的面,让客人大饱口福。
——松下幸之助
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援和帮助,但若是在卵翼下长大,便无成功可言。成功首先就要独立,就要走自己的路,如此才有飞翔的可能。
松下是个不甘现状的人,小小年纪之时,他就考虑着将来独立。24岁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辞职独立。
说是独立,除了主观因素之外,客观的原因也是有的。松下结婚以后,事业家庭都不错,内有娇妻,外有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大概是闲得慌,松下身体老有不适,最后竟闹起肺病。当时的规矩,如果请假,那就连一天工资也拿不到,连生活也无从维持。这个客观现实,使松下最后下了自立的决心。
虽说如此,松下自立还是主观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在他的心灵中,能够独立地做一个生意人,干出一番事业来,一直是他所心向往之的。独立以后,虽说波折时起、困难重重,但松下却从未想过要回到原来的公司去。
松下说:“即便我去卖面,也一定要做出比别人更好吃的面,让客人大饱口福。”
松下以为,这种独立心是成功的经营者所必备的。这不仅是说要走向独立,自己撑起一摊来,更是指在经营中消除依赖侥幸心理,独立自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话,松下颇有共鸣:
“我觉得一个人若想真正成功,最好是让他生长在贫贱的环境中。因为今天的社会处处凶险,犹如巨浪滔天的汪洋,所以必须要有坚强的决心,凭自己的力量,才能开拓美好的前程。创业时最好是一无凭藉,才不会产生依赖的心理。因为作为成功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独立心。而一般生长在豪门富室中的公子哥儿,由于过惯了挥霍享受的日子,很难再要求他们刻苦耐劳,所以往往就成为不幸的失败者。”
不仅如此,松下认为,经营者还应该要求自己的部属和员工也有独立心。他认为,倘若大家都不是独立自主的人,集合在一起也不过是一群互相依赖的乌合之众。因此,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也要指导别人去培养。因为如果只有领导者有这种性格,而他的部属却事事要依赖领导者,那就根本谈不上进步和发展了。
职位辛劳成正比
职位越高,工作越苦,职位和辛劳是成正比的。
——松下幸之助
薪资与业绩成正比,职位与辛劳也是成正比的。处在高位的经营者,不但要忍受倍于他人的辛苦劳顿,而且还要有解决苦差事的信心和准备。经营者成功的素质很多,辛苦劳顿是必备的一条。
平日里,说某某高职者“日理万机”、“百忙之中”的话,是听惯了的。其实,不独政界如此,商界的情形,恐有过之而无不及。松下幸之助说,职位越高,工作越苦,职位和辛劳是成正比的。
经营的草创时期自不必说。松下自主经营的初期,除了帮忙的两个朋友之外,就是自己、妻子和内弟,所以从加工厂所、原料、制作、销售,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他亲自来做。及至后来的生产插座、灯头,也都是如此。在最困难的时候,松下本来不怎么样的身体染病,医生要他停止工作疗养,可是松下却想,与其坐下来饿死,还不如累死,都是死,反倒是忙碌辛劳些更有意思。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工作,而病魔居然被他斗败了。
那么,经营者的辛劳,应该到什么样的地步才算够格呢?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答案,可能要让许多人震惊。有一次,松下说,累得便血,才算够格的经营者。他这样说,也这样以此问题询及别人,他也真有过这样的体验。历史上的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也就是松下的这种情形吧?
当然,也有极其轻闲的经营者。比如某家族集团的继承人,他一生下来就身价亿万,及长而继承,自己做个董事局的主席,具体事情都委诸总经理们去办。这样的经营者,当然轻闲。不过,在松下的眼里,他们是不够格的经营者。
关于经营者含辛茹苦的必要和意义,松下有他的经验之谈:
“一个上下班的职员,他有一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但不管公司行号的大小,身为老板或高级干部,别人都在休假,自己可不能休假。即便身体得到休息,脑子却要一刻不停地思索关于经营的事情。
“如果说这是一种束缚,这确实是束缚;要说这样很累,也确实很累。但是领导着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公司,员工的生活都在自己双肩上担负着,对于如此的重任怎能掉以轻心呢?
“也正因如此,经营者才能感受到生存的价值,生活也才有趣味,在逆境中也才会有转机。如果能感受到这些的话,就不会觉得责任是一种束缚,也不会对繁忙的工作感到倦怠。这些观念,就如同能促进血液循环一样,可以使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忘却疲劳。”
不是只追求利益
满脑子都是生意经,一味追求利润的人是无法将生意做大的。
——松下幸之助
若干年前,松下意外地收到一封从北海道的札幌寄来的信,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您的脸形,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
松下觉得这只是位热心的眼镜商人,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随便地寄了一张感谢函给他。后来,有一次他到北海道演讲,没想到的是他刚演讲完,那位曾寄信给他的眼镜商人立刻要求与他见面。
这位眼镜商的年纪大约在60岁左右,他与松下聊了一会儿后,对松下说:“您的眼镜跟那时候的差不多,请让我替您另配一副吧。”松下吃惊之余被他的热诚所感动,于是就说:“一切就拜托您了,我会戴上您所装配的眼镜的。”
松下由于工作繁忙,不得不整天洽谈商务。这个眼镜商于是就在松下谈判时,替松下检视了他以前的眼镜度数,并说16天后会送来。但是临别时,这个眼镜商又对松下说:“您戴的眼镜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了,您的视力现在肯定已经有所改变了,为了能让您的眼镜戴起来更舒服,您能否抽出10分钟到我的店里来检查一下,只要10分钟就可以了。”
松下因为只有10分钟就答应了。于是在回大阪的飞机起飞前两个小时,来到了这个眼镜商的店铺。
松下走近一瞧,着实吃了一惊,那间店铺位于札幌市类似银座或心斋桥的繁华街道上,站在店铺前,宛如置身于眼镜百货公司中,完全不是当时自己以为的是这个小店主为了揽生意才去找自己的。以这个店铺的规模,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顾客花费这么大的精力。
当他被招待进入店内后,店里大约有30位客人正看着大型电视机,耐心地等待着,这里一切的检验装置,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令他叹为观止,这真是间不同凡响的眼镜行。
尤其让松下佩服的是,那些店员的举止及服务礼仪让人挑不出一点儿瑕疵,让人打心眼里感到舒服,而那位老板也笑容满面地在店里穿梭不停。
松下从内心感叹这才是做生意必备的作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走到老板身边说:“您的工作这么繁忙,竟然在看到杂志后,马上写信给我,您难道只是为了做我这一单微不足道的生意吗?”
老板笑着说:“当然不只是这样,因为您经常出国,倘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为了避免受到这种评价,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听了这番话后,松下对这位老板肃然起敬。他不仅从这位老板身上学到了做生意应该坚定信念,同时也懂得了追求利益并不是做生意的最终目的。
开阔视野,摒除商人唯利是图的铜臭味,以诚待人,努力工作,这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门。
取信于民非常重要
我赚的钱法律上是我的,但实质上是国家的。国家要拿自己的钱去用,我烦恼什么呢?
——松下幸之助
松下刚开始做生意时,税务机关不到公司来查帐,税务人员只到附近的寺庙,人们就主动到寺庙里去申报所得。赚了500日元就申报500日元,赚了1000日元就申报1000日元。在当时能赚10000日元就算是很大的数目了,赚10000日元需要交1000日元,钱一交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很干净利索。
后来,松下公司的业绩慢慢地好了起来,松下一样老老实实地申报税款。税额逐年增加,国税局规定当一个公司达到一定的所得金额后,就会派人到公司查帐。当时松下真有点儿沮丧的感觉。
税务人员来查帐时,他们彼此有了看法上的不同。松下自认为已经按实际情况申报了税款,税务员却不这么想。有些松下认为可以报销的费用,税务人员却执著地认为非纳税不可,如此一来加征了不少的税款。税务员临走时说:“今年赚了不少,所以应缴的税要更多,今天查不完,明天再来一次。”当天晚上,松下就失眠了。
就在松下辗转反侧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我所赚的钱,并不能算是我的钱啊,虽然在法律上认定是我的,但实质上,不是我的,而是国家的。国家的钱,国家要拿去用,我烦恼些什么呢?这不是傻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