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7300000020

第20章 定谶纬为国宪

东汉王朝建立后,刘秀及其后继者为了巩固新政权,大力提倡谶(音衬)纬之学,并定为官方统治思想。

古代扇面所谓谶纬,即指谶记和纬书。“谶”是方土把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言,常附有图,所以也称“图谶”、“图书”。“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四库全书》说:“纬者,经之支流”,是假托神意来解释儒学经典的书,也称纬书。实际上,谶纬都是汉代人假托天帝或孔子的名义,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而编造的著作,其总的思想属于阴阳五行体系。它的内容很庞杂,有的解经,有的述史,有的论天文、历数、地理、文字,也有讲典章制度的,更多的则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这些内容,除包含一部分有用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古史传说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荒诞不经的迷信妄语,颇便于人们穿凿附会地作出任意的解释。

预言而以谶之名出现于中国史籍,始于秦穆公一梦。据史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曾于梦中会见天帝,天帝告以“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秦大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①。秦始皇时,燕人卢生人海求神仙,奏上“图书”,上写“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匈奴(胡人)将威胁秦王朝,因此派蒙恬发兵北伐匈奴,夺取河套之地。类似这样的谶语还有不少,如“今年祖龙死”,“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些都是当时人民假天神之名发出的预言。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社会危机深重,图谶随之更加流行。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利用谶书,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②。刘向奏忠可假借鬼神罔上惑众,汉成帝把忠可下狱治罪,最后死于狱中。谶语的制造,到西汉末年达到全盛时代。王莽辅政之后,各地纷纷呈报样瑞,仅平帝在位的五年间就出现了七百多件,接着,武功(今陕西眉县东)县长孟通浚井得到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石上丹书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竟因此做了假皇帝。但王莽并不以此为满足,后来又利用梓潼(今四川广汉)人哀章所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和“赤帝行玺某(指刘邦)传予黄帝(指王莽)金策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③的符命,终于登上真皇帝的宝座,定国号为“新”,改正朔,服色配德尚黄。王莽建立新朝后,将上述这些谶文编录为“符命”四十二篇,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巡行天下宣传解说,证明王莽代汉完全是上天的意旨。

到了新朝末年,刘秀又利用图谶起兵造反。当时,南阳一带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宛人李通乃以“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劝说刘秀起兵。当刘秀在河北立稳脚跟,并向中原推进时,他早年在长安的同学强华送来“河图赤伏符”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④刘秀的部属大造舆论,说这是“受命之符”,应了火德之运,劝刘秀称帝。其后于建武元年(25),刘秀终于利用谶记在古代人物画像部做了皇帝。此外,还有和刘秀同时割据四川的公孙述,也找寻许多天帝允许他应当做皇帝的谶语,准备在成都称帝。

当时,谶语虽然极其盛行,但直至古文经出现之前,还未形成有系统的文献。古文经出现以后,才有人把这些天帝的言语编辑起来,而命之曰纬书。

谶语只是构成纬书资料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浩如烟海的传说与神话。编辑纬书的目的,主要地是要从侧面宣扬孔子的儒家学说,以达到吹捧利用儒家学说的汉朝统治者的目的。因此,光武帝在即位后,酷好纬书,虽头昏目眩,仍不忍释手。当时他的臣下,有人竞因谶纬的偶合,被提升官职。

例如有一个做野王(今河南沁阳)令的王梁,因为《赤伏符》上有一句“王梁主卫作玄武”,刘秀认为玄武是北方水神,司空是水土之官,于是擢升王梁为大司空,居于三公的高位⑤。也有人妄改纬书,希图幸进,例如建武二年(26),光武帝命尹敏校对纬书,并指示他把那些吹捧王莽的图谶全都删除。尹敏对刘秀说:“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词,恐疑误后生。”光武帝没有同意他的意见。尹敏见有机可乘,便利用谶书阙文添上一句“君无口,为汉辅”,即是说尹敏(“君”字去掉口为“尹”字)应为汉王朝的辅弼之臣。光武帝觉得奇异,便召尹敏查问,尹敏回答说:“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窃幸万一。”⑥光武帝虽不悦,但并未治尹敏之罪,只是终身未加升迁而已。

古代扇画光武帝把谶纬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甚至决断政事,发诏颁命,施政用人,也要引用谶纬,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一次,光武下诏群臣会商修建灵台(天象台)处所,欲用图谶决断,他问桓谭有何意见?桓谭沉默良久,回答说:“臣不读谶”,并极言图谶不合经义。光武帝大怒,斥责桓谭“非圣无法”,即要将他问斩。桓谭在光武帝的淫威下,被迫叩头流血,直至刘秀气消,这场风波才算过去。然而这位七十余岁的老人竟因此被贬外任,死在途中。桓谭“博学多通,偏习五经”⑦,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辩析疑异。建武初年,经大司空宋弘推荐,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是时,光武帝正在迷信图谶,每以谶记决定嫌疑,桓谭上疏批评谶记之虚妄曰:“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他建议光武帝:“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⑧

光武帝对于桓谭的议论,本已感到不快,这次桓谭在建灵台的廷议中又直言不讳地“极言谶之非经”,更加激怒光武帝,以致必要加之以死罪。桓谭的遭遇表明,在光武看来,非谶即非法,谶纬神学已成为东汉初年官方的统治思想。

还有一次,光武帝问太中大夫郑兴郊祀之事,曰:“吾欲以谶断之,何如?”郑兴回答说:“臣不为谶。”光武大怒,反问之曰:“卿不为谶,非之邪?”⑨显然把不学谶与反谶联系在一起,给郑兴加上一个非圣非法的罪名。郑兴惶恐万状,当即谦辞解释说:“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⑩表示自己对于谶书有所未学,而不敢反对,这才幸免于难。郑兴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王莽当政时,曾携门人从刘歆讲正左氏大义,与当时另一名儒贾逵并称“郑贾之学”。郑兴每言政事,则依经守义,文章温雅,然而因为他“不善谶”,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在当时,图谶已成为仕途显达的决定因素。

古代人物画像光武帝不仅用谶纬决定政事,当时的一些礼仪制度和礼仪盛典,也无不以谶记纬书为根据。光武帝晚年,大司空张纯、博士桓荣等人,曾根据《七经谶》、《明堂图》等纬书,请立辟雍(古太学及祭祀之所)及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之所),光武帝准奏施行。张纯又请封禅泰山,曰:“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中元元年(56),光武帝东巡岱宗,登泰山举行祭天大典;之后又禅于梁父,祭祀地神于梁阴,命张纯以视(比也)御史大夫随从。是年十一月,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谶纬神学的统治地位,从此谶纬迷信风行全国。章帝时,举行汉宫白虎观会议,使诸儒讲论《五经》异同,在皇帝的亲临主持下,最后由班固编集成《白虎通》(亦称《白虎议奏》)——一部集儒学与谶纬于一体的神学化国典。自此以后,儒家学说,遂蒙上一层神学的云雾。

注释

①《史记》卷一三《赵世家》。

②《汉书》卷七五《李寻传》。

③《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

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⑤《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

⑥《后汉书》卷七九《尹敏传》上。

⑦⑧《后汉书》卷二八《桓谭传》上。

⑨⑩《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

《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同类推荐
  • 尽显繁荣(1990-1999)

    尽显繁荣(1990-1999)

    本书主要介绍了1990年到1999年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涉及我国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党的政策,经济发展,港澳回归等等。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弘治末年,谢谢,已然回明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一梦千年,搅动了江海之水!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无双猛将

    无双猛将

    散打高手遭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了乱世三国。任你笑傲群雄,所向披靡,难逃我手中霸戟!任你阴谋诡计,奇策迭出,我自一力降十慧!我便是这天下最强的男人,便要掌握这天下最强的权势!且看霸气无双的乔玄如何谈笑间纵横天下,挥手间枯骨成山!为了生存,为了爱人,他踏上了一条铁血不归路......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总有那么一个人,在跋山涉水,马不停蹄,不顾风雨艰程,不顾天塌地陷,哪怕路遥马亡,也要千里迢迢来到你的身边。
  • 花都狂医

    花都狂医

    银针在手,天下我有!神秘地下王者林琅天,带着一身王八之气降临花都,拳打二代,脚踢恶棍流氓,闲来无事扮猪吃个虎。看林琅天如何在都市打出一片天地,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

    李宗仁先生晚年,从竞选副总统到流亡海外最后归来,是一条曲折道路的晚年。程思远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了《李宗仁先生晚年——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一书,言人之所未言,是一份李宗仁晚年政治生涯的记录,为研究现代历史和李宗仁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种种不快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哀叹命运的不公,也不要悲观失望地顾影自怜,而应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入手。因为,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人生。本书立意深远、说理透彻,阐述了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所需要克服的不良心态。同时,本书也指出了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陷入困境时,应该学会如何转变观念,帮助自己告别坏运气,走上好运道。
  •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高寿老人讲述自我按摩、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养生之道;手推助行徐步走:饭后三百步,助消化而吃得香;睡前千步走,使气血通畅而睡得安逸;中间漫步行,盼多活几年,多享清福。俯撑踮脚功:壮肺气、健肾力的基本功。掐膝眼起落:健脾胃,增加营养来祛除邪毒,使气血顺畅,防患于未然的上上策略。
  •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没有你,我会疯。”“疯吧。”“你不理我,我会生病。”“生病吧。”“失去你,我会死的。”“去死吧。”他沉痛无比,“怎么样才肯原谅我?”她蹙眉指着天空,“除非天地颠倒……”瞬间天在下,地在上,擦,倒立?!呜呜,又被坏哥哥欺负了。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军事先锋

    军事先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