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若睨她一眼,意味深长的问道:“你是说想要我命的人是皇上?”
“这个说实话我也不确定,我只知道这菱水宫的侍卫只听从皇上的命令,如果没有皇上点头同意,谁能有那么大的本事支开御林侍卫军,纵火烧宫?”沈丝丝虽然没有直接指明是司徒浩,但她的话却分明在证实想要晗若性命的人是他。
“那好,今晚我倒想看看,到底是谁想要我的命!”晗若僵停了一会儿,又埋头洗衣服。她要把它洗干净,潜意识里并不相信是司徒浩要她的性命,多数是韩蝶。
沈丝丝笑了笑,眸光再转到她手里的衣服上,突然恢复了原本的声调,“你好好洗吧,有时间我再来看你!”说完又飞快的俯在她耳边,小声嘱咐道:“我跟你说的事千万别泄漏出去,不然谁也救不了你!”然后优雅的起身,侍立在远处的宫女连忙跟过来,一起出去了。
晾晒上衣服,晗若揩干手回到屋内。把沈丝丝对她说的那番话前后细细想了一遍,觉得她好像没有欺骗她的必要。
现在她只是个失宠被囚冷宫的妃子,她的死活原本跟沈丝丝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她肯来通知她也许就因为此前她们之间交好的感情。
叫来秋蓉,再把沈丝丝的话说给她听,主仆两人商议了半天决定今晚还是先做好逃亡的准备。
天还没黑,两人就吃了晚膳,因为逃跑是需要先填饱肚子的。吃过饭,晗若又和秋蓉用竹杆削了些尖锐的竹钉,放在布袋里,做为防身的暗器。因为两人都从小习武,别的武功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射银针却非常熟练。现在以竹钉代替银针,重量和体积虽有偏差,用起来却也差别不大。
两人又换上了轻便的衣服,把一点金银首饰和细软装进一只包袱系好,然后找了两件裘衣,准备临逃时穿上以便抵御外面夜间的酷严。
一切准备就绪,主仆俩早早熄了灯,静静的在黑暗中凝神戒备,仔细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好像这个夜晚跟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两人屏住呼吸的等了半个多时辰也没听到有什么反常。晗若开始怀疑沈丝丝的消息是否准备,难道她是故意危言耸听吓唬她?
正在两人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有跃墙而入落地的声音,虽然声音很轻,但她们还是察觉到了。
手里各扣一把竹钉,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晗若悄悄开了一道门缝向外望去,只见月光下一个身着夜行衣的黑影正飞快的向着寝宫的方向奔来。那人影身形窈窕,似是女子。
“晗若!”熟悉的声音从那夜行者的唇间溢出,竟然是沈丝丝。
晗若连忙将门打开,对着她招了招手,沈丝丝便像猫一般溜进门内。
拉下面上蒙的黑巾,沈丝丝高耸的胸脯一起一伏,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赶路的原因。“我们快走,今晚是我父王的寿辰,我可以借着这个理由出宫贺寿,正好带你出去。”
心不由自主的狂跳着,晗若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可以出宫去?真的吗?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突然看到光明的出口般兴奋莫名。但很快沈丝丝接下来的话让她雀跃的心又沉到了谷底。
她说:“皇上的人很快就要来烧宫了,我们的速度要快,千万不能被人发现。”
心突然像被竹钉刺穿般的尖锐剧痛,她以手捂心口,脸色在月光的映照下惨白如纸。“真是他?”
沈丝丝似是轻叹了口气,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候一些问题往往是不需要答案的。她抓住晗若的手腕,对旁边的秋蓉点点头,低声嘱咐道:“跟着我走!”
三个女子悄悄出了门外,借着淡淡的月光,步履轻快的向沈丝丝指引的围墙处走去。只是快到墙边时,晗若不由自主的回头望了院内的晾衣绳一眼,那里还挂晾着司徒浩的那件披风。
都会轻功,翻墙是不成问题的。在晗若双脚碰触到墙外土地的时候,她的心蓦的一跳,她终于可以踏出这个该死的冷宫了。
“跟我来,快点!”沈丝丝的声音急切而短促,她拉着两人飞快的潜入浓浓的夜色里。
几乎是刚躲藏好身子,她们就听到一阵嘈杂纷乱的脚步声,接着一队举着火把的侍卫军快步跑过来,将宫门团团围住。
闪烁的火把下,一个侍卫统领模样的人手举金牌高声说:“皇上有旨,马上焚毁菱水宫,不得放里面的人出来!”
晗若浑身一震,牙齿死死咬住下唇才控制住自己没有叫出声。真是他,他当真要赶尽杀绝!昨晚他还……喉咙已被什么东西堵塞住,鼻子辛辣,眼角有凉凉的液体无声无息的滑落。
“是!”守门的侍卫连忙应声闪开身,皇上的旨意还有金牌作证,自然得退到一边。
宫门被打开,第一队的侍卫军每人手里拿着一块木板蜂拥而进,一会儿功夫,只听一阵钉锤乱响的敲击声,菱水宫内的所有门窗出口都被封死。
紧接着第二队的侍卫军每人抱着一捆木柴稻草进到里面,将易燃品放好后再退出来。最后一队侍卫军提着油桶跑步进去,泼洒完油后再将火把丢在上面。顿时菱水宫里火光冲天,刹那间映亮了黑暗的夜空。
侍卫军全部撤出后,关闭上沉重的宫门,等待着菱水宫在烈焰中慢慢化为灰烬。
汉王府,灯火辉煌,里外通明。
府内宽敞的大厅里摆了无数桌的宴席,朝中多半的文武官员都来了。因为今天是汉王沈如海的生辰,就连皇上司徒浩都赏脸亲自登门贺寿。
当然他没有跟众官员一起喝酒,而是坐在专为他设的正厅内。席间坐陪最低也是二品官员,此时觥筹交错,气氛甚是热闹。
汉王沈如海坐在司徒浩的下首,老脸上笑开了花。今天他的生辰,皇上那么赏他面子,竟然亲自来给他贺寿,真让他在文武百官面前争足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