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00000031

第31章 (3)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申言“民贫则奸邪生”数句。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申言“不农则不地著”数句。明主知其然也,捷转。故务民于农桑,所谓开其资财之道者以此。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承务民农桑说。故民可得而有也。应安能有其民句。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三句承上起下。夫珠玉金银,意在重粟,却从金玉折入,大有波致。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最便处,却是害处。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升,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最不便处,却是利处。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一句点出正意。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服役,谓服公家之役。其能耕者不过百亩。二句言民之力有尽。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二句言民之财有尽。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樵,亦薪也。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承“服役”“能耕”三句,言勤于作事之苦。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承“百亩之收”一句,言勤于应用之苦。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水旱频仍,赋敛愈急,平常勤苦之中,又有意外之勤苦。当其有者,半贾同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有谷者,贱卖以应急用;无谷者,称贷于人,而听取加倍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细陈田家辛苦颠连之状,如在目前。下复将商贾相形一番,情事愈透。而商贾转接轻妙。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赢,获利也。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同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坚,好车。肥,好马。履丝曳异缟。极写商人之逸乐,句句与农人之勤苦相反。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总收一笔,以见当尊农贱商意。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商。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农。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误,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弃本逐末,法律皆为具文,可为三叹。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正意作三层跌出。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屑。○渫,散也。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一折更醒。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入粟、拜爵、除罪,固非正论,然实一时备荒良策。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贵粟中,又剔出三项。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马,可以备车骑之马也。复,免也。谓免其为卒者三人。此当日现行事例。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既有武备,尤赖粟以为守,起下文。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见粟之当重如此。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五大夫,五等之爵也。言入粟多而复卒少。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与纳马少而复卒多者,相去甚远。○此正见以粟为赏罚,最是良法。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所以为法之良。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应上“顺于民心”句。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罪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结出贵粟正旨。

此篇大意,只在入粟于边,以富强其国。故必使民务农,务农在贵粟,贵粟在以粟为赏罚。一意相承,似开后世卖鬻之渐。然错为足边储计,因发此论,固非泛谈。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

邹阳齐人。从梁孝王景帝少弟。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介,间厕也。胜、诡,皆孝王客。胜等疾阳,恶之孝王。恶,即谗毁也。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忠信二字,一篇关键。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起便跌宕。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荆轲为燕太子丹西刺秦王,精诚格天,白虹为之贯日。白虹,兵象,日为君,为荆轲表可克之兆,太子尚畏而不信也。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其精诚上达于天,太白为之食昴。太白,天之将军,昴,赵分也。将有兵,故太白食昴。昭王尚疑而不信也。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变,动也。谕,晓也。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尽其计议,愿王知之。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言左右不明,不欲斥王也。讯,鞫问也。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楚卞和得玉璞,献之武玉。王示玉人,曰:石也。月刂其右足。武王没,复献文王。玉人复曰:石也。月刂其左足。至成王时,抱其璞哭于郊。乃使玉人攻之,果得宝玉。李斯竭忠,胡亥极刑。秦始皇以李斯为丞相,始皇崩,二世胡亥立,杀李斯,具五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纣淫乱不止,箕子阳狂为奴。接舆,楚贤人,阳狂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比干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子胥自刎,吴王夫差取马革为鸱夷形,盛子胥尸,投之江。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以上自谓忠而获罪,信而见疑,故引荆轲、卫先生之事明之,又引玉人、李斯、比干、子胥足其意。是为第一段。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白头,初相识至头白也。倾盖者,道行相遇,驻车对语,两盖相交,小奇攴之义也。何则?知与不知也。提出知字,开下文之论端。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於期为秦将,被谗,走之燕。始皇灭其家,又重购之。会燕太子丹遣荆轲欲刺秦王,无以为藉,於期自刎首,令荆轲赍往。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王奢,齐臣也,亡至魏。其后齐伐魏,奢登城谓齐将曰:今君之来,不过以奢故也,义不苟生,以为魏累。遂自刭。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为真知。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苏秦说齐宣王,使还燕十城,又令闵王厚葬以弊齐,终死于燕。是苏秦不出其信于天下,于燕则为尾生之信也。尾生,古之信士,守志忘躯,故以为喻。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还拔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应醒“知”字。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寺以决马是题;○反食苏秦以异味。马是,骏马名。白圭显于中山,拔中山而尊显。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反赐白圭以奇珍。○又申说一遍。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以上思其见疑获罪之由,皆因于知与不知,故历引王奢、樊於期、苏秦、白圭证之。是为第二段。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承上起下。昔司马喜膑频上声脚于宋,卒相中山;司马喜,六国时人。膑,刖刑,去膝盖骨。范雎拉蜡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范雎,魏人。魏相魏齐疑其以国阴事告齐,乃掠笞数百,拉胁折齿。后入秦为相,封为应侯。拉,亦折也。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画,计也。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以之自况。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申徒狄,殷末人,自沉于雍州之河。徐衍负石入海。徐衍,周末人,负石自投于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虽不见容,终不苟且朋党于朝,以感动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百里奚闻秦缪公贤,欲往干之,乏资,乞食以自致。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宁戚为人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又将相知意结,下复就嫉妒深一层说。

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子冉,子罕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美金见毁,众共疑之。数被烧炼,以致销铄。谗佞之人,肆其诈巧,离散骨肉,而不觉知。○偏听独任,痛心千古。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秦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齐任子臧,威、宣二王所以强盛。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公听并观,与上“偏听独任”相反。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朱,丹朱,尧子。象,舜弟。管蔡,管叔、蔡叔。○上无朱、象、管、蔡,忽然插入,古文奇恣不拘如此。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以上思其不见知之由,在于无朋党之私,被谗佞之口,故引司马喜、范雎、申徒狄、徐衍四人,为无朋党之证。引齐、秦、宋、鲁四君,为信谗不信谗之证。是为第三段。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燕王哙欲禅国于其相子之,国乃大乱。田常,陈恒也,齐简公悦之,而被弑。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武王克商,反其故政,乃封修之。孕妇,纣刳妊者,观其胎。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寺人披为晋献公逐文公,斩其,后文王即位,用其言以免吕、谷阝之难。管仲射中桓公带钩,而用为相。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桓、文欲善无厌。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热门推荐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主题恢宏,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明快,文笔淋漓酣畅,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 魔方步步高(超级智商训练营)

    魔方步步高(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注重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体现了英语学习中的大阅读观。书中设计了“读能诊断”、“阅读指南”、“难篇精练”、“难题精练”、“阅读欣赏”、“拓展任务”六个模块。其中“读能诊断”、“拓展任务”栏目设置了主观试题,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阅读指南”栏目具体全面剖析了阅读及应试的技巧。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说她拐到帝国最温柔的王爷?“什时候的事?我本人怎么不知道!”说她拐到帝国最火爆的王爷!“滚开!竟敢八卦到我头上!”说她拐到像帝国皇上这种A++的极品……她可以对天大喊三声冤枉吗?“冤……”枉还没出口,她傻眼了。“耶?怀孕了!”作者悄悄问了一句:“孩子他爹是谁啊?”啊?是谁啊……不好!准妈妈翻白眼了。哎呀,准妈妈晕过去了。快!快找大夫!这下,他,他,他,到底那个才是宝宝他爹呢?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错点王妃

    错点王妃

    他是英明神武的当朝新皇,他是骁勇善战的战神四王爷,先皇驾崩,新皇未登,天启国最尊贵的两个男人相对而坐:“我欲娶淑敏郡主为后。”愕然看着对面皇兄眼中那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柔情和爱意,略带着调侃地说到:“如此,可就要恭贺皇兄了。”~~~新皇登基,先皇遗诏,新皇需娶丞相之长女为后,并将静安王之女淑敏郡主赐婚于四王爷为正妃。此遗诏一出,两男同时感觉五雷轰顶,而在静安王府内,某只却“吭哧吭哧”地吃着零嘴儿,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着前来宣旨的公公,白眼儿一翻,说道:“靠,竟然这么随便的就把本郡主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先皇的人品咋这么恶劣呢?”淑敏淑敏,这位淑敏郡主敏倒是有,只是这淑嘛……~~~她本想这辈子安安心心地当一个混吃等死,脑域空间无限接近零的无脑大小姐,却……算了算了,反正这好像也并不损害她想继续混吃等死的初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别来惹她就OK了。可是,可是,这一个个的怎么回事?你个死皇帝,做什么这样好像深情款款,情意绵绵地看着本郡主?会让人误会的好吧?喂喂喂,王爷相公,我只是稍微出墙了那么一下你干什么就一副好像要杀人的样子?反正你又不喜欢我。靠你们这些臭女人,自己管不好自家男人竟然还找麻烦找到本郡主的头上来了,找死!不过,哇哦,这个美男不错呀——主动粘上,坐在美人的大腿上面,勾勾脖子抛抛媚眼,问道:“美人,能否问你个事儿?”美人轻揽佳人柔柔纤腰,笑得那叫一个风情万种,道:“区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问:“婚否?”答曰:“尚未婚配。”再问:“那不知是否有意找位亲亲娘子?”再答:“若是能够如你这般的,自然是马上就想要抱回家中。”旁边,一个冷冰冰的不似人的声音响起:“安静儿,别忘了你已经是有夫之妇!荣玥,马上滚出本王的视线之内!”——————呃,那个,宝贝一个没忍住,就又开了个新文,嘿嘿,亲们支持下哈~《凤帝皇后》:奈何桥边,她与他相对而立,说道:“感谢阿容,为路遥抵挡了二十年的风雨,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不曾放手。若有来生,但愿…再不相见。”仰头喝下手中的孟婆汤,转身踏上了奈何桥,不曾回头,只留下一句“再不相见”在奈何桥边久久回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