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500000008

第8章 那段青葱岁月 1952.7—1973.10(3)

文革开始后,随着知识青年下乡的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团里村超乎寻常地热闹起来。凡事一分为二,有利就有弊--在这有些喧嚣的场景下,李宗蕊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她很崇拜那些从城里来的知青们,认为他们歌唱得好、舞跳得好、话说得好,甚至连走路都比自己好看。为了跟城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学点新东西,李宗蕊开始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踊跃地加入了青年突击队。

“突击队”,顾名思义,定要组织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出来的。而在广大的农村,就是干时间要求急、季节性任务集中的活,或干急难险重、别人不愿意干的活。1968年的一个夜晚,苍穹中只有稀疏的星光,青年突击队再一次开展了一项艰难的活动--顶着夜色往田地里运输肥料。也就是半夜运大粪。这种活,别说小姑娘了,就是大老爷们儿都会捏着鼻子直摇头,何况还在眼睛看不出三五米的夜里!但在那种特定年代,人们的精神是亢奋的,是敢与天争、敢与地斗的。

李宗蕊认为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好机会。因此,狼吞虎咽几口吃过晚饭后,她就换了衣服来到集合地点,摩拳擦掌等待一展身手的时刻。青年们很快聚拢到一起。队长简单地布置了工作后,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李宗蕊和另外三个姐妹分到了一个小组,负责一辆拉车的运输任务--说是拉车,其实只是原来用牲畜拉的木板车,现在改用人力拉而已。车的两个轱辘是胶皮的,车架和车把都很粗实,人来拉,并不省劲。为了赶在大家的前面,李宗蕊和三个伙伴不顾粪料溅到身上,手中的铁锹没有片刻停歇。胳膊麻了甩一甩,腰疼了扭一扭,总之不能落后。在四个人的齐心合力下,她们第一个完成了装载。

“我来拉车,你们三个推车。”比李宗蕊稍大点的四姑说。拉车是个重活,四姑不想累到其他人。其实,四姑比李宗蕊大不了多少,只是在村里辈分大,所以才被叫做四姑。而且她的身板明显有些单薄。“四姑,还是我来吧。”李宗蕊不容分说,放下铁锹就跑到了车辕处。两个人争抢了一番,最后还是李宗蕊获了胜。夜色渐浓,潮气四起。人在这样的夜里,若是出了汗,会感觉浑身湿漉漉、黏糊糊,很是难受。李宗蕊弓着腰,双臂绷成了直线用力向前拉着,两腿吃力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进着,汗水顺着发梢滴下来,淌到了她的脸上,痒痒得让人很别扭,但她依旧艰难地朝前走着。有虫儿们在路边的草地里啾啾地叫,似乎在给李宗蕊鼓劲加油。

这一夜,李宗蕊和大家整整忙到了后半夜,当身上的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如此反复好几轮之后,总算把送粪的任务完成了。虽然身上的味道很难闻,但李宗蕊和大家一样,心情是痛快的,感觉自己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这种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任何外界条件都无法阻挡的,会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热血沸腾,对未来充满希望。

付出总有回报,很快,小姑娘家家的李宗蕊在团里村成了受人器重的一个人物。为了更好地发挥她的模范带头作用,1968年,团里村党支部推选她担任了团支部书记。这一年的11月份,由于团里小学缺少教师,村里又让李宗蕊担任了民办教师。

忽如一夜春风来,李宗蕊结束了集体劳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对于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李宗蕊是怀着神圣的心理上任的。她知道自己学历低、底子薄、年纪轻,而且农村的学童都很顽皮,缺乏约束,若是想当好一个小老师,是非常劳神费心的--李宗蕊觉得自己能客服这些不利因素。

站在条件简陋的教室里,望着一双双明亮、懵懂、顽皮、渴望的眼睛,未满十七岁的李宗蕊,感到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似乎有一副无形的担子压在了上面。教学是需要一定物质条件的,李宗蕊利用自己在村里的影响力,找领导、求良策,积极解决现实问题,最终使自己的班级顺利地展开了教学。黑板坏了,她自己动手修;辅导教材没有,她自己编写;教学中遇到困难了,她主动咨询老教师或者找到下乡知青那里,必须把疑惑搞清楚了,才给学生们讲解。对待学生,李宗蕊做到了不分长幼、无论贫富,学习好的及时表扬,顽皮捣蛋的该批评批评、该家访的家访。甚至弟弟李宗善在她所教班级里学习时,也一样严格管教,从没有过偏袒迁就。

李宗蕊虽然年龄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十分有耐心。有一天傍晚,天气闷得快要憋死人,老天爷似乎随时都会咧开大嘴,向世界倾泻暴雨。因为一个学生怎么也想不透一道题,李宗蕊把她留了下来,单独给她讲解。外面的天越来越黑,像夜晚提前来临一样。那个学生离家很近,出了校门就是她家,所以,她很替老师着急。

“老师,要不您先回家吧,一会儿就下雨了。”孩子瞪着大眼睛,恳求李宗蕊说。

李宗蕊却笑着摇了摇头,“没事,下雨了老师就晚点走。”说罢,她继续给这个学生讲解起来。这个孩子理解问题有些慢,李宗蕊讲到满头大汗,仍旧没有理解。这时,教室外传来一声闷雷,接着一道瘆人的闪电照亮了有些昏暗的教室。在这种情形下,李宗蕊按捺住自己不安的心,依旧把问题掰开揉碎讲给自己的学生。终于,当暴雨来临前,这个孩子领悟了,两个人急忙收拾好东西,朝各自家里奔去。那个学生顺利到家,可李宗蕊却在半路被大雨淋了个透湿。

尽管当个小学老师很辛苦,但李宗蕊很享受这个工作。每天,迎着朝霞跟孩子们一起步入校园,又顶着余晖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向校外走来,使李宗蕊觉得世间最幸福的生活也莫过于如此了。心情的愉悦,远远超过了辛勤的付出,使她每天都开心得很。那时,村里组织了民兵俱乐部。有时,李宗蕊在批改完孩子们的作业后,也会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她能歌善舞,深受大家的欢迎。而且她虚心好学,经常向下乡知青们请教艺术方面的问题,所以自己进步很快,每每在众人面前大大方方地表演一场,就会换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基于李宗蕊在多方面的优秀表现,1970年12月份,在老党员牛聚川、李玉福的介绍下,党组织把她吸收了进来,她成为了一名年仅十八岁的共产党员。一个农村的普通女孩,能够加入光荣的党组织,是与她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也与她平易近人、勇于付出的个性息息相关的。仅凭这一点,李宗蕊就是个令人值得瞩目的女孩。随着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十八岁的李宗蕊,渐渐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那时的她,常常身穿得体的绿军装,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朝气蓬勃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在朴实的村庄里,她是个有着鲜明色彩的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组织的培养、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使她慢慢产生了要去外面闯一闯的想法。

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完成好教学工作以及大队里的宣传任务之余,李宗蕊开始有意识地自我施压,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她清醒地明白,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知识始终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金钥匙。她在悄悄做着准备,准备有一天,这些书本上的文字,可以化作她振翅高飞的动力。

夜已经深了,母亲贺云淑和妹妹李宗洁早进入了梦乡,但李宗蕊却依旧守在煤油灯前,贪婪地看着手中的书本。灯火在她眼前有节奏地跳动着,把她的身影投到对面的墙上,时而大时而小时而闪烁,她的思绪也随之忽而远忽而近忽而奔腾。屋子里很安静,除了李宗蕊时不时的翻书声,就剩下不知躲在何处的蛐蛐发出的鸣叫。

万籁此俱寂,但余读书声。李宗蕊也说不清自己为何要如此用功,按理说,她这个年龄,在村里当了民办教师,还是个党员,受到村民的尊重,也按月领着工资,该知足了。但她总有点不死心,感觉若是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这样的话,仿佛炒菜没有放盐,缺少点重要的滋味--这滋味究竟是什么,此时的李宗蕊尚无法回答。她只是在听从潜意识的要求,时刻自我鞭策着。

1968年上半年,在全家人的欢送下,李宗蕊的大哥李宗德光荣参军,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解放军战士。哥哥离开家乡,去了充满希望的地方,李宗蕊站在村口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也就在那一刻,她渴望走出去的心理,更加强烈起来。一个农村的女孩,想要参军,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李宗蕊在略感失望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她努力充实自己、实现人生追求的动力。

随着煤油灯里的油渐渐萎缩,李宗蕊的眼睛开始酸涩,书本上的字迹也慢慢模糊起来。该休息了,她用手揉了揉发胀的眼,有些不舍地合上书本,吹熄了小油灯。眼前刷地一片漆黑,李宗蕊头枕着手臂,眼睛依然执着地睁着,想在黑漆漆的屋顶上寻出一些东西出来,最后却无奈地发现,那里除了黑,什么也没有。除了她纷飞的思绪,整个空间里再也寻不到任何东西。

似乎只在一转眼,自己已经任民办教师三个多年头了,在这期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父老乡亲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跟已经在部队提了干的大哥相比,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想想不久前,穿着四个兜军装的大哥回家探亲,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左邻右舍,对他是多么的仰慕啊,都把哥哥夸成了神人,好像在部队里当了个干部,就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说句良心话,自己这个妹妹虽然也替哥哥高兴,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失落。将军不将军的暂且不说,起码大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自己呢?实在不行,咱就去县城里学唱戏,当个演员也是不错的--但是父亲却不同意,这可怎么办……李宗蕊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常言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此时此刻的李宗蕊,尚无法知晓,一场影响无数年轻人的巨大变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悄然上演,而且即将改变她的整个人生。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调侃年代

    调侃年代

    本书精选作者的三篇小说力作:闻酒识女人、调侃年代、春夏之后。作者用饱含真诚的笔墨游走于人间百态,畅谈了女人与红酒的点点滴滴,酣畅地叙述了毕业后的苦辣酸甜,虔敬地探讨了生命的真谛。
  • 冒牌皇妃好调皮

    冒牌皇妃好调皮

    虾米?师傅叫我去偷人?人家虽然是神偷但是只偷宝贝不偷人啊。可是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偷人,怎料偷人不成反而被人偷了去?这一不小心还偷了个七皇子妃的位置?好呀好呀,反正王爷不在家,看她怎么偷个底朝天!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还这么抢手,不过不好意思,名花有主啊。你们这些太子王爷,都往一旁让一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

    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

    她穿越回古代,只想过吃喝不愁泡泡美男的米虫生活啊。但府里心思各异的众人,复杂关系错综皇室子弟,一不小心就卷进了宫庭之争,盘桓在各色美男中间,且看她怎么化解一串串麻烦,迎来自己的幸福人生。最搞笑最轻松最快意人生的古代大小姐奋斗记。
  • 我的世界炔你不可

    我的世界炔你不可

    【已完结】“老公,我……”“什么?”话音未落,迟早早就扑了过来。在她眼里,这个外人眼中冷酷倨傲,铁腕狠绝的男人,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所以,她可以在每个夜晚,对他肆意。他是天宇集团总裁,冷酷无情,不近女色,却唯独对她,束手无策。被逼婚,婚后又被逼生娃,生了一个不够,再来一个。终于,叶总忍无可忍,“迟早早,敢情有了儿子,我在你眼里就没用了?”叶夫人呵呵一笑,“有用啊,我们再生一个。”“……”叶总直接气倒。
  • 王牌替身的君宠

    王牌替身的君宠

    曾经那么爱着的两个人,只是女人爱说违心话,怀孕后,她兴奋地想去和他和好,不再继续这个谎言。却不曾想,一个和自己神似的女人出现,带着一个神似他的小男孩。他冷言“你的替身期结束了。”她笑靥“给我五千万佣金就可以了。”转身她潇洒地离开,一切不过是个玩笑。不想在二年后。他只身一人闯狼窝,见她被拥在怀,冷眼“这个女人,不是谁都可以碰。”她的命运似乎从一阵风开始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替身的开始,体验自己的爱情。那些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妻爆笑反穿

    萌妻爆笑反穿

    许言舞本是一千年前北楚大名鼎鼎的镇国女将军,可是很不幸她穿越到了现代;再不幸她发现自己穿越的这个人,是个人人喊打的小三!而最最不幸的就是这小三已经被人给卖到了别人的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一脚踹过去,男人当即断子绝孙遍地哀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