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4500000015

第15章 招聘问题——找对人才能做对事(2)

大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观察和使用人才时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樊姬之力

楚庄王主持朝会处理政事很晚才结束。樊姬走下台阶迎接他,说:“为什么这么晚才结束,不饥饿疲倦吗?”

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诚贤明臣子的进谏,不觉得饥饿疲倦。”

樊姬说:“大王您所指的忠贤大臣,是诸侯国中的宾客呢?还是国人中的哪一位?”

庄王说:“就是沈令尹。”

樊姬听后掩住嘴巴发笑。庄王说:“你发笑是什么原因呢?”

樊姬说:“我侍奉大王,主管沐浴,执掌梳洗工具,整理卧席,已有11年了,然而我总是派人到齐国、郑国之间,选拔美女进献给大王。现在,与我地位同等的有10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人。我难道就不想专擅大王的爱宠吗?我是不敢以个人的欲望来遮蔽他人的美好啊。我想要大王见得多就是更能识辨人。现在沈令尹辅佐楚国多年了,没有见过他举荐贤明的人而贬掉无能的人,怎能称得上是忠贤呢?“

庄王第二天朝会时,将樊姬的话说给沈令尹听,沈令尹离座起立,向楚庄王举荐孙叔敖。叔敖治理楚国三年,楚国就成为霸主。楚国史官执笔在简策上记下:“楚国之所以成为霸主,是樊姬出了力啊。“

大道理:不能发现、举荐一流人才的人,自己就不能算是一流人才。

庄子与国王的对话

庄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我们鲁国有很多儒士,可是却很少有人以先生为榜样。这是为什么。”庄子答:“这是因为鲁国真儒士太少了。”哀公问:“鲁国穿儒服之人到处可见,何言其少。”庄子答:“据我所知,真正的儒士未必穿儒服,穿儒服未必是儒士。如你发布命令,‘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如穿儒服,则判死刑!’你看结果如何。”

在鲁哀公下此命令之后五日内,真的见不到有人穿儒服了,唯独一人穿儒服立在皇宫前。哀公召见,以国家政务询问,对答如流,俨然具有无穷的知识和智慧。

于是庄子说:“偌大一个儒国只拥有一位儒士,能说儒士多吗。”

大道理:庄子与鲁哀公的分歧,在于庄子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而哀公则只注重表面现象,为现象所蒙蔽。学历不等于能力,不要为此走了弯路。

孔子误解颜回

《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没有饭吃,长达七天只靠吃野菜为生,到了第八天,颜回从外面讨回一些大米为老师孔子煮饭,当饭香扑鼻而来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抓了一口饭吃。

饭煮好了,颜回为老师献上饭食。

孔子起身对颜回说:“我夜里梦见先师,请你把干净的饭先祭祀给先师吧!”

颜回说:“饭是干净的,刚才有烟尘掉在饭里,我已把它都抓来吃了。”

孔子愧想:自己冤枉了学生颜回,尽管话没说出来,但他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太相信自己的揣测了,看来眼睛与揣测的心都是靠不住的。

大道理:老板如果总是怀疑经理人有异心,那他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所以,与其“观人”,不如先“观己”。只有内心平和澄净,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

身边的“和尚”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田镜的人,他是鲁哀公的近侍,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得不到重用。

一天,田镜向鲁哀公提出辞职,并表示:“我将不做家鸡,而做天鹅飞去,翱翔天空。”

哀公问何意,田镜答:“您天天看到大公鸡,它头顶红冠,拥有文采;脚有锐距,手有武功;面对强敌,奋起抵抗,有勇有谋;见食物,则唤伴分享,拥有爱心;守夜报时,从不懈怠,拥有诚信。可为美德显矣!但您杀而食之。何以如此。因它近在咫尺,食之如探囊取物。而天鹅展翅高飞千里,您偶遇则爱之有加,并予美食,极为宠爱,因为它来自远方,别无他矣!”说完拂袖而去。

后来,田镜到了燕国任宰相,三年后迎来太平盛世。哀公闻之,感慨万千。

大道理:人分三等:深晓已有人才的价值,因而珍惜爱护,此为聪慧者;一旦失去,方知其价值,而扼腕痛惜,此为平庸者;已然失去,而仍浑然不觉,此为败亡者。

三不准招聘

日本索尼公司,采用了对应聘毕业生的院校名称“不准问,不准说,不准写”的新招聘方法。即对已经初步录用做事务工作的二百余名大学生,从接受各种考试和面试开始,直到公司未公布录用名单之前,一律不问其毕业院校的名称。对此,招聘部统筹部长金子武夫解释说:“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社会上充分发挥才干,只有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使之创新。毕业院校的名称往往会妨碍工作人员客观地评价应聘的学生。”

大道理:人才的价值,决不是仅通过毕业院校就能体现的。一个人取得文凭仅是一种受过何种教育的标志,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真正掌握的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柯达的慧眼

一天,柯达公司经理伊士曼在坦勒公司经理家遇到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提出了改革彩色摄影技术的想法。他们找来大量材料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发现原西德科学家配制的乳剂分成三层,各自对红、绿、蓝三种光源产生感光作用。研究到此,下一步需大量资金,于是希望得到坦勒公司的支持。

坦勒公司经理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而伊士曼却认为很有价值。当时的彩色摄影工艺复杂,设备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且效果并不好。一旦小伙子们的研究再继续下去,很可能使彩色摄影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伊士曼当即就与他们签约。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两色冲晒过程的感光彩色底片诞生了。很快,五色感光彩色底片也问世,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外市场。柯达公司成为彩色底片市场的“领头羊”之一。

大道理:想要有好的人才为你所用,你必须具备发现人才的眼光。

应聘趣闻

有家高级餐馆要招聘一位女领班,早已做好面试准备的王小姐对此胸有成竹,可是由于疏忽,负责转达面试信息的亲戚把时间记错了,使得王小姐错过了面试的机会。

怎么办?王小姐没有抱怨任何人,而是勇敢地闯进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挺礼貌地问了声好,然后从容地说:“录不录取我是贵公司的权力。我无权强求,但我必须把话说清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的信用。”说着把实情讲了一遍,然后说了声:“谢谢。谢谢你们认真倾听了我的辩解。再见。”说着从容转身走了出去。

奇迹就在这刹那间出现了,总经理对姑娘的言行大加赞赏,兴致勃勃地对秘书说了一句:“这就是我要找的人!通知她,我们选择的女领班就是她!”

大道理:优秀的管理者不一定是精英的选拔者,但一定是人才的发现者。我们就是要将那些能把自己优秀一面展示出来,使对方产生共鸣的智慧人才找到。

看不见的资产

有一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好极了。销售额在上升,订单数在增加。可是由于员工退休所带来的人手不足,使得公司几乎无法按时交货。

公司开了几个会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许多可行方案之中,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公司经理跟他的秘书说:“小李,你能列个最近退休人员的清单吗?”

李秘书列出了清单。经理的目光落在第一个人的名字上,抓起了电话。

问退休员工能不能回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真是一个明智的决断。退休员工的反响很热烈,而他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是极为出色。

这是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退休的员工有机会见到老朋友,挣笔外快(他们大多数工作了10到13个星期,这是雇用他们而不会影响到养老保险支付的最长时间)。他们暂时放弃了一生努力所换得的退休生活,回来帮助他们热爱的公司。

公司也非常感激,车间和办公室的人们都欢迎他们回来。因为人们知道退休人员做的工作要比刚接受培训的人好得多。而且让退休员工暂时回来可以避免发生坐吃山空的情形。

每个人都受益。可以确信的是退休员工对公司的贡献不再是让人“心不想”了,虽然他们也许在“眼不见”的地方。

大道理:不管你的招聘程序有多好,你还是不能确信对方到底如何,可是如果重新雇用退休人员,他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一个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不应该在他退休时就结束。

名人与牧羊人

有个希腊商人外出做生意,雇了个土耳其籍的名士保护他。商人不是付给他一般人的工资,而是付给他名士的费用,真是雇了个贵保镖!因为要付的费用如此多,以至于希腊商人也有了怨言。后来三个普通的土耳其人,向商人提出要共同保护他。他们三人的报酬的总价只相当于付给名士一个人的价格的一半,商人仔细斟酌后,和他们把事谈妥了。名士得到这一消息,并不以为然。

商人家里参加宴会,名士和往常一样去赴宴。尽管他已清楚商人的打算,但外表却没有丝毫的表露。

“朋友,”他对商人说,“我听说你要和我分手,理由竟然只是我的酬劳太高了!我现在只对你讲一个故事。

有个牧羊人养了一只食量非常大的狗。有人劝他说这只狗究竟能做什么,还不如把它送给村里的财主老爷。牧羊人听信了这话,为了节省开支,觉得养三只小狗开支要省得多,在看守羊群方面还可能比单独一只狗要更好些。此时的牧羊人没有考虑到和狼搏斗时牧羊狗能以一抵三!牧羊人终于把牧羊狗送了人,换回三只小狗。他的开销是小,但狼来了的时候这三只狗却溜了。羊群对这一点深有感受。

我不喜欢你也会做出如那个牧羊人一般愚蠢的决定,我的朋友!”

希腊商人觉得名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继续留用了他。

大道理:与其招到一堆才能平庸却花费不高的人,还不如聘请一个能力强、但是薪资要求高的人。第一次就能寻找到一次就把事做对的人,将是最便宜的投资。

同类推荐
  •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希望能将中国顶级CEO的经商智慧和人格品质传承下去。不仅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企业家那种做人做事的方式,还要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了解、探索科学、实用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 经商百诫

    经商百诫

    商人所置身的社会和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商人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改进自己,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商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强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行列中新的冒险者的不断涌现,而且也得益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后者是当今社会庞大的企业规模和庞大的市场的必然产物,它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商人成为对社会有着独特贡献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下海“捞”一把,他们只看到了利益,没有意识到商场中的危险。
  • 巴菲特金牌投资

    巴菲特金牌投资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原则、投资技巧的全面剖析来为读者揭开心中的迷雾,进而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巴菲特。使读者能够在书中去体味巴菲特的投资真谛,去领略巴菲特作为一代“股神”的无穷魅力。
  • 温州人凭什么发财

    温州人凭什么发财

    温州人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情况下白手创业,起点低,风险小,回报率稳定,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关注市场,不在乎形式。当人们都在一味地追求“最好”时,温州人重视的却是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温州商人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所注目,吸引着许多人学习他们的经商模式,探寻他们的创业致富精神。《温州人:凭什么发财》从温州人生存理念、思维方式、经商手段、金钱观念、创业精神等方面讲述了他们创业致富的风雨历程。事例生动,故事感人,文笔清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是立志从商者必读宝典。
  •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老板员工如何相处

    如何做称职的老板,如何做称职的员工,没有花哨的言语,只有质朴的告诫。
热门推荐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田园凤来

    田园凤来

    还有那暗中觑觎娘亲美貌的不知名色狼……包子爹娘一对,极品亲戚一堆;唉!本姑娘想要发家致富,真是任重道远啊!不怕不怕啦,全家上下一条心,红红火火奔小康!喂,穿越成贫家小农女,那谁,入了姐的法眼,还想逃出姐的手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谋:傲世皇子妃

    嫡女谋:傲世皇子妃

    三个月的地牢折磨,她从嫡姐口中得知真相,原来,五年来的出生入死,助他登上大位,她只是一颗棋子,为他人作嫁衣裳,温柔大方的嫡姐?善良知体的继母?乖巧讨喜的庶弟庶妹?全都是假的,原来,只有她一个笨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她不甘心,不甘心..........一朝重生,一改往日懦弱性格,既然善始不得善终,那她能夺便夺,夺不了的,毁了又何妨?可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
  •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针对准爸爸的无所适从,本书在每一章都特别立了一个栏目——“准爸爸须知”,这样可以让准爸爸在准妈妈不适或难受时能给以最及时的关心和呵护,陪准妈妈度过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一段幸福时光。
  • 原来你也在回忆

    原来你也在回忆

    京城风云镖局押运赈灾银两前往济南府,岂料镖银竟变成了石头。镖师被无辜捕杀,镖局遭灭门惨祸。总镖头段天涯含冤忍愤,泣血仗剑,独闯京城,在京城名捕碧玉虹的帮助下,秘查祸首行踪。谁知此一路凶险环绕,阴霾笼罩。定海侯、六扇门、柳五伯,黑白两道设阱布局;未婚妻,碧玉虹,双面佳人,身份难料。惊天大盗究竟是谁?真相背后另有真相,幕后之人却别有用心……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