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600000012

第12章 静坐养生(1)

佛家认为,养生不仅重在养身,更贵在养心。因此,他们非常注重一种向内心自省的“调心”功夫,主张“去物欲以养形,致虚静以养神”,只有形神合一,心胸开阔,才能延年益寿。这种功夫就是佛家静坐术。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练习静坐,轻松养生

中国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据说是远古时代的彭祖,以后传入儒家。

不只有佛教与道教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时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如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说:“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中国古代文人修习静坐养生法的很多,均收到了良好的健身效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缠身,他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坚持静坐养生,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以此祛病延年,终享遐龄。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记述他修习静坐法的体会说:“其法至简易,唯在长久不废,即有深功,且实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修习静坐养生法,收效颇大,直至晚年仍精力过人。他在《看钟》诗中说:“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年近90时,他高兴地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己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静坐养生的健身效果从中可见一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的两方面,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够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它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扰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都足以招致病患,惊伤肝损心,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也都乘虚而来。各种药石,只能救治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么虽一时痊愈,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

人们在忙于生活,事业之余,不知设法安定思想,除却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如此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羸弱的痛苦。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很好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身体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去除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就无从发生了。

学习静坐,可以使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合,气合则血顺,因此可以祛病强身,使人去除烦恼迷妄,产生一种安乐的感觉。

小知识

静坐的四大要领

1.静坐的内外环境均须安静;内环境指个人的心境,外环境则指己身所处的物理环境。

2.静坐时必须有一个供做心向专注的目的物;该目的物可以是重复的一个单字或一种声音,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图形。

3.静坐时必须保持被动的心态;摒除一切杂念,要心如止水,无所思,无所欲,静候心灵波动的自然起伏。

4.静坐时必须保持身心安适。静坐者永远遵循的八字诀则是:轻松、舒适、安静、自然。

静坐的方法

坐是“四威仪”之一,在佛家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佛家认为修行以坐为最佳,很多出家人坚持“不倒单”,也就是不躺下睡眠,而以静坐取代。佛典说:“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亦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

静坐的方法可分做以下几步来实施:

1.放松入静

静坐之前,要将万缘放下,行动从容安详,不可粗犷。意念引导全身放松,在自然呼气中身体或某个部位摇晃几下,即可放松。注意放松不是松懈,须保持头正身直。要做到位,须下颌内收,如绳吊颈状,可保持头正身直。

2.尽量排除一切杂念

静坐有“身静、心静、意静”三大层次,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为了使炼己筑基打下更为扎实的功底,起初静坐完全采用无为法。待心无所想,心境清静,气息平和之时,即可开始行由“有为”到“无为”,后天返先天的练功。

3.数息法

默数自己的呼吸,一般数“出息”,即呼气时才数,从1数到10,再反复从头数起。如果中途生出杂念,必须从头数起。如果是低血压、神经衰弱的人或昏昏欲睡时,就要数“入息”,即当吸气时才数,一样从1数到10,如此反复。如果心念转静,就不再计数,把心专注于呼气与吸气,以此达到身心宁静。

4.系心脐下

经过一定时间的数息后,思虑渐趋恬静,这时可放弃数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眼睛虽然闭着,但目光须内视小腹。就是要注意脐下,深长细远的呼吸,不但有强健肺部的功能,而且具有宁静神经的作用,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于听息之出入,但不是有声可听,一有声,息就粗浮,当耐心潜神地轻轻微微倾听若存若亡的息,这样一来就愈微愈静。

5.凝心

静坐注意脐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则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经过一个时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师说:“但凝其心,息诸乱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样凝法呢?只须应用一个呆字,一呆呆住,什么都不思量,这就是凝心,渐渐地不觉有手,不觉有身,并不觉有我,但见闻仍然了了,这是定相初现,从此进入心息两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随着功夫的进程到达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会因求定一念,引起其他妄想杂念来,因为求定这个念头就是妄念。

静坐结束前,最好先将气从全身毛孔放出,须放数次,如果不做这种观想,下次静坐时会感到身心难安,这点绝对不可忽略。待气放出后,可摇动身体,屈伸两臂,再用两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发热,搓两眼,然后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缓缓起立。此外,千万不要用闹钟等来定时,以免在静坐中突然受到惊吓。

小知识

简单易行的静坐方法

1.在安静的房间内,盘腿坐在软垫上。房间的灯光必须柔和,不宜太亮。

2.闭上眼睛。

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尝试先从脚部开始,然后由下而上,一直放松到头部。

4.用鼻子呼吸,并使自己感觉到空气从鼻孔出入。

5.只要保持练习,不求急功,不必担心是否有进步。身心一时不能随心所欲达到深度放松的目的,也不必着急。只要持续练习,最后终会获致静坐的效益。

6.每天练习一次或两次,但练习时间必须在饭后两小时。

初学静坐的注意事项

从古至今,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医家、武术家无不推崇静坐养生,而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亚伊斯兰教的祈祷、斋期、避静,以及近年风行欧美的催眠术、印度的古瑜伽术也都有以静坐颐养身心的重要内容。通过修习静坐可使人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重获身心健康,这已成为诸多公众的共识,并吸引着现代社会紧张忙碌、倍感生活压力的人们身体力行,以期达到净化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和强健体魄的目的。

以下是初学静坐者需要注意的几项事宜:

1.要注意静坐的姿势

静坐的姿势,佛家最推崇的是“跏趺坐”,也称为“双盘”。其方法为:先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同时,两手仰掌,以左掌安放在右掌上面,两拇指头相拄,安放在脐下,这是佛家的一个手印,叫做“定印”。这种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坐垫,全身的肌肉好像弓弦的伸张,做时自然端直,不至于摇摆,但这种姿势对初学者难度很大,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佛家又有“半跏趺坐”,即只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上面,称为“单盘”。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做“吉祥坐”和“金刚坐”。

2.要注意静坐的时间

静坐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静时。选择这个时间静修有两个理由,一是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二是最适宜初学静坐的人,因为初学的人心神不宁静,容易被外界喧杂的声音所扰乱。因此,早晚人声寂静的时候是比较适宜,否则醒来时坐一次再入睡也可。等到静坐功夫纯熟后,对自己意志就会有极大的操纵力,即使身在喧嚣的环境中,也能凝神默坐,不会被外境所扰。

3.要不求速效

静坐时不可求速效,一切要掌握“自然”两字的原则。譬如静坐本来可以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但这种要求除病和增进健康的念头,在静坐时也宜摒弃,一切听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静坐必须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身心变化的功效,这和食物的营养相同,一旦过分暴食反致伤胃,而且心念有所执著,气血便不得畅,所以必须如长途旅行,耐心缓步,终有到达的一日。

4.要正视可能发生的现象

静坐日久,身上往往会有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理方面,有时也可能影现各种幻境。这些现象,因各人的体质和心境而有不同,都出于自然,不可强求,也不可遏抑,也有静坐多年,身心方面已得利益,而不发生这些现象的。同时,这些现象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说,不过是由于静极而定以后,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的缘故。学静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都如幻如化,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执著,否则将会误入歧途,而障碍正定的修持。

5.要有良好的道德基础

佛教强调“戒”为定基,正如建造房子那样,地基不稳固是不能建好房子的。戒律是佛教的道德规范和佛弟子的生活纪律。在家信徒有五戒、十善戒、八关斋戒;出家众则有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还有在家与出家众都可受持的菩萨戒等。其中十善戒及菩萨戒则不但止恶,且要求行善事,怀善心,说善语来利益一切有情。只要静坐者内心上没有犯规的行为,安而后能定,所以,过有规律的符合道德的生活,对静坐十分必要。

6.要持之以恒

静坐之时,要放下一切,即使大雪在眼前纷飞,也不要理会,只管自己依预定的方案去做,所谓“目不外视,耳不外听”,练习的时间长了,必能对身心大有益处。

初学静坐时,会感到两腿发麻,往往心境反觉烦杂、苦闷,这时就不要被困难吓退,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习坐日久,双腿酸痛自然会逐渐消失,妄念也能得到控制,身心便宁静舒畅了。

小知识

闹处也可入定

静坐若无清闲幽静之处,于嘈杂的地方用功,也并非不可以,不过需要置心一处,不可随境所转。又须注意,面对喧闹声音,切勿生讨厌心,或生恐惧之念,或想办法躲避,须知此心一生,便是随境所转,应将一切声音置之不理,一心照顾功夫,如是练习日久,则闹处一样可以入定,此时定与声音两不妨碍。不过,功夫未曾用到纯熟,不易了解个中奥妙,比如三人屋内款款深谈,对房外大炮声恍若不闻,如俗语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静坐须先入静

初学静坐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不学静坐,妄念尚少,一学静坐,妄念反多”,这是不正确的。要知道我们的念头,忽生忽灭,本来很多,不过平时在忙乱之中,不易察觉,一旦习静之后,方能了了看清,比如室内虽有飞尘而不见,假使门窗透入阳光,方见尘埃纷纷飞舞。所以能察觉妄念多的,正是自觉的第一步,我们只要一切摒弃勿想,用坚定不移的毅力,精勤地练习观照工夫,到相当的时间,妄念便能自然销落,而达到心意寂然的境地。这种观照工夫,假使在静坐中练习纯熟,渐渐能在平时日用之间刻刻用心,凛然觉照,做到虽不静坐,也能如静坐时的心态静定,自将得更大的受用。

静坐不仅要求身体的入静,也要求精神思维活动的入静。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静坐,身体的各部分机能得以充分调节与整合,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通过调息入静,使肾中之精益固,元气自充,气血经络通畅,并能排除杂念,达到静心止虑之效。

那么,如何才能入静呢?

1.制心一处法

我们的意识界,恰像舞台,各个念头,恰像演员,忽来忽去,时时隐现舞台中,没有顷刻的停止。所以欲使妄念不起,极为困难。不过根据心理学原理,当我们心意所注的一点越明显,其他的杂念便越隐伏。因此我们在静坐中能注意于某一点,妄念便渐渐消除。系心一处法,就是放下一切杂念而专心想脐间或鼻端,这样因心有所缘,意有所托,便不至胡思乱想,正像将猿猴锁于一处,它便无法跳跃一样。

2.默念“松”字法

初习静坐者往往由于不习惯而导致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不能很快进入静态。你可以在口中默念“松”字时将音拖长,三遍即可。同时,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从头到脚全身放松,且面带微笑,不可冷峻或呆板。

3.外耳声法

对于心神过于散乱,短时间内难以入静的初学者,想要尽快进入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外耳声法”无疑是颇佳的选择。此法是,静坐时聆听有规律的外界声音,比如溪涧流水声、山间瀑布声、风吹铃铛声、寺院梵唱声等。当你将心念专一在声音上,能够轻松、自在、安闲地保持在这一状态时,渐渐会觉得声音变得悠长、悦耳、轻微。

坚持若干次静坐后,你会在静坐的某天某一时刻,于不知不觉中突然入于寂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都不存在了,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坐忘”,道家的“虚极静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入静。无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都应该算是静坐养生的好现象。随着静坐定力的加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到几个小时。

小知识

静坐的四字真言

静坐有四字真言,所谓:“松,静,守,息。”松是将全身机体放松,头部,两肩,两眉及口角,解衣宽带,全身悉令放下;静是宁静思想,不使七情六欲生起,意念安守丹田(小腹),以一念代万念,令心聚精会神;调和气息。逐渐入于细慢匀长至无为的状态。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静心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苦恼,而许多苦恼,大都由思想纷扰,痴迷不觉而引起。譬如迷于财物,往往有因盗窃而犯法的苦,迷于爱情,往往有因失恋而心碎的苦。事已过去,还是攀缘计较,自找麻烦;事尚未来,却先比量分别,不肯放松。这一切,主要是由于缺乏定力的缘故。可见自心放荡失主,实是世间第一等苦人。只有努力修定,才能由弱转强,由愚转智,明辨邪正,有力把持,在惊涛骇浪中,如如不动,不被苦恼所迫。我们研究学问,完成事业,处理问题,应付变患,也都非定力不办。

当一个人放不下心中的执著与杂念时,就会心浮气躁,这时就很难对周围的任何事情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也不能冷静理智地思考对策,而当人们静坐时,去除一切杂念进入清静状态之后,就会有一种奇妙的美感遍布身心,那是内心真正空静下来才有的感觉,静心才能产生智慧。一个人在宁静时刻的思维,必定是他灵魂升华之后的智慧结晶。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它与《山海经》、《易经》并称为上古时期的三大奇书。各九卷。《黄帝内经》这个书名,很少有人想到黄帝。灵柩,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算起的,而且黄帝给我们留下了《黄帝内经》,就是说神灵的关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方伎略》中,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事实上。《素问》主要是对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追问,在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孔子、老子等人,是黄帝与岐伯等臣之间在进行的发问、探讨。《黄帝内经》从结构上分为《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生命的枢纽
  •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食物中药的发展史、如何运用简单方法鉴别食物中药的真伪优劣、现代研究所阐明的食物中药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及如何应用和保存食物中药;第二部分根据食物中药的来源和食用部位分为六大类,共介绍78种食物中药。
  •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红色警告:你习以为常的膳食习惯很可能是错的。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膳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告诉你哪种食物与你的体质最契合。
  •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本书《公务员心理健与调适》共十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按照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力求采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从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出发,提出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各种调适方法。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热门推荐
  • 空心岁月

    空心岁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盛世绝宠

    盛世绝宠

    宠文+女强+腹黑+狂妄她是当代铁血特种女兵,高傲狂妄,嚣张强悍;她是徒有虚名的毒后,善妒无脑,心胸狭隘;一朝穿越,灵魂附体,毒后变狂后,无人敢逆!第一日,一脚踩在丽妃的身上,狂妄喝道:“来人将爬在地上的女子就地杖毙!”第二日,不屑至极地撇了一眼晕倒在地的皇贵妃:“跟我斗,回去练练胆子再来!”第三日,素手一抬,冷厉逼视着华妃:“杀死你,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他是云朝国最温润如玉的皇帝;丰神俊朗之姿,却腹黑无情;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宠幸;明明身强体壮硕,却是不—举。她是他随意玩弄于鼓掌的棋子,他是她不屑一顾任意丢弃的抹布她狂妄至极,害怕去爱…他邪魅无情,不相信爱…当他与她相遇之后…精彩片段一某女:怎么?你要硬来?某男:有何不可?某女:啧啧!某男:看什么?某女玉手抵着下颚,上下打量,摇头,叹气,臣妾是怕皇上肾虚体弱,力不从心啊!某男满脸黑线,吐血中…精彩片段二某男伏案埋头正批阅奏折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正与季少爷斗酒。某男:然后呢?太监:皇后娘娘拉扯着季少爷的衣衫,然后嚣张地大吼…某男:吼什么?太监:皇后娘娘吼道,信不信老娘就在这里暴了你!某男骤然起身,不见踪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蔬果美白面膜

    蔬果美白面膜

    《美食天下(第1辑):蔬果美白面膜》教你不用花大笔金钱,也没有烦琐的程序,却能得到比昂责护肤品还要好的效果,快来体验蔬果面膜的神奇美肤魅力吧!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使皮肤吸收天然精华;根据不同肤质选材,让您拥有光滑亮自美肌。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