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一位朋友介绍我的冥想经历,她很困惑地说:“从来没听过,你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摇头。说起冥想,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觉得它是一种宗教,甚至觉得是迷信,其实并不然。
冥想,是一种古老的心智整合术,最初的起源是佛宗的禅坐。所以,冥想曾一度被称为“跏趺坐上的神游”,并被视为一种神秘莫测的灵修方式。这两个字,源自梵文,在汉字里的意思是“闭着眼睛进行深思”。
很多有经验的佛学大师,会用非凡的冥想技巧来引导思想。他们吸取佛教长达几千年的心理技能精华,审慎地关注自己心灵内部的活动,来规避那种常常误导我们的感情骚动和言行冲动,同时也为“冷静”、“同情”和“喜悦之情”等正面的情绪开辟新通路。
从某种方面来说,冥想有一定程度上的灵修性质。冥想是带着主观意念让内在以平静为基础去达到某种目的,跟佛教教义有共通性。然而,它本身却并不是宗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扩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知晓,渐渐成为一种流行而时尚的修身养性方式。这种现状的出现,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瑜伽的流行。瑜伽中的冥想在中西方都越来越被推崇,它具有祛除疾病、减轻压力、舒缓身心、修身养颜、减肥瘦身等功效。
现代的人们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入手,对冥想这一古老的修行方式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效地使用冥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让身体愉悦,心灵平和。
宗教里的冥想,则更趋向于一些更高的层次,如打通脉轮、修炼定力、达到某些教帕特有的目的。冥想的神秘色彩渐渐褪去,而今我们所说的冥想,是指停止理性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后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身心状态。在这种忘我之境中,潜在的意识更加敏锐和活跃,也更加贴近最真实的自我,从而指引我们把身心调节到最好的状态。
冥想的现在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最初的禅修、瑜伽、气功等,而是有了多种多样的达成路径,有静坐的冥想,也有漫步的冥想,还有歌唱的冥想、舞蹈的冥想等等。
有一些冥想,简单而易于操作。比如,你在听音乐的时候,让身心放松,出神地想象着一些美好的画面,让情绪在自由中游走,让身体肆意放松,这是一种冥想;再比如,你在和煦的阳光中闭上眼睛,放空思绪,静静地设想自己的疼痛减缓、压力释放,这也算最初级也最简单的疗愈冥想。
现代冥想的路径不胜枚举,并不高深,也不艰难,没有我们想象中复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冥想方式。凡是能够达到我们所说的“无我之境”的方式,都可以成为冥想的一种形式。不过,到底哪一种是适合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来判断,在尝试中作出选择。
在充满了紧张和压力的现代社会,身心疲惫的人们无不在寻找着获取身心平和宁静的方法,无不渴望着能拥有一种参透和解决一切生命问题的智慧,保持心灵的健康宁静。用冥想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收取心灵信息,更加了解自己的身心,从而得以改变自身的状态,达到平衡与和谐。
沉重的学习和工作让我们承受了太多重负,透支了体力和心力,得不到缓解。因为许多条件的限制,让我们的休闲养身方式有限,而冥想似乎是唯一不受时间、地点和金钱等外在因素限制的“运动”。
冥想这种方式,绿色、休闲、易操作,才被众多不同年龄层的现代人青睐,成为一场全民时尚。无论我们的人生,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还是减速慢行的仿徨时刻,唯有保持关照内心的姿态,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接踵而来的各种状况。
冥想,就给了我们一条提升自我的省察力量,驱除心灵的纷杂,从而迫近内心真相的最佳途径,它是从宗教中抽离出来的修身养性良方。坚持正确的冥想,我们的生活状态会有奇迹一般的变化。
冥想不是宗教,更不是超能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冥想来创造专属自己的奇迹。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都喜欢和习惯着用冥想来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管你是何种信仰,都可以参与到冥想中来,它真得可以带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
润物细无声,这是我能想到的,最能体现冥想作用的句子,不知不觉的,你就会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