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200000001

第1章 林孝廉苏州遭谤 (1)

序曰:天下何事最乐?曰:读未曾读过书。但读未曾读过书,而既已经我读过,则竟读过矣。其书之何以移我性情,增益我神智,不知也;其书之何以代我笑骂,代我牢骚歌哭,不知也;其书之何以激发我廉耻,扶掖我人品气概,不知也。既已不知,则竟读过矣;即已竟读过,则竟不钻矣。夫竟读过而竟不知者,如老僧撞钟,仅记百有八之数而已耶;如星家测管,仅通三六之台符而已耶;如蒙童就塾,反识千者为字,百者为姓而已耶。夫亦读未曾读过书,而竟读过,性情如故,神智如故,歌哭笑骂如故,廉耻之与品概皆如故,而竟不知也耶。其如故者何也?我见夫村农牧竖矣,知有布粟犁犊之乐。而布粟犁读之外则不乐。我见夫舟商估客矣,知有锱铢货贝之乐,而锱铢货贝之外则不乐。盖习其固□□□□□,便利其心思手足。

譬久居城市者,移之居乡,则有□而□□;譬久居山水者,移之居城市,则有时而又愀然。试未破其胸中胶柱鼓瑟、饥食饱衣之常情,以致如是则乐,不如是则不乐也。如是则乐,将目之所经见,耳之所经闻,三家老学究之所经讲说,遂群起而奉之曰:此其书不可不读。不如是则不乐,将目之所未经见,耳之所未经闻,三家老学究之所未经讲说,遂群起而奉之曰:此其书决不可读。有一谓此书决不可读之人,吾甚乐有此人;有一人倡谓此书决不可读之言,吾甚乐有此言。独不乐有读此书而竟读过,竟读过而竟不知者也。然则读此书而何以遂不竟读过,且不竟读过而何以竟知读此书?曰移我性情、增益我神智之书也;曰代我笑骂、代我牢骚歌哭之书也;曰激发我廉耻、扶掖我人品气概之书也!是真能读者矣,是真能知者矣,是真能乐天下最乐者矣。

吴山道人谐野书于半塘之钓鱼舫中

正文:

登坛说法人都晓,只有个圈难跳。当头一棒揎开了,不怕你生生恼。

道学先生惯好,把黄脸家婆笑倒。反是愚夫便易,守定锅同灶。

右调《迎春乐》

从来阴骘二字,没有人不会讲,也没有人做不来的。只是本心好,力量上不济;力量好,念头上不稳。就是古来英雄豪杰,上半截学了孔孟,下半截仍做了盗蹠,总不过坏在一时一念。人说是误在一时,我道是误了自家一世,人说是误在一念,我道是误了自家终身。所以酒色财气四个字,偏重不得。中间最坏人品行、坏人心术的,是个色字。多少有根基、有功名富贵的,都为了粉面油头,便是利害当前,也全不顾忌,却不知道天公的算盘一毫不肯走漏。我如今说一个有功于人、无损于己的阴骘,便是有力量的做得来,连那无力量的也做得起。只是念头要拿得稳,终不然柳下惠坐怀不乱,当真是个铁石汉子,一毫不动情的么?他也是操守坚固如一块赤色金子,入火不变的。若是那鲁男子闭户不纳的学问,他也是块金子,却不肯向火里炼一炼,恐怕铜气未除,宁可守定本色。这两个古人,却是千古不好色的好圣贤。我如今说个故事,虽及不得柳下惠,也还学得上鲁男子。

这个人姓林,讳昆鸟化,字扶摇,是福建漳州府的孝廉,年纪三十六岁,生得面貌清奇。只为他做人”爽,不肯同流合污,去交结那官府,终年只靠着祖遗下的几亩田度日子。因为会过三次试,又变卖了些田产,家私倒比做秀才的时节反穷了些。自三十岁上断了弦,便不肯娶亲。有来做媒的,道是某家小姐,生得千娇百媚,他说年纪小做不得对头。有来说某家二婚,有许多赔带,他说不要这腌臜货。人见他性情古怪,也再不来替他做媒。他却闭户读书,与昔日同笔砚的几个穷朋友做些会文。

一日在家里无事,叫苍头林鹿沽一壶酒来,他却拿了本书,对着那未开的菊花自斟自酌。正饮得高兴,只见那苍头慌慌忙忙的跑进来,说是门前有三位抬新轿子的爷来拜。林孝廉道:“我一向不与势利辈来往,只怕他拜差了。”苍头说:“现有名帖在这里。”林孝廉才拿帖子看,见是今科新中式的举人。只听得前面有人拍着厅柱,大声声的叫唤,苍头赶出来看,却是一起带综帽、穿屯绢衣服的大叔们。口里喊道:“会就会,不会就罢了,不要担阁了我们拜客。”说犹未了,只见那三位举人已踱到厅上了。一个白净面孔、三丫须的姓邬,讳云汉;一个身材短矮、有许多麻子的姓钱,讳鹤举;一个近觑眼、几根短髭髯的姓胡,讳有容,都是洋洋得意的坐在椅子上,对着那些家人说道:“你们去叫轿夫吃些饭,我们在这里略坐一坐。”那些人答应了一声,都出去了。

林鹿走进来,对着主人说道:“三位爷已在厅上候相会哩。”林孝廉不得已,才穿了衣服出来。那三个举人见他出来迟了,道是做前辈的气质,都有些傲睨他的光景。林孝廉作过揖罢,道:“是小弟一向疏懒,有失拜贺。”三个举人道:“我们新进,何足挂齿。”随问道:“台兄几时荣行?弟辈好附骥尾。”林孝廉道:“小弟久于此道荒唐,只好藉此去路上看看山水。”吃过一道茶,众人又问了些路程,随即订在九月初十起身,大家一揖而别。林孝廉见他们做模做样的上了轿,许多管家兴兴头头的蜂拥而去,不觉笑了一声。苍头也便关了门,随后进来,口中咕哝道:“怪不得这起少年会联捷,他的气焰先比我家爷不同了。”林孝廉听得,默默的叹了口气。正是:

龙骥久埋枥下,驽骀窃笑云中。

过了几日,早是十月了,少不得拮据一番,收拾进京的盘费。谁知林孝廉淹蹇了三科,连亲戚们饯行的酒都不请了。倒是那几个同会的穷朋友,斗了一个小分子,备个卓盒,替他送行。到得初十日,众举人约齐了动身,独有林孝廉是轻装,单带苍头林鹿一个。过了仙霞岭,大家买舟而进,但见一片都是会试的灯笼。行了一个多月,到了杭州,众人拉了林孝廉上岸去走走。走到一处,见无数的人,拥挤着一个相面的,在那里谈天论地。口中道:“头三章不要钱。”谁知他一眼觑定了林孝廉,道:“看这位先生,后日的功名倒显,只是气色有些古怪。印党边的黑气,应在三日内有一场闲是非。”林孝廉闷闷的走了开来。倒是那老苍头把相面的啐了几口道:“青天白日,捣这鬼话!”又看见他招牌上写着“玉冠道人谈相”,骂道:“怕你是玉冠,就是铁冠,也要打碎你的!”众人劝道:“你不要看差了他,说福不灵,说祸倒准的哩。”苍头占了些强,才回到船上。只见林孝廉晚饭也不曾吃,话也不说便睡了。

是夜遇着顺风,众船扯起蓬,行了一日一夜,早到了苏州。众人又要拉林孝廉上岸走,林孝廉道:“前日在杭州,被那相面的胡说了几句,至今还有些不快活,我不上岸了。”众人见他惹厌,便不去拉他。迟了半会,只见邬云汉的小厮先提了两包三白酒上船去了。林孝廉道:“我倒忘记了买酒。”叫苍头上岸去买两包来。苍头道:“瓮中还不曾吃完,又买做甚么?”早见邬云汉同着众举人也回来了,叫声:“林扶老,小弟才买了三白梅花酒来,我们大家尝一尝何如?”林孝廉就走到这边船上来,也吃了一更多天的酒,才回到自家船上。只见船家睡得闲静的,那苍头也在舱里打盹,看见林孝廉来,正要伏事他上床,只听得耳根边震天的喊声。忙到船头上看一看,却原来是岸上的人家失火。连忙叫船家快些开船,那船家睡得朦朦胧胧的,一滚扒起来,到岸上去拔桩。只见满天通红,火星成团的飞来,桩又急忙拨不起,急得那林孝廉叫苦不迭。

那岸上忽有一个人跑上船来,急急的钻入舱里去了。林孝廉叫道:“有贼!”苍头战兢兢的拿了个灯,往舱里边去瞧,原来是个上下没衣服精光的女子,缩做一团,在那里抖哩,苍头便悄悄的对林孝廉说了。孝廉道:“这定是失火人家逃出来的,不要惊了他,可对他说,取我床上的被遮了要紧。”那船家已把船儿离了岸,口中道:“甚么贼,敢上俺们船!”孝廉道:“没相干,是避火的女子。”船家要进去看,被孝廉喝住了。孝廉就在船头上坐着,此时将打三更,露水又下得浓,觉得身上有些寒冷,连叫苍头瓮里取了些酒,拿到船稍上,烫得热热的,吃了十来钟。只见岸上的火也渐渐的息了,恐怕人家找寻这个女子,连忙叫水手移船向旧泊的所在去。

船才到岸,只见十数个人,拿着火把上船来一照,叫道:“寻着了!”就把那女子拉了上去。有两个睁眉竖眼的指着孝廉骂道:“你是甚么人,拐我家的小姐?”孝廉分说不出,那苍头倒气昂昂的道:“我们救了你家的女人,反来鸟声鸟气的乱骂!”那两人听见,揪过头发来就是一顿巴掌脚尖。船家跑来分劝,才丢了手,愤愤的骂个不了,然后走上岸去。苍头哭又哭不出,只埋怨道:“甚么要紧,讨这个苦吃!”船家说:“女人精光的上船来,原是极晦气的。你家爷原不该留他,我明日还要打个醋坛哩!”林孝廉气得目瞪口呆,进舱睡觉又没有了被,只得连衣而卧。因想那杭州相面的,倒着实灵验,懊恨不曾细问他。又听得苍头在外面私自说道:“我晓得爷今科又要蹭蹬,才出门就遇着这样不吉利的事。”孝廉越发焦闷。正是:

所遇不如意事,唯有无可奈何。

我且不提这林孝廉,你说那失火上船来躲的女子是那家的?原来就是苏州有名的财主陆信的女儿。这陆信号坤孚,是个监生。他因要保守家私,又买了个主簿的空缺。他的女儿叫做萱姐,生得端方静雅,轻易不肯言笑。自九岁上就丧了母亲,陆信怕没人照管,就请了一个女先生陈佛娘教他。他却姿性聪明,读不上三四年书,就会做诗写字,倒称得个香奁中的学士、脂粉内的青莲。他父亲从幼儿就定与沈华国家做媳妇。那沈华国家原是巨族,生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自幼便请先生教他两个。他的儿子讳瞻云,号天孙,人材俊丽,学问淹博,到了十六岁,就中了个《诗经》的房魁。只因他志气甚大,定要中了进士才肯归娶,陆信也就不来强他。你说陆信家里失火却有个缘故。他的街上有个破落户。姓乔,绰号叫做鬼婆。

同类推荐
  • 老六闸

    老六闸

    父亲名义上不是爷爷的儿子,其实是爷爷亲生。爷爷熊老六解放前就是名震汾河灌区的埝头,曾是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经历奇特,晚景悲惨、一生坎坷,父亲却不买爷爷的账,与爷爷性格不合,争战不断。爷爷尽管对儿子百般宠爱,最终却将儿子“活埋”;由此,也使奶奶与爷爷根绝往来。这其中的离奇曲折、恩恩怨怨、情感纠结禁不住令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杂味无穷。
  • 与花交谈

    与花交谈

    报亭书摊处可见微型小说的身影。,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进入21世纪,有的甚至连刊名也子以更改
  • 一纸忘情歌

    一纸忘情歌

    相恋多年的男友贺思源意外身亡,叶承欢伤心欲绝,却在葬礼上遇到了贺思源的出轨的对象向晚晴,向晚晴以腹中的孩子逼迫叶承欢离开。叶承欢离职,临离开G市前在化妆舞会上邂逅一男子,并发生了一夜情。 在老家呆了两年的叶承欢在学长古沐霖的劝说下重回职场。在外市工作一年,古沐霖与叶承欢被调回G市。叶承欢撞见总经理古沐庭狼狈的一面,处处被古沐庭针对,甚至被古沐庭冷嘲热讽,最后更被古沐庭调到他的身边,当总经理助理。古沐庭早就认出了叶承欢是以前跟他发生一夜情的女子,却一直没有说破。种种巧合让古沐庭认定古沐霖与叶承欢一起设计了他。为夺得继承权,古沐庭用尽手段逼迫叶承欢与他结婚。
  • 不可预知的战争

    不可预知的战争

    没有任何反应的余地,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人类自己创造的电子人,突然向人类发起了进攻。人类的反抗无济于事,最终,人类需要靠时光穿梭来解救自己,但能够成功么?
  • 封魂罐

    封魂罐

    古玩浪子卷入考古谜案,一个战国封魂罐。牵扯各路人物,共赴千年古迹闵王台。手足兄弟离奇失踪,却留下当年父亲的一本日记和一串神秘数字87201,触摸封魂罐之人相继人间蒸发。散发异光的鱼鳞,诡异邪毒的小虫。辟邪血沁的玉器……事件愈演愈烈,而线索扑朔迷离,仿佛有幽魂暗中操控一切。所有人深陷重重悬案。不能自拔,阴魂频频托梦,是真是假?是中邪还是阴谋?
热门推荐
  • 涉江

    涉江

    她本无意走进一座王城;他本有心逃离一扇宫门。她原以为此嫁非是爱;他原打算相守不问情。却不料,是往世的缘,还是今生的因?一座危城,竟成全了一方围城……
  •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是指20世纪80年代,这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年代。知青大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整整一代人第二次面临无职业、无住房、无学上;不惑之年又赶上待业下岗,人生的道路有过心酸,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绝望。然而知青经历的人生背景,毕竟使他们变得坚强了!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奋斗和打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一道诡异的旋风,扒开了尘封万年的史卷。当天空再次裂开,救补苍天的已不再是女娲。飞尘堡走出一位俏丽的女少主,有上古神兽护体,斩妖除魔,历经重重险阻。冷酷无情的魔君,唯独对她温柔备至。爱上她自信的笑容。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不羁俊美男子,可曾是她的良人?“如果有一天,世界毁灭了,你只能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如果真的有这一天,我希望,你还在我记忆里。来世,让我还能找到你。”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误踩老公底线

    误踩老公底线

    三个月后。“不准跟他好,别忘了你是我的人!”“这段日子我和他,该怎样就怎样。难道和他在一起恋爱的细节,你也要过问?”转身,在他惊愕的目光中,毫不留恋的离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子小说

    鬼子小说

    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本书收录了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鬼子的写作充满了生命内在的灼痛感。这种灼痛来自民间,来自生活的本源,更来自鬼子自身对苦难记忆的反复咀嚼和不尽的体恤。它既游离于主流意识和公众价值形态,又游离于宏大叙事所辐射的历史厚度,但它更逼近生命的真实。本书所选的小说集折射着鬼子对生存苦难积极承担的姿态,折射着鬼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作家对良知、道义和尊严的呵护,对艺术自身纯洁性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