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100000004

第4章 青梅涩果(2)

事有凑巧,有一回三扁他爹齐德福上山去杀荆条子,无意间给碰上了,回来在村里给他传得邪乎,说他上山去杀荆条子,怎么看见赵大年的驴拴在杨树林,就寻思说这人呢,啊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两个人在……听的人听到这里都低下头去哧哧地笑,见了赵大年准说:哎哟,你家驴都跟上你学坏了,怪不得见了草驴就啊噢——啊噢——地叫个没完呢……”后来,赵大年的老婆一口气生了五头圪牤蛋。据齐德福不完全统计,这些种大半儿都是在野地里下的。好像赵大年当初下种的时候,齐德福就在一旁浇水来着。所以齐德福才会言辞凿凿地把赵大年的这些种,统统称之为“野种”。没几年光景,这五个“野种”,就像伏天里一场雨后的庄稼,腾腾”地往上蹿。常言说:半大小子,吃愁老子”,这槽后一下子拴了五头小圪牤,把个赵大年眼都吃绿了。可是赵大年是倒驴不倒架,家里光景都过成这样了,还像个煮熟的鸭子——嘴硬。

他说别看我们家现在五头圪牤饿得哞哞叫,将来一撒起欢儿来,你们家五朵金花就是撵在屁股后追,连尾巴毛都别想捞住一根。不知为甚,赵大年总是跟齐德福一家较劲,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浆水缸是打哪儿酸过来的。那一天西屋娘娘领着众扁女骂了阿黄她娘一天的“绝户头”,气得阿黄她娘在屋里裹着被子睡了一天没出工,赵大年暗地里就更恨上了西屋娘娘一家。有时候,还指名道姓地说:齐德福,你真他娘的没球用,连个带把的都养不出来,还骂别人是绝户头,那五个丫头片子有甚球用,将来不也得跟着带枪的跑?咳!到头来也是鸡飞蛋打一场空!”这话传到西屋娘娘一家人耳朵里,气得她们一家牙根儿咬得嘎蹦响,恨不得去村口多招呼几个劁猪的来,把他那群圪牤蛋一个个都给他劁了。

赵大年的5个儿子,分别叫大狗、二狗、三狗、四狗、五狗。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你看赵大年的5头圪牤撒出来,越看越排场。不过,这其中要数三狗子最为出众,不仅生得好看,而且长得结壮。惹得乡亲四邻老是羡慕地说:你看人家三狗子,长得匀盘大脸的,真是排场!”三扁一听别人夸三狗子,心里就恨得咬牙。三扁恨三狗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三狗子一天总像护眼珠子一样护着小阿黄。阿黄家在全村算是个富裕户,不是因为十八亩地就长了她一根独苗子,而是她爹齐德贵是个吃公家饭的人,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不说,还有省下来的全国通用粮票贴补家用。所以阿黄从小倒没饿着肚子,只是她自己生长不好,吃什么都不长膘。相反,三狗子比她可怜多了。满山遍野地找吃的,把山上能吃的东西都吃遍了。每到秋后,他们家自留地里刨下的红薯和花生不是卖钱了就是榨油了。顶多能啃几块榨油剩下的花生饼。阿黄就常常让她娘给她炒上两口袋的花生米,去给三狗子吃。炒花生这东西一吃就上火,可是三狗子还是抵挡不住那扑鼻的香味,因此,那时候三狗子吃炒花生吃多了常常流鼻血。对于流鼻血,山里人喜欢打趣儿地说,拾个羊粪蛋堵上啊,所以三狗子叫阿黄——

“狗妹,去给我拾个羊粪蛋。”

阿黄就真的弯下腰拾个羊粪蛋递给他,三狗子接到手中,又“嗖”地一下把它抛出去老远,嘻嘻一笑说:“狗妹狗妹,你真是个傻狗妹。”说完独自跑到小河边把头栽进水里猛洗,洗完找块破纸,卷个卷儿堵在鼻孔上不一会儿就好了。

有一次,他们在一起搓小泥人儿,被路过的二扁和三扁看到。二扁大了,都会笑话人了,指着阿黄手里的泥人说:“狗妹,这是你生的娃娃?”三狗子见她骂阿黄,举着小泥人送到她们姐俩跟前说:“拿回去给你娘,这可是个长鸡巴的。”一句话把二扁说红了脸,拉着三扁就往回跑,回去之后原原本本地把话学给了西屋娘娘。西屋娘娘说: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后准跟他爹一样,也是个喜欢串门儿的。”串门儿”这个词在农村有两层含义,一是邻里之间互相走动拉拉闲话;二是指有些喜欢偷腥的男人,得空就往相好的家里跑,去干男女苟欢之事,农村人管这些男人叫做喜欢串门儿的。平时赵大年喜欢到堂屋去,西屋娘娘嘴上嘴下的没少说这句话,所以她的几个扁女们,也早早地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二扁那时候已经上了五年级,就撺掇着三扁凑在一起编了个顺口溜来骂阿黄和三狗子:

两只小狗过家家

一过过成两口俩

晚上睡觉像狗爬

捏块泥巴做娃娃

后来,这段顺口溜就在村里流传开了。大孬和二孬时常跟着起哄,一见他俩在一起耍,就说:嗨,狗哥狗妹又耍过家家呢?”

5.我叫齐萧雨

一个用碎花布头拼对成的小书包“吧嗒吧嗒”地吊在屁股蛋上的时候,那年阿黄8岁。学校设在废弃了很久的关帝庙里。据说庙里的关帝爷在明朝末年,李闯王起兵时,其部将率十万余众东渡黄河途径牛岭村,因梦见关帝爷横刀立马站在牛岭村北寨上怒目而视,遂不敢扰民,绕道而行。因此,村里人为其塑金身、绘壁画代代香火供奉。至于关帝爷当年究竟显圣没显圣,这个秘密只有天知地知关帝爷他老人家知。只可惜,他老人家纵然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大英雄,最终却被天不怕、地不怕,牛鬼蛇神全不怕的革命小闯将稀里哗啦打成了一堆烂泥。从此后金身真神荡然无存。

村里人说上学的时候,喜欢说是去庙。这好像早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你该去庙了吧?怎么还不去庙啊?误了小心老师罚你站噢。”大人们常常这样催促自家的孩子。

那时候,农村的学校一般都是复式班,即一、二、三年级同时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开学的第一天,阿黄感到既新鲜又紧张。一开始,她就被老师嘴里那一串一串陌生的名字给搞懵了。老师喊“齐兰英,齐秀英”的时候,她看见三扁和四扁分别站起来答了声:到。”她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看着她们,使劲地想啊想……三扁甚时候叫个齐兰英了,四扁甚时候变成齐秀英了……

“齐萧雨!齐萧雨!”老师喊第二遍她还是没有反应过来。这时,教室里所有的目光,刷”地一下朝着她射了过来。“老师,她叫阿黄。”三扁一副很积极的样子,第一个站起来报告老师。

“老师,就是老倔巴头的那个阿黄的阿黄。”四扁紧随其后。

老师被这姊妹俩没头没脑的回答给搞迷糊了,就问:“什么老倔巴头,什么阿黄呢?”

“就是那个放羊老头,他养了一条护羊狗,也叫阿黄。”大强站起来补充了一句。“噢——”老师似乎有些明白了。这时教室里爆出了一阵哄堂大笑。这乱糟糟的笑声让小阿黄惊慌失措,一张脸羞得跟火炭似的,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慌乱中就听“咚”地一声,她的脑袋碰在了桌角上。哎哟,真是羞死人了,自己竟然都忘了自己叫个齐萧雨。

“不许笑!阿黄她不是……这个阿黄……她……不是那个阿黄……”这时,坐在座位上的三狗子冷不防站起来把老师吓了一跳。老师扭头望去,见三狗子胸脯挺得老高,小脸涨得通红,他急于想表达清楚此阿黄非彼阿黄,或者他更想大声地争辩,此阿黄和彼阿黄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他越是想说清楚,就越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因此他有些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一下,教室里反而安静了。原来三狗子在村里是个孩子王,他说话,哪个敢笑?就在阿黄“咚”地一下脑袋碰在桌角上的时候,坐在离她不远的三狗子看得清清楚楚。三狗子比阿黄大两岁,是三年级的学生。看见阿黄的额头瞬间肿起了青包,三狗子可不干了,他挺着小胸脯站起来的样子,像极了美术片《小八路》里的小八路,威风凛凛的。阿黄万般感激地看着三狗子,眼里委屈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打那以后,三狗子成了阿黄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一个英雄。三狗子常常挥着小拳头,对付那些朝她学狗叫的人,她也从此记住了三狗子的鼎鼎大名——赵震东。

赵震东小时候是牛岭村的孩子王。在那帮淘气的孩子们当中,能成为孩子王,那绝对得有真本事。第一,打架凶,不仅能打过本村的,还得能打过外村的。第二,弹弓打得奇准。就在他们都羡慕三狗子弹弓打得准,每个人腰里都别个小弹弓准备随时练准头的时候,三狗子已经摆弄开他爷爷留下的那杆老土枪了。第三,三狗子水性极好。他9岁的时候,在后沟的水库里游泳,还救起过一个不会凫水的小孩。所以,三狗子在牛岭村成为孩子王,那是当之无愧的。小时候的三狗子总是一副英雄豪杰的样子,胸脯挺得老高,说话嗓门老大。后来,在学校里没有人敢再欺负阿黄了。要是谁一不留神朝着阿黄学了声狗叫,三狗子一瞪眼珠子,不把他吓得屁滚尿流才怪呢。于是,阿黄就学着三狗子的样子挺起胸脯说:我叫齐萧雨!”

6.由玉茭地事件引发的

一场玉茭地里发生的风流韵事,原本和她们家没有任何瓜葛。那些平日里喜欢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婆娘们,凑在一起叽哩咕噜一顿猛嚼舌头根子,说一队长赵大锤和丑丑她娘在玉茭地里是如何如何的了。常言说,捉贼见赃,捉奸拿双。这一回可让人摁住屁股了。“咳!那个养汉的,早就看她不是个东西。难怪回回给她分的都是轻省活,难怪她家的自留地都在河滩的一类地,难怪……”

那几日,丑丑娘被自家男人打黑了半拉脸,连上茅厕都戴着顶草帽,帽檐压得很低,她怕羞,戴着草帽遮丑。晌午吃过饭,西屋娘娘把两手插在袖筒里,在街门口踅来踅去,不一会儿把该晃的人都晃了出来,就三三两两地一边靠在墙上晒暖暖,一边纳鞋底的纳鞋底,说散话的说散话。先是西屋娘娘压低了嗓门拿眼睛乜斜着茅厕的方向说:“你们快看,戴草帽的出来了。”

“哟,丑丑她娘,这十来八步远,咋还戴草帽呢?咱庄稼人哪有那么金贵的。”朵朵娘故意拉长了嗓音和丑丑她娘搭讪。鼻子里哼出的全是不怀好意的笑。

“咳!人家怕晒粗了皮肤影响美观呗,哪像咱这黑脸婆,爹不疼、娘不爱,汉们见了躲得快!”东院的胖嫂香翠手里拿着纳了一半的鞋底子,麻绳甩得“嗖嗖”响,特有节奏,像是给她满嘴的顺口溜伴奏似的。

丑丑她娘此时像只过街的老鼠低着头忙往屋里奔。西屋娘娘朝着她的后背就狠狠地啐了一口:呸!养汉的还要什么脸!”

三个人对“养汉的”好一顿唾骂,骂来骂去,就骂到了赵大年和阿黄她娘头上。香翠说:西屋的,你们院里堂屋这两天有好戏看没有?你可得盯紧着点,你要不盯紧,他赵大年还以为你们院里全成瞎子了呢。”香翠之所以要这么说,那是因为她们那一院,东屋是个坏了一只眼的老疯子,而南屋,则是一个耳聋眼花的五保户老婆婆。

这时候,三扁和四扁就喜欢混在这堆婆娘群里凑热闹,凑着凑着,两个人就一起朝着阿黄走过来,歪着两个小脑袋,斜着四只小眼睛同时瞅着她说:狗妹,你娘也是个养汉的!”

阿黄听了这一声,好比有人拿着把剪刀,咔嚓”一下把她的心生生地剜去了一块,留下一个血肉模糊的缺口,令她绞痛绞痛的难受。她想狠狠地回击三扁和四扁一句,可她的喉管总是被莫名其妙的填充物堵塞着,巨大的羞辱使她把怨愤的目光投向了三狗子,好像三狗子倏地变成了他的爹。从分粮食的晒场上,阿黄和她娘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的壮劳力挑着一担玉米棒子行走如飞,而她和娘只能拿一只篮子,扛一根扁担,把拾满玉米棒的篮子慢慢地往回抬,尽管娘把篮子的重量往自己那头撸了又撸。半截空扁担仍然把她的肩膀压得火辣辣地痛。摇摇晃晃的她,在前面吃力地挪动着脚步终于抬不动了,三狗子他爹就像及时雨宋公明一样出现了。他拿掉她肩膀上的扁担,一只手拎起篮子呼呼就走了。她和娘在后面紧追慢赶,追到家才能撵得上。如果单是这样,该不会与“养汉的”这三个字挂上勾吧?

可是……

可是那天晚上……她小肚子涨涨地被尿憋醒,黑暗中,有红色的光亮在忽明忽暗地闪着,那分明是一个躺在娘床上抽烟的男人。她的心里徒然涌上了一阵悲哀。错觉!这要是恍惚中的一场错觉该有多好!

7.好男不跟女斗

自从那天听了三扁和四扁的话,阿黄就常常独自一个人坐在北寨上那片草坡上发呆。“狗妹,狗妹——”三狗子满村里寻不见她,顺着北寨沟往上攀,边攀边喊。阿黄听见了,像只蚂蚱突地掩进了草丛里。三狗子上来看见一片青草刚被人趟过,正艰难地撑着身体慢慢往起抬头,他顺着这片东倒西歪的青草地踏过去,只听脚下喀哧哧一阵断响有几株青草被彻底踩断了脖子,东一下西一下平铺了一地。阿黄在草丛中正撅着屁股佯装剜草,也不理会他。

“狗妹,我叫你,怎不应声?”

阿黄好像没听见,小屁股一蹶一蹶地朝前挪动着,只顾剜她的草。三狗子急了,跳过去圪蹴到她面前挡住了剜草的去路。阿黄抬起头气得两眼冒火,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推他,没推倒三狗子,自己竟跌扑在他的怀里,逗得三狗子大笑,说就你这四两劲儿还想推人呢,好好的推我做甚?阿黄说:“谁说好好的来,回去告诉你爹,没事别进齐家院!”

“为甚?”

“为甚?甚叫养汉的?”

“你听谁说的?”

“别管听谁说的,只要你爹不来,她们就不说了。”

三狗子听到这里,跳起来拔腿就走,阿黄一惊,连忙喊他没喊住,再追已经下了北寨沟来到南河滩上。就见三扁和四扁两姐妹擓了一篮子衣服在石盘子上狠劲用棒槌敲。边敲嘴里还悠哉悠哉地哼着歌谣——

山上来个黑脸汉

赶着毛驴驮着炭

毛驴要走他不走

走到村头胡圪瞅

见了妹妹拉拉手

想交朋友你开口

……

两姐妹正唱得起劲,没提防半空中飞来一块石头,啪”地砸在离她二人不远的水中,溅起两米多高的水柱子,哗”地在空中四下迸射过来冷激激地浇了她二人一身。三扁大怒,猛回头见是三狗子挺胸掐腰地站在她们脊背后就像学校庙里的关帝像,三扁立时泄了气。她和村里的男生基本上都打过架,唯独打不过三狗子。她们村里有句名言是:好汉不打圪追虎”,三扁原地不动,蹲在河边握着个棒槌,三狗子也奈何不得她。倒是四扁满脸讨好相:三哥,这里螃蟹可多,来逮螃蟹耍吧?”三狗子鼻孔里气哼哼地喷着火,举着拳头在三扁面前挥了挥:

“你们两个在狗妹面前说甚来?”

“没说甚。”

“不信。没说甚狗妹怎么生气了。”

“她生气,管你甚事?”

“就关我事!”

“她是你甚人?”

“她是……”

三狗子一时语塞,他也不晓得她是他甚人。“反正……哼!好男不跟女斗,我先饶下你们两个,再胡编排瞎话,看我不撕烂你们的嘴!”

8.一对数星星的小流氓

没过两天,三扁就挨了三狗子一弹弓,不过这完全是她自找的。

同类推荐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永不瞑目

    永不瞑目

    除了生命终止前的这个刹那,庆春确信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肖童。就是对这个奇怪的刹那,她仿佛也能隐隐感知……年轻美丽的女刑警庆春与战友一起接手一桩贩毒大案,热情单纯的大学生肖童出于对欧的爱情接受了公安局派他深入毒巢刺探内幕的凶险任务……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交织着缠绵的爱情悲剧正在上演……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非婚勿扰:豪门隐婚进行时

    非婚勿扰:豪门隐婚进行时

    “大叔,孩子生下来了,我们之间的协议终结了,goodbye!”某女佯装帅气地挥手,誓把这段过去忘记。某人拉她入怀,十分暧昧地说道:“你舍得吗?包邮老公买一送一,你要不要?”某女斜睨一眼,“早说嘛!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讲故事起笔,以说理的方式解读人类社会的文明细节,是一本提升读者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极佳青少年励志读物,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本书包含了大量有关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包括“手插口袋打招呼是不礼貌的”、“热情真挚,恰到好处”、“道歉,谦恭而得体”、“拒绝他人要含蓄委婉”、“赞美是人际关系的要诀”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萌货大战美御医

    萌货大战美御医

    一个明明已经断气的人居然还会再醒来,当朝一品的美御医一时好奇,在路边捡了个死而复生的女娃回家,从此风平浪静的生活彻底被反转,御医府天天热闹非常,皇帝都忍不住时时上门看热闹。出了名谈笑间断人生死的腹黑御医,居然被一个可爱的小萌货整得灰头土脸,向来风雅潇洒的天朝第一美男子,自此衣冠不整狼狈不堪,却又心甘情愿成为天朝第一奶爸。好不容易把小萌货养大可以开吃了,却被断然拒绝:“对不起,你是我爹爹,我不能乱那啥,你懂的。”挥一挥衣袖,闪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猫啊,天涯海角也要先把人抓回来,昭告天下,断绝父女关系,然后再娶进房,这样就不乱那啥了吧,洞房花烛,小萌货笑得贼兮兮;“老爹,你中计了,从进府第一天我就设计你做我相公来着,什么狗屁爹,见鬼去吧。”某美男气结,全天下只有他算计别人,现在却被个小娃娃算计了,于是,恶狠狠的将小萌货就地正法以消心中郁结,欲望,欲火,总之什么都用她来消就对了。精彩片段一:某男手捂额头有些无力的问端坐在自己面前的小女娃:“玉儿,为何把府中婢女全部赶走?”小女娃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一脸无辜的说:“因为她们太漂亮。”某男无语片刻再问:“那嬷嬷呢?”小女娃憋着嘴委屈的说:“因为她们太长舌。”某男满脸黑线沉思片刻道:“那我给你找来的奶娘又聋又哑又丑陋,为什么也不要?”小女娃大哭:“你找个老怪物来天天让我做噩梦啊。”某男见状心一软无奈的问:“那没有丫鬟,嬷嬷,奶娘,你穿衣,沐浴,生活起居,自己料理?”小女娃吸着嘴萌到极点的说:“爹爹帮我就好。”一双眼充满爱意。某男只觉热气升腾,难保不是被她气的,却听到奶声奶气的小女娃说了句让他几欲晕倒的话:“爹爹,你流鼻血了。”精彩片段二:某男专注的为皇帝把脉,一张俊脸永远带着淡淡的笑意,然而,今日的笑却有点冷,因为左边脸上赫然一个小小的手掌印。某皇帝极力憋着笑,关心的问:“爱卿,你的脸是…”某男咬牙切齿的看着某皇帝关心他的脸胜过自己的身体,忽然淡淡的说:“臣下今日想帮小女沐浴,被她打了,皇上您满意了吧?”某皇帝憋笑差点内伤,力持镇定的说:“家中婢女甚多,为何要亲自动手?更何况,玉儿已经及笄了。”男女授受不亲,不被打才怪。某男怒道:“家中婢女婆子全被她弄跑了,是她自己说不会沐浴,臣下关爱女儿想亲自代劳,难道有错?”
  • 嫌妻当家

    嫌妻当家

    魂穿异世,已婚已育有夫有女? 娘家屋漏,父病母弱弟妹还多? 夫家无情,婆母凶悍妯娌各怀鬼胎? 坑爹的,这是穿到哪里? 寒窑苦守,夫婿欲琵琶别抱另娶新妇, 是放任现状妻妾和睦夫婿共享还是果断抽身另觅良缘? 谁说女人一定要依附男人而活? 看她左手挣银子右手养包子, 且看嫌妻断尾重生华丽归来! ******************************** 新书《贵婿》上线,欢迎围观。
  • 红楼之情满潇湘

    红楼之情满潇湘

    初秋时分,暑热并没有褪去。枝上的鸣蝉正不厌其烦的宣泄着自己的烦躁。潇湘馆显得静悄悄的,炕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婆子以及粗使的小丫头。雪雁和春纤在东屋里休息,而林黛玉正在里屋午睡。紫鹃正坐在回廊上做着针线。院中上百竿的翠竹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苍翠欲滴,窗格子上印出些斑驳的影子。紫鹃看了看挂在月洞上的鹦鹉,也半闭着眼睛正昏昏欲睡呢。她低头做了一回针线,无奈困意实在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