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600000005

第5章 老杨的故事——记尧都区地税局监察室科员杨乃荣

杨乃荣

凡人语录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生坐标

1980年4月~1982年12月永和县财政局交口税务所会计;

1983年1月~1984年4月永和县财政局桑壁税务所会计;

1984年4月~1994年9月永和县税务局坡头税务所所长;

1994年10月~2000年12月永和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

2001年1月~2002年1月洪洞县地税局人教股股长;

2002年2月至今尧都区地税局监察室科员。

闪光足迹

2007年被尧都区地税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被评为尧都区地税局先进工作者;

2009年被评为尧都区地税局优秀税务工作者;

2010年被尧都区地税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被评为尧都区地税局优秀税务工作者;

2011年被山西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领导组评为促转型谋跨越优质服务竞赛先进个人。

杨乃荣是尧都区地税局的一名老兵了,他掰着指头骄傲地对我说:“31年工龄,25年党龄了。”是呀,从20世纪80年代在永和县财税所(地税的前身)参加工作到今天,转眼31年过去了。31年呀,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到头发斑白的老头,老杨感慨地说:“31年,弹指一挥间呀!”在这31年里,他先后在永和县、洪洞县国税、地税历任所长、办公室主任、人教股长等职,2002年才调回尧都区地税局。多年的税务生涯,提高了他的思想素质,锻炼了他的业务能力,增长了他的知识才干。他每到一处,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格去影响着周围每一个同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去感动和温暖着周围每一个人。

老杨收税

杨乃荣在永和工作了21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他难忘的21年的“永和梦”呀,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全部献给永和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只有20岁,还是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他记得,那时候收税,月头出去,月底才能回来。他说,永和是个全国闻名的贫困县,老百姓吃水都是用驴驮回来的,他每天只能用毛巾擦一把脸,几天才敢洗一次脚。晚上就住在土窑洞里,点的是“洋油”灯(煤油和柴油的统称),“洋油”是老百姓在供销社里凭票批出来的,他知道这些“洋油”对老百姓来说有多珍贵。他那时还是个“文学青年”,晚上喜欢记点日记、写点随笔什么的。可他出去收税的时候,从来不在晚上写,都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写,为的就是给老百姓省几个“洋油”钱。他还说了,那时候老百姓的觉悟真高呀,吃“派饭”的时候,一圈窝窝头中间给他蒸一个白馍,切一盆咸菜疙瘩,单单给老杨炒一个鸡蛋。杀一头猪、宰一只羊,只有五六毛钱的税,可老百姓说,这是支援国家建设。他就这样跑一个月,一个月磨平一双鞋底,却可以收回来100多元的税款。这100多元呀,全是毛毛角角的票面,老杨小心地把它们一一上缴。老杨觉得,他拿的不是毛毛角角的税款,而是老区人民沉甸甸的爱国胸怀。

老杨遇险

老杨1996年出过一次大事,那是他参加工作的第26个年头,永和县新建地税局办公楼。老杨一天到晚待在工地上,因为土质问题,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工地上塌方。没想到怕什么就有什么,出事那天,20多个工人们正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他忽然发现情况不妙,夺下工人手里的工具让他们迅速撤离,当最后一名工人撤离工地的时候,塌方发生了,3米多高的黄土把老杨活埋了。工人们急疯了,哭着喊着用双手刨土,当时谁也不敢用铁锹,怕一锹下去伤着老杨。工人们的手都刨出了血,硬是在7分钟内把老杨刨了出来。刚刨出来的老杨,跟“土地爷”没什么两样,只是七窍都在流血。工人们号啕大哭,说老杨死了。好在工头的年龄大些,工头把老杨的头扶起来,把手放在鼻孔下,感觉微微有些气息。工头说,没死,活着呢!大家七手八脚把老杨抬到拖拉机上,向医院开去。

他后来说,就是拖拉机的颠簸救了我一命,为我做了很标准的人工呼吸,就这样在拖拉机上慢慢恢复了呼吸。到了医院,医生说,真是一个奇迹。他说,当黄土掩埋他的那一瞬间,他只对自己说了一句话,我不能死。于是他试图把手举起来,可是手一下也动不了;他又试图晃晃脑袋,告诉人们他的准确方向,可是脖子一下也动不了。他苏醒后才知道动不了的原因,原来他的身上埋着3米多高的黄土。老杨死而复生的事传得很远,当时的临汾市财政局局长段素果说,老杨命真大,老杨是个功臣呀!

老杨办案

说起老杨,不能不说他的正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必然要查案、办案、审案,而所针对的范围是本系统的工作人员,工作对象往往会是平日里的“熟面孔”,每当这时,秉性刚正的老杨真是不给对方半点情面,一是一,二是二,公私分明,没有一丝犹豫。有一个案子,正好涉及老杨的一个老乡,私交很好,这个老乡认为既然是老杨办理这件案子,肯定会照顾自己,怎么说老杨也得不看僧面看佛面。可是当他坐在老杨办公室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了,一向对自己友好的老哥这时候神情严肃,义正词严地要求他必须端正态度,诚恳地向组织做出深刻检查。与平日里的老杨俨然不是一个人。但他不认为老杨就这样绝情,他试探地递支烟,想博得老杨往日和悦的面孔,可是,烟被回绝了,而且迎来了更为犀利的目光和话语:“少来这一套,坐下,如实说!”无奈的老乡只好打消了从老杨这儿走关系的主意。

老杨从调回尧都区地税局一直是监察室一名科员,虽不再担任股长职务,但他的责任心非常强,他经办的31宗自办案件中,没有发生过任何失误。有些同志劝说老杨,你没职没权对工作这么认真图个什么?老杨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责任心,他干什么都会失败。有一次办案,涉及调查区域很广,一起办案的同事们说可以采取间接渠道,通过相关部门获取相关资料,就不需要在大热的天气还累着跑到外面去实地调查了。老杨不赞成,他说:“证据对于办理案件非常重要,绝不能马虎,实地调查是必须要进行的,怎么能因为辛苦而不去索取最原始的资料呢?”在他的坚持下,案件进行了艰苦的大面积原始调查,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整个案子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可靠的证据。

老杨身上有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并像涟漪一样感染着他周边的同事们。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他连续三年在全区夺冠;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在全区和全市税务系统名列前茅;案件查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等工作被上级多次评为先进单位,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市局和区局的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同类推荐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红莲国一向不喜好女人的妖孽王爷,却破天荒的将她养在身边,疼进了骨子里。她赌气要离家出走,却被那妖孽拦住讨债:“本王的出浴图都叫你卖遍了整个莲都,你得负责……”某女不满:“让我负责也行,你得说你是因为什么看上我的!”某王爷妖孽一笑:“因为你傻。”某女闻言暴怒,正要发飙之时某妖孽又开口了:“但本王就是喜欢你这种有点傻,脑子不好使的,嗯……很好养活……”(宠文)
  •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婚前女孩的必读书,婚后女人的必备书。100条创造幸福人生的自我修炼术。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聪明的头脑,一样可以成为命好的女人。女人要知道,幸福不是天注定,好不好命,就看自己怎么做!每一个女人的幸福,都像是一粒深深埋在心里的种子,只有不断施水浇肥才会长成一棵树。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汉末浮生记

    汉末浮生记

    因为一个机器人和一次事故,郁郁不得志的颜鹰奇异地回到了古代,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但背叛、责难、攻击,重重阴影围绕在他的身边,他被迫为生活而努力,为生存而战斗。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冲破了重重迷障,在昏乱的汉末,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