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乡县委书记周涛
又是一年春草绿,文化园地吐新蕊。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为开创老区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之际,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纂的八路军研究系列第二批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县大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结出的又一硕果,祝贺之余,倍感兴奋。
武乡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到武乡工作以来,我深深地被这块红色土地感染、感动,这里有深厚的八路军文化根基、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优良的革命光荣传统、纯朴的英雄老区人民,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革命前辈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洒有抗日军民的血汗。我始终认为,八路军是民族的脊梁,太行精神的灵魂,八路军文化是太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之丰富、内涵之深刻,亟待我们去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这是我们革命老区的使命使然,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从打好革命老区一张牌作为“一三三”战略首要任务的提出,到“文化带动、旅游拉动、项目支撑”,再到为打造全国最大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而实施的“两园一剧”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作出的每一个部署都切合老区的实际,顺应了老区人民的意愿。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于去年8月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召开的首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央、省、市领导先后到会讲话,对我县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树立、展示了革命老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而且开启了全国八路军文化研究新纪元。今天,弘扬与挖掘八路军文化的历史内涵、时代精神,无论对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武乡”,作用不可低估。
自去年“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第一批面世以来,受到了诸多从事八路军文化研究特别是致力于老区文化繁荣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们的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以来,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又组织人员,着力研究,从国际友人和华侨、敌后抗日文化、重大战役战斗、军工生产、红色驻地等几个角度进行了收集整理,这将为研究武乡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了又一批重要历史资料。可以说,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的相继出版,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文化的历史,是一套非常珍贵的史料聚集,留给后人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对研究八路军文化、做大做强八路军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连续出版近十本书,见证了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为繁荣老区文化、提升老区文化软实力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反映出参与编着的每位作者,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他们为了武乡的历史和明天而默默奉献、辛勤工作,在此,谨向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及各位编着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坚信,有太行精神作动力,有八路军文化产业作支撑,这片红色土地和英雄的老区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一定会谱写转型跨越发展新篇章,再造一个新武乡!
是为序!
在这绿意葱笼,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由武乡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编的“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第二批又编竣付梓了。这不仅是我县八路军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八路军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可喜、可贺!
武乡,太行山上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因为战争被世人瞩目。6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华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在这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毅然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薄一波、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伫马太行,进驻武乡。一座座四合院、一间间小平房,便成了对日作战的“军中帐”,武乡因此成为华北抗日的指挥中枢。抗日战争期间,当时不足14万人的武乡,有9万多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2万多人壮烈捐躯;解放战争中,有1.5万人随军南下……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革命前辈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洒有抗日军民的血汗,英勇的八路军将士和勤劳的老区人民一道,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用真情和大义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八路军文化。
历史的长河载浮走多少如烟往事,流不尽的是浩然正气;往昔染血的浊漳河日夜奔腾,唱不完的是一曲曲英雄赞歌。战争硝烟今已远去,但岁月是可以作证的,在岁月的不息流逝中能留给后人的,只有民族的精神。
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传承精神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
我是带着一颗崇敬和朝圣的心来武乡赴任的。三年来,我到农村、下矿井、进机关、走学校,耳濡目染了英雄的老区人民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在“一三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畏艰辛,勇于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奏响了一曲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