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金钱奖赏是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金钱具有一种左右人们行为的潜在力量,对“孔方兄”的喜欢是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的东西。
优秀的管理者会考虑给他的下属以较高的工资,因为高薪是招聘优秀人才的永不褪色的绝招。一般来说,只要满足下属的物质需求,支付较高的工资,只要工作不是特别的辛苦,下属是很乐意干的。高工资对于员工而言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的企业工资不高,但员工也比较稳定。
管理者还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天才应该是无价的,即使是花费万金也应在所不惜。有这样一个故事,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了一支电子笔及一套辅助器件,其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下来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美国的一家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作为条件,要求这个研究生去美国工作、学习。同时,瑞士的一些公司也想留住他。于是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些公司都要给他高薪,这场人才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而又大胆的美国公司代表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其他公司加定了,我再乘以5。”
尽管薪酬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的工具。有一位喜欢安静的老人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他非常习惯了这种生活,可是有一天这种生活被一群孩子的来临打破了,社区的一群孩子每当放学后都到这位于老人的房子周围玩耍,他们大声地尖叫、嬉笑。老人被他们的吵闹声弄的寝食难安、坐卧不宁。但是,这位聪明的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走出家门对那些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每天都到这儿来玩,我就给每人5元钱。”那天,每个孩子真的都得到了5元钱。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聚集到老人的房子周围玩耍。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有出来,自然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得到钱,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出来,心急的孩子们终于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对老人说:“既然你不再给我们钱,我们以后再也不到你这儿来玩了,并且告诉我们的朋友都不到你这儿来玩了。”老人和孩子们都胜利地笑了。
上面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仅仅5元钱就起到这样大的作用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具有一种左右人们行为的潜在力量,对“孔方兄”的喜欢是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的东西。
金钱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5块钱可以让孩子们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得到那些东西的渴望,孩子们就不断的重复老人要求的行为,而当有一天没有得到钱,自己的需求没法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就认为应该中断那些行为,在孩子单纯的心灵里认为金钱是行为的一种驱动,这恰恰证实了薪酬的内涵。薪酬最原始的形式就是金钱,薪酬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原动力。
薪酬能提供一种保障,能够给员工一种宽慰,这就好比农民有一片好土地,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可以保证他年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薪酬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钱能让人们买来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人们可以自己生产绝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而在现在高度商品化的社会中,人人都为了钱而工作,我们需要钱购买所需要的一切,我们需要钱来支付我们的日常生活开支。薪酬只有能够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让员工感到安全,才会把员工留在原有岗位上继续工作,否则,员工就会考虑另外的工作选择。
激励的形式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精神激励用以满足“心理上的需要”,物质激励用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由于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是个永恒的追求。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个可控的系统。借助于心理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有利于生产、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得到承认,达到定向控制的目的,使其强化,这样就能维持其动机,促进这些行为的保持和发展。
工资福利待遇是物质激励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间接满足需要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工资待遇不仅属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且也是精神需要的满足。这是因为它还能作为地位的标志、自尊的依据和安全的保障。一些外国企业对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视的,认为这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瑞典调查机构Universum Communications“最受MBA欢迎的50家企业”的调查报告中,宝洁公司榜上有名。无独有偶,在最近一份“最受中国大学生欢迎的外企”的调查报告中,宝洁公司依然名列前茅。宝洁公司如此受雇员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的的原因就是宝洁公司为员工提供了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每年,宝洁公司都会请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内容包括同类行业的薪酬水平,知名跨国公司的薪酬水平。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薪酬水平,从而使宝洁的薪酬能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企业不仅仅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更需要金钱留人、福利留人。某个外国民意调查组织在研究以往20年的数据后发现,在所有的工作分类中,员工们都将工资与收益视为最重要或次重要的指标。工资能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在哪家企业工作以及是否好好干。
因此,如何让员工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当努力把握的课题。管理者应该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支付最高工资的企业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这对于在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尤其必要。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率。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应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
035情真意切会使下属更加感动
用最简单又容易明白的道理说,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收买人心。
以为给予物质奖赏,便是管理,这是不够的,因为你要给下属最宝贵的东西,才可收买人心。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你的时间,是你肯抽时间和他说明一切。
当一个领袖,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的能力。如何管理呢?用最简单的道理说,管理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收买人心。讲到收买人心,中国人有几千年的经验和历史,要解决中国人的管理方法,还是向古书找寻更实际。
汉末纷争,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划分势力范围。一心想恢复汉室的刘备,手下既无精兵强将,又无城池可作根据地,尤其重要的是缺乏一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当时的刘备求贤若渴,幸得徐庶推荐,才得知在南阳卧龙有一位天下奇士——诸葛亮。
于是,刘备便带上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哪知,“出师不利”,诸葛亮家中的小童子告诉刘备“先生今天早上出去了”。性情急躁的张飞听完,就对刘备说:“既然不在,我们回去吧。”刘备却说再等等。最终等不到,方才回去。
过了几天,刘备派人打听,得知卧龙先生已回,便准备二顾茅庐。张飞却不耐烦了:“量他一个村夫,何必哥哥亲自去,找一个人把他叫来就是了。”刘备叱责了张飞,说孔明是当世人贤,怎么能让人召唤。于是,便顶风冒雪二请诸葛亮。至诸葛亮家中,不料他又不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写下留言,表达他对诸葛先生的敬仰,然后告辞而归。
等到刘备想第三次上隆中时,就连关羽也不耐烦了:“兄长两次亲往拜访,礼节也太隆重了吧。可能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所以避而不敢见。兄长怎么这么想见他呢!”刘备只得拿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来规劝二位弟弟。于是,三人便再次前往隆中。
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地时,刘备便下马步行,以示对诸葛先生的尊重。这次卧龙先生虽然在家,不巧的是正在熟睡。于是,刘备便率领两位兄弟安静地站于屋门之外,静静地等候。终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起床接待了他们,并答应出山。
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事实证明,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倘若没有孔明的鼎力相助,刘备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尤其在他创业的初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下属的能力。能否拥有一些真正的人才,是一个领导者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要吸引人才,方法很多,但始终都摆脱不了一个“诚”字,要待人以诚。这个“诚”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要保持耐心,始终不愠不火,恭敬有礼,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动他的。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一家酒馆吃饭,无意中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了这位醉汉的不满,对肯特大打出手。幸亏酒店老板的及时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
后来肯特了解到这名青年发明了一种能够增强轮胎强度的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但是他寻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家,要转让他的专利,结果都扫兴而归,并且受到嘲弄,因而抑郁不振,心灰意冷,来酒馆借酒浇愁。
肯特对此不敬毫不介意,并且决定聘请他来自己的公司做事。
肯特在这名青年工作的工厂门口再次见到了这位青年人,可是,他不愿意再向人谈起他的发明,也拒绝了肯特。但是,肯特没有放弃,一直在工厂的大门口等候,从早上8点钟一直等到了下午6点。最后,那个青年人走出来,没想到这次他一见肯特的面,便答应了与他合作的要求。
肯特在此之后不久就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诚到深处情自现,不见诚字不见情。所以要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只有诚恳待人,宽以待人,才会获得事业上的好伙伴,前进中的好帮手,才能真正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伟大的领导者的独特之处在于鼓励人性,并将人性的实质融入到整个组织中去。一个领导者创建了一个人人都愿意去的地方、人人都愿意待的地方,能随意表达出献身的精神、奔放的热情,以及对人的体贴关心而无所顾忌,那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中国社会非常重情这个字,所谓“人情债是永远也还不清的”,“士为知己者死”等。那么,在实际中,领导者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情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能够从内心深处去尊敬每一个人,你就能够拥有一种谦逊的胸怀,你就能够发自内心地和蔼待人,你自然就会看到员工的长处,认可他们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相信他们的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们。
其次,要尊重人,将心比心。美国IBM公司总经理认为,他们的信条,最重要的是尊重员工。要接纳你的部下,关心他、帮助他、称赞他。
036树立正确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
司马迁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在他年仅10岁的时候,就开始诵读古代文献。司马谈在去世前对他说:“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迁流着泪说:“我虽然愚笨,但我一定详述先人的史实掌故,不敢有所遗漏。”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收藏的文史经籍及各种档案史料。他秉父遗志着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即《史记》,。
后来,司马迁因为替同僚李陵辩冤而遭遇大祸,受“腐刑”,并被囚于狱中。于是他自己叹息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残毁了,没有用了啊!”然后又退一步而深思地说:“《诗》、之所以意思隐晦、文字简短,是由于作者想要表达他心中的思虑呀!从前周文王被囚于馳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推演了《周易》;孔子被围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做有《春秋》;屈原被流放,才著《离骚》;左丘明两眼失明,乃撰有《国语》;孙膑被处以刖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免相迁蜀郡,世传《吕览》;韩非被秦国囚禁,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发泄愤想的创作。这些人都是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而郁闷愁苦,因而追述往事,思考未来。”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便决心忍受苦痛,发愤编写黄帝以来,到汉武帝获得白鹿那一年止的历史。
这就是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的经过。
其实无论是司马迁还是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韩非等人,他们的作品与其说是悲愤之作,不如说是目标激励使然。试想,如果司马迁没有其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没有给他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他在受了腐刑(宫刑)之后,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勇气写完《史记》这部鸿篇巨著的。由此可见,目标在他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是目标——《史记》鼓励的结果,只不过他自身并没有认识到罢了。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0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疼痛,他也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那么,管理者如何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呢?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领导工作最主要的内容,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
一般来讲,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的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