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慎独”的最高境界还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是刻意地压抑自己,而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是那么发乎自然,而又合乎天然之道,正所谓“与道同体”。孟轲生怕败坏了自己的名誉,竟休掉了他的妻子,这可算做自强了,但不能说思考得周全。孔子的学生,担心看书睡着了,就用火柴烧手掌,这可算得上自我克制了,但还没有达到喜好思考的程度。石洞中有一个人,他会猜谜语又喜欢思考。如果耳朵听到声音,眼睛看到东西,就扰乱了他的思考,所以,蚊虫的叫声、禽鸟的飞翔,都会妨碍他聚精会神。为避免耳朵和眼睛受到骚扰,他独居石洞,静坐思考,这样,他的思想就能明白通达。使耳朵和眼睛避开骚扰,可以算得上自我警惕了,但还没有达到认识的精微程度。能够认识精微的人,是天下最完美的人,既然是最完美的人,还有什么自强、自我克制、自我警惕之说呢?所以,没有得道的人,如火光一样,只有光明,转瞬即逝;而真正得道的人,如火一样,本身发光发热,因此整个身体也透彻明亮。
逝者不复——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等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整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不停息燃烧着的火焰。由此,他得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河水川流不息,当人们第二次原地踏入这条河时,碰到的水流已不是原来的水流了。比如,你爬山的时候,通往山顶的路和下山的路也已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间即逝地变化着。这条路上肯定有树叶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树叶改变了位置,泥土中间和表面的蚯蚓、虫子、细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化为石头,只不过人类的肉眼无法明察罢了。
因为万物皆变,所以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悲切,还不如珍惜当下的机会,把握现在。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因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如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人的一生就是由一个个机缘构成,而机缘就是时机,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机会,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因为犹豫的结果只能是错过机会。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心动不如行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行动比思考更难得,因为一个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她和他曾在一座写字楼工作,她八楼,他九楼。每天上下班乘同一座电梯,她长发飘曳,眉清目秀,他身材颀长,温文尔雅。他们彼此常常凝视片刻,各自躲开目光,心中怦然,夜深人静时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说“你好”。
她知道他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年轻有为,人品端雅,她自己单位的女孩还常常借口请教问题去招惹他;她知道,每天他看她的眼神是欣赏,是期待,是一种探询;她知道,只要她一开口,他们之间就会有故事,可是她又总在最关键的时候想,等一等,等他先开口吧。
他也知道她是楼下那间杂志社的编辑,从她那些唧唧喳喳的同事口中了解到她温柔沉静,喜欢一个人看书,看春天盛开的花、冬天纯净的雪。他越来越喜欢她那双桃花春水般的双眸,他也看出她对自己的好感,可不知为什么,只要一相遇在电梯,他就哑口无言,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说第一句话,他安慰自己,等等吧,还有时间。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她和他上班下班相互凝视,微笑,但就是不肯开口说话,就这样过了一年,她们单位突然搬家了,那天,忙忙乱乱中,她想应该去九楼通知他一声,她上去了,脸红红的,心跳跳的,好容易推开写有他名字的办公室门,却发现一个浓眉大眼的少女已依偎在他的怀里。她傻了,终于对他说出第一句话:“对不起,走错门了。”就逃一般地奔向电梯,乘上同事的车绝尘而去。
后来,她像所有正常女人一样选到一个合适的男子,结了婚,买房子,还贷款,怀孕,生孩子,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的烦恼和厌倦样样不落,当然也有快乐,也有欣悦。
直到有一天,她推着孩子在超市闲逛,他推着一车日用品在她前面挡着,她说:“请让一下。”他回头,她愣住了,对视,凝眸,时光仿佛倒流了。终于他先开口:“你,好吗?”她忽然落下泪来,无言,他沉了沉说:“我去找过你,没找到。”她蓦然醒觉,还强笑问:“那天,我太唐突了,是吗”?他低低地说:“那是我堂妹,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来向我报喜。”他叹了口气,看着她车里的孩子,无限伤感,她从他身边走开,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们注定要擦肩而过,她茫茫然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这是《读者文摘》中的一个故事,读过以后,很是感慨,感慨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生活就是如此,有些事确实不能等,因为你等不起,因为很多东西一旦错过,就是永远。“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而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讲,估计有三件事情更不能等:
第一是“贫穷”。贫穷不能等。一旦时间久了,你将习惯于贫穷,久而久之,不但无法突破自我,甚至会抹杀自己的梦想,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
第二是“梦想”。梦想不能等。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经历和想法,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20岁时的梦想,在60岁时才得以实现,那是什么情况呢?比如说,你20岁时的梦想是买到一辆法拉利跑车,去郊外狂飙。你一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到了60岁,总算买得起跑车,但要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是“家人”。家人不能等。或许我们还年轻,未来有很多时间,可以让我们摸索,打拼。可我们的家人呢?他们还有时间等我们成功吗?还有时间等我们赚到钱,让他们过好日子,让他们以我们为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还是哲人说得好:“人的一生,上半生要不犹豫,下半生要不后悔。”只有把握住你想要、你应得的机会,才能活得无怨无悔!
未来可期——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每一件事情都会消融在一定的时间内。但时间的流逝,事件的经历,对人来说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过程,一旦经历就无法摆脱。人的进化就是如此不可逆转,永远也回不到原来的起点。即使回到原点,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
孔子去郊游,站在桥头看到下面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的思想、感觉、年龄、身体,当一个钟头乃至一分钟前坐在这里的我,与此刻坐在这里的我,已经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变化。所以“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前一分钟的我了。都过去了,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去。
所谓“江水东流去不回”,历史永远不会回头,时间也永远不会回头。人生永远像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了,要想拉回来是做不到的,正如花落了再不会开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悲观,但它在不留情面地告诉我们:所有的终将成为过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林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著名的一个情节。这位小姐病兮兮的,花落了还要去收回来,还要葬下去,情调非常美,文章也做得很好,葬花词名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样的林黛玉怎能不生肺病?为什么满脑子都是死亡?你管他谁葬谁,死了就死了。说到这里,龚自珍的诗就比林黛玉高明多了,他的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但孔子并没有以悲观的态度来说这句话,而是看到了其中乐观、积极的一面:人生如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涌进。
人生像流水。我们可以想象:孔子站在上流告诉学生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面去!向前面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
不错,逝者永远不会回来。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天的画册。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在纽约市的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的多数学生在一次考试交完试卷之后,都变得沮丧、颓废,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然后突然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把所有的学生叫到水槽前,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消失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保罗博士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
生活就是如此,你可以设法改变三分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的后果,但不可能改变事情本身。唯一能使失误成为有价值的方法是:以平静的态度分析当时所犯的错误,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别样。做过的事情,已经成了历史,是不可能改变的,无论你怎样悔恨、遗憾,都无法改变,都不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既然如此,你想象它“不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又有什么用呢?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从这件事情里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然后就把它忘掉。
整个世界的真理都隐藏在这条朴素的格言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后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摔得很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摔碎的古董,打翻的牛奶,这些已经无可挽回的事实就让他们永远地成为历史吧!我们没有必要时时翻开历史咀嚼不快。古董可以再买,牛奶可以再冲,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常有回首往事,不胜唏嘘之感慨。但人生就是如此——做过了,做对了,便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错过了,便成追忆。而人生总是这样,一次次的错漏和失误造就一次次的遗憾,而正是这一次次的遗憾推进着我们的生活,组成了我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