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动议失败后大会正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考虑,或者我们在动议失败后反对某一问题的动议也被否决了,这时我们再提出“将某一问题搁置在桌上”无法施行。因为这样我们将回到第一次提出“将某一问题搁置在桌上”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们的会议将永远围绕一个问题在辩论。
4.重新考虑
在提出重新考虑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能够证明“重新考虑”动议的会员是原案议决时参加投票了的会员,并且没有发言或在表决中反对过原决议案。“重新考虑”动议应该有联署人员,人员的数量可以根据会议的大小而规定。
“重新考虑”动议的时间。在某项问题经过表决后,另一项问题还没有提出前我们可以动议“重新考虑”要求对一个问题重新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个问题的以前的辩论会自动消失。如果重新考虑的动议内容是不能辩论内容,那么重新考虑这一动议本身不能辩论。
如果重新考虑的动议被通过,主持人应该宣布对重新考虑的问题本身进入再次讨论,这时记录人员应该把这个行为记录在案,无论记录方式是详细记录还是要点纪录都要记录在案。
当会议一但对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或是议题的修正案进行了表决,在同一次会议上原则上就不再讨论它们,但是这并不说绝对不可以再进行讨论。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动议进行讨论,只是这项动议只能提请一次。但是如果我们对于重新考虑已经进行了修正,那么就可以再进行重新考虑。
重新考虑动议的运用条件。提出此项动议的参会人员必须保证自己是多数派,或者通过各种措施能使得自己获得多数派的支持,只有在此两种条件下才能使用这一动议。因为这一动议的实施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同意。重新考虑动议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只有休会、搁置桌上、从桌上取出讨论、停止规则等肯定性表决的动议不能使用。
如果某项动议已经开始实施了,则重新考虑动议不能应用;对于表决结果的重新考虑,只能在表决结果没有形成正式的记录时方能应用;如果某项动议正在讨论中则不能提出对某项动议的重新考虑,也不能对其他动议提出重新考虑,只能等某项动议讨论表决完成后才能动议重新考虑。
5.撤销动议
如果经过上述努力,我们的动议仍然不能够获得通过,我们就需要考虑取消这一动议,这就涉及到了撤销动议的原则应用。撤销动议属于附带问题,他的优先权排在优先动议之后。所以说如果当大会进行讨论某一问题的时候,原动议人希望撤销自己提出的动议,除非支持某一动议的人利用优先问题、动议反对考虑某一问题、申诉原提议人违反优先次序或发言礼节等申诉动议之外,原决议可以被撤销。它不必经过辩论可以直接撤销。
【实战练习】
1.想一想
在一次会议上,新加入者小刘发现:在会议进行中,别人提的动议都很容易的获得了通过。唯独自己刚一提出某项动议,就被许多人否决了。小刘非常的生气,他认为这是老会员在针对自己?请问如果你作为会议主持人你应该怎么办?
2.选一选
上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请说明你认为的原因。
(1)小刘因为是新进入者,并不熟悉会议的具体情况,并不熟识其他参会人员,造成了某种不必要的错觉。
(2)小刘是新加入者,老会员在欺负他。
(3)小刘的动议有问题,人家是对事不对人。
(4)有人策动对小刘的打压,让他尽快地加入到某个利益集团。
3.训练提高。请重点考虑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主动放弃我们的动议?主动放弃动议是否代表着我们的失败?
参考答案
想一想。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应该对每一位新进入者给于足够的关注。如果发现有人是在针对小刘,应该迅速给与保护。对于小刘的动议,若有轻微的违反规则,可以进行提醒,但千万不要批评。对于小刘反对过激的言论要立刻给与批评,对于小刘的过激言论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但要肯定其优点。
选一选。上述四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训练提高。在下列情况下,应该主动放弃自己的动议。一虽然有效,但对于组织的发展不利。二我们仅得到了可怜的支持。三我们的动议本身有严重的问题。四客观环境已经变化。五如果我们不放弃自己的动议,组织将会发生分裂。主动放弃动议永远不代表着失败,因为放弃自己提出的动议只是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再提出虽然某些形式不同,但内容实质相同的动议。
第六(节)解决群体性思维
关键词群体性原因解决
学习作用解决群体性思维对于会议的开展和进行,甚至组织的健康成长都非常有作用。这种作用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
思想来源根据社会现实和其他书籍进行的补充
群体性思维的出现将是极其危险的问题,它代表着组织产生了某种病症,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将会使组织变成一洼死水。群体性思维是指参加会议人员无论针对什么问题,往往都选择同样一种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
虽然群体性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但仍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群体性思维出现在:企业初创时期、规模较小的阶段、某种特殊问题出现的时候,这种群体性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入理解
虽然群体性思维在凝聚力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不好的一面。例如“永不服输”这种精神,如果是在“不识时务”的前提下,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对于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公司来说,这种情况更应该注意,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多种声音的存在”往往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人们有一种选择的权利。
即使选择失败了,在对经验进行总结的时候,也可以针对为什么没有听取其他声音而进行分析。如果“唯一的声音”存在着,则很难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唯一的声音”应该极力避免。那么群体性思维都有什么表现形式呢?
1.群体性思维出现的形式
群体性思维的辨别其实很简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个组织思想的同一或相似。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会上大家都选择沉默、处理方式都比较极端、大家都希望统一步骤、大家都反对或支持某一种情况或处理方式。
在这四种情况中,大家都选择沉默还有几种变异形式,诸如大家都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遇到问题总是听领导的、到表决的时候都选择举手同意。
判断有无群体性思维不是以这四种形式为唯一判断标准,应该判定在某一个时期内这种形式是否反复出现。这一段时期往往是以一年之内或者三次会议以上,为考核的时间区间。
知道有群体性思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会议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往往希望出现这种情况。这不是开会而是一种权谋,既然我们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出一条更有效率的开会办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就应该把它看成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应该细细的品查它出现的原因。
2.群体性思维出现的原因
群体性思维出现的原因,无外乎四大原因。
权力等级思想。光辉与黑暗永远是并存的两个兄弟,中国将近六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好思想。诸如“天人合一”,但是同样也有“人定胜天”的浪漫主义狂想。“官本位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人们。有的公司老板初创时期可以和大家同甘共苦,但是企业变大之后就变了。当以前的朋友问他,“你怎么会这么想”时,他也许会不屑的回答:“你的思想是因为没有处在我现在的位子上,我要全盘考虑。”。权力等级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听不进不同意见、对于不同意见的人善于搞权谋、对于事务处理总是妄自尊大、唯我正确等等。
参会人员选择错误。参会人员选择错误主要是参会人员都具有同一的利益诉求,例如你选择都是销售部门或都是宣传部门或都是生产部门。最可怕的是你选择的都属于同一利益小集体。
参会人员对团结的理解有偏差。参会人员的理解偏差主要是针对这样一种信条:组织内人员之间的互信非常重要,团结的气氛越浓厚,成员们就越会自由和公开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虽然这一信条并没有根本错误,但对这一信条绝对化的人,忽略了团结并不等于所有事情都相同,团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并不是思考的目的,我们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开会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也有可能。例如我们的公司管理层有着严重的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召开审议性的会议基本上是对双方对立情绪的弥合提出办法。但这一种形式毕竟特殊,如果开会的目的总是为了表现团结,那么除了对立这一问题以外的其他问题怎么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呢?
对于问题的思考,任何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会议总是追求某种表面的团结,那么就会让一些有不同看法的人,因为自己的意见肯定不受欢迎而不会提及。这样我们也就丧失了一条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长期以往会议将成为一种表面文章。
参会人员受企业领导人影响,都拥有了企业领导人性格因素。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对企业有着重大贡献的领导人,他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性格。例如企业的领导人是进攻性的性格,那么企业的性格也可能赋予进攻性,职工也自然是进攻性的性格。对某一件问题的处理也采取进攻性的方法。例如,面对竞争对手在本企业市场核心地区开办了某个分公司,进攻型的企业也许会立刻效仿,“你在我这里开,我就到你那里开”。甚至有些进攻型的企业领导还会想尽办法,动用某类不正当关系而去破坏竞争对手。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商业情况,没有必要立刻采取进攻的方式。应该仔细的思考他们这样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他在我的家门口能够与我竞争吗?如果可以,我有哪些不足地方需要尽快弥补”。
3.解决群体性思维的办法
解决群体性思维很难,首先是企业的领导人需要改变自己。
企业的领导人需要改变自己。企业的领导人应该认识到,企业领导人的性格会导致企业性格。因此,适当的收敛自己的性格很有必要。我们不要认为:我的性格已经很好,正是因为我拥有这样的性格,才能成就今天的事业。其实,事业的成就包括许多方面。例如环境和机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方面的法律还非常奇缺,冒险性格的人很容易获得成功;但如今法律环境已经初步健全,国际规则已经开始应用于国内,此时冒险性格的人将很难获得成功。所以说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成就你的因素未必可以用在现在。更何况人与人并不相同。你当初做冒险事情的时候,你是看到了有三成的几率,可是那个人也许一成几率就敢干,还有的人可能只是“拍拍脑袋”就认为可能成功。
企业领导人改变思想后,就可以应用下面的技巧来打破群体性思维。
邀请外部人士参加会议。外界人士虽然不能参加表决,但是可以针对会议上的各种意见进行品评以及批评。外界人士因为不受公司组织内的思想习气感染,也可能不熟悉公司内的某种权力架构而敢于品评。这样自然会引起一些“胆量”较大的参会人员的附和。
企业领导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说话。企业领导人虽然不必像“泥菩萨”那样一语不言,但应该知道不到总结性发言的时候,不能流露出对某种意见的或赞许或反对的态度。
大胆鼓励反对者。经过上述两个过程之后,如果有反对声音出现,我们就应该鼓励他继续发言。由于群体性思维的存在,这时会有大批的声音反对他。这时,我们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可以略略的漏出某种赞赏,但赞赏的分寸要把握好,否则,群体性思维就又会使大部分人开始迎合那个反对声音了。
强迫提出反对意见。如果经过上述三方面的运作,会议仍然有一边倒的问题,会议的主持人或组织者就应该强迫反对意见出现。比如:“老李,你对某某的看法有什么看法。不要人云也云。”如果“老李”的说辞还是没有创新性,你就可以对他的言辞进行批评。
领导进行自我批评。上述四种方法都不能更好的扭转这种群体性思维,会议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就应该“正式的承认反对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以前自己的行为方式是错误的”。
鼓励给自己提意见。经过上面的方式后,群体性思维应该有些震动,但这时候,如果我们放松继续捶打,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因此,下一步骤更加重要。那就是利用企业内的内部报刊,或者会议通报或简报(注意这时的会议通报只是针对这次会议。如果这一届会议有许多次会议,这些简报就应该在参会人员休息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下次开会的时候还要对简报内奖励的人进行公开的奖励)等等对会议进行品评。大家赞赏反对意见,提倡创新的发言。鼓励给自己提意见,对某些正确的意见要敢于公开奖励。
头脑清醒注意甄别。群体性思维如果在这时被打破,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群体性思维的存在,许多有不同想法的人的勇敢被调动出来,他们也许会爆发式的把不同意见都提出来。有些甚至极为尖刻,有些甚至极为错误。在这时我们对于尖刻的反对意见应该不能发火,要注意分清合理的方面;对于极为错误的意见应该敢于批驳,但绝不能批评更不能打击。只有这样群体性思维才会暂时地被打破。
有策略的让反对意见活跃一个时期。群体性思维的打破我们不能觉得在一次会议或这一届会议上就可以解决,群体性思维的产生有其长期性,因此解决也需要长期性的准备。但是在下届会议中如果开始就有反对意见出现,你就可以安然的按照正常的会议进行。如果仍然大家一致同意或反对,你就需要再进行一次有意识的支持反对意见行动。
【实战练习】
1.想一想
当你面对会议中普遍有一种不紧不慢的气氛,似乎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不太急,我们可以慢慢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2.选一选。对于解决群体性思维,下面的方法有哪些是有效的?说明理由。
(1)尽量少发各类指示怎么开会的通知。
(2)保持人们的知情权,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要如实告知。
(3)对于群体性思维产生的根源要彻底铲除。
(4)打破群体性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攻击他的根源。
3.训练提高。根据企业领导性格决定企业性格这一言论,说说你的看法,它是好还是坏。好和坏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