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是我们参加会议的根本目的,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参会代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是大会欢迎的举动。然而,这一举动需要一些先决的条件来限定。否则,没有秩序地进行问题的提出,将会干扰大会地进行,从而阻碍解决问题的步骤发展。
对于这些原则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提出问题的术语就是动议或提案。如何进行动议或提案,才能有效地促进解决面临的问题,将是本章着力解决的关键点。
第一(节)动议的内涵
关键词动议内涵提案分类
学习作用只有充分理解好动议我们才能够把最有利于大会进展、最有利于组织发展、最有利于自我利益诉求实现的动议提交给大会,获得认可。
思想来源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二条;第十二条之第五十五节等
动议是会议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利益冲突最多的环节,更是会议能否成功召开的关键环节。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多次提到动议这一词汇,虽然它不难理解,但是我们对于它的具体内涵又知道多少呢?在本节内我们将对动议进行详细的介绍。
尽管经济领域内的会议并没有成熟的提出问题的术语,但其本质其实早就存在。例如在某次会议上,公司董事长说:“鉴于企业目前的情况,吞并竞争对手某公司我看不宜实行。我看就先放一放吧!”
“放一放”是很不专业的语言,但大家都可以理解,其实它本质上就是《罗》中的“搁置桌上”或“无限期推迟”这两个动议。
再比如,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常常因为激动而发生争吵,争吵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而作为经济界会议中的主持人和参会人员,却没有专门的术语来解决这一问题。往往是等到事情发展到危及的时候才出面阻拦,或者根本没有处罚手段。
一般情况下都是其中一方(某甲)站起来对主持人或领导者,面红耳赤的说:“他这是诬蔑,如果您还对他的行为置若罔闻,那我也只好效仿了!”
而这一问题其实就是《罗》中所说的特权问题,而某甲的行为便可以称之为
深入理解
当我们发现企业内有某些问题的时候,在参加会议时我们用什么方式提出这个问题呢?方式只有两种,或是口头提出或是用书面形式提出。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以口头表达为形式,我们就把这一行为称之为动议。
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以书面为形式提出,那么我们就把这书面的问题称之为提案。提案必须经过连署才能够形成大会的讨论事项,动议也必须要经过附议才能够形成大会的讨论事项。
1.动议的内涵表述
动议表达时的遣词造句应该以能表达发言者的意思为根本,只需要记住:动议应该尽可能的简要明确,而且一个动议应该只限定于一个主题。例如动议者在会议开始进行讨论时,可以说:“我动议为了解决资金流问题,我们可以出售水泥场”。如果有人说“我附议”,这时大会就可以对这个建议进行讨论。会议的主持人这时应将动议复述一遍,如果动议较为复杂,会议主持人还应该询问陈述内容是否得当,如果动议人表示认可,那么会议就开始对它讨论。如果动议者有词不达意之处,主持人可以加以修饰,但只能改其词句而不能改变其本意。一旦有改变动议者的本意情况出现,动议者则可以予以纠正。改变动议者的本意违反议事规则,属于秩序问题,在场任何出席人均应可以纠正,而非仅动议者可以纠正。
如果动议者的动议比较重要或特殊,会议的主持人可以要求动议者,将动议写成书面提案。这时就需有人联署同意。一般联署有人数限制,这一点需要注意。
“申诉”。《罗》对特权问题并没有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因此,本书参考了其他文件,特别进行了补充。例如把特权问题分为三大类:权宜问题、秩序问题、权益问题。此部分详见第八节。
在经济界审议性会议中运用不专业的术语会引起日后法律和理解方面的分歧,因此,比较成熟的政治术语则可以被借鉴。当然,经济术语也可以运用于政治。例如经济学术语中的“利益相关者”,就在2005年被美国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术语中。
明确了动议的内涵,我们就需要理解动议的类型。动议的划分包括许多方法,下面的内容就是两种最常见的动议划分。
2.动议的类型
动议如果按照目的划分,我们则可以分为八种类型。
宣读文件,撤回动议,特权问题
对于各动议的具体解释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介绍,此处只介绍划分的方法。
从动议与问题的关联程度划分。提出的动议与问题的关联程度有三种,针对问题而提出的动议(主动议)、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其他动议(附属动议)、为了更好的进行会议而提出的其他动议(附带问题和优先问题)。这三种动议都有自己的专门术语,而且三者的优先权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具体对三者进行介绍。
主动议。主动议是指对某一问题提出的正式处理办法,它必须独立存在,不依存于任何其他解决办法。例如“为了平息职工与公司的矛盾,我动议接受职工工资提高百分之十的建议”。而不能够用这样的语句“为了平息职工与公司的矛盾,我动议接受职工的建议。”职工的建议有许多种,根据动议只能有一项问题的原则,这种动议不明确。
动议的运作过程要经过附议和讨论以及表决,方能完成全部程序。
附属动议。附属动议是指依附于主动议的动议,它的目的是使主动议得到最合适的处理。在审议程序上附属动议优先于主动议,也就是先审理附属动议然后在审理主动议。附属动议主要有:搁置桌上、散会动议、栏置动议、停止讨论动议、延期动议、付委动议、修正会议、无期延期动议、以前的问题、提交或重新提交委员会、推迟到某一天等。
例如,对于“为了平息职工与公司的矛盾,我动议接受职工工资提高百分之十的建议”这一动议,大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的理由似乎都很充分。管理层说出了公司的困难、职工的工资在本行业内已经属于中上等水平,动议人和支持者则列举出了本公司职工的水平明显高于行业标准、公司职工的加班次数明显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许多且没有加班费等等。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互不让步,为了避免冲突,可以动议“鉴于事情的复杂性,我动议对此动议的讨论和表决推迟到下次会议”。
在诸多附属动议中除了修正动议以外,如果要想推迟或反对它们,我们可以采用动议附带问题和优先问题先将它们暂时搁置起来,因为附带问题和优先问题的优先顺序要高于附属动议。
附带问题。附带问题是从主动议中派生出来的问题,所以它的优先权高于主动议,附带问题包括申诉问题、次序问题、反对考虑某一问题、宣读文件、允许撤销动议、规则的暂停等。
例如“为了平息职工与公司的矛盾,我动议接受职工工资提高百分之十的建议”这一动议,在辩论过程中,动议人清楚地知道了目前公司的情况,接受动议的情况不会出现,因此动议人决定撤销动议。在此时他要提出的动议就是附带问题,它是从主动议这一问题派生出来的动议,没有主动议就没有这一附带动议。所用的词句可以这样说:“鉴于公司目前的情况,我动议大会允许撤销先前的动议”。
对于附带问题如果我们不想进行讨论,可以动议优先问题。优先问题的优先顺序是动议中最高的动议。因此对它的使用也比较严格。
优先问题。优先问题与主动议并没有明确的关联,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属于并行的两个问题,但它的优先权高于主动议。它们的重要性高于主动议,因此往往是急迫的问题,或是为了大会更好的进行而必须采用的方法,所以它一般不能辩论,只需要参会人员大多数人同意即可。
优先问题主要有确定休会时间、休会、有关会议及其任何有关大会或其任何会员的权利和特权的问题、要求进入当天的议程。
例如在对上述动议进行讨论的时候,双方激烈的争吵将有可能使会议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其他问题的讨论,大会参加人员就可以动议休会。如果上述动议是上次会议遗留的问题,因为遗留问题往往排在本次会议议程之前进行讨论,所以我们可以动议“进入当天的议程”,先讨论本次会议要讨论的问题,然后看时机是否成熟再讨论上述动议。
其他问题。其他问题包括废除动议、动议的再题、重新考虑三种。废除动议与主动议是并列的主动议,因此它没有优先权。重新考虑则分为四类重新考虑主动议、重新考虑优先问题、附带问题、附属问题。动议的再题同样也分为上述四类。例如对上述“为了平息职工与公司的矛盾,我动议接受职工工资提高百分之十的建议”这一动议,反对者就可以动议“鉴于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我动议废除此项动议”。动议说完之后,就可以说明公司的情况。
【实战练习】
1.想一想
下面是一种对于动议的见解,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种想法?
动议简单的说就是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动议的提出必须合法,如果是随便的谈话,将不能称为行动的准则。只有合法的动议才是行动的准则,决不能因为某人的某种职务而代替应有的合法程序。
2.选一选。请问下列议题顺序哪个是正确的,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更改?
(1)确定休会时间——休会——特权问题——当天的议程
(2)申诉——反对考虑某一问题——宣读文件——撤销动议
(3)搁置桌上——以前的问题——提交委员会——修正
(4)废除——重新考虑——无限期推迟——规则暂停
3.训练提高。请根据我们上文所列的知识,将动议的讨论顺序列出来。
参考答案
想一想。这种见解是非常正确的,由于我国自古的特殊国情,程序问题往往被人忽略,特别是对于某项正确事情的处理。
选一选。第四项议题顺序不正确。首先规则的暂停属于附带问题优先权高于属于附属问题的无限期推迟;重新考虑动议属于其他动议,如果重新考虑作用于优先问题,那么其优先权大于优先问题;如果作用于附带问题,则高于附带问题,所以不能确指优先于什么问题。废除动议等同于主动议。所以第四种是错误的。
训练提高。一般情况下的顺序是。确定休会时间——休会——特权问题——当天的议程——申诉——反对考虑某一问题——宣读文件——撤销动议——规则的暂停——搁置桌上——以前的问题——推迟到某一天——提交委员会——修正——无限期推迟——主动议——废除。动议的再提和重新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节)对动议进行整理
关键词提出规则步骤
学习作用充分学习好动议提出的规则和步骤,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程序的不合法,而导致动议提出失败的几率,更加有效的保护大会和自身的利益诉求。
思想来源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等会议书籍增加
动议的提出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步骤,如果我们不能够更好的理解它们,就会被确认为不合乎程序而导致动议提出的失败。
深入理解
在参加会议前,为了让我们的利益诉求更好的得到体现,我们首先应该先对自己的议题进行选择和搜集与筛选。这不单单是参加会议人员应该做的,对于会议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来说,他们也需要对议题进行选择。
1.议题的选择和搜集与筛选排序
因为在日常运作中组织会议的组织者就是组织的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当对本公司、本部门、甚至本行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于某一问题的发现或者提出解决办法,往往是先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然后根据这个轮廓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就是对之进行加工和整理。最后才能拿到会上进行提出。
因此,本书对会上提出前这一环节进行了补充。
当已经确认我们的问题必须要用会议这一形式才能解决,并且确定了召开会议的日期之后,会议的组织者就要有针对性地搜集一段时间以来各方面的事务和工作的进展情况,例如有哪些成绩和经验?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哪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等等诸多问题。
这样做不但可以使我们广泛和深入细致的了解所遇到的问题,而且可能会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更会使我们可以清楚而明白的向参会人员讲清楚问题的来源。参加会议的时我们也会本能的意识到哪些办法是不合适的。
2.对议题的加工和调整
当对问题选择完毕后,会议的主持人就应该发放开会的通知书。接到会议通知书后,参会人员自然会考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在大型组织的会议上,会议发放通知与开会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因此在这段期间,参会的代表会对议题进行思考,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再进行加工整理,正式作为议案带到大会上来或者作为分公司的意见或者自己的意见。另外各分公司的代表还会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自己认为必要的议题,甚至各分公司的代表还会带来自己认为有必要提出的议题。
对于大会来说,如果不允许提出自带的议题,大会讨论对象只能是已经确认了的议题。但如果允许提出自身的议题,大会就需要对这些议题进行甄选。另外,分公司或部门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也要对本分公司或部门代表们的议题进行甄选,甄选的方式就是对议题进行加工和调整。
对议题的加工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形式。
撤题。撤题就是把那些不能或不必拿到会议上的议题删除。但是在撤题的时候,除非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本组织规章制度的议题外,最好不要删除。如果涉及重大的问题和决策,还应该召开领导集体决定是否提交给大会进行讨论。
转题。转题就是把那些不属于本级领导或本部门研究的问题,转给相关部门或领导去处理。例如某公司的代表提出了“提高职工业余生活质量,建设体育活动场所”的议题,某公司就应该把这一议题转给工会部门,由工会部门进行甄选,然后带到大会上进行讨论。
缓题。缓题就是对那些因材料准备不足、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搞清问题的根本所在的议题,进行暂缓处理。甄选领导或机构应该要求职能部门或有关单位进行材料补充,之后再进行一次甄选,如果仍然准备不足就应该撤题处理。
协调。当议题的内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时候,应该先协调各单位,要求各单位的领导联席讨论。为了防止在联席会议上,各单位为了自身部门利益而互相扯皮。凡准备让会议讨论的问题,一律请主办部门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会谈,如果不能讨论成功,则一般不要作为议题。如果部门之间不能协调,可以请有关的领导批交有关负责人进行协调,对一些比较复杂或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建议分管的领导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