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500000002

第2章 山西民间小戏(1)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徐秉梅

一、概述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产生和主要活动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戏曲艺术的摇篮”。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戏曲种类多样,戏曲剧目丰富。不但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剧种,保留下来了许许多多唱做俱佳、盛演不衰的传统好戏,还有其他几十种独具地域特色、以演绎民间故事或传说为题材的民间小戏,这些民间小戏遍布四乡、风姿各异,深受各地百姓的喜爱。

若追溯山西戏曲的历史,当首先要从早期的歌舞、百戏及说唱等艺术活动谈起。据史料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山西已有“制乐作舞以敦化民风”之习俗,与此同时,在传说中的尧都,还产生了著名的《击壤歌》、《康衢歌》。

汉代时期,山西作为京畿屏障,政治、经济地位极其重要,在晋南、晋东南等地形成了杨(洪洞)、平(平阳)、泽(泽州)、潞(潞州)等商业繁荣城市。政治、经济的繁盛带来了艺术的发展,三晋大地上随之出现了早期戏曲的萌芽一一歌舞百戏。

隋唐时期,歌舞艺术已日趋成熟,山西上党、河东、并州、代州等地区,相继出现了滑稽戏和歌舞戏。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盛行的《踏摇娘》,曾在并州、代州演出之后,发展成为有歌,有舞,有伴奏,演故事的完整歌舞戏。

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多种土戏,这些当时已是中国戏曲雏形的土戏,后来经过泽州(今晋城)说唱艺人孔三传的改良,把单宫调改为诸宫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元南戏和北杂剧的发展,把山西的戏曲也由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代北杂剧的繁盛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进入到鼎盛时期。山西的平阳、蒲州地区,是北杂剧的主要形成和流行地区之一。目前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及大量出土的砖雕戏俑,绝大部分保留在我们山西的晋南地区。如临汾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建的“乐亭”,临汾东关村至元五年建的戏台,翼城武池村乔泽庙至元九年建的乐楼,稷山马村多处金墓戏曲砖雕等等。从这些遗存下来的大量珍贵戏曲文物可知,当时山西戏曲演出是何等的频繁。

不仅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实物见证山西戏曲的兴盛,就是在《录鬼簿》、《元史类编》等文字典籍中,也记载着大批山西籍的北杂剧作家,他们是:平阳籍的狄君厚、孔文卿、赵公辅、于伯渊、石君宝;新绛籍的李潜夫;太原籍的乔梦符(乔吉);大同籍的吴昌龄;河曲籍的白仁甫(白朴);襄汾籍的郑光祖。伟大的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也是山西解州人。另外,从《元史太宗纪》、《山西通志》、《蒲州府志》等志书中也可以看到:在当时的晋南地区,很多村落都建有庙宇,有庙宇就必有戏台。比如在稷山南阳村,就有九座戏台,蒲县东岳庙里建有三座成品字形的戏台,这些戏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每当三月中旬八日,居民以令节为期……娱乐数日,极其厌,而后顾瞻恋恋,犹忘归也。此则习以为常。”一一这是在洪洞保留下来的元代延佑六年《重修照应王庙之碑记》上记载着的当年百姓在广胜寺看戏时的情景。这种盛况空前的观剧场面,不仅只出现在当时的山西南部地区,在山西的北部地区,北杂剧也依然有“歌扇舞裙忘旧业,药垆经卷伴新吟”(见清光绪十年《神池县志》记载)的演出盛况。

由以上史料可以见证,元代时期,山西戏曲发展是异常活跃的,北杂剧的演出场面也是相当热闹的。它不仅仅表现在山西的平阳、蒲州等地区,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地上、地下戏曲文物,同时,还有被载入文字典籍中的人数众多的山西籍的戏曲作家,以及碑记、县志记载下来的山西民间元杂剧的演出盛况,这些足以说明元朝时期山西戏曲的发展状况。所以说,将山西称之为元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中心,丝毫没有狂妄之意。

到了明代,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剧种相继传入山西,民间以乐祈神的赛戏、锣鼓杂戏、对戏纷纷在晋北、晋南、晋东南等地区盛行,这些剧种以演出《斩旱魃》、《破蚩尤》、《太极图》等其他剧种罕见的剧目见长。

同一时期,陕西同州、河南郏州一带的民间艺人,又大胆地对北杂剧的唱腔进行改革,特别是出于换板式样的需要而加入一付枣木梆子,梆子腔应运而生。之后,同州梆子流入到山西晋南地区,“音随地改”产生出山西蒲州梆子戏。再之后,蒲州梆子开始向北部发展和流传,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及风俗人情相结合,就又逐步形成了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以及以唱梆子为主、同时兼唱昆曲、皮簧、罗戏、卷戏的上党梆子。

在北杂剧尚存一息之气、昆腔和弋腔方兴未艾之时、赛戏仍在演出的阶段,梆子戏恰到好处地将北杂剧和昆弋腔中的业已十分成熟的表演艺术、关目排场,青阳腔的滚白、滚唱,锣鼓杂戏的编词构腔手法等优势,有效地加以借鉴和利用,以独有的通俗灵便、淳朴浑厚、易于表现普通民众生活情趣、集聚乡土气息的崭新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很快就赢得了观众的接受和欢迎。著名作家孔尚任,在他的《平阳竹枝词》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乱弹曾博翠花看,不到歌筵信亦南。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秦声秦态最迷离,屈九风骚供奉知。莫惜春灯连夜照,相逢怕到落花时。”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清代康熙年间山西平阳一带梆子戏的演出盛况,表明了梆子戏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随着这一时期梆子戏传播范围的逐渐扩大,一些地区开始迎合当地群众的欣赏趣味,在吸收梆子戏营养的基础上,将当地流行的民歌、说唱之类的民间文艺形式加以改进,逐渐演化出许多后起剧种,如:弥漫全境的各路秧歌;流布于晋北、晋西北、晋南临汾、洪洞、河东的各种道情;风行于上党地区的落子戏;存活于晋南地区的高腔类剧种的万荣清戏、翼城目连戏和眉户、扬高戏、弦儿戏等;还有盛行于雁北地区的、以特有的用后嗓演唱耍孩儿戏;以及一剧一曲、剧曲同名、载歌载舞演的二人台等等类型的地方小戏竟相兴起。从而使得山西戏曲诸腔杂陈、百卉争妍的局面随之出现。

这些直接产生于民间的地方小戏,它们具有着与生俱来的现实性,它们擅长演出二小(小旦、小丑)或三小(小旦、小丑、小生)的剧目见长,尽管剧中人物不多,情节简单,但却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早期的代表性剧目有《买菜》、《介休县送女》等。

民国时期,晋北的赛戏、晋南的锣鼓杂戏、上党的对戏、院本等迎神类戏曲虽然仍有演出活动,但已渐渐开始走向衰微、颓势。而那些由民歌、说唱之类民间文艺形式演化来的地方性小剧种,却在日常的演出中不断地在从梆子腔的剧目、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汲取着营养,日益发展壮大。以至于在民国时期,在蒲州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等大剧种纷纷到外省演出的同时,民间小戏一一耍孩儿剧种竟也走出了娘子关,远赴天津演出。

大量的民间小戏与梆子戏一起,满足和适应着城乡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需求,构成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山西戏曲发展的宏大场面。与此同时,来自于京城的京剧、天津的“蹦蹦戏”(今之评剧)在这时也开始零星传入山西境内。以致于出现了山西戏曲史上戏曲种类多样,戏曲队伍庞大,戏曲剧目丰富的繁盛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小剧种以其独有的形式短小精悍、表演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唱腔优美动听的优势,创作演出了大量进步作品,在抗日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宣传抗日、打击敌人的作用。在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革命根据地,以演出各类梆子、平剧(京剧)、落子、眉户、道情、花戏、秧歌等剧种的进步剧社相继成立,除创作排演了大量梆子戏剧目之外,一些小剧种也在积极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编排新剧目,诸如:眉户剧目《王德锁减租》、秧歌剧《三个女婿拜年》、道情剧《大家办合作》等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性的优秀小剧种剧目,相继被搬上戏曲舞台,并在1944年7月晋绥根据地举办的“七、七、七”文艺评奖中获奖。与此同时,不但在革命根据地如此,甚至在阎锡山统治区也出现过《汉奸大失败》等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的进步剧目。

为使民间小戏能够健康顺利的发展,抗日根据地还对一些旧剧种进行改造,并积极扶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小戏的发展和提高,像沁源秧歌、左权小花戏、襄武秧歌等小剧种,就是在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剧种。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被彭德怀总司令誉为“抗日农村剧团的模范”的太行人民剧团(襄武秧歌剧团),他们在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中,先后编演了200多个配合革命斗争的进步剧目,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来成家庭》、《邺宫图》、《韩玉娘》、《王佐断臂》、《报父仇》等,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志,打击了敌人,为抗日、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戏曲改革措施,眉户、落子、道情、秧歌、皮影、木偶、弦腔等濒危灭绝的小剧种,在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先后组织起了民间剧团,开始恢复演出。一些小剧种演出团体,还积极排演新剧目,先后参加了全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戏曲调演及山西省青年演员汇报演出。

1953年春,山西省文化局举行全省民间艺术展览演出,二人台、秧歌、道情、左权小花戏、耍孩儿、孝义皮影、木偶等小剧种参加了演出,共演出了90多个剧目。

1961年,山西省文化局专门召开了小剧种座谈会,会议期间,有八个小剧种的九个专业剧团进行了观摩演出。之后,通过对小剧种剧目进行摸底排查,初步掌握了小剧种剧目数量,并为耍孩儿、晋北道情等小剧种音乐进行了录音。在文化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关怀下,全省小剧种演出团体从数量上和演出质量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65年底到1966年初,碗碗腔、眉户和四大梆子一道,参加了全省现代戏调演,参演的剧目主要创作、演出方向为农村和山区。

1981年8月25日至31日,山西省文化局召开全省小剧种工作座谈会,重点调查小剧种的发展情况。

200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参加演出的地方小剧种多达13个,有上党落子、上党二黄、祁太秧歌、耍孩儿、线腔、襄垣秧歌、眉户、神池道情、临县道情、右玉道情、朔县大秧歌、繁峙秧歌、二人台等。演出大小剧目49台。其中运城市芮城文化艺术学校演出的线腔《七斤三两》、临县道情剧团演出的临县道情剧目《保姆》获得优秀剧目奖;运城民间艺术团演出的眉户剧目《买婴记》、晋中文工团演出的祁太秧歌剧目《赶会》、临汾市眉户剧团演出的眉户剧《村官》获得优秀剧目奖;运城市临猗眉户团演出的眉户剧《热土忠魂》、大同耍孩儿剧团演出的耍孩儿剧目《龙凤镯》、晋中市艺术学校演出的祁太秧歌剧目《偷南瓜》等剧目获得了剧目奖。本次盛况空前的集中调演,既是对山西民间小戏的一次检阅,也是新世纪形式下,小剧种自身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实力展示。

在全国,戏曲剧种总共有300多个,而我们山西就有50多个,占到了全国戏曲剧种数量的六分之一。究其原因,窃以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高坡陡,自古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反而使得这块“十里不同音”的广阔而贫瘠土地,在历史沿袭、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方言俚语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也由此造成了各地区在欣赏趣味和欣赏习惯等方面有了极大的不同,正是这种看似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客观环境,恰恰造就出山西境内多达50多种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戏曲品种;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生存状况,又使得山西境内能够保留了那么多原始古朴的老剧种和戏曲文物。

据1981年山西戏曲剧种学术讨论会专家鉴定,山西境内共有52个戏曲剧种。除了号称“四大梆子”的蒲剧(蒲州梆子)、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著名剧种外,还活跃着大量的民间地方小戏,它们是:活跃在山西南部临汾、运城地区的晋南眉户、曲沃碗碗腔、浮山乐乐腔、洪洞道情、永济道情、河东线腔、弦儿戏、平陆高调、翼城秧歌、锣鼓杂戏、目连戏、青阳腔、夏县蛤蟆嗡、芮城拉呼戏、扬高戏、平陆花鼓戏;活跃在晋东南地区的上党落子、上党皮簧、襄武秧歌(即武乡秧歌、襄垣秧歌)、沁源秧歌、泽州秧歌、陵川平腔秧歌(也称混场秧歌)、清场秧歌、壶关秧歌、对子戏、活跃在忻州、大同地区的耍孩儿、二人台、晋北道情(包括神池道情、右玉道情)、灵丘罗罗腔、朔县大秧歌、繁峙秧歌、广灵秧歌、五台登山秧歌、繁峙蹦蹦戏、赛戏、弦子腔;活跃于吕梁地区的孝义皮腔、孝义碗碗腔、汾孝秧歌、临县道情;活跃于晋中地区的祁太秧歌、昔阳拉话戏、左权小花戏、风台小戏、祁县武秧歌、弦腔、介休秧歌;活跃于省城太原地区的太原秧歌。

在这些小剧种当中,有历史久远、以乐祈神的古老剧种,它们是属于“吟诵体”戏剧的晋北赛戏(又名:赛赛)、晋南锣鼓杂戏、晋东南对戏。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这类戏没有唱腔曲调,演出时以念诗为主,称为“云”、“吟”、“赛”,唱词一般为五言、七言、十言。演出形式与古代村社社火相近,仍保留着“竹竿子”表演形态的村社百戏风貌。新中国成立后,吟颂戏各剧种虽有演出活动,但发展不大,仅靠酬神习俗,局部、零星地流传着。

现将吟颂戏的三个剧种分别加以介绍:

(1)赛戏是一个流传于晋北一带的古老剧种,它把戏剧活动与民间祭祀活动融为一体。赛戏大约形成于元代。早期赛戏的脚色行当只有生、旦、净,没有丑行。后来,赛戏逐渐吸收、发展,形成了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脚色体制。赛戏是女角登台较早的地方剧种,又是一个将女演员“坐台子”(俗称压板凳)习俗保留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少数剧种之一。

赛戏演出采取的是广场表演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形式。例如,赛戏主打剧目《调鬼》就是在舞台下的广场上进行演出;而《斩旱魃》则是从舞台演到广场,再从广场演到舞台。这种台上台下相结合的演出方式,使演员与观众形成了互动。赛戏班社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演出,子承父业,世代相传。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热门推荐
  • 旧爱总裁别乱来

    旧爱总裁别乱来

    “苏沫,你不过是苏家不要的养女,你以为你嫁给我就能永远荣华富贵吗?”婚礼后他撂下这一句狠话,决然离去。她低低一笑,流泪了整整一个晚上。……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苏沫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想要一个家,一个爱着自己的家人。可是这一切命中注定仿佛与她无缘。六岁,她父母双亡,被人收养。从此她只是小她两岁“妹妹”的跟班。替她做作业,替她挨罚,替她做永远不愿意做的事……养父母的冷漠与漠视并不能让她有什么委屈,毕竟她不是苏家人,可是直到有一天真相揭开,她才知道自己真正不受欢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被诅咒的出生。十八岁,她发现自己爱上了那总是含笑的邻家的大哥哥江霄天,可是他的笑容总是因美丽娇气的妹妹而存在。她把爱恋深埋心底……五年后,她耀眼归来,身边的小小男孩机灵可爱。再相遇,他看着她手挽整个A市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级王老五,犹如陌生人。“沫沫……”他喃喃念出深藏五年的名字。她嫣然回头一笑:“先生认错人了。”再不回头。片段:“苏沫,苏晴就靠你救她了!”他说,冷漠的薄唇吐出她最害怕的一句话:“那孩子我不期待他的出生,打掉!”“苏沫,我们离婚吧。”他深夜归来,胡渣拉渣,眼中的决绝却是认真的。她终于死心,颤抖签下离婚协议,一走五六年。********亲们要支持朵朵哦!点下面的“放入书架”哦!!!!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心灵卷(文摘小说精品)

    心灵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对老人的爱在老人的家庭里激起了一连串的变故,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类性心理的复杂。毋庸赘言,带着这种不悔的依恋,婚外情既酿下苦酒,而翁行天对少女桑乐的爱其实质乃是对生命的依恋,又给家庭与社会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曲折跌宕,悬念丛生。它叙述的是桑乐的精神创伤及桑乐对童年时父亲死因的追探。,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与少女的畸恋故事。所以他吸引了青春少女桑乐。已近垂暮之年的翁行天一生中曾邂逅了很多女性。青春少女桑乐复杂的童年和复杂的家事,使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他成为生命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正是这些女性。他演出了生命最后的浪漫
  •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

    迷雾渐渐拨开。原来一直有一个温柔沉默的守护者,少女别琼被失败的初恋深深伤害,工作后却意外与初恋情人温沈锐相逢,可就在这个时候,然而温沈锐却从容自若,与别琼达成和解后,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她身边,她才遭遇到一生中最惨痛的离别……,别琼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她挣扎、质疑、愤怒,帮助她解决种种难题
  • 调皮公主三胞胎

    调皮公主三胞胎

    什么?双胞胎?那又怎么样,我和我的两个妹妹还是三胞胎呢!还是黑帮老大卓楚的女儿呢!当初妈咪把我们生出来的时候,可是把接生的护士吓傻了,护士还是第一次看见我和两个妹妹这么不一样的孩子呢。我的眼眸生下来就是紫色的,二妹是蓝色,小妹是淡绿色,护士们看见我们眼睛的颜色与常人不同,都说我们是恶魔,真说对了,我和两个妹妹看上去长的如天使般无害,可是性格却如恶魔般搞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情全攻略

    爱情全攻略

    苏晓菲----做为一个21世纪的优秀女青年,她显然是失败的,因为在她25年的岁月中竟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关于林默----外表温文尔雅,俊朗非凡,其实内心很腹黑。
  • 诡案罪1

    诡案罪1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