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4两颗新星耀美的
在美的,除了“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方洪波以外,还有两位非常耀眼的明星人物。他们与方洪波一起,形成美的“三国演义”的赛马局面。
先说现任美的日电集团CEO黄健。他是湖南人,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在那个年代,进入国企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和其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且黄健本人非常有才干,积极上进,擅长文笔,口才出众,不愁没有一番作为。
但是,黄健或许令父母和亲友有点失望了,他居然放弃国企优厚的待遇,下海到南方打工。在他看来,当时的国企没有活力,机制僵化,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施展,这种憋屈让许多正准备跳槽的朋友深有同感。黄健觉得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一马平川,都要去闯荡,要到南方去证明自己这个重要抉择的正确性。
到了珠三角以后,黄健就应聘到美的电饭煲公司。当时,电饭煲是美的和日本三洋的技术合作产品,是与香港威灵合资办的新项目,产品定位很高,第一代产品是“模糊逻辑电饭煲”,全电脑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日本产品以外,这种产品在国内毫无对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何老总发现他能说会道,思路缜密,能力很强,最关键是总能把握自己的想法,很有悟性,所以就让他担任下属子公司的经理,主管一些小经营单位,继续培养和观察。两年之后,何老总突然提拔他为美的集团总裁办主任。
担任总裁办主任,黄健很得何老总赏识。他常常能将何老总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写成一篇言辞犀利的檄文,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实施。2001年,我上调集团总部,任职总裁办副主任,做黄健副手,分管行政管理中心的工作。彼此合作非常愉快,往来甚密。
当时,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一直在等待机会。他内心非常清楚明白,自己的意向是独当一面,在某个事业部干一番事业,这样才能用业绩证明自己,在集团总裁办做主任不是自己的爱好所在。因此,他几次单独向何老总表明,想去某个事业部干经营管理工作,掌管一项产品或者一个经营单位。
终于机会来了。2003年,由于原美的家庭电器事业部变革,张勇涛总经理的管委会班子一分为四,变成四个事业部,分别是:微波炉事业部,朱凤涛负责;风扇事业部,周正芳负责;电饭煲事业部,黄健负责;饮水机事业部,曾克耀负责。这四大事业部归美的日用家电集团管辖,总裁是张河川。
经过黄健的打造,生活电器事业部拥有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电饭煲、电磁炉产品,以及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电水壶、慢炖锅和油炸锅产品,都为集团带来新的产销值和利润。黄健通过降低制造成本,通过经营模式改变降低营运成本,通过整合研发资源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部整体赢利能力、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就这样,他脱颖而出,在美的需要继续改革班子提拔年轻人时,黄健获得提拔,任职美的日电集团总裁,即后来的CEO。
另外一位值得说的便是蔡其武。他是湖北人,因为以前的职业是老师,所以很斯文,也很有涵养,遇事不急躁,非常内敛,我很少看到他高谈阔论。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是个没有想法的人,事实上刚刚相反,他心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
在空调事业部,他获得时任总经理张河川的重视与提拔。他踏实肯干,默默无闻,由于专业能力和其踏实勤恳的风格,令何老总与张总都非常放心。所以在美的与东芝第一次握手合作建立美芝压缩机公司时,他便担任了压缩机事业部总经理,该事业部副总是日本专家。合资这么多年,老蔡非常善于与各日本专家、外方董事和睦相处。他总能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压缩机事业部发展迅速。
压缩机事业部的办公地不在集团基地内,而是位于10公里外的容桂镇附近,隔河对岸就是科龙集团、容声冰箱所在地。对面的科龙和容身相继陷入困顿,美的压缩机却越发红火,如日中天。虽然老蔡独立在外,难免会被人遗忘,但是每年空调大战,美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正是有了美的早年的整合供应链战略,有了老蔡在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持,让美的空调在竞争中优势尽显,所向披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的时候,压缩机事业部创造历史纪录,老蔡曾经一个季度就完成全年的产量和利润目标,而且是大幅超额完成。这个令人骄傲的成绩,自然令何老总等美的高层笑得合不拢嘴,令日本同行目瞪口呆,更是令竞争对手心惊胆战,大呼:“不可能!”
这么多年,老蔡一直秉承美的人的特色: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少说多做。他也在美的改制中顺利获得何老总提拔,担任美的机电装备集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