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800000006

第6章 智慧源于心态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来自心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可以产生智慧,萌发智慧的心灵只能是定心,由定才能生慧。那么,什么是定心呢?定心就是一种空与静的心态。这一心态会让人变得宁静澄明、气定神闲,不心浮气躁、不嫉妒猜疑、不自卑虚荣、不刚愎自用。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也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人。

在喧嚣的生活中,当你感到疲惫、当你感到烦恼、当你被某个问题难住的时候,你不妨静静地独处一会儿,让身心放松,默默地冥想,或者什么也不想——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益处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是一种开启智慧和灵感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古人就深谙此道。

洪应明说:"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静静地坐下,省视内心,就会排除妄念,显现真我。"他说,他常在这种静思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既感知了真我、排除了妄念,又深深为自己的作为产生惭愧。

吕坤说:"在静思时,可以看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日华则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沉思环境:打扫干净一间屋子,在里边摆好卧榻几案,点上香,沏好茶,非常清静,没有其他杂物干扰。这时独坐凝想,自然就会感觉到头脑清醒,心胸爽朗,世界上的一切烦恼、俗念、丑恶,都会渐渐消去。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有静坐沉思的良好习惯。伟大的宗教领袖,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都是花很多时间来独处深思的。他们摒除尘世的干扰,独居冥思,因而开发出了大智慧。政治领导人也是如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长时间只能独居养病,而这正好给了他安静思考的机会,使他能更好地考虑他的治国方略。印度的圣雄甘地也总是独处思考,发展了他的超级思考能力和领导能力。南非卓越的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曼德拉,曾有数十年的囹圄生涯,监狱成为他独居思考的最好地方。

我们都知道"达摩面壁"的故事。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在中国南朝梁代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传授禅学。他来到中岳嵩山少林寺,寺中老僧对他并不热情,达摩便在寺后山上找到一个天然石洞,在蒲团上坐定,开始面壁修习禅定。这一修炼,就是九年。因面壁时间久长,达摩的身形竟映入石中,留下了"面壁石"的奇观。起初少林僧众对达摩面壁,都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洞口终日人声喧哗,但达摩我行我素,并不受影响。九年过去,少林僧众都成了达摩的信徒,达摩由此成为中国禅宗初祖。

达摩面壁,是要使自己抵御住外界的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心如墙壁",从物欲的困扰中解脱出来。静坐修炼,成为禅宗的一项重要修身方法。

日本卡通片中的一休小和尚,每次遇到难题,都要独自坐在树下,以手指按头,静坐一会儿,经过这样的思索,便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很多科学家也有独自沉思的习惯,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在这时候诞生。据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牛顿独自一人在苹果树下沉思时,一个偶然掉下的苹果,触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个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传说叙拉古亥厄洛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王冠。金王冠做成后,样式很好看,而且重量恰好等于国王给工匠的金子的重量。这使国王起了疑心,怀疑工匠偷去了若干金子,而掺入了银子和其他金属。国王命令阿基米德在丝毫不损坏金王冠的情况下,查明金王冠中是否掺入了其他金属以及掺入的重量。

阿基米德苦苦寻找着解决这难题的办法,但没有什么进展。他太累了,决定去洗洗澡,放松放松。他来到浴室,打开进水管,躺进浴盆里。温热的水浸泡着他,好惬意。他享受着这舒适的宁静……安静中,他听到有哗哗的水声。他睁眼一看,发现浴盆里的水已经满到盆口,正在往外溢。他赶紧从浴盆里出来,看见水面已经低于盆口。他忽然领悟到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原理。他欣喜若狂,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往王宫跑去,大声喊着:"我找到啦!我找到啦!"

他找到了两个原理:一是把物体浸在任何一种液体中,液体所排开的体积,等于物体所进入的体积;二是物体所受到的液体浮力,等于所排出的液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将与金王冠等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和金王冠分别放在水中。金块排出的水量最少,银块排出的最多,金王冠在两者之间。这就证明了金王冠中一定掺入了其他金属。在事实面前,工匠只得低下了头。阿基米德发现的就是液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阿基米德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静静地独处,排除了身体内外的一切干扰,让思维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进行。这时,灵感就可能爆发,以前理不清的一些事就可能突然得到了解决办法。

这也是一种独处静思的方式,即让大脑休息,从苦苦思索转为放松的、下意识的思索。它和静静地独处,安静地思考问题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保持心灵的平静、身体的放松。可坐、可躺,可在室内、可在郊外,总之,要避开干扰,要消除紧张。

在平日,我们看到有人遇到烦心事时,常会说:"对不起,我要一个人呆一会儿。"这样的人是聪明的,他会通过独处静思,使自己冷静下来,以一种新的平和的心态来重新看待所发生的一切。我们也应该学会这一方法,再进一步,可以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每天,最好是在晚上,或是清晨,抽出那么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找一个无人打搅的地方,静静地沉思冥想,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闭上双眼,深呼吸——吸气,吐气,再吸气,再吐气。当有杂念干扰你的思想时,你要轻轻地赶开它们,把注意力继续放在你的呼吸上,一遍一遍重复做。这时候,你心中的浮躁、焦虑、忧愁,就会慢慢离你远去。你会感受到神清气爽,生命的活力又回到了你身上……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够成功,并不是由于其智商不高,而恰恰就在于他们的内心不能够达到"空"与"静"的状态。吕坤说:"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兼照,万事得理。"的确如此。我们点一支蜡烛,如果火苗晃动,屋子里的东西就很难看清;如果火苗稳定,屋子里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人也如此。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他就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主观行事,一错再错;如果一个人心平气和,他就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能够万事得理,一顺百顺。

吕坤又说:"心要实,又要虚。无物之谓虚,无妄之谓实。惟虚故实,惟实故虚。心要小,又要大。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小其心不债天下之事。"

人的心灵既要实在,又要空虚。对世间事物都不执著,这就叫空虚;没有一丝邪妄的念头,这就叫实在。只有心灵清虚空灵,才能观照万物;只有心灵纯真无妄,才能虚己受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正在大街上行走,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喂!你脚下好大一个金戒指!"这人低头一看,确实是一个金戒指,看起来大约值一千元。他捡了起来,喊话的人也走了过来,说:"这戒指是我发现的,应该有我一份。"这人一想有道理,但一个戒指怎么分呢?喊话的人出了个主意:"要不,我给你200元钱,你把戒指给我?"这人一想,明明值1000元的戒指,一人一半应是500元,你想多分300元,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于是反问道:"不行!这样做你愿意吗?"喊话的人犹豫了一会儿,说:"好吧!也没别的办法了,你给我加200钱,戒指就是你的了。"这人一阵窃喜,照办了。回家后冷静一想,才发现事情有些蹊跷。请人一鉴定,戒指是假的,一文不值。为什么这人会上当受骗呢?因为他当时没有冷静地去想问题。为什么他不能冷静呢?因为他心里不空,他一看见金戒指后,内心的欲望就燃烧起来了:他要得到这个戒指,不能让它失去。他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冷静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不去思考了,于是,他就上当受骗了。

几乎所有的骗子和骗术都是在利用人们不能空静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时,人们才不能去审时度势,才不可能发现事实的真相,他们的骗术才会成功。

古人说得好:"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现在扑克牌有一种玩法叫"诈金花"。每个人发三张牌,你可以看这三张牌,也可以不看这三张牌。然后,彼此来比大小,牌大的赢,牌小的输。在玩的过程中,牌大的人往往装出牌小的样子,牌小的人往往装出牌大的样子,于是,很多小牌赢了,大牌却输了。怎样来认识和判断对方的牌的大小呢?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心态。太自信了,就会总认为自己的牌大,一直与对手玩下去,结果摊牌一看,对方比你还要大;太小心了,就会总认为自己的牌小,结果别人的小牌赢了自己的大牌。因此,"诈金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的较量。那么,什么心态才能赢呢?就是这种"静"与"空"的心态:一是冷静地观察对方动作表情的细致变化:二是不要心存妄念,主观地认为自己牌大还是牌小。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你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牌的大小,就能采取相应的办法,也就能赢。

有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想钱想昏了头。一天早上,他跑到一家兑换金银的店里,抢了一把钱就走,却被一个店伙计拿住,把他送到了官府里。县官问他道:"许多人都在那里,你怎么敢抢钱呢?"他说:"我抢钱的时候,压根儿就没看见什么人,眼睛里看见的只是钱。"这个人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因为他的心里只有钱,只有钱的心态左右了他的视线,使他除了钱之外,什么东西都看不清了。所以,如果心态不能做到空与静,我们也常常会犯同这个人一样的错误。

心态的静与空,实际上是心态的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冷静,这个层次相对而言,人们比较容易做到;第二个就是空,空并不是佛教所言的四大皆空,而是指人在面对问题之时,内心不要有任何偏见、任何杂念,不要受自己固有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更不要受自己喜怒哀乐的影响。要做到这一个层次,相对来说要难一些。但再难也要做到,不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冷静客观;不能冷静客观,就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也就不能走向成功。

甘地说:"每个人都应该从内心中寻找宁静,真正的宁静是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秀才去考举人,到揭晓那天,见榜上无名,就大骂考官有眼无珠。这时有一道士正巧从旁边路过,看见这一情况后,不禁微笑起来。秀才看见,又把一通怨气发向了道土。道土说:"相公,你的文章写得一定不好,所以主考官才没录取你",秀才怒不可遏道:"你又没读过我写的文章,怎么会知道我的文章不好呢?真是岂有此理!"道士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听说做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像你这样心浮气躁、怨天尤人,你的文章又怎么做得好呢?"秀才一听,立刻醒悟,从此以后,反省自我,克服了自己内在的毛病,心态变得空静起来。第二次科举时,终于金榜题名。

因此,一个人的心态如果达到了空与静的状态,他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一时失意就大为沮丧,也不因一时成功就得意忘形。拥有了这样的心态,他无疑也就拥有了一切。

同类推荐
  • 记录成长轨迹

    记录成长轨迹

    本书从若干个小故事,告知读者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去发掘其中的奥妙。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在平凡中取得成功。做事就要风雨无阻,善意带来的惨祸,不装饰的自然之美,放下架子试试看,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别受了眼睛的欺骗,相信并坚持就是胜利,留住朋友的原则
  • 别随情绪做傻事

    别随情绪做傻事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些问题,人们会产生欢乐、悲愁、痛快、难过、焦虑、不安、舒适、压抑等五花八门的情绪,这些情绪经常给我们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们,就很可能会失去自我,让情绪左右我们的人生。《别随情绪做傻事》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绪,列举生动例子来说明其表现,正本溯源探讨了产生情绪的各种原因,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面对不良情绪。此外,《别随情绪做傻事》依据心理学书籍给读者详细介绍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方法,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生活中。
  •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为什么有的人空有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事办好,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你一生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
  • 孤女宅斗手札

    孤女宅斗手札

    被大房算计产业,被三房算计嫁妆,被王爷看上,被太后嫌弃:这是青蕴出嫁前。被小妾使绊子,被宫里人来回折腾,被丈夫宠上了天:这是青蕴出嫁后。孤女——王妃——国夫人,这是青蕴的一生。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神医娇女闯情关

    神医娇女闯情关

    小女子初出江湖,即卷入爱情的旋涡:师父准备好的女婿深情款款;母亲初恋情人的儿子霸道掠情;神秘浪子如影随形;风流公子邪肆无耻;皇室姻缘纷乱无绪……孤身山野丫头又怎样,照样闯进了皇室宅门的后花园!
  • 躲不掉的前任

    躲不掉的前任

    【简介】:“如果让思璟知道你和他弟弟在一起过,看他还愿意跟你在一起…”,订婚后不久,未婚夫的旧情人找上门来。而她却只能无地自容的落荒而逃,可背后的他却步步紧逼,她不知道自己哪里被他喜欢上了,明明他小时候讨厌的自己要死。“谢欢,你要是敢嫁我哥,你结婚那天我就冲礼堂告诉别人你勾搭我”,他死皮赖脸的恐吓。她一阵绝望,死章盛光,不就是长得人模狗样点,人人喜欢,可她偏讨厌,全世界男人死绝了都不嫁。谁让他初见面时就骂她乞丐,嫌弃她又丑又脏。谁让他总是跑出来当她和璟哥哥的电灯泡。谁让嫌弃自己身材不够好。……。★★注:此文慢热。。。。喜欢的请随意收藏。。
  • 看,隔壁那只帅哥

    看,隔壁那只帅哥

    凌蕴——大学刚刚毕业,即将要享受美好生活,惬意人生的好姑娘一枚,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嘎嘣一下就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她真的没想到自己会再次睁开眼,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她再次睁开眼,身边居然躺着一个好看到令人发指的美男。于是她彻底懵了…好吧,在这个流行重生的年代,不管她凌蕴占据了谁的身体,怎么样都要恣意潇洒的生活下去,何况身边的那个人是首屈一指,令全城女人为之疯狂的男人。可是,当她发现自己上辈子的死,并不是偶然,却是人为的刻意,她又该怎么样?可是,当她发现自己重生的那个身份,并不如外人看来的那么鲜亮,她又该怎么样?再可是,当她发现和她有着露水夫妻的绝色美男,也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她又该怎样?有伟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马列思想(观众吐口水,丫的,真没文化,哪个伟人说过这样的话)关于此女重生——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四十五度小忧伤仰头看天——大人,昨夜卑职夜观天相,此事必有蹊跷。…片段一:温瑜也就是这个身份的亲生妹妹,扭着杨柳腰,款款有型的走到她身边,“温郁,我的好姐姐,真的很谢谢你,让我成功的远离了这个野种。”啪,震耳欲聋的巴掌声回响在奢华的客厅里,某个女人吹了吹手掌,脸上的表情始终是漫不经心,“再让我听到‘野种’两个字,我听到一次,抽你一次!”半边脸都浮肿起来的美人,捂着脸,落荒而逃,“你这个贱人,你等着,我一定不会放过你!”某女依然淡定,端起茶几上的茶杯,轻轻呷了口,“我等着,就怕你不来!”…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穿裘皮的维纳斯

    穿裘皮的维纳斯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马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女士的奴隶的故事。他愿意受她的驱使,受她的惩罚,使自己成为她对之握有生杀予夺权利的财产。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女方始终比较勉强,最后她移情别恋,残忍地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 这个相公有点冷

    这个相公有点冷

    “嘿呦!嘿呦!”朝着天空白了白眼睛,我恨死了现在的姿势,手脚被麻绳牢牢地捆住,一点儿空隙都没有,一根粗大的竹竿横穿过被缚住的四肢,只有屁股在空中晃荡来晃荡去!那副样子,不禁让人想起两个猎人抬着一头豪猪的场景!自我介绍一下,眼下这个被人捆得像猪一样抬着走的倒霉鬼就是我……刁小蛮,刚刚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黑帮千金。天空中浮现了一个说明框,嗒嗒嗒打出来以下几行黑体字…………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冥想的剑

    冥想的剑

    孤身自立,为影子同道,可喜?可悲!这个以剑为首的世界,一个认为思想主宰一切的生物也来源于这个世界,他是人类,可也是浩瀚人类中的一个,一切的事物,听,视,触,感,悟,完全来源于思想。思想是超出生命存在的单独个体,一切源于他,也消失于他。莫子具有此思想,也会将此思想繁衍下去,这就是莫子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