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5中国股市的痼疾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是市场信任、信心的缺失。它的病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腐败和舞弊导致中国股市失信于股民
导致中国股市信任缺失、信心崩坍的是腐败和舞弊。2005年头两个月,几乎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被刑拘或逮捕。在1月份就有12名上市公司高管落马;2月初,又有两位高管受贿的丑闻被曝光,接着是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出事,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和传媒首富覃辉被刑拘或接受调查。而在近几年,被上交所点名谴责的上市公司高管就达477人(次),被深交所谴责的有54人(次)。上市公司高管落马及被曝光谴责的密度之大,令人震惊。伴随着高管涉案的是上市公司巨额财产的流失,少则损失几千万元,多则数亿,公司因此遭受重创,有的从此一蹶不振,“金蛋”变“地雷”。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从已披露的几件案情看,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的违法过程在制度上几乎不受约束,几乎到了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地步。
众多的高管落马,这只不过是上市公司遭遇内掏外挖的种种腐败的冰山一角。被查出来的只是极个别的,更多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然被捂得严严实实。
腐败高管与权力结盟,内掏外挖上市公司的手段层出不穷:贪污侵吞、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通过关联交易,或以超高价支付给关系公司材料费、成本费等转移侵蚀公司利润;与股市的庄家、黑嘴或至亲嫡系联手,透露公司内部消息,通过内幕交易牟取非法暴利;通过假重组、假购并消息题材愚弄股民操纵股价;通过违规担保套取银行资金如此等等。上市公司大面积的腐败,是动摇股市军心,让投资人对“黑市”、“狼市”望而生畏的最直接原因。
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如何得逞
上市公司本身有内部治理机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还有国有大股东背后的国资部门。层层的监管部门,为什么就约束不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
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只是一个形式。在整个社会缺少民主传统,权力崇拜、人身依附变本加厉的背景下,公司高管尤其是一把手很容易成为“草头王”,搞起“家”天下、“窝”天下,可以独断专行;董事会、监事会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要掏大家掏,各得其所。不然,你很难解释宋如华、艾沙由夫把公司折腾掏空几年外界还一无所知,监管部门、当地政府也睁只眼闭只眼。更重要的是,高管通常是国有大股东——相关政府部门指派任命的(选举只是一种形式)。还有政府权力做后盾,只要摆平了“婆婆”,与权力结成利益共同体,就没有不敢干的事情,尤其是在舆论不能透明的社会环境里,腐败最容易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里滋生。
上市公司的问题,除了高管腐败、大股东掏挖圈钱,还有哪些问题呢?
对投资人打击最大的,除了腐败,就是上市公司利益向内部人特别是高管倾斜的问题。公司的开支、分配,没上市时还有背后的“婆婆”(国资部门或相关部门)管着,还不能为所欲为;改制以后,上市以后,财产意义上的“老板”——股东的权利是虚的,操作权、操盘权、支配权才是实的,等于没有了主人,“管家”便可以通过操作机、操盘权、支配权为所欲为。高管可以增大开支,公司之间攀比着增加内部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大幅度提高高管年薪和红股比例。股民“血”流成河,却有48个上市公司高管晋升亿万富豪行列。
过去,一些上市公司还在乎点公司形象,要报出一个像样的业绩,让公司的股票有较好的表现,现在人家才不管哩!钱已“圈”到手了,可以翻脸不认投资人,即使赚到大钱的公司,大头也要拿来提高内部人福利或供高管挥霍,能给股东一点蝇头小利,就算不错了。拿投资人的钱,为操盘者牟利,已经成为股市的潜规则。而且,虚作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内幕交易,也易如反掌。比如,他们可以通过成本计入的时间差等,把上半年赚的钱放到下半年报,或把今年赚的钱放到明年报,造成业绩急升或下滑的预期,制造股价波动,内部人及亲友可以很容易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这档子事又不算违规违法,玩起来如鱼得水,惩治不严。上市公司及高管违规违法风险成本低,自会群起效尤,攀比着学坏,越变越“狼”,能守住道德底线,有社会责任感的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已经越来越少了。腐败正像瘟疫一样扩散。
拿什么拯救投资市场的信心
投资人早就被“狼”咬怕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今日,A股市场只有“狼”和“熊”,没了“牛”的影子,而且是群“狼”乱市,乌烟瘴气。从监管审批机构的腐败权力层层盘剥挤榨上市公司,明里暗里开绿灯把那些烂得不能再烂的公司包装成“绩优”上市圈钱,到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有恃无恐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转移利润甚至卷款外逃,还有的弄虚作假谎报业绩,串通“黑嘴”、恶庄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再到一些券商挪用股民保证金,“操盘手”损害券商及投资人利益以肥私,乃至整个市场形成了一种无视投资人利益和权利,操控者只顾狂捞黑吃的恶劣氛围。诚信已经被毁掉,市场里“狼气”弥漫,投资人动辄就会被“狼”咬。对这样险恶的市场环境,投资人能不心惊胆寒,“逃”为上策吗?
曾几何时,A股市场新股不败,买到新股就等于赚钱,以致出现千亿资金去打一只新股的盛况。然而,当那些地方当局为了甩包袱把一些濒临破产的国企推给股市,推荐商为了得到巨额上市推荐包装费和初始股的巨大利益,也不惜伙同财务中介把“病雀”包装成“凤凰”,监管部门的腐败官员吃了钱便睁只眼闭只眼。溢价发行上市“圈钱”蔓延成风之后,市场终于惊醒过来,新股不败的神话早已破灭,一些公司上市一年甚至两个月就原形毕露,从包装的“绩优”变垃圾,投资人被欺骗,动辄踏入“陷阱”。
哪个地方都说,要把最好的公司推荐去上市,可你看,眼下沪、深两市ST、PT的有多少?1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成!后备的ST、PT还会成群结队。昨天还是“金蛋”,今天就会变成“地雷”,中国股市已是布满“地雷”的“地雷阵”,股民能不害怕吗?
那些响当当的龙头股、蓝筹股公司,谁敢保证他们的老总哪天不会卷款跑掉,或者把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到关系户账上?又有谁敢拍胸脯说哪个上市大公司不会出现类似长虹被骗的状况?中国内地股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几只股票能像华尔街的微软、CE、IBM、BAC那样让投资人买着放心?
还有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有多少能让投资人敢相信,能让人按正常思维去预期。上市前包装得漂漂亮亮的,两个月就巨亏。顾维军掌控的科龙电器,前三季度还赚两亿多,到了年底却报出全年还亏损几千万,2005年上半年又一改不会亏损的预期而报出巨亏,这种“巨变”谁能用正常思维去把握?好在A股市场有涨跌停限制,要在华尔街,像科龙公布这种消息后,复牌一开盘就会跳空暴跌50%以上,投资人逃都没法逃。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最敏感的股市就更不能缺少诚信。诚信崩溃了,股市的精神支柱也就垮塌了。
投资大众不仅对许多上市公司不信任,失去信心,对管理层的信任和信心,也大打了折扣。中国内地股市腐败、舞弊、作假、内掏外挖、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行为到了猖獗地步,投资人越来越失去对监管机构的信任和信心。首先是,谁能抑制监管机构自身的腐败。如果监管机构成了敲竹杠的机构,监管权力与造假“圈钱”等舞弊行为狼狈为奸,“官狼”与“商狼”联手掠夺,只会加剧股市的混乱,哪里谈得上监管好市场。其次是监管体制,证监会派驻省地市的监管机构要看地方当局的眼色行事,上市公司的高管或大股东,与地方官员及派驻当地的监管机构的官员即使没有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关系,也有人情往来,这就难免对一些明明是违规的行为却睁只眼闭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有,监管机构没有问责制,股市黑幕重重,没有哪个去负责;股市已经崩盘了,证监会官照当高官的话照讲,大不了换个位置,连句自我批评也不会有。只有权不负责,当官如此轻松又有利,怪不得“帽子市场”(乌纱帽市场)是中国当今唯一的短缺的暴利市场。中国股市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对治理股市的腐败没有了信心。因为舆论对腐败不能批评监督,“说”(揭露)腐败的比搞腐败的还有罪,这腐败还能有治吗?
还有股市的恶庄、“黑嘴”,与某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人联手操纵股价从中牟利,股市的信息不对等,投资人往往一出手就被“狼”咬。恶庄多有上市公司内线人里应外合,并有“黑嘴”敲边鼓,搞股评的大多是自弹自唱。他们事先知道公司会在什么时候公布什么消息,早已砸低股价提前建仓,在消息公布前后,做好技术图形,多家股评机构联手“推荐”这只股票,庄家凶猛拉抬,等投资人跟风抬轿往上炒时,已经是“马后炮”、恶庄、“黑嘴”和上市公司内部人轻轻松松赚大钱,跟风的投资人则深陷圈套之中。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可有谁去管过?这样的乱市,散户投资人基本上就是砧板上的肉。他们被“斩”得害怕了,只有逃离这个市场。
那么,如何才能恢复投资人的信任和信心呢?
救市先要治市,治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或经济问题。没有社会民主与法制,没有有力的舆论监督,我们就没法制约那些监管机构自身的腐败,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股市一系列腐败和舞弊,即使高层可以掀起一阵又一阵猛烈的“监管风暴”,即便是在解决股权分置之后,我们会发现还是无力扫除越来越严重的舞弊。就像反腐败,每一次反腐败的风暴之后,我们都惊人地发现所要扫除的东西反而愈来愈疯狂了。这就像割韭菜,土壤和根子在,越割越长得茂盛。所以,我们还要重复几句:恢复投资人的信心也好,救市也好,功夫主要在“市”外,反腐败的关键在“改”而不在“反”。如果有一天,媒体能像20多年前的《中国青年报》可以公开报道厨师陈爱武揭露批评时任商业部长打白条吃饭的消息那样,在王小石之流案发前就能去曝光他们的不轨行为,市场的信心自然就会重拾了。
[本节点评]
中国股市的病灶,是全身性的细胞恶变。“病症”显现在构成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就像一个肌体,坏细胞越来越多,并且呈几何数地吞噬好细胞,扩散传染,肌体也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