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第一章4同学——让你追求事业,获得成功
同学关系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学校生活是人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一阶段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同学关系是仅次于血缘、姻缘关系的一种社会网络。或许很多毕业生都有这样一种感受,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所构建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多半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关系。
但相比之下,同学关系作为在学校读书期间所构建起来的人际关系,便显得单纯很多,这主要因为同学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利害冲突。而这种单纯的同学关系有其淳朴性的一面。利用起来处理一些事情,自然的也就显得更加简捷便利了。正所谓一提到“老同学”,就意味着一种期待,一种信任,一种实实在在的帮助。
很多大公司都是由同学合伙开办的,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和童年玩伴保罗?艾伦;惠普的戴维?帕卡德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同学比尔?体利特;雅虎的杨致远和斯坦福电机研究所博士班的同学大卫?费罗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创建多是先有同学关系,然后合伙创业的。
同学关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好帮手。结交学友,与学友相互配合,就可以创造出非凡的成绩。
恩格斯曾经称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把自己称作“第二提琴手”,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但又各有千秋,一经配合,就能相得益彰。恩格斯的思想十分敏捷,写作神速,文笔流畅,马克思则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他们合写的作品,既丰富又精确。恩格斯写《反杜林论》时,马克思放下自己的工作,为这本书写了有关经济学史的部分。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又常向恩格斯请教商品流通中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从1851年夏天开始,每周要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两篇文章。当时,他还不大精通英文,不能熟练地用英文写作,恩格斯就经常把马克思用德文写的文章翻译成英文。这对伟大的学友“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为人类伟大的事业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同学关系呢?
1.加深与同学的关系,在需要时让同学主动帮忙办事儿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凑巧的是,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使得老师十分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却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他。
2.找出共同点,激起同学办事的兴趣
托同学办事,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你把事情办好,关键是看他是怎么想的。只要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激起对方的兴趣,同学也好,朋友也好,甚至陌生人也好,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
强调共同目标,可使同伴迅速团结起来。同学之间,许多事情能办成,大多都是以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立场作为起跑点的。
有一对年轻的男女,彼此无论是在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甚至在交谈的观点上,始终格格不入。但最近为了攻克某个项目,他们只好勉强联手钻研。然而,除非工作的需要,两个人才有交谈,在私下,两人却形同陌路。
同事们看到这种情形,认为不太妥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展,于是他们纷纷设法改善。最后大家决定,在工作之余和这对男女一起聚餐。
下班以后,他们便到附近的一间餐厅吃饭。当服务员问他们想吃些什么的时候,这对男女竟异口同声地说:“牛排!”双方不禁同时笑起来,在场的人也都笑了。
从此,这对男女打破了原有的僵局,成为一对非常友好的朋友。
“不论多么琐碎,只要双方都有的共同点,就应该特别强调,这样才能产生共同意识。”这是心理学常用的手法之一。
任何一个人,一旦与对方有了共同点,那么即使是初次见面也可以消除陌生感,并因此形成亲近感。经常安排具有某种目的的见面,就是利用这种特性来增加亲近感,而只要彼此打破心理界线,心理的距离就会缩短,话题也会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常可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有人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把他作为批评的对象。结果,由于互相的利害一致,顿时彼此之间的亲密度大为增加。分析其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有共同之处,即不会对自己以外的人全部容忍,而利用人性的这种弱点,把共同的敌人提出来当话题,以达到共鸣的效果。
当然,像这样的情形一定要很熟悉对方的人际关系,否则常会弄巧成拙。
同学之间交往的最佳状态,就是自始至终能与对方产生共鸣。我们应尽量寻求双方的相同之处,使对方觉得你和他利害相同、处境相同,因为只有“同病”才会“相怜”。这就是心理学常说的“卷入效果”,或者是“标签效应”。寻找共同的“痛苦”经历,使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所以,在求人时,你最好着重强调一下彼此间的共同点。同学之间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只要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彼此之间就会有好感。只要同学对你产生了好感,被你激发起了兴趣,那么再托其办事,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