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400000004

第4章 未及相逢:望向同一片星空的眼睛(3)

一九三二年,新文学大家周作人出版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一时间好评如潮,深受学术界的重视。而钱钟书却在《新月月刊》发表的书评里摘误指瑕,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书中的根本误解、错误和不足之处。

在书中,周作人将文学划分为"载道"、"言志"两类机械图式:载道即遵命文学,在政府禁锢思想时起支配作用;言志则是思想繁盛时的先进文学,以明代公安三袁为典型。而他更是认为,反对封建思想的"五四"文学革命与公安派一脉相承。

钱钟书对这样的说法不能苟同。他在书评中辨别了"载道"、"言志"并非相悖的概念,"文以载道"、"诗言志",一切只是分工的不同,多少"载道"的文人,作起诗也是抒怀以言志。有些东西,并不是简单的归纳派分,也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他批评了周作人的概念不清和简单逻辑,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周作人哑口无言,无可置辩。只是这样毫不避讳的评论太露锋芒,总不免让当事人难堪。他禀性如此,到底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不屑于为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做违心妥协。

他只是他,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世界相对。在校期间,他不喜交际,更不会去拜访那些所谓的权威名流,连社团活动相邀也只是敬谢不敏。有人说他行为乖张,不近人情,也有人说他架子大、爱挑剔、爱出风头……那又怎样,他就是他,从不愿在那些虚与委蛇的应酬中浪费宝贵光阴。

才子的世界,不需要太多人懂。他有太多的事要做,太多的书要读,他要把那点点滴滴的时间积攒起来,在图书馆里消磨,在书海里遨游,如痴如醉。除此外,靠着自己的揣摩和悟性,他作了大量独具匠心的旧体诗,还成了石遗老人的门上客。

石遗老人,在旧诗中取法江西诗派,颇有一番建树底蕴。石遗老人性情孤傲,很少将世间诗人学者看在眼里,却独独对相差两代的钱钟书青睐有加,对他的诗作的意境与风骨也指点颇多。因为石遗老人,钱钟书舍唐诗趋宋词,诗写得也更快更好。

石遗老人降尊纡贵,亲切唤钱钟书"世兄"。两人谈诗论道,石遗老人常常拍案而起,惊叹:"世兄记性好!"石遗老人还如此品评云:"世兄诗才清妙,又佐以博闻强识,惜下笔太矜持。夫老年人须矜持,方免老手颓唐之讥,年富力强时,宜放笔直干,有不择地而流,挟泥沙而下之概,虽拳曲臃肿,亦不妨有作耳。"钱钟书说:"丈言颇中余病痛。"

石遗老人在自己编写的《石遗室诗话续编》中把钱钟书的诗册逐一点定品评,还特意为他附上热情洋溢的序言。他说:"默存精外国语言文字,强记神思,博览载籍,文字淹雅,不屑枵然张架子,喜治诗,有性情,有兴会……"

传奇不可复制。他是钱钟书,读书著文,研磨作诗,自有别人学不来的风骨与性情。在清华大学,他用自己的学识与个性,征服了无数学子和教授,世间再寻不到一个如他这般的人物。

柔软中的钢铁

钱钟书已经来到了清华大学,并且过得如鱼得水。而那个望向同一片星空的女子,还会远吗?

时光追溯到一九二七年,那时杨绛十六岁,已是苏州振华女中高中部的学生。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她因个头矮,人还娇小,看上去就像十三四岁的女娃娃,没有长开,懵懵懂懂。

那时正是北伐战争胜利时分,动荡的年代,胜利的欢乐总是伴随着扩张百倍的激动,一个个游行队伍,群情激昂地涌上热闹的街头,学生运动更是此起彼伏,集会、演讲弥漫了那些兴奋躁动的日子。

有一次,学生会发动各校学生上街宣传,杨绛同学也赫然在列。只是瘦弱文静的她,一想到自己如猴子般站在板凳上,被一群人围将起来,其中还不乏轻薄猥琐的男人,便觉得如当街示众般难堪,而自己那细弱的声音又如何能穿透喧哗吵闹的人群呢?

她不愿参加,却又没有推辞的理由,便想学当时古板人家的女学生,借家里人不同意的说辞推掉。周末回家后,她立即向父亲求助,不料她的父亲一口拒绝了:"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她的父亲是倔脾气,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是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张勋打败了一家军阀胜利进京,江苏省的名士乡绅联名登报表示欢迎,他并不愿欢迎这样的"辫帅",可下属也自作主张加入了他的名字。他得知后,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便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没有欢迎张勋。

听到父亲这样毫不迟疑的拒绝,杨绛慌忙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她的父亲沉吟片刻,认真地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

接着,他便将自己坚持在报上登启事的事告诉了女儿。虽然他知道有人会说自己不通世故,但他这样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

杨绛苦着脸,有些底气不足地说了"敢"字。

第二天,她回了学校,说明自己不去参加宣传。当同学们问她原因,仍想不出充分理由的她,只坦白地说:"我不赞成,所以,我不去。"

在热情高涨的革命氛围下,这样随意的"不赞成便不去"无疑是泼冷水,她成了"岂有此理"的众矢之的,同学们向校长告了状,校长把她狠狠批评了一顿,但这个柔弱的小姑娘,倔强的小脸上只有雷打不动的坚持──不赞成,不去!

她是柔软的,文文静静,不言不语。但她有一个正派倔强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言语和经历,教会女儿要敢于坦白,敢于说不,敢于成为柔软中的钢铁。

事实上,她的坚持和选择是正确的。当被推选的其他三位女同学热情兴奋地进行街头宣传时,便有自称团长的国民党军官起哄吆喝,还邀请她们明天去游园宣传。其实,这不过是借口,他只是想请她们游园吃饭而已。

那所谓的街头宣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变了味道,而她"岂有此理"的坚持,也成了很有道理的先见之明。校长得知后,大吃一惊,下令禁止了女学生们这样的宣传。

她是幸运的,拥有温馨的家庭、关怀备至的母亲和以理服人的父亲。父亲从不会强迫她做些什么,连学习也是让她按自己的兴趣来。她喜欢诗词小说,便买来给她;他自己喜欢音韵学,但女儿对此却不感兴趣,他也不勉强她。

孔子云:"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这便是杨荫杭先生的教育理念,让女儿顺着自己的天性学习成长,而他只是因势利导,并没有多加干预。高中时,杨绛还辨不清平仄声,他也不着急,只让她慢慢涵咏体味,并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而有一天,她也真的──自然懂了。

一九二八年夏,杨绛高中毕业了。她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只是刚刚开始招女生的清华大学,这年并不在南方招女生,她只得就近报考了东吴大学。

那个年代,中国虽然历经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却依旧束缚着广大妇女群众,去上大学的女孩是很少的,当然东吴大学的女生,也没有很多。

正因为女生少,文静且不善运动的杨绛,参加了排球队,成了一位很是神气的女排球队员,并在比赛时拿过中气很足的发球分,惹得啦啦队叫声一片。后来,当杨绛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排球比赛,还会眉飞色舞地说:"我也得过一分!"

长长短短的岁月,总是禁不住回忆。曾经,她只是跑得跌跌撞撞的季康,如今,却已成了亭亭玉立的女大学生,而她的父亲,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那天,父亲对她说:"你说一个人有退休的时候吗?我现在想通了,想退就退,不必等哪年哪月。"她知道,这话是父亲说给他自己听的,这一刻,她觉得父亲有点老了,有高血压,会头昏,不再如从前那样心力充沛。

她有些心痛。自己长大了,而父母也苍老了,原来,自己的每一分成长,承载的都是父母如水的光阴。她开始思考,怎样让他们省些心力,不再那么操劳。

从小她便是懂事的孩子,体恤父母。她的父母亲,也会为她的这份孝顺心而欣慰不已吧。

在东吴大学的日子并没有多少波澜,秋冬春夏,转眼便是一年,她成了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时候,她面临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分科。

她是文理均衡发展的学生,不像钱钟书那样严重偏科,所以选专业也多了几分踌躇。不知为何,老师似乎都偏爱理科些,他们认为杨绛有条件学理,自然是选理科好些,杨绛不置可否,只回家征询颇具智慧学识的父亲:"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回答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是的,喜欢的,便是最相宜的。只是这句让人豁然开朗的言语解决了惑,却没解决掉问题。杨绛喜欢文学,喜欢读小说,但东吴大学并没有文学专业,只有同为文科却又大相径庭的法律预科、政治可供选择。

她打算选法律预科,这样可以做父亲的帮手,替已显老态的父亲分忧,还可以接触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为写小说积累素材经验。只是她没想到,当她告诉父亲自己的想法时,一向让她选择的父亲却是坚决地反对。

这么多年的法律生涯,他见惯了太多尔虞我诈的陷阱与倾轧,在这个动荡黑暗的复杂社会,想要维护正义的律师,危险系数是极高的,要时刻提防邪恶势力的明枪暗箭。

而他也十分了解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不谙世事,简单纯粹,他又如何忍心眼睁睁看她跳入这危机四伏的漩涡?

于是,乖巧懂事的杨绛,选择了政治系。只是对文学情有独钟的她,自是对晦涩的政治没什么兴趣,只是在课堂上用功些,她将课余时间消磨在图书馆,读小说,学英语和法语,她还列了自学的课表。

大学三年级,她的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为她申请到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她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在那个出国留学很是风光的年代,这可谓十分难得的机会,可她并没有特别兴奋,只是将消息告诉了父母。

父母的态度也很是平和,没有表现出激动或忧虑的情绪。父亲只是如往常般说"如果愿意,可以去",并表示,如果去的话,他会进行全力资助。

她想起父亲在自己刚上大学时,曾在不经意间说过的话:"只有咱们中国的文明,才有"清贫"之称。外国人不懂什么"清贫",穷人就是下等人,就是坏人。要赚外国人的钱,得受尽他们的欺侮。"

她只是想起,因为她知道父亲的言语间会有些偏见。问题是,她虽然拿到了奖学金,可是还有需要比学费多一倍的钱作为日常的生活费,再加上往返的路费……这些加起来,并不是什么小数目,她放弃了,因为不忍心再给父母平添负担。

其实,对待留学,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见系里的老师都是留学生,便不见得留学生就有什么稀奇,更何况她对政治学并不感冒,与其去国外读不喜欢的专业,还不如去国内一流学府,学自己很是痴迷的文学呢!或许,冥冥中都已注定。时隔四年,她这块柔软中的钢铁,注定要走进那所当年没向她敞开的校门,更何况,那里还有等着与她邂逅的钱钟书。

后来,她考上了清华大学,也与钱钟书相知相恋,她的母亲如是开玩笑地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同类推荐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
  • 贤妻进行式

    贤妻进行式

    言嫣面对眼前的情况表示亚历山大啊! 穿越了不说,还变成了他人妻,面对夫家上下的不满,丈夫的厌恶、挺着大肚子要名分的丫鬟和外面青梅竹马的小三威胁,自己要何去何从? 抬姨娘、养孩子、纳妾氏、孝敬婆婆??????言嫣表示自己一定要把贤妻进行到底!
  • 时空纵横

    时空纵横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机缘巧合下他遇见了它——“什么,你是六千年前的……超级电脑,能穿越两个世界,操控时间?”身怀异能闹都市,手揣手机闯仙门。穿梭现世与异界间,寻找过去与未来路。
  • 错入总裁房

    错入总裁房

    当巩汉林和黄宏把‘6’当成‘9’误进了别人的房间,砸了别人家的墙,那是喜剧;可是当玉筱希把‘9’当成‘6’误睡了炎非墨的房间,脱了他了衣服,那便是悲剧。你有住过那样乌龙的‘宾馆’吗?你一次性碰到过那么多的巧合吗?你有在自己被吃抹干净后还被别人骂居心不良吗?你一定没这么倒霉,因为霉运全被玉筱希一个人遇上了……【第一卷:误睡龙床】场景一炎非墨:“啊……”(看着面前的一丝不挂的身体,他抱头大叫)玉筱希(呆,欲哭无泪):“你是谁?”炎非墨(手指门外):“滚……”场景二医生:“玉小姐,你的尿液检测结果说明,你确实怀孕了。”玉筱希(震惊):“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动手术?”医生:“玉小姐,我建议你把他们生下来,因为你的子宫壁比较薄,如果做流产手术的活,很有可能终身不孕。”玉筱希(石化):“他们?”医生:“嗯,你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场景三玉筱希(低头):“那……那个……我怀孕了,就是那次……孩子,我想留下来”炎非墨:“不要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游戏,你这种女人我见多了,别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即便是,我也不会承认,我最讨厌你这种虚荣的女人。”【第二卷:夺子之战】场景一炎非墨(阴沉):“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了?”郭威:“不,你理解错误,你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只是没有生育功能而已。”炎非墨(怒):“不能生育怎么可以算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郭威:“至少你还可以给你所爱的女人‘性福’。”场景二炎非墨:“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要取回昕昕和凡凡的监护权。”玉筱希:“对不起,炎先生,我的孩子姓玉。”炎非墨:“这是DNA鉴定的结果,从家庭条件上讲,我比你更有能力抚养他们。”玉筱希:“孩子是我一个人的,他们没有父亲。”炎非墨:“这是两千万,我想六年的所有的费用加起来绰绰有余吧,当然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可以法庭上见。”【第三卷:奉子争妻】待定……【花絮卷:宝宝也烦恼】场景一玉凡:“你为什么要跟他走?”玉昕:“因为我们体内流的是他的血。”玉凡:“切,血缘关系吗?我们只不过是他十五万大军中的一只小蝌蚪,比其他的蝌蚪们跑得快了那么一点而已。”场景二玉凡:“你滚,滚啊,当你的大少爷去,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还回来干什么?”玉昕:“他是我们的爸爸。”玉凡:“那是你爸爸,我才不要他当我爸爸,就算有爸爸,我也希望是景叔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