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400000002

第2章 未及相逢:望向同一片星空的眼睛(1)

当世界遇见才子

有人说,世间之大,每个人都是过客。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找寻,为了前世的约定,为了重逢,为了今生的情缘。

一九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清末宣统二年的农历十月二十日,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代才子呱呱落地,这便是钱钟书。那时,世间还没有那个叫作杨绛的温润女子。

身在襁褓中,他只是稚嫩的幼子。没有人知道,有朝一日,他会长成家喻户晓的名人学者,会写出一部流芳百世的《围城》。上帝在云端,眨眨眼,眉一皱,头一点,便给了他与众不同的脉络轨迹。

杏花春雨,钟灵毓秀。他的故乡,迷离在江南的烟雨之间,漂浮在烟波浩瀚的太湖之滨,落脚于轻灵秀美的文化名城──无锡。生于斯,长于斯,在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东吴宝地,他长成锦心绣口的人才,仿佛也是理所当然。

当世界遇见才子,一切自当与众不同。

钱钟书是长孙,生于封建传统的诗礼之家,祖父钱福炯已年过六旬,是个秀才,父亲钱基博更是一代国学大师。他的出生,无疑为钱氏家族注入了无限希望与欢乐,抱孙心切的祖父,对这期盼许久的宝贝长孙自是倾爱有加。

书香门第,世家望族,钱钟书的大家庭在当地颇有些名气。祖父育有四子:长子钱基成,次子钱基全(早夭),还有三子钱基博和四子钱基厚一双孪生兄弟。

封建家族,自有封建家族的礼仪传统。三十多岁的钱基成膝下只有一女,不能为后,祖父便按传统将钱钟书过继给了大伯父。一直无子的大伯父自是欣喜不已,他冒着倾盆大雨,连夜去农村为钱钟书寻来了健壮的奶妈。

钱钟书出生那日,家中恰有人送来《常州先哲遗书》,大伯父便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小名"阿先"。"仰望先哲",向先哲致敬学习,这是大伯父对他的期许与祝福。

周岁的抓周礼上,跌跌撞撞的幼小孩童,抱起一本书咿呀学语,乐坏了一应长辈,他的名字,也正式定下"钟书"二字。从此后,在大伯父和父亲的双重关爱和教育下,小钟书一日日成长开来。

他三岁了,大伯父便开始教他识字。只是将他视为珍宝的大伯父,如慈母般亲昵,不忍对其严格要求,也不愿他太早承受读书之苦,只是每日将他带在身边,逛大街,上茶馆,听说书,四处游玩。

如果说伯父是慈母,那父亲钱基博便是真正的严父,他看着兄长带着儿子四处玩耍,心中暗暗着急,害怕惯坏了钟书,也怕他荒废学业。只是在敬重的兄长面前,他不便干涉什么,只能委婉地建议大哥,将钟书早些送入学堂。

一九一五年,五岁的钱钟书进了私办的秦氏小学,懵懂地识字造句。只是不到半年,他便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恐慌心疼的大伯父便为他办了停学,只在家中休养。

后来,他又与堂弟钱钟韩(叔父钱基厚之子)一同去亲戚家的私塾复学,钟书念《毛诗》,钟韩念《尔雅》。两个相差只有半岁的兄弟,一起玩耍,一起读书识字,颇为要好。只是因接送不便,大伯父又将他们接回了家,由自己看管教育,还对担心不已的两个弟弟说:"连你们两兄弟都是我启蒙的,我还教不了他们?"

这样,钟书又开始了跟着大伯父一起游玩读书的日子。早上,他跟着伯父四处乱逛,去茶馆喝茶、找熟人聊天或者办理杂事。伯父总是给他买些大酥饼、猪头肉一类的吃食,有时还会为他租些《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一类的小说。

大伯父无疑是爱他的,也希望他有美好的未来。曾经,有风水先生预言钱家风水不旺长房旺小房,并说长房一般无后,就算有,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对此,他很是耿耿于怀,怕不幸连累了钟书,便偷偷带他去祖坟祭拜,还偷偷在代表长房的半边树旁埋了好几斤头发。

钱钟书站在大伯父身边看着,很是不解。大伯父说:"要叫上半的树茂盛繁壮,将来保你做大总统。"

说来也怪,那长房一边的树确实长得细小稀疏,而小房一边的树高大繁茂。姑且不论迷信与否,多年后,当伯父泉下有知钱钟书成为名满天下的学者,自会欣慰不已吧。

钱钟书爱读书,七岁以前便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家中收藏的《西游记》、《三国演义》一类古典名著。看罢,他只觉意犹未尽,便在书摊租些别的小说看,每一次都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忘了回家,直到伯父出来寻他。

他记忆力好,口才也好,回家后,便滔滔不绝地向两个弟弟讲他看过的内容,连武打的场面和人物的对话都描述得绘声绘色,讲到兴处,还手舞足蹈,不能自已。

此外,他还心细如丝,总有些奇怪的联想和对比。看了《说唐》,他只觉《三国演义》中关公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敌不过李元霸那对八百斤重的锤子,而李元霸的锤子,又如何敌得过《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

可以将小说中好汉们的兵器重量记得一清二楚的钱钟书,却独独识不得"1、2、3"几个阿拉伯数字,让一贯严肃的父亲气得咬牙切齿,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看着整日只知跟着伯父吊儿郎当闲逛、贪吃贪玩贪看小说不完成正经功课的儿子,钱基博很是生气,只得趁着兄长不注意,抓钟书学数学,只是教来教去,钟书就是不开窍,气极的他发狠使劲拧儿子,还呵斥他不准哭,也不准告诉伯父。

钱钟书真的不哭不说。只是晚上,伯父看到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是知道了。气恼加心疼的钱基成,将钱基博好好训斥了一番。

小孩子不免爱玩,再加上长孙的地位,及大伯父的宠爱纵容,他在自家十余个堂兄弟间,常以老大自居,有人说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其实,这个老大,他确实当之无愧,因为他口才好,根本没有人能吵得过他。

而他,小小年纪,确实也有几分狂态。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他都不在乎,敢当面批评嘲弄。当然,他威严的父亲除外。

一九二〇年秋,已满十岁的钱钟书与钱钟韩一起考上了东林小学一年级。只是入学没几日,便传来了大伯父去世的噩耗。虽然对死别还有些许懵懂,但他却真真切切地感到难过,他一边哭喊着"伯伯",一边向家里跑,他扑在伯父身上哭着叫着,只是那疼爱自己的伯父,再也听不到那声声的呼唤。

伯父去世了,从此后,他的教育,成了父亲一个人的事。伯父是慈爱和蔼的,令他时时怀念,而父亲却是严肃刻板的,在他心里平添了几分畏惧生疏,从不会想到向父亲要钱,哪怕是买书买笔买本子。

他是顽童,常常把课堂搞得鸡飞狗跳,有时拿着弹弓射人,还曾经把抓到的小青蛙带进教室。为此,他常被训斥罚站,只是他嘻嘻哈哈,混混沌沌,边站边乐,没有丝毫胆怯之意,更谈不上愧疚之说。

可以说,钱钟书从没有规规矩矩地听过课,不管是国文、数学还是英语。他不看课本,只顾浏览自己带的小说,而这个小顽童,也只有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才会安静下来。

他的数学,依旧糟糕得一塌糊涂,而他的国文,却出奇地优异,尤其是作文。小楷虽然潦草,歪歪斜斜,但他的文采却是有目共睹,常常得到"眼大于箕"、"爽若哀梨"一类佳评。或许,舞文弄墨真的需要些天分。

他是倨傲的,满不在乎,万事不愿求人。他也有些许自负,有着目空一切、信口开河的性情。他的父亲对此很是担忧,怕他祸从口出,得罪些什么人,便特地把他的字改为"默存",告诫他能"以默获存"。只是这匹桀骜的骏马,真正做到"以默获存",恐怕已经是"文革"时期了。

一九二三年,他与钟韩一起考入了苏州桃坞中学。那时他十三岁,依旧不知用功,数学烂得一如既往,英语也不十分突出。但因文学的兴趣和天赋,他自由驰骋,随心发挥,入学不久,便在初高中同学共同参加的中文竞赛中获得了全校第七名,大受校长和老师们的青睐。

桃坞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校长是外国传教士,外文课也是外教来上,地理等其他课程也是全英教学。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他渐渐喜欢上了英语,迷上了外文原版小说,在课堂上,他从不听课,也不看教科书,只低头阅读一本又一本的西方原著。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里,他读完了《圣经》、《天演论》等许多西方名著,英文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名列前茅,还明显高出其他同学许多,连外教都夸他英文纯正,没有丝毫中式英语腔调。

一九二四年,钱基博远赴清华大学任教。少了严父管教,他成了脱缰的野马,在一大批小说杂志间恣意翱翔,包括《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还有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

只是钱钟书自由散漫惯了,总经不住父亲突然归来查岗。那天晚上,父亲回来了,第一件事便是命他和钟韩做篇文章,他因不文不白的措辞、庸俗怪诞的用字,得了父亲一顿痛打,狼狈不已。

这顿痛打,仿佛把他打醒了。他开始发奋用功,不再偷懒,治学态度也由杂览转为专攻,只是一切仍以兴趣为重,常常别出心裁,下笔有神。

一九二七年,江浙沪一带被北伐军占领。国民政府不准基督教《圣经》作为教会学堂的必修课,惹得桃坞中学停办抗议,钱钟书与钱钟韩只得重新考入无锡辅仁中学学习。

当年,辅仁中学举办了国文、英语、数学三科的全校竞赛,刚入学的钟书国文、英语全是学校第一,而钟韩则国文、英语第二,数学第一,两兄弟以绝对优势压倒一干高年级学生,引起极大的轰动。之后不久,两兄弟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他不是循规蹈矩之人,也不算刻苦听话的乖乖少年,却也从时时挨父亲打的顽劣孩童,长成了学有所成的勤奋青年。他是聪明的,用一腔热情与天赋,自会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当世界遇见才子,便不只给他天赋,还会给他经历。

君生我未生

未及相逢,他徜徉在迷离的江南水乡,走过岁月,慢慢成长。

如果真有冥冥之中一切都已注定,如果他们出生、成长,独自走过二十几年的旅程,只为了圆满相逢时可以匹配的爱情,那么曾经有些孤寂的年月,也会充盈上别样的风采。

只是遗憾无处不在,处在人生路,他们各安一隅,无人知晓未来的点点滴滴。素手调墨,羽笔轻拈,相思腕底,静待流年,何时才能见到,那纯白如羽的华裳?

一九一〇年十一月,钱钟书出生时,杨绛还只是一个小胎儿。一九一一年七月,杨绛出生了,而钱钟书也只是咿呀学语的襁褓孩童。他们在不同的天空,顺着人生脉络,向着同一片星空缓缓前行。

谁人懂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哭泣,又有谁懂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遗憾。不过还好,作为观者,我们知道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走过了静水流深的温润的六十六年。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未老。这样的不紧不慢,才是刚刚好。

那么,请将视线远放到民国初年的古都,看看刚刚出生的美丽女婴,怎样长成钱钟书中意的模样。

她是杨家第四个女儿,乖巧可人,小名唤作季康。杨家也属名门望族,父亲杨荫杭是刚正不阿的江南才子,精通东西方政治法律,也是一位热心革命的新派人士。

在安详的四合院里,在飘逸着书香的灵动阳光下,她快乐地成长。父母虽是旧式夫妇,却相亲相爱,如一对老朋友,后来,杨绛如是写道:"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也常有,不过女方含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父母至情相爱,家庭和睦美满,无疑给揉着惺忪睡眼来到世间的儿女们更多的温暖。在父亲豁达幽默的言谈间,在母亲细致入微的爱抚下,小季康度过了滋润幸福的童年。

最让杨绛感动的,是六岁那年的一个寒冬。那是个风雪弥漫的晚上,大风呼啸,摇曳着阵阵尘埃,忙忙碌碌的母亲突然着急地说:"啊呀,阿季的新棉被还没有拿出来。"随后她差人拿了洋灯,匆匆穿过白雪盖地的后院,去箱子间拿为小女儿置办的新棉被。

依旧懵懂的杨绛却心细如丝,她在温暖的房间,看着母亲手中摇摇晃晃的洋灯和同样摇摇晃晃的母亲的背影,禁不住想要泪流满面。她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只是模模糊糊,一种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

岁月淡淡流淌,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行进着。一九一六年,杨绛五周岁,父母把她送进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女高师")附属小学念书,那时她的三姑母杨荫榆正巧在女高师任学监,有时也会来附属小学转转。那时的三姑母还是个和蔼可亲的女青年,一点也不怪,很受女高师学生的喜欢。有一次,杨绛正和小伙伴们在饭堂里吃饭,三姑母带着几个外宾进来参观,正在叽叽喳喳的同学们顿时没了声响,只神态肃然地埋头吃饭。

那时,小杨绛背对门坐着,饭碗前掉了些米粒儿。三姑母从她身边走过时,低头在她耳边轻轻说:"粒粒皆辛苦。"乖巧早慧的小姑娘赶紧把碗前的米粒儿吃了,别的同学瞧见,也纷纷将零落的米粒儿塞进嘴巴。

因着深受三姑母的爱戴,女高师的女大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话的小杨绛,常常带她去大学部打秋千,当秋千如张开翅膀的鸟儿飞向天空,她的心怦怦直跳,双手紧紧抓着粗壮的绳子,她是害怕的,只是乖巧如她,自是不会说的。

有一次,女大学生们开恳亲会,要演三天戏,她们便借杨绛演"花神"。于是,一个辫子盘起,插满花朵,还穿着贴满金花的戏服翩翩起舞的花仙子便活脱脱地现了身,惊羡旁人。

还有一次运动会,一个跳绳的女大学生让她扮演小卫星,围着自己绕圈圈,还专门为她准备了台词。小小的杨绛,便在天高地阔的运动场上,含羞带怯地绕圈跳绳,只是说台词时,太过细语轻声,惹得一位老师直说:"你说了什么话呀?谁都没听见。"

这是她的童年,琐细间包裹着不张扬的快乐,而这份快乐,与她的三姑母是分不开的。后来,杨绛回忆说:"演戏借我做"花神",运动会叫我和大学生一同表演等,准是看三姑母的面子。那时候她在学校内有威信,学生也喜欢她。我绝不信小学生里只我一个配做"花神",只我一个灵活,会钻在大学生身边围绕她跳绳。"

只是,童年的记忆不只是欢乐,有时还夹杂着点点悲伤。一九一七年五月,时任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的父亲,为维护民主法治的公义,把贪污巨款的交通总长许世英拘押起来,还不准保释。

这便是她的父亲,刚正不阿,连上级和民国政府有头有脸的人物为此事打来电话,他都没有妥协。只是这样"铁面无私"的模样,得罪了不少人,第二日,他便被停职审查,杨家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祸不单行,六月,张勋复辟,乱了北京城,也乱了人心。为了家人安危,父亲只得带家人去外国朋友家避难。那时,杨绛的两个姐姐在上海读书,正值暑假,因北京太乱便没让回来,只去了无锡老家。只是想家心切的二姐,回校没几天便得了风寒,进了医院。

母亲得了消息,很是不安。母女连心,或许她已感觉到些什么,她当即乘船去了上海。只是还是晚了,当她赶到上海的医院时,杨绛的二姐已目光涣散,直拉着母亲的手哭。

不久,母亲回了北京,只带回了大姐,杨绛再没有见到过二姐。而母亲,也因为伤心哭坏了眼睛。看着神色悲伤的一家人,只有七岁的杨绛从那时便懂事了,为二姐为母亲伤心流泪。

同类推荐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原名傅乃琦。作家。中篇小说集《粮食》,罗烽,剧本《台儿庄》、《总动员》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宇宙制造者

    宇宙制造者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穿越之师妹别跑

    穿越之师妹别跑

    自幼丧父,亲人的过世,爱人的背叛,让梁雪复仇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投水自尽,神器现身认主,身份变迁却遗失了部分记忆,曾经被爱人伤透的那颗心却铭记感情的伤痕~流世经年,站在世界的高峰,却突然发现爱着自己的那个人,原来一直默默守护在她的身后~
  •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只不过当了一次梁上君子,就被这个俊美到祸国殃民的腹黑男给逮住了!女人,你拿走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必须对我负责!他嘴角漾起一丝邪魅的笑。她斜睨了他一眼,笑吟吟道,好啊,只要你有本事能逮住我!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养生保健枕边书

    养生保健枕边书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养生角度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你只需要改变一个观念或生活习惯,从更科学、更合理的养生角度,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揭示生命和健康的奥秘,其不仅沿袭了人体健康的基本法则,帮你防范来自生活的侵袭,更是在传统预防医学的观点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见解和精华性的提炼,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益寿延年的目的,并告诉人们人体生病的真相以及不生病的秘密。书中不仅完整、直观地剖析了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免予疾病的困扰。让健康伴随你一生。养生就是顺应自然,同时又具体、科学、详实地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养生方式及不生病的对策,本书就是你的健康小卫士,是一本值得认真一读的养生好书!
  • 千年调

    千年调

    一曲情长久搁置了千年终成千年调,九重天外的雪山夜夜冰霜消了飞雪淡了颜色,远人未归。一株承载着上古之神魂魄的九转莲花,一位是九重天上桃夭殿的上神冥夜,她的救命之恩,她的师傅,她伴其百年心生爱意,不知是谁不懂不识爱意还是姻缘簿上无二人姓名,终究是聚少离多情深缘浅。以世间情爱之力,聚这世间痴情怨换那姻缘簿上一双姓名生生世世。眉间的一点朱砂痣,遗落的心头血,恩义情仇,爱恨茫然,尽化作一曲千年调,奏起世间痴情人。黄泉有一块三生石,可知前世今生未来,凡人可以在哪里求的姻缘,神可不可以?神若想要姻缘可不可以去求这块三生石?不能吗?凡人若想要求得姻缘都可去三生石上刻那一双姓名。神,若想要一桩姻缘又该去求谁?今日起,你便是我冥夜的徒弟了。弟子汐诺见过师傅,汐儿定会铭记师傅进入的教诲不愧于天不愧于地。不愧于师傅,汐诺在心中默默加了一句。师傅,你千万别不要汐儿,惜儿会听话的。我从来没说过不要你。师傅,你说的是真的吗?为师从不妄言。师傅,你一定要记得,你说过不会不要汐儿的。师傅,你可知道在凡间替女子绾发是何意?这是九重天上,凡间之事无需过多在意。到底是不知道的吗?放好冥夜,扑通一声,汐诺直直的跪在子夜面前,连磕三个响头,神色哀戚的说:求天帝救救师傅,汐诺什么都愿意做,只要你救救师傅。九转莲心便是自己的心脉,心脏,在百年前这颗心已经给了师傅,现在只不过是将这颗心拿出来,这颗满是师傅的心。汐儿,傻站在那里做些什么,快来见过你师叔。你是何人?汐诺身子一颤,望着坐在首位熟悉的身影,缓缓说道:我叫汐诺。碧落湖畔的玉兰花开得很美。下次不许再接近这里。但那句不允许,那冷漠疏离的声音,却生生撕扯着汐诺的心。
  • 黑客老师:再黑我试试

    黑客老师:再黑我试试

    她除了学习就是打游戏,一次闲聊,她得罪了IT界风云人物,从此她再没有安逸的网游打BOSS生活,第一次她游戏里莫名成了抛夫的毒妇,她大呼:“黑客,敢再黑我试试。”好不容易遇到终极大BOSS,刚爆完准备捡宝,电脑突然蓝屏,她猛敲键盘:“黑客,我恨你一辈子。”电脑里突然多了一些电影,她暴怒:“黑客,你死定了。”黑客终于有了回应:“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不过那些电影你多看看到是可以培养我们的感情。”她暴走,之后总结,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