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19

第19章 望兴叹·苦中作乐也是甜(1)

第三位教师尖兵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陆续发表了不少的作品集,《人·兽·鬼》是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这本书的手稿是杨绛在兵火仓皇中留存下来的,钱钟书在两人留存的样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是对一个爱人最高的认同和赞美了吧,杨绛和钱钟书一直保持着这种最美好的关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种是始终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影中,例如,许广平和张兆和;或者一方极其出众,相比之下另一方虽有才华却不够闪亮,例如,萧红和丁玲;还有一种就是齐头并进,相互扶持,钱钟书和杨绛就是这第三种了,可谓是"天作之合"。而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女儿阿圆后来也十分出色。

杨绛并没有因为站在钱钟书的成就面前变得暗淡,她对文学的研究、对翻译的钻研都让人敬仰。两个人经常一起研究一本书,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讨论,互相补充,对对方的作品提意见。在钱钟书身边,杨绛是一位称职的同行者,又做好了作为妻子应该做的一切。对于每种角色的扮演,她都尽心尽力,让人称赞。

阿圆小时候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让父母都很揪心。上小学的时候,只上了一两个星期就生病了,被接回家,反复几次,她从来没有完整地上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后来杨绛决定在家教阿圆,所以阿圆的整个小学都是妈妈在家教的。

一九四七年冬,阿圆病最严重的一次,右手的食指骨关节肿大,检查的结果是骨结核。医生对杨绛说:"此病目前无药可治。"阿圆含着眼泪跟妈妈说:"我要害死你们了。"小小的她竟然懂了医生的意思,杨绛看着可怜的娃娃,心里万分难过。

好在医疗条件日益变好,家中的条件也有了改善,杨绛听医生的话喂阿圆按时吃药,吃维生素和各种补养品,并且卧床休息,十个月后竟然好了。杨绛这才松了一口气,阿圆算是被妈妈抢回来一条命。

后来大夫说,一般的孩子如果得了这种病,大多数都会转到脚部,然后转到头部,命不久矣。阿圆康复之后,整个人胖了一圈,杨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但是紧接着她就病了,天天发低烧,体重也一直在掉,检查又查不出原因。

之前的杨绛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看书也会一边织毛衣一边翻书,她说自己的双手已经进化成"自动化的机器"。生病之后她就没有了精神,总是打蔫儿令钱钟书很担心。一九四九年,钱钟书接到清华大学的聘书时,说:"换换空气吧,也许换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被钱钟书说中了,他们到了清华大学一年后,杨绛就自愈了。

虽然阿圆的功课是妈妈在家教的,但是她完全继承了爸爸妈妈爱读书的优点,对什么也都领悟得很快。十一岁的时候,她随爸爸妈妈到无锡老家团聚。白天的时候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闹闹,阿圆也不好奇,独自躲在厢房里看书。爷爷在一旁睡觉,她看到爷爷脚在外面露着,便过去给爷爷掖被子,然后守在桌子前安静地看书。

爷爷醒来,看到她十分乖巧地在那里,便跟她说话,问她看的是什么,还考了考她,结果大吃一惊,还小的阿圆居然读过了《西游记》、《水浒传》,而且还读外国小说。于是爷爷称赞阿圆是"读书种子"。阿圆很开心听到这样的夸奖。

阿圆在上海读完了初中一年级,来到北京以后,本应该读初二,家中打算让她上清华大学的附中读书,但是她的年纪不符合要求,太小了,学校只让从一年级开始读起。阿圆后来便不去学校学习了,跟妈妈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生活,杨绛刚开始辅导她学习,初中二三年级的课程都没有问题,却有一科让杨绛有些头痛,就是代数。

数学方面的确不是杨绛擅长的,便问阿圆:"妈妈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吗?"没想到,阿圆居然真的无师自通,学起来并不吃劲,后来参加了一九五一年的考试,被贝满女中录取,代数居然是满分,杨绛特别为自己的女儿骄傲。

其他时间,阿圆还帮爸爸做一些简单的事,她的心思很细,很多事情大人没发现,她就发现了。她帮爸爸登记学生考试的分数,发现有两个人的课卷都用了不寻常的紫色墨水,阿圆说,这两人肯定是一对朋友,后来果然被她猜对了,连钱钟书都很惊讶。

当时钱钟书经常出门,出门前便多次嘱咐,不是让大的看好小的,却是让小的照顾好大的。

阿圆使劲地点点头,事实上,确实是她照顾妈妈。一次下大雪,家中做事的老李妈不在,没人往屋里挑煤,阿圆知道妈妈肯定不会让自己去做这个事,但是她又想做点什么帮助妈妈,便一个人去雪地里把盖住的猫屎都挑了出去,让妈妈少一个工序,做起来轻松些。

爸爸不在,阿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小大人,什么事情她都想着,还担心妈妈的安全,她心里时时念着爸爸的嘱托,她要做好。

后来阿圆住校了,每周末可以回家,她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把脏的衣服和床单都带回家里,她总是自己洗。同学们都说她不像是独生女,一点没有被娇惯的影子。阿圆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让回家跟妈妈谈谈"三好学生"的感想,杨绛说她:"哪三好?"阿圆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三好学生"是给的荣誉罢了。

阿圆的身体果真不好,后来又有复发的迹象,便听大夫的建议休学一年,跟妈妈在家,陪妈妈读书,陪妈妈去图书馆借书,对于读书这件事她的痴迷程度完全继承了父母,而且也是各种书籍都喜欢,还学习了俄语、英语。

阿圆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和其他表现都很优秀,被推荐入团。有一天她回家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好像被什么事情困扰着,后来她说:"他们老叫我入团,我总说,还不够格呢,让我慢慢争取吧;现在他们全都说我够格了,我怎么说呢?"她还说:"入了团就和家里不亲,家里尽是"糖衣炮弹"了。"杨绛这才知道,女儿原来是怕入团了,就需要跟家里保持距离,就不亲昵了。

后来阿圆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老师,她之前就说,自己的志愿是像爸爸一样当"教师的尖兵",家中对阿圆的这个决定都十分支持,后来阿圆证明了,她做到了"尖兵"。

高校范围内的大调整开始了,杨绛和钱钟书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职位也从教授变成了研究员,住所也从清华园迁到了中关园,两个人还给新家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容安室",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伴随着两个人的生活。

杨绛没有中断自己的翻译"事业",在间隙时间中翻译的一些作品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解放后她翻译了四十七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获得了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的夸奖。

过五关斩六将

一九五六年,"拔白旗"的运动又开始了,所谓"拔白旗"就是指在当时"大跃进"的过程中,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以及一些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都作为"资产阶级白旗",对其加以批判、斗争,甚至处分的做法就是"拔白旗、插红旗"。

杨绛的一些涉及西方文学的论文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都是"白旗",杨绛暗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写文章了,省得被拔,只做翻译。钱钟书说她是"借尸还魂",她只是想借此"暗度陈仓"。如果从此让她不再接触文学和书籍,那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反右"的开始,让他们周围的很多朋友落难了,杨绛夫妇小心处事,谨慎地生活着。到了一九五八年,灾难还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两人都被扣上了"帽子",文章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毒瘤",成了不可不拔的"大白旗"。

杨绛之前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被指"不但不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斐尔丁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反而歪曲、贬低了斐尔丁作品的意义……这样的论文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有害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小的罪名,钱钟书也没有幸免,两个人在批判会上沉默不言,用无声表达着自己的遭遇,好在他们平时处事低调、为人随和,对他们批判的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的。

当年十月,文学所决定分批派人员去下乡改造,杨绛被分在了第一批,钱钟书在一个月后也被分配了下去,当时的阿圆已经在炼钢厂工作。

阿圆在钢厂跟了一位师傅,因为她会画画,便让她去画图。但是之前画的画跟现在的完全不同,阿圆便到书店去买书学习,师傅很欣赏阿圆,因为阿圆能画出很精准的图来,并且按照她画的图便能做出模型来。最后在阿圆离开的时候,师傅还送给阿圆一个碗口大的毛主席头像,阿圆也算没受什么苦。

杨绛本可以不去的,当时有规定,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同志可以免于下乡。她身体不是很好,下乡条件艰苦,她还担心家中一老一少,但是不去影响又不好,少不了人借题发挥,所以杨绛还是决定"下乡"一去。

下乡的地方在北京附近的郊区,不算远,一起去的二十多个"同病相怜"的人,刚到山里,同行来的老先生指着远方一个在干活的姑娘说:"瞧,她像不像蒙娜丽莎?"

大家都认同他的这个说法,可惜的是山里的人不知道蒙娜丽莎是谁,不过他们从这些人的表情里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姑娘吧。这就是属于知识分子的笑谈。

集体生活开始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有一同来的人做伴,之前杨绛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来到这里之后,她才发现接下来的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

杨绛后来写了一些文字,记录这段时间发生的"过五关":

第一关是"劳动关",虽然杨绛不是生活在什么特别殷实的家庭中,但是农活她是没做过的,而且她现在已经不是年轻人,没有太多力气,所以只能给她挑些她能做的,比如砸玉米。

第二关是"居住关",杨绛之前好奇土屋茅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现在算是真真儿地看到了。来的第一天住的是一间空屋的冷炕,后又改到缝纫室的竹榻上,很小,翻身都会掉下来,最后住的是当地的托儿所,四个人挤在一起,这些经历都是她未曾预想到的。

第三关是"饮食关",平时杨绛胃口小,吃不了什么东西。来到这里早晚稀粥,穿插的是玉米面窝头,不好吃是其次,重点是吃不饱,还难消化。杨绛做梦都是吃好吃的,醒来之后,发现是黄粱一梦。

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最难过,农村的厕所十分简单,缸上搭个板子就是了!一次杨绛吃绿豆粉面条,半夜闹肚子,壮着胆子跑出去,结果大门锁了,她是又急又怕,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家中养的猫咪,她便找了个地方挖了个坑,畅快后再填上,上面还撒了些落叶,灰溜溜地回到床上。

第五关是"卫生关",干净了半辈子的杨绛,那段时间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洗手洗脸都舍不得用,吃饭也只用手背一抹就算完了。

虽然难关接二连三,不过杨绛有自己特有的慰藉,那便是钱钟书的来信。他的信是每天都有的,用规矩的小楷记录着所思所想所行,这是钱钟书一直有的习惯,不曾间断。

大家都笑杨绛信多,其实大家心里都是羡慕的,亲人的消息是心中最大的牵挂。杨绛的信从不扔,都很规整地折好放起来,想起来拿出来再读一下,慢慢地衣服口袋就鼓鼓的,她都贴身带着。虽然信中内容没有不妥,但经过之前亲眼所见扣帽子的过程,她还是心有余悸,不太放心放在其他地方。

同类推荐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庶女芳华

    庶女芳华

    穿越了,她没想到自己居然穿越在一个庶女身上,母亲因家道中落,良人悔婚,无奈之下做了良人的外室。父亲除了寄些银子对她们多年来不管不问。忽然有一天嫡母知晓了她们的存在,于是,母亲被人莫名其妙的毒杀,亲生弟弟被人毁容。这一切发生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原本准备偏安一隅的自己,只得归来投入到这一场阴谋诡计当中…嫡母心狠手辣,你不是最恨我母亲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吗?那我就叫你低到尘埃里。叫父亲再不看你一眼。嫡姐蛇蝎,你不是最想嫁给皇子享受荣华富贵吗?我叫你只能嫁给你厌恶的纨绔子弟。无良父亲,你不是为了官运畅通,放弃母亲吗?我叫你后悔莫及。次生再无心愿,只想偏安一隅,一壶酒,一叶舟,了完此生。可是,那个皇子,你不要再发出那种声音打搅我好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上我你死定了

    爱上我你死定了

    呜……可怜的我因为早操迟到的原因,被班主任硬生生地‘拖’上了舞台,要在全校师生的众目睽睽之下做广播体操?呜……好丢脸哦……伤心欲绝的我躲到后院的假山后面偷偷地哭泣。正当我哭得天昏地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位超极美少年!哇哇哇!真是帅呆了。他拿着手帕对她做什么?擦眼泪!不会吧!是幻觉吗?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有这般‘艳遇’……
  • 修罗武神

    修罗武神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等级:灵武,元武,玄武,天武,武君,武王,武帝,武祖....
  • 黑暗史诗

    黑暗史诗

    风夜进入了知名游戏《黑暗史诗》。游戏提示如下:一.角色死亡即消失。二.有正负成长之分。三.无止尽的地下城。四.击杀物体得经验。五.存在既是合理的。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惹上邪魅王爷:废材小狂妃

    惹上邪魅王爷:废材小狂妃

    一朝穿越到以武为尊的青乾大陆,二十一世纪顶级联邦特工,成为人人不屑一顾、任人欺凌的侯府废物大小姐。不能修炼的体质?那她就为自己打造一副全能身体。没有令人羡慕的兽宠?她就去驯服令人谈之色变的上古神兽。她明千城,将成为青乾大陆的主宰,以她为尊。顺她者生,逆她者——亡!
  •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本文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踊跃跳坑!传说,这是一个双面腹黑王爷扮猪强吃小白兔的故事。传说,此类文文十分罕见,能帮助偶们实现侠女梦!女主缺筋小白,男主邪恶腹黑。她是承相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却自小有一个行侠仗义,做一代女侠的梦想!身为相府千金,不想做皇后王妃,却有一个嫁人只嫁大师兄的光辉理想!他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亦是皇帝最宠溺的三皇子,但他却是一个泪做的王爷,朝野上下受尽嘲笑,皇子之中受尽欺辱。当某女侠打上某王爷,又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某受虐成性的王爷又将在她面前展现怎样一番惊世风华?他的绝世姿容,三千强宠,又能否改变她非大师兄不嫁的初衷?女主虽然灰常滴不着调,但是作者除了偶尔会一点点低调恶搞之外,还是很着调滴!收藏、钻石、鲜花神马滴统统向偶砸来吧,只要不是板砖,全部欢迎!
  •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王爷太倾城:嚣张少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韶华极盛时抽身离去,爱得短暂凄凉,如光一样消逝…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方可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冷傲雪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江湖女子。亲情与爱情的两难,她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