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200000004

第4章 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1)

——学习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体会

洪成玉

王力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的《汉语史稿》,把历史悠久的汉语看成是动态的、立面的,有着时间层次,是在不断发展的,并用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对汉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历时研究。在此前的一些研究语法和词汇的论著中,往往把上下几千年的汉语压缩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考察,古今混杂,甚至以今律古。王先生的《汉语史稿》和此后的《古代汉语》,一改既往的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从而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篇章。

《汉语史稿》涉及到汉语发展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有继承,有吸收,有独创,有理有据,体现了王先生博大精深的语言学思想。我在学习以及此后的研究实践中,对王先生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并有其特殊规律这一思想,有一些逐渐加深的体会。这个体会就是:语言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一、语言发展的渐进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交际功能,决定了它的发展只能是在使用群体不知不觉中缓慢进行的。一个适应交际需要的新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一个不适应交际需要的旧的语言形式从减少到消亡,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王力1957:5)。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新兴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的渐变进程。这个进程,主要表现在量的渐增性、点的渐扩性和时的延续性。

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初始的萌芽阶段,数量总是非常稀少,然后由少逐渐增多。汉语史表明,一个处在萌芽阶段的新的语言形式,其量很少,有时甚至少到今天在研究它们的时候,对其真实性令人产生怀疑的程度,误以为它们是经过后人传抄、改动或误刻所致,并因而导致看法上的争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系词“是”的产生时间的讨论。郭锡良先生还为此在综合各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的系词“是”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其间还不时向王先生请教,最后写成了《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争论的几点认识》(以下简称“郭文”)。郭文按王先生对系词的认识和方法,在现存先秦古籍中,只找到了四例疑似的例子: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

郭文经考证分析,排除了③④两例,然后说:“剩下两个例句,我们虽然没有材料论证它是否传抄之误,但是在先秦那样多的语言材料中,判断句成千上万,唯独只有两个系词‘是’,这是很值得怀疑的。”(郭锡良1990:116)产生怀疑的唯一原因就是:数量实在太少,不成比例。如果从语言发展的渐进性来看,我们不妨承认,剩下的两个例句就是系词。郭文在下文也说:“我们认为应该承认西汉‘是’已经用作系词,甚至不排除战国末期系词‘是’就已经萌芽。”(郭锡良1997:118)

到了两汉时期,系词“是”开始逐渐增多,但数量仍然是很少的。郭文在“对两汉系词‘是’的探讨”的章节里,所列举的系词“是”总共只有19例,其中还包括疑似的例子。这也有助于说明,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初期,其量总是很少很少的,有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

有时,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产生时甚至可能是孤证。例如表示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们”,约产生于唐代,开始写作“门”。唐刘知几《史通·外编·杂说中》:“渠门底个,江左彼此之词。”王先生认为“但这只是一个孤证,而且意义不明。一般还是认为词尾‘们’字起于宋代,在最初写作‘懑’(满),后来写作‘’(瞒)、‘门’、‘们’。”(王力1990:73)王先生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孤证”,但紧接着又说“一般”,可见王先生并没有否定这个孤证可能就是词尾“们”的萌芽。对一个孤证存疑而不贸然肯定,这正反映出王先生治学极为严谨的态度。

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处在萌芽状态时数量很少,不仅语法现象中存在,词义现象中也存在。先秦的文字义,一般由“文”或“名”表示。如:

书同名,车同轨。(《管子·君臣上》)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仪礼·聘礼》)

于文,皿虫为蛊。(《左传·昭公元年》)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

“字”的本义是生育。《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约在战国时期引申出文字的意义。如《商君书·定分》:“有敢剟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好像与语法现象偶合,表示文字义的“字”,在先秦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也只有一例。虽然这也只是一个孤证,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可“字”的文字义,战国时期就已产生了。西汉时期,“字”的文字义的使用频率仍然很低。《史记》中仅6见,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吕不韦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太史公自序》。西汉时期的其他子书,如《淮南子》《新语》《新书》等都还不见“字”用于文字义。这说明,一个新的语义的产生,普遍有一个量的由少逐渐增多的过程。

至于语音发展的量变过程,还一时找不到这样能说明问题的语料,但现今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变化,似也显示有这样的迹象。例如“微”“危”“巍”等字,1950年出版的《中华新韵》都读wéi,阳平;而当今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注音为wēi,阴平。“期”的读音也类似“微”,原也读阳平,现一律读为阴平。邮票的“邮”,维持的“维”,尽管现代辞书还注音为yóu、wéi,但“邮”在口语中用作动词时,如“我给你邮过去”,口语中也常常念成阴平;“维持”的“维”,口语中也常念成wēi。如果说,我们根据这个语音迹象进行假设性的预测,某些浊声母的阳平字,呈现出有可能向阴平发展的趋势,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恐怕这样的字也会有一个慢慢地由少增多的过程。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点的逐渐扩散。点的逐渐扩散与量的逐渐增多,两者看起来似有联系,但所指内容却各不相同。量的增多,是指新兴的语言形式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是一个数的增多的概念,并能形成时间层次。如系词“是”在先秦只有两例,汉以后逐渐增多,魏晋时期才逐渐稳定。

点的增多,是指使用这种新兴语言形式的人和居住区,从一小片,逐渐连成一大片,是一个面的逐渐扩散的概念。语言既然是交际工具,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进入交际活动,开始总是在较少的人和较小的范围内流行的。如果某个时期,出现一例新兴的语言形式,尽管只有一例,也标志这一形式已具有并实现了其交际功能,而且已得到了这一小范围内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不可能在交际活动中出现。

因此,点是一个用同一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人群或地区。如果我们不排除郭先生所举的两个先秦的“是”就是系词,就可以据此判断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在相互交往中已经开始使用系词“是”了。这两个例句是: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是鲁国人,在今山东境内;韩非是韩国人,在今陕西境内。这说明先秦时期,这两个地区中已经有人群使用系词“是”进行交际活动了,尽管反映在书面语言上只有两例。

经郭先生辨认,《史记》中有8例系词“是”。《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司马迁与韩非是同乡,也是陕西人。我们据此不妨做一个合理的推测:汉代的首都在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全民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系词“是”这个新兴的语法形式,正是从这个点,也即从这个地区,逐渐扩散到全国的。还有一个看似巧合,实际上也有其必然性的例子。《史记》中的8例系词,其中5例是记叙汉以前的传记中出现的;另外3例是记叙汉代的事,有2例是司马迁转述的,有1例“此是家人言耳”,是汉代人亲口说的话。这个例句见《儒林列传》,原话是:“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而辕固生是齐人,即今山东境内,与墨子是同一地区的人。齐、鲁是古代的文化中心,在陕西境内的长安历来是古都,也是汉代的京都。一般说,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比较高。一些新兴的语言形式,总是首先在这些地区产生,并先在这些地区间传播扩散,然后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看来,系词“是”最早也是在这两个地区产生和使用,决不是偶然的。

还有一个多少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史记》中的8例系词“是”,其中有关汉人的2例,《汉书》虽也转录了《史记》的原话,但其中的系词“是”却被删去。一例是以上所引的“此是家人言耳”,一例是“朱家心知是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前一例,《汉书》收在《儒林传》,改为“此家人言矣”;后一例,《汉书》收在《季布传》,改为“朱家心知其季布也”。《汉书》的作者班固也是陕西人,理应知道《史记》中的这两个“是”并没有用错。之所以把《史记》中的两例系词“是”改掉,从中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即系词“是”到东汉初年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主要还是在口语中流行。而《汉书》作者却好古,思想保守,喜欢用古字古义,排斥新的语言形式,有意删去新的语言形式系词“是”也在情理之中了。我们也应该因此赞扬《史记》作者司马迁,正因为他的思想开放,乐意接受新的语言形式,才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的发展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语料。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时间的延续性。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发展到稳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如王先生所说:“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这是符合当时汉语发展的客观事实的。我国社会长期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阶段,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商业不发达,教育不普及,交通很落后,加上幅员辽阔,山河阻隔,人员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很小。这就决定了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产生以后,要普及到全国“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如系词“是”的萌芽到成熟,就经历了几百年时间。郭文所举的汉代不满20个例句中,其他的分别引自《韩诗外传》《穀梁传》《说苑》《盐铁论》。《韩诗外传》的作者韩婴是燕人,即今北京地区人;《穀梁传》的作者是穀梁赤,是鲁人;《说苑》的作者是刘向,是沛(即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四世孙,长期在京(长安)做官;《盐铁论》的作者桓宽是汝南人,即今河南上蔡人。从战国末期到两汉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系词“是”才从陕西扩散到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可谓慢矣。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兵家的智慧结晶,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孙子兵法(双色注音版)》是“国学启蒙书系列”系列中的一本。在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孙子兵法》,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孙子兵法》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山海经(双色注音版)》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 白色驯鹿传奇

    白色驯鹿传奇

    一群驯鹿的领头是一头漂亮而健硕的雌驯鹿,它把所有的爱和智慧都给了最宝贝的白色驯鹿,白色驯鹿跟着聪慧的妈妈学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强大,后来有一次,人们打算在这群驯鹿里挑一头最壮实的来拉雪橇,他们选中了白色驯鹿,各种比赛也获得了荣誉。不久之后即将开展内战的消息传遍了挪威城,在白色驯鹿的帮助下,阻止了这场战争的爆发,而那个企图出卖祖国的叛徒,跟着白色驯鹿一起消失了……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如今,理财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和价值? 大部分人在谈到理财的时候都是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这只是理财带来的表面效应,人们对理财带给我们的益处和价值还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发展迎来“理财时代”,理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理财二字似乎还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是低风险的,而投资或投机都是高风险的,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浓烈的投机氛围之下,理财二字几乎与金融投资或投机同义。本书即花费大量笔墨给大家描绘了投资理财的种种方式方法,希冀每个小细节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 此生唯你

    此生唯你

    苍白的过往宛如淡然消逝的时光,如今的生活该是令人向往和平淡的。面对似乎近在咫尺的点滴幸福却不知所措,散落在遍地无法拾起的痛楚,抹去受伤血渍。人总要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即使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袭来只好任它摆布,有些事冥冥中注定的真相让人彻底绝望。
  • 有蹄大家族

    有蹄大家族

    从来没有哪一种疆界像动物王国一样让我们自由驰聘,也从来没有哪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可以如此:轻松、贴心、灵动。本书是“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这本书里,你将继续跟随少儿科考队。这次少儿科考队将带领你们去考察的是有蹄动物大家族。像斑马、梅花鹿、长颈鹿、大象、犀牛等等等等。想多了解它们这个家族,那就接下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的幸 福忠告》是卡耐基夫人桃乐丝·卡耐基最有影响力的 作品之一,在书中,作者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解释了什么是成熟,如何走向成熟。内容涉及工作、 爱情、婚姻、交友、年龄等诸多方面,并提出了著名 的“成熟”九条标准。《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 夫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中观点独特新颖,作者认 为,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缺乏推动生活的动力;但如 果不成熟,就不会有正确的理想。所以,成熟是我们 的职责,是拯救我们的唯一出路。
  • 女配闯仙缘

    女配闯仙缘

    赵子雅身背巨剑,怀里揣着小狐狸,眼睛看向面色不善的黄之雨。“你究竟想怎样?”黄之雨手扶飞云发髻,面露一声娇笑。“呵呵。我想怎么样?你拿了我的机缘,还问我想怎么样?”黄之雨发狂似的大笑,接着手中的剑就刺向赵子雅的胸口。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赵子雅怀中的狐狸,金光一闪幻化成人,挡住黄之雨的剑。妖皇璞玉,抬起此时此刻怒气阴霾的双眼,说出让黄之雨惧怕的字眼。“黄之雨,你伤了子雅一毫,我要你还一百。”黄之雨眼中终于露出害怕的神色,发狂地说道。“不可能,为什么人人都帮着你。你,明明是你赵子雅你抢了我的机缘,抢走了我的一切。为什么你们都要不帮我,要帮她。哈哈哈……”赵子雅看着发狂的黄之雨,面露不忍,如果不是黄之雨一而再对赵家和她出手。她也不会被逼到忍无可忍。于是赵子雅对妖皇璞玉说道。“现在还不能杀了她,我们走吧。”黄之雨眼里露出一抹厉色,赵子雅,你今天不杀我,日后可别后悔。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鬼王宠妻:纨绔废柴妃

    鬼王宠妻:纨绔废柴妃

    她本是草包小姐,纨绔二世祖,天纵娇横,花痴成性,欲强扑美男不成,反被男人一拳揍得见阎王。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精光毕现。什么,她是草包?!她乃古秘传人,拥有天灵地宝,可练无上神通:我草包?我打得你们变脓包!推荐新文《帝少的心尖宠:天才相师》男朋友要订婚,女主不是她。周小易痛快跟渣男分手后,幸得传承,成了富豪、权贵都争相追捧的玄学大师。手掌生死,能通阴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财富、权势唾手可得。曾经的富二代男友寻上门来,不好意思,现在是你配不上姐了!秦少:“听说你会算命,算下我们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不准,‘就地正法’。”周易:“……秦少,我们熟吗?”秦少不语,直接的扑倒吃了。现在我们熟不熟?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敛财王爷贪财妃

    敛财王爷贪财妃

    新文需要支持,《至尊逃妃》:她,明眸一转,狡诈胜狐;云袖挥动间,有万千风情;他,薄唇轻撇,阴狠似狼;行履踏步中,如那飘飘浮云。她是天下首富之女,貌美如花,倾国倾城,更难得的聪慧无比,还有着点石成金的商业才能,从七岁起就开始执掌云家的商行。但自从十年前被他削去一缕长发,她的冷静与优雅一遇上他就荡然无存。他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风度翩翩,俊美绝伦,更有着超群的智慧,无论是朝政还是军事,甚至在商场上也同样的手腕高超。自从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他就霸道地削了她的一缕长发,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告她已经被他定下。从此,风起云涌!她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卯足了劲的跟他抢生意、坏他的计划,猛扯他的后腿。他与她斗智斗勇,表面上好话说尽,私底下坏事做绝,什么恶劣的事情都能做得脸不红气不喘,威胁她、戏弄她、欺负她,撒下天罗地网,将她骗得团团转,倒成了他今生最大的乐趣。她说:哼哼,走着瞧,我云浅笑要是斗不过他,这辈子就跟着他姓!他说:倘若能将这美丽的对手娶回家,就算要从此以后跟着她姓,也无妨啊!抢票了抢票了,亲们路过就把票票留下吧,不然的话,宝贝要劫色了!╭(╯^╰)╮推荐宝贝自己的文文:《极品特工王妃》:《皇后要劈腿》:《血色妖瞳》:《相公欠调教》:推荐好友的文文:东走西顾的《狂帝的百变娇妻》:妤灵的《冥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