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5节咬人的狗不露齿,严加防范能忍的人
精于世事的人,几乎都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能够忍耐常人所不能忍之事的人,一定会伺机报复,不可不小心。正所谓“咬人的狗不露齿”,越是能忍的人,我们越要严加防范。
在很多时候,忍让并非是出自真心,而是在暗中积蓄力量,如果你没有看到它背后的企图,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忍耐”可以让权力转换在瞬间完成,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退让会使你在几个回合之后,失掉自己的优势。
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君权神授,神权高于君权。
1076年兵荒马乱时,德意志帝国皇帝亨利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最后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要在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对亨利的呼声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前往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亨利屈膝脱帽,整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宽恕了他。
亨利恢复了教徒身份,保住了帝位。当他返回德国后,便集中精力整治内政,将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羞辱之仇。
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这里,我们看得出亨利“含辱负屈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利用苦肉计取得和解,赢得喘息时间,然后重整旗鼓,再和教皇较量。
一句话:能够忍受奇耻大辱的人,内心或极凶恶或极宽阔,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