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500000016

第16章 现代欧洲文学(6)

隐逸派也是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重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欧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朱泽培·翁加雷蒂(1888~1970)、萨尔瓦多雷·夸齐莫多(1901~1968)。隐逸派诗人回避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着意抒写“生活之恶”,刻画人的内心世界的微妙情绪和瞬息间的感受。隐逸派诗歌表现了中小资产阶级被压迫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人们追求民主、维护尊严的意识。抵抗运动的风暴推动夸齐莫多等诗人脱离隐逸派,转而写作社会诗歌。隐逸派在意大利现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同未来主义、隐逸派分庭抗礼的是邓南遮、皮兰德娄。加布里耶莱·邓南遮(1863~1938)写的一系列唯美主义小说、戏剧,表现艺术同环境的冲突,刻画利己主义者的病态心理。随着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邓南遮也变为****吹鼓手,歌颂肩负统治使命的“超人”,鼓吹民族沙文主义,为***张目。邓南遮的唯美主义作品曾风靡一时,为许多作家所效尤。

路易吉·皮兰德娄(1867~1936)的早期创作受到真实主义的影响。他的长篇小说,特别是怪诞戏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亨利四世》,1922),以人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为主题,打破传统戏剧的规范,描写荒诞不经的环境里发生的荒诞不经的事件,表现置身于紊乱的客观现实里的人,被迫戴上种种“假面”,在虚幻中寻求真实,却由此永远失去“自我”,被现实所抛弃。皮兰德娄的怪诞剧表达了意大利从帝国主义向***主义转变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时期小资产阶级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立足点的颓丧和苦闷。

20世纪上半叶,两个著名文艺刊物《呼声》、《哨兵》聚合的文学家、批评家,在建立“新文化”的旗号下,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借鉴欧洲现代派文艺,或以自我意识为作品的中心,或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后来衍生出脱离现实、执著于形式的“艺术散文”派。

1945年是意大利现代历史的转折点。反***抵抗运动埋葬了反动、黑暗的墨索里尼政权,迎来了第一个制宪共和国的诞生。争取社会平等与进步的民主运动在全国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新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新现实主义作家把抵抗运动的激情和理想注进了文学。他们以反***斗争、“南方问题”或战后初期劳动群众日常的生活为题材,予以真切的描写,力求使文学作品成为记述历史的真实和战后严峻的现实的艺术文献。他们塑造了意大利文学史上新的主人公。新现实主义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悲剧,喊出了下层人民要求生存、渴望社会平等和民主的呼声。新现实主义是对墨索里尼统治时期美化现实、歌功颂德的***文学的否定,又同回避现实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的文学形成对照。它继承真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开辟了意大利文学新的蹊径。

战后许多作家的成就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新现实主义相联系。瓦斯科·普拉托利尼(1913~)描写社会生活,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散文”的痕迹。《苦难情侣》(1947)、《麦泰洛》(1955)等,描写意大利工人运动艰难曲折的发展和青年一代的生活、爱情及反对***的英勇斗争,是战后现实主义的杰作。30年代崭露头角的作家埃利奥·维多里尼(1908~1966),把现实主义的描绘同抽象的观念结合起来,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揭示***政权的本质,表现“人性”同严酷现实的冲突(《人与非人》,1945;《墨西拿的妇女》,1949)。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用写非英雄人物的手法来表现抵抗运动,或借助离奇的情节来反映现代社会里人被异化的现象,都蕴含着对人和社会命运的沉思。切扎雷·帕韦泽(1908~1950)的诗歌和小说,抒发对乡土、童年的挚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披露人在虚伪、堕落的社会里绝望的孤独,贯串着对人生归宿的痛苦的反省。

乔尔乔·巴萨尼(1916~)是一位出身犹太人家庭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抒情的笔触,描写故乡费拉拉普通人失去欢乐的生活,或叙述犹太人在战争和***统治时期的苦难。西西里的有名作家朱泽培·托马齐·迪·兰佩杜萨(1896~1957)的小说《豹》(1958),通过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表现了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

意大利现代最著名的作家当推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从《冷漠的人们》(1929)到《内在生活》(1978)长达50年的创作中,比较深刻地暴露了这个阶级日益丧失理想,陷入无可挽救的思想危机,展示出西方畸形的“福利社会”里富裕的物质生活同贫困的精神生活的尖锐矛盾。莫拉维亚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某些作品又可看出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莱奥纳尔多·莎沙(1921~)擅长写社会政治小说,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罪行,对统治集团和各政治党派的行为予以抨击,在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艺术上别具一格的作家还有布扎蒂、莫兰泰。迪诺·布扎蒂(1906~1972)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通过神秘、玄妙的事件,影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的惶惑、恐惧的本能和等待不可抗拒的灾难的痛苦。女作家埃尔萨·莫兰泰(1918~)以细腻的心理分析见长,把写实同象征的手法熔于一炉,表现暴力在人的心灵上留下的深刻烙印,饱含对人的生活经历的再思索。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写工业题材的作家。奥蒂耶罗·奥蒂耶里(1924~)曾长期在垄断企业工作,他的小说、杂文写工业发展对人的摧残。维多里奥·塞雷尼(1913~)早年是隐逸派诗人,战后在皮雷利垄断集团任职,他的诗歌诉说庞大、无情的工业齿轮对人的心灵造成的创伤。

在戏剧领域,著名编剧、导演、演员爱德华多·德·菲利浦(1900~),写了许多方言喜剧,以反映那不勒斯的社会风尚为内容,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展现平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嘲讽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予以针砭。达里奥·福(1926~)是另一位有较大影响的戏剧艺术家,他摒弃正统戏剧的规范,从“即兴喜剧”汲取营养,又借鉴欧洲现代派戏剧,创作了许多政治讽刺剧,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激烈的抨击。

在文艺理论领域,克罗齐和葛兰西是最有影响的人物。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是20世纪资产阶级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他从现实属于精神生活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提出“直觉即艺术”的理论。他一方面视文学艺术为人的感情的反映,指出艺术创作同政治、经济活动虽互相作用但又各自独立,强调了文学艺术的特殊的属性和规律;另一方面认为感觉先于观念、行动,提倡创作同生活分离、内容同形式分裂的“纯诗歌”,否认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和作家世界观对创作的指导作用。克罗齐在哲学、历史、美学、文学史、文艺批评方面的著作,对西方思想界和文艺理论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主要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观和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提出创立“民族与人民的文学”的口号,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同时对许多古典作家和20世纪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论述。葛兰西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现代俄苏文学

1917年十月革命也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划出了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作家队伍发生剧烈分化和重新组合,约有一半在革命后迁居国外,俄罗斯文学分为两大板块:“国内俄罗斯文学”(苏联文学的主体部分)和“国外俄罗斯文学”(侨民文学)。

从十月革命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国内文学团体林立,各种各样的新口号层出不穷。主要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1917~1932)、“意象派”(1919~1927)、“谢拉皮翁兄弟”(1921~1926)、“左翼艺术阵线”(简称“列夫”,1922~1929)、“山隘派”(1923~1932)。“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1925~1932)等,都是较有影响的文学团体。其中,“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和“拉普”规模最大,其理论主张显示出极“左”文学思潮的逐渐抬头。在理论批评方面,20世纪20年代曾同时活跃着多种派别。如以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以亚·康·沃隆斯基(1884~1943)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批评,以弗里契(1870~1929)为代表的庸俗社会学批评,以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理论与批评等。

在创作领域,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各异的作品同时存在。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在黑与白、新与旧、光明与阴暗的强烈反差中,显示出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彼得格勒的独特生活氛围。“田野诗人”谢·叶赛宁(1895~1925)的《四十日祭》(1920)一诗,提供了“逝去的俄罗斯”的鲜明形象。曼德尔什塔姆的《世纪》(1922)一诗,渗透着一种无法抹去的对历史过程的悲剧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1924)把列宁看成“未来的人”的理想化身予以热情歌颂,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磅礴的气势;短诗《开会迷》(1922)讽刺苏维埃政府中那些整天淹在各种会议里的官僚主义者,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

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也有成就。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1924)和法捷耶夫的《毁灭》(1925)是较早描写国内战争、正面歌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两部代表作品,后者显示出作者杰出的文学心理分析才能。安·普拉东诺夫(1899~1951)的长篇小说《切文古尔》(1927~1929)描写20世纪20年代中期俄罗斯中部某草原小城切文古尔“自发地”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的故事,是“反乌托邦文学”的一部力作。在一大批肯定现实的小说作品中,作家革拉特科夫(1883~1958)的《水泥》(1925)和作家潘菲罗夫(1896~1960)的《磨刀石农庄》(第一部,1928)是较有代表性的两部。其中,《水泥》以国民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建设为题材,《磨刀石农庄》则是第一部反映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1934年,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作家协会章程》,规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从思想上、组织上对作家和文学创作实行统一,结果使各种文学团体、思潮、运动和不同流派荡然无存。卫国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升居首位,一批优秀之作成为世界反***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亚·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的长诗《瓦西里·焦尔金》(1941~1945)、康·西蒙诺夫(1915~1979)的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等。战后,个人崇拜达到顶峰,对阿赫玛托娃和左琴科等作家的批判,导致了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为极“左”政策唱赞歌。代表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的真正成就的是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1928~1940)和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肖洛霍夫以及阿·托尔斯泰(1882~1945)在这个时期最终分别完成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静静的顿河》和《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等作品。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1954年,老作家爱伦堡(1891~1967)发表中篇小说《解冻》,宣告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同年12月,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作家们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文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争论,打破了文坛长期以来的沉闷空气。通过对“无冲突论”的批评,强调积极干预生活,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回归。“奥维奇金派”的出现,“解冻文学”思潮的流行,“战壕真实派”的崛起,标志着苏联文学的深刻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总的趋势是多元化,各种思潮、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争奇斗妍,并存发展。这30多年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列·列昂诺夫(1899~1994)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1953),弗·杜金采夫(1918~)的《不是单靠面包》(1956),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57),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人的命运》(1956~1957),亚·索尔仁尼琴(1918~)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鲍·瓦西里耶夫(1924~)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尤·邦达列夫(1924~)的长篇三部曲《岸》(1975)、《选择》(1980)和《人生舞台》(1985),特别是尤·特里丰诺夫(1925~1981)的《滨河街公寓》(1976)等“莫斯科小说”,小说家兼电影艺术家瓦·舒克申(1929~1974)的中篇电影小说《红莓》(1973),瓦·拉斯普京(1937~)的中篇小说《活着,可要记住!》(1973),还有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的散文体小说《鱼王》(1975),艾特玛托夫(1928~)的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0)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再度发生的深刻变化,文学生活也发生了具有根本意义的、全方位的改变。对文学的行政干预停止了,创作自由、出版自由真正得到实现。“回归”是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最突出的现象。“回归文学”首先是指世纪之初白银时代、三代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月的风风雨雨,终于回归到俄罗斯读者手中来。其次,“回归文学”也是指的自20~8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被封存或被“搁置”的作品,从被禁状态回归到自由状态,得以同广大读者见面。

除了“回归文学”之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还出现了所谓“另一种文学”(即“异样文学”)。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文学与侨民文学之间的界线被打破,两大文学的区分不复存在。90年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元化。同时,宗教对文学的广泛渗透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通俗文学作品也显示出量的优势和特殊的影响力。这一切都改变着世纪末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格局。

现代葡萄牙文学

19世纪末叶以来,葡萄牙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流派繁多,新的作家大量涌现。最早有受法国文学影响的象征主义派,代表人物是欧仁尼奥·德·卡斯特罗(1869~1944)和卡米洛·德·阿尔梅达·佩萨尼亚(1867~1926)等。

同类推荐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从追杀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恐怖分子,到哈马斯高官遇刺的“迪拜门”,凡落入它视线的目标都在劫难逃;从光天化日搬运他国战斗机图纸,到瞒天过海将导弹快艇偷渡重洋,凡被它列入计划的上天入地也要收入囊中;虽毁誉参半,但仍以超强的执行力和一流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揭秘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
  • 荷塘

    荷塘

    《荷塘》是梁必文步入生命之秋后出的又一本诗集,字里行间已没有了年轻气盛时的外露与浮躁,代之的是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一种诗的静美的诗思。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重生妖娆未婚妻

    重生妖娆未婚妻

    晚风习习,夜色迷醉,暧昧,狂野,放荡,所有张狂的因子都在迷人的夜色中雀跃而出,异常兴奋,张牙舞爪。一辆银色沃尔沃在马路上疾驰,驾驶座上的俊美男子眉头微蹙,狭长的凤眸扫视了一下周围停得满当当的车子,突然,眼睛一亮,一个完美的急转弯,稳稳的停在了仅有的停车位上,旁边停着一辆限量版的悍马,男子不由多看了一眼。熄火,开车门。男子单手拿着外套,轻车熟路的走进一家酒吧,酒吧……
  • 错乱姻缘:恶霸王爷的二手妃

    错乱姻缘:恶霸王爷的二手妃

    【读者群:203528541】“季云儿,既然你想玩,本王就陪你玩,在本王没有玩腻之前,你给本王好好的保管好自己的小命,知道吗?”男人冰冷的说道,一袭红色嫁衣化作破碎的布条在空中飞舞。“你休了我是吧,请便,不过本小姐要告诉你的是,在你休了本小姐之前,本小姐要先休了你,你就是一禽兽,根本就不配拥有任何一个女人,。。。”季云儿据傲的说道。
  • 红楼戏梦之黛玉

    红楼戏梦之黛玉

    孟恬儿,今年23岁,是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平时酷爱看《红楼梦》,喜欢里面的诗词,常常为林黛玉的命运落泪。虽不是国色天香,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那种。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这要归功与她亲爱的妈妈,从小就逼着她参加各种补习班。一头乌黑顺直的长发,一袭白色的连衣裙,也有一丝大家闺秀的味道。追求恬儿的男生也不少,可她喜欢上了科技大学一个叫林宝玉的男孩儿。这个宝玉还真是个被长辈宠坏的小白脸,身边的花花草草不在……
  • 穿越之异世潇湘情缘

    穿越之异世潇湘情缘

    她本是来自现代的白领丽人,独立自主。看她如何在吃人不吐骨头的红楼里以柔弱纤细的林黛玉的身份活出自己的一份精彩,一改黛玉的悲凉结局。如何与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共谱一曲恋歌,成就一段美好姻缘。我以我笔写我心,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红楼,我笔下写的仅是我心目中的红楼,我希望林妹妹有的生活。我的QQ群号码是94737621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喜欢则看,不喜莫入,绕道远行,勿坏和谐。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失忆侠女养成记

    失忆侠女养成记

    她却从未想过为何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满是美好幸福,桃疆知道自己忘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幸福得有一种诡谲的气息。她不知道自己那些大段大段的空白里是不是有很重要的东西,更没想到有一天会循着仇人的回忆去找寻自己丢失的时光。当真相随着记忆的推移一点点揭开,到最后才明白,一切恩怨纠葛,或许皆是命中注定,无关爱恨,无关风月。而她和楚凉之间,究竟是爱情,是亲情抑或只是依赖,谁能说得清呢。也许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千言万语实不足为外人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霸王奴妃

    霸王奴妃

    天地动,风雷变,爱恨情仇,是非恩怨,转头皆化为虚无。情逝爱去,凤凰涅槃只为浴火重生。一朝穿越,她已是相府出生时即被亲生爹爹遗弃的三小姐,重生的她选择淡然,即使身子已不再清白。而一场花嫁,改变了所有,她代替素有天盛王朝第一美女之称的姐姐嫁入王府,一入侯门深似海。她从此成了他借以羞辱他的棋子,她也是他眼中连棋子都不配的灾星,有父有夫,却似没有。他与他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刻骨深仇?机缘巧合,她白日里是燕王府最低贱的人人可欺的奴妃,夜晚她化身为妖艳的紫罗兰,是天下第一消息组织流云阁的少阁主,面对他的一次次羞辱,责难,她坦然面对;面对宫斗,她应付自如;面对环肆四周的天下顶级杀手,她傲然独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是温柔善良,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皇室已淹没的秘密,燕王的真实身份,太后与丞相的阴谋,皇帝的算计,她的使命,当这一个个谜团慢慢解开之时,她又何去何从,是皇后,王妃,还是阁主,又或是山野寻常妇人。
  • 异世全能大师

    异世全能大师

    尝一口药材就能知道其成分及各种用途……摸一下武器便可以了解其材质及锻造工艺……方易已经够变态的了,然而更变态的是,他居然看一眼就能学会对方的术法神通!
  • 三少的玩宠

    三少的玩宠

    安婷婷和许劭的故事。第一卷:安婷婷从十六岁后就一直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有疼爱她的丈夫、活泼的宝宝。现在的她,终于有了家,可是这个家没有疼她的丈夫也没有活泼的宝宝,只有沉迷游戏的丈夫、嘴放在她身上叨个不停的婆婆、三不五时找她茬的大姑子以及没完没了的家务。精彩片段一:婆婆李平说:“安婷婷我告诉你,想要离婚可以,五万块钱还来再说。”安婷婷睁开眼,平静的说道:“妈,这五万块钱我一定还你!”李平呸了一声,“还,你这话都说了多少回了,哪一回还了,今天大家伙都在,给做个证,这钱你什么时候还?”安婷婷看着都看向她的同事,咬了咬牙,说道:“我这一个月肯定还上。”精彩片段二:陈远翔将手中的‘离婚协议书’撕了个粉碎,“安婷婷我告诉你,想要离婚,没门!”安婷婷看着气急败坏要跳墙的陈远翔,平静的说道:“你妈妈答应的。”正在一旁数钱的李平抬起头,“呸!我什么时候答应的?”精彩片段三:“奸夫!”‘啪’一鞋底板打在许劭的俊脸上。许劭顿时懵住了,他许三爷从来都是打别人的份,什么时候被人打了?还有,奸夫?目光触到不远处那个单薄的发抖的背影时,似乎明白了。第二卷:那次桎梏的缠绵后,他将她牢牢的捆在身边,给她住最好的别墅、穿最时尚的衣服、佩戴最昂贵的珠宝。她受着女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说她是三少有史以来最宠的女伴。可是,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这些,她想要的从十六岁后一直都没有变,而这个男人,可以给她所有,唯独不能给她最想要的。精彩片段四:极致的欢爱后,安婷婷抱住许劭的头,趴在他耳边轻轻的求:“阿劭,我们结婚好不好?”男人的身体一怔,宽大的卧室里是无声的沉寂。一行清泪缓缓的从她的眼角滑下。精彩片段五:安婷婷摸着怀胎六个月的肚子,看着报纸上许劭与陈菲菲的订婚典礼,泪水渐渐打湿了眼睛,一旁的萧越见状,将她揽到怀里,“婷婷,我愿意做你想要的家中疼爱你的丈夫!”精彩片段六:秦榕江合上手中的请帖,幸灾乐祸的对着许劭说道:“三哥,你儿子马上要叫别人爸爸了,噢不对,已经喊别人爸爸了。”许劭眯桃花眼,将那刺目的喜帖撕了个粉碎,他的儿子岂能叫别人爸爸,干爸爸也不行!本文的女主很软弱也很坚强,即便经历过很多挫折,她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也从来都没有变过。浓重的介绍一下楚氏五少:楚南昊:大少,此男五少之首,冷漠、腹黑、还无情,此男欠K
  • 巴菲特金牌投资

    巴菲特金牌投资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原则、投资技巧的全面剖析来为读者揭开心中的迷雾,进而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巴菲特。使读者能够在书中去体味巴菲特的投资真谛,去领略巴菲特作为一代“股神”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