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3600000009

第9章 印度作家(1)

密尔·穆罕默德

密尔·穆罕默德,1722年生于北方邦阿格拉,在德里求学。由于他的用词简练,通俗易懂,又尖锐辛辣,在北印度和德里享有声誉。1782年移居勒克瑙,直至去世。

密尔用乌尔都语写了6部诗集,用波斯语写了一部诗集。他写了大量的抒情诗,以“闺阁语言”抒情诗著称。他的诗反映了莫卧儿王朝没落、印度沦为殖民地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穆斯林的艰难处境。他采用波斯写诗语韵律,从而屏弃宗教哲理的俗套,以双行诗、三行诗和四行诗等诗体,用明快通俗的口语,反映印度现实的社会生活。他的抒情诗创作被推崇为开创了乌尔都语文学史上诗歌的新阶段。他的长篇叙事诗大多反映印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以描述印度王公出巡回猎场面的《狩猎篇》,自比为龙,把别的文人比作被龙征服的蛇虫鸟兽的《龙篇》,反映他一生的痛苦和18世纪印度社会的动荡不安与民不聊生的《家境》等,至今仍备受广大读者喜爱。密尔还写有自传和用评论介绍乌尔都语的《密尔的言论》和《诗人的警语》等。

贝克姆·查卓·查特吉

贝克姆·查卓·查特吉,1838年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奈哈蒂附近的农村。他的父亲是农村税务官。11岁进入胡克利学院预科学习。17岁进入加尔各答大学。1858年在加尔各答选拔学士比赛中获学士学位。同年任财务检查员。1869年通过法科学士的考试就任法官。他早年写了一些诗,但却未取得很大成功,于是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1864年用英文写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拉贾莫汉之妻》。后来用孟加拉语写作。1865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孟加拉语历史小说《将军的女儿》。以后又接连发表了几部小说。在70年代初~80年代初是他的创作旺盛时期,由他主编的孟加拉语杂志《孟加拉之镜》也于1872年创刊。这份刊物在当时影响很大,它不仅促进了新孟加拉文学的发展,而且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思想,为培养新作家也作出了贡献,泰戈尔曾说它“征服了我们孟加拉人的心灵”。

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篇历史小说,如《将军的女儿》、《格巴尔贡德拉》(1866)、《茉莉纳丽尼》(1869)、《钱德拉谢克尔》(1873~1874)、《拉吉辛赫》(1875~1876)、《阿难陀寺院》(1882)等。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诽谤印度民族没有历史,印度人民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国家,他用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印度的光荣历史和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主义精神,加以反击。他的小说多以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但又具有现实意义。

《将军的女儿》是写17世纪印度人民反抗阿富汗人入侵的故事;《阿难陀寺院》描写18世纪中期印度北部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塑造了吉瓦南德、香蒂等人不畏强暴、英勇作战的爱国者形象。其中有一首写《礼拜母亲》的诗则表达了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到处传唱,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第一首颂诗,泰戈尔于1906年为之谱曲后成为印度的国歌,直至1950年。另一类是写社会题材的长篇小说,如《毒树》(1872)、《英迪拉》(1872)、《拉吉尼》(1874)、《拉塔拉尼》(1875)等,主要是描写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的斗争,妇女的不幸遭遇,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的影响。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其中表达的某些观点是保守的,例如《毒树》写寡妇再嫁如有毒之树。但是,用小说的形式描写现实生活,他是首倡者之一。

此外,他还撰写评论文章,抨击时弊,也提倡复古思想。还著有《作家的技巧》一书,总结了他的创作经验。他被誉为孟加拉语现代文学的先驱,泰戈尔、普列姆昌德、萨拉特、拉梅什等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泰戈尔

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哲学家、诗人和宗教改革家。兄妹也多热心于社会改革和文学事业。他的家庭是加尔各答许多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经常高明满座,讨论国家大事,并举行朗诵会,演出戏剧等,这种环境对泰戈尔的世界观,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泰戈尔七、八岁时便开始练习写诗,14岁时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16岁时发表长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遵从家训到英国学习法律,但到伦敦后,他便按自己的志趣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4~1901年间,泰戈尔大部分时间住在他父亲的庄园里。这段生活经历对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此,他接触并了解了农村生活,写了一系列表达爱国精神的故事诗和近70篇反帝反封建的优美的短篇小说。其中《河边的台阶》(1884)、《弃绝》(1892)、《摩诃摩耶》(1892)等短篇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以及种姓制度给妇女造成的悲惨命运。1901年,他怀着改造社会的目的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与劳动结合的新型学校(以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学)。

1905年后,印度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的高潮。这时,泰戈尔来到加尔各答,积极投身于反英斗争,并写了许多激发人民爱国热情的歌曲。但不久他与运动的领袖们产生分歧,便退居乡间,过着脱离现实斗争的退隐式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这一时期,他连续发表了《小沙子》(1903)、《沉船》(1906)、《戈拉》(1907~1909)、《家庭与世界》(1916)、《四个人》(1916)、《最后的诗篇》(1929)等中长篇小说,14篇短篇小说和包括《暗室之王》(1909)、《邮局》(1911)在内的十多个剧本。同时,他还把以前诗集中的诗有选择地译成英文,编写成诗集《吉檀迦利》(1912)在英国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成为东方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新月集》(1913)、《园丁集》(1913)和《飞鸟集》(1916)也陆续在英国出版。这些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优美的诗篇,反映了泰戈尔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高度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泰戈尔应邀访问了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许多国家,并发表演讲集《民族主义》,其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洋溢着为振兴亚洲而献身的精神。1919年,面对英国殖民主义者镇压爱国群众的野蛮暴行,泰戈尔拍案而起,他愤怒地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强烈抗议,并庄严声明,放弃1915年英国国王授予他的男爵爵位和特权。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回国后发表了《在中国谈话》,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及苦难处境深表关切和同情。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

1941年,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享年80岁。他一生共写下了50多部诗集、30余种散文著作、12部中长篇小说、近100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2000多幅画、2000多首歌曲以及其他方面许多论著创作。在印度文坛和世界文坛上,像泰戈尔这样多才多艺、创作丰富的作家是十分罕见的,他以自己的优秀作品建造了一座人工所不能建造的千古不朽的纪念碑。

塞若特·查特吉

塞若特·查特吉,1876年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胡克利县德瓦南达村。他的父亲穆迪拉尔·查特吉由于家境贫寒,又经常失业,最后不得不将全家迁到比哈尔邦帕格尔布尔县依靠妻弟生活。他的童年在极端贫困中度过,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入大学。

查特吉的创作活动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写短篇小说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一位酷爱文学的学者,对于各种文学体裁都进行过尝试,但是从未写成一篇完整的作品。17岁的查特吉常常翻阅这些未完成的手稿,往往因考虑它们该是怎样的一种结局而彻夜不眠。这便促使他自己动手写小说。不久,因为就业问题和父亲发生冲突,逃离家庭,到处流浪,接触了印度各阶层人民,并且深入地了解城乡生活,这就为他日后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4年,查特吉来到缅甸谋生,在仰光政府机关里当了10年小职员。190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姐》在《帕罗蒂》杂志上发表,获得好评。1913年回到加尔各答,专事写作,靠不固定的稿费收人生活。从1913年起,他的小说在《耶摩纳》、《印度》和《文学》等杂志陆续发表,成为孟加拉最为读者喜爱的作家。1934年,达卡大学赠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查特吉写了多部短篇小说和30部中、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集有《宾杜的儿子》(1914)、《二姐》(1915)、《贝昆特的遗嘱》(1916)、《卡西纳特》(1917)、《斯瓦弥》(1918)、《画像》(1920)、《何莉拉克什弥》(1926)和《奥努拉塔·萨蒂和帕瑞什》(1934)等。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家庭生活和母爱。代表作有《宾杜的儿子》、《拉摩的悔悟》和《诉讼的结果》等。后期的作品着重揭露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摩黑什》描写一个身受经济剥削和宗教歧视的穆斯林佃农贫困的生活和无权的地位。《奥帕吉的天堂》叙述了贫民奥帕吉悲惨的一生,就连他死后想用几根木柴举行火葬也不能如愿。这两篇小说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他的中、长篇小说中,重要的有《斯里甘特》(第1卷,1917;第2卷,1918;第3卷,1927;第4卷,1933)、《乡村社会》(1916)、《嫁不出去的女儿》(1916)、《道德败坏的人》(1917)、《婆罗门之女》(1920)和《秘密组织——道路社》(1929)等。《斯里甘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斯里甘特和歌女拉佳拉克什弥相爱,但在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下,他们最后被迫分手。小说展示了一幅从乡村到城市、从王公贵族到贱民各阶层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塑造了为抗议对贱民的侮辱而毅然脱离大家庭过着清贫生活的苏南达和安诺达姐姐、拉佳拉克什弥以及敢于离开无情的丈夫而和患难与共的男人相结合的奥帕雅等许多令人难忘的妇女形象;特别是奥帕雅,她是查特吉所有作品中唯一能够冲破封建牢笼的勇敢的女性。《斯里甘特》第一卷是四卷之中的佼佼者,被译成英语和法语。《乡村社会》主要描写青年罗迈什回乡进行农村改革时遇到的种种阻力,揭露了地主之间的勾结和倾轧。《嫁不出去的女儿》对传统的社会和奁资制习俗提出了有力的控诉,描写了一个既无美丽的容颜、又无金钱做陪嫁的姑娘的悲哀。《道德败坏的人》提出了寡妇再嫁的社会问题,刻画了两个年轻寡妇的性格。萨维德莉美丽、聪明,喜欢上了大学生萨迪什,但由于自己是寡妇而不敢表达,抑制了自己的感情;吉尔娜敢于公开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在社会的种种压力下而精神失常。

查特吉生活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然而他直接反映政治斗争的作品却不多。《秘密组织——道路社》是以反抗殖民统洽、争取祖国自由独立为主题的重要作品。其他作品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描写农村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充满对于普通人的命运的关怀,他憎恨地主的专横、婆罗门的伪善;而对农民和低等种姓,特别是对处于被压迫在底层的妇女,寄以了无限的同情。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妇女形象,尤其是那些从童年就守寡、被剥夺了再婚权利的少女和被侮辱与被迫害但仍不失内心清白“沦落风尘”的妇女,她们温顺、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但命运又往往极为悲惨。

查特吉从1914年在加尔各答附近的豪拉县定居起,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21年担任印度国民大会党豪拉县委员会主席。他倾向于国大党激进派的政治纲领,要求印度在政治上完全独立。他支持工人罢工,也曾参加过印度共产党召开的群众大会。但在他的作品里,却又常常流露出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这在他处理寡妇的爱情生活和再嫁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短篇小说《光与影》、《指出的道路》以及长篇小说《大姐》和《乡村社会》中的女主人公都在为爱情而备受折磨,却没有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查特吉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的小说“从来不曾出现过寡妇嫁给她心爱的男人的情节”。他的保守思想使他对触犯现存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持审慎态度。他往往只写生活中的矛盾和现实的冷酷无情,只写男女主人公背负着社会习俗的枷锁在痛苦、忧伤、憔悴,却没有进一步指出解决根本问题的这些办法。

查特吉是班吉姆·查特吉和泰戈尔之后最有影响的作家。他熟悉农村生活,了解中产阶级的心理。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展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充满对被压迫人民的关怀与同情。他用朴素流畅、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出一些既具有进步倾向而又性格软弱的人物形象。泰戈尔指出:“查特吉看透了孟加拉人内心的秘密,在他描绘着悲欢离合的绚丽多彩的创作中,人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阿拉马·穆罕默德·伊克巴尔

阿拉马·穆罕默德·伊克巴尔,1877年生于旁遮普省亚科特市一个穆斯林商人的家庭。他的故乡现在巴基斯坦境内。

1899年大学毕业,随后在大学任教,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和哲学研究。1905年赴欧深造,先后在德国、英国学习,190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欧洲期间,亲眼目睹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和黑暗,促进了他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的发展。

回国后,一面从事教学和社会活动,一面继续进行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活动。1911年放弃教职,专门从事爱国、民主的政治活动。20年代后期当过议员,30年代初当过全印穆斯林联盟主席,1931年曾代表穆斯林联盟参加过第二次英印谈判会议,1938年病逝。

伊克巴尔生活的年代是印度(包括巴基斯坦)最艰苦的年代,英国殖民主义者完全控制了印度,殖民主义者利用印度宗教的矛盾,制造事端,削弱印度人民爱国力量。面对国家的不幸、民族的灾难、宗教的混乱,诗人沉思、忧伤,用自己的诗歌唤醒民族的觉醒。他的早期诗歌贯穿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崛起,怀着乐观的希望。他热情地歌唱:

我们的印度斯坦举世无双,

她是我们的花园,我们是园中的夜莺。

在伊斯兰传统诗歌观念中,花园和夜莺是一对热恋的情侣。诗人用这一象征性的比喻,把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痴情完美地表达出来了。它一面赞美祖国美丽富饶,十分可爱,一面用夜莺在花园中的生息、欢叫,体现诗人对祖国的依赖和爱恋之情。诗人在另一首《全印度儿童之歌》里,更为直接地赞美了祖国。他热情地诵唱:

这块土地的高处与九天接壤,

生活在这儿犹似生活在天堂。

这就是我的故乡,

这就是我的故乡。

同类推荐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先婚再爱,总裁别无礼

    先婚再爱,总裁别无礼

    【全文完结】【绝对宠文】第一次见面,同一间餐厅,她相亲,他分手,他顺手拉她当挡箭牌,然后,她被他的“前女友”泼了一身的红酒。第二次见面,公司总部,她应聘,他面试,厕所门口,她堵住他,狠狠踢了他一脚,正中红心,她报仇了。第三次见面,同一间咖啡室,她又相亲,他也相亲,但他却突然冒出来毁了她的亲事,还对她说,“我不希望我的新秘书刚上任没几天就婚假、孕假请一堆,所以,工作、婚姻,你二选一吧。”她目瞪口呆,没料到世上还有这种事。但是下一刻,他又说,“不过,也不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现在我缺一个秘书,也缺一个妻子,不知道唐小姐你,有没有能力,身兼两职?”这是一场不打不相识的婚姻,唐棠觉得。
  • 被狙击的灰姑娘

    被狙击的灰姑娘

    从巴黎回来并受到诅咒的蓝晴海是超级首富的唯一继承人,为了逃脱这既让人羡慕又令人畏惧的现状,一次偶然,他把身份换给了另一个同样希望逃脱当前贫穷生活的女孩——米落柔。还没过几天奢侈生活的米落柔便以男生身份被送到了贵族学校。不料米落柔却把学校的制度改得团团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中)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中)

    江湖名门“先天无极派”掌门人俞放鹤于家中遭人毒手,其子俞佩玉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却无力相助;后遇未婚妻林黛羽才得知父亲的好友也一一被人杀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这些人却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是有人恶意的玩笑,还是这“复生”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粉世家

    红粉世家

    民国时期,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附近,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财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
  • 大妖成仙

    大妖成仙

    花有花艳,树有树年,虫有虫茧,兽有兽残……千奇百怪妖怪界,惊险无比长生阐吾本一少年,奈何变妖逆天,破星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