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1300000008

第8章 彩绘乐舞杂技俑

1969年春,山东省和济南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在济南市北郊无影山的南坡发掘了一处西汉墓地,进行勘探、清理了14座汉代土坑墓。这些墓全埋在沙砾层中,都是土坑竖穴墓,七座有二层台,两座二层台的两壁有砖墙。其中,一墓墓底长3.76米,宽1.65米,前端两侧有砖砌八字墙,其间放置随葬陶器,器物陈列位置平面呈倒凸字形。杂技俑群放在墓主人左近,稍前为陶车马,最前两侧,右边为盘,匜各一件,左边的陶鸠两只,陶鸠一只负壶,一只载鼎载人。在这些出土的器物中,杂技陶俑群、负壶陶鸠、载人载鼎陶鸠和陶车马最具特色。

陶乐舞杂技俑群是最重要的发现。共有陶俑21个,固定塑造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方形陶盘上。

陶盘中间,有7人分成两组进行乐舞、杂技表演。左边两人,皆是青年女子,面颊施朱,长髻垂于背后,身着修长花衣,一红一白,有赭色衣带绕于身间,她们挥动长袖,相向而舞。

右边4人,都是青年男子,头戴尖顶赭色小帽,身穿紧身没膝短衣,腰束白带。前面两人双手着地,相对作倒立表演。

据文献载,杂技的内容主要包括倒立、柔术、跳丸剑、耍坛、扛鼎、顶杆、走绳等。倒立的另一种说法叫倒植,有据地倒立,也有在樽、鼓、高竿、戏车、马背、叠案上倒立的,其中在叠案上倒立又称“安息五案”。可见“安息五案”可能是受到了西方表演艺术的影响。例如,四川汉画像砖上的挪倒叠案技就是“安息五案”的形式。沂南汉墓百戏图的戏车和绳技,则是在戏车和绳索上倒立。无影山杂技俑两个男子也呈倒立状,表现的正是据地形式的倒立。

后面两人,在做柔术表演:一人仰身后翻,作翻筋斗状;另一人伏地,昂首团身,双腿由身后前屈,双足落于两肩,两手握住足、胫,头足相接。

这种演技都需要腰部和腿部的柔软功夫。陶俑表演者屈伸自如富有弹性感的肢体和非常从容的神态,表明他们技术非常娴熟,向后反腰的动作形式,表明动作正在进行,另一人的柔术表演,技术更高,难度更大,表现的应是“叼花”的动作。

在两组表演者的前面,一人身着宽大的长袖红裙,腰系白带,头稍后仰,双臂向两侧张开,身体可以转动,此人可能是整个乐舞戏的指挥者。

陶盘后侧为伴奏乐队,一列7人,左起两人为女子,长髻垂于背后,长跪吹笙。其余5人是男性。紧靠吹笙的乐工,发束成环形,高起于头顶,在鼓瑟。其左首一人在击扁形小鼓。再往右依次为敲钟、击磐、击建鼓者。钟鼓为打击乐,笙瑟是管弦乐,皆为我国古代的主要乐器。杂技与乐舞不分,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舞蹈表演者有男有女,他们的地位都非常低,有的甚至是奴隶。舞蹈形式有盘鼓舞、建鼓舞、巾舞等。伴奏的乐队一般人数较多。乐器包括建鼓、节鼓、编钟、编磬、排箫、钲、埙、圩、瑟等多种。例如,沂南一古墓有一幅乐舞百戏图,画面内容丰富,声势浩大,仅伴奏乐队就有23人,使用的乐器有十多种,舞者正随着音乐表演汉代最流行的盘鼓舞。无影山舞蹈陶俑,是两个女性,身材窈窕,头上无任何饰物,手中无舞具,仅身着文采舞衣,伸展广袖,相对而舞。这种双人长袖舞蹈的形式一直是我国民族传统舞蹈的一个显著特点。乐舞杂技的伴奏乐器,有钟、鼓、笙、瑟之类,和战国青铜器上宴乐图像所见乐器是一致的,都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乐器,《诗经》上也有“钟鼓乐之”,“琴瑟击鼓,以御回祖”,“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记载。

在陶俑的两边,左右两侧是观赏者七人,皆长衣广袖,袖手而立,其中右侧三人,宽衣博服,戴冕形冠,面前置有两个陶壶,应是观赏乐舞的贵族。按古礼,凡贵族宴饮必置两壶以盛酒。这也证明这组陶俑表现的是正是宴饮百戏的形式。《仪礼》中关于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等活动,都有置两壶的记载。出土和传世战国青铜器刻纹图像上所见宴饮场面,与文献所载相合。从三人冠服及面前置有壶类酒器,他们当为举行宴会、观赏乐舞的贵族。俑盘左侧四人,头发束成环状,高耸于顶上,也做观赏状。

从题材和内容上看,无影山乐舞杂技俑群表现的应属汉代百戏的范畴。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由于它实际上是以杂技为主的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所以后人习惯把百戏看成是今天杂技的前身。

百戏属于杂舞的范畴,其内容异常丰富,包括角力、竞技、驯兽、幻术等等;与周秦以来以诗舞乐三位一体的“雅乐舞”有明显的不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认为,杂舞“始皆出自方俗,后浸陈于殿庭”。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自汉以后,乐舞寝盛,故有雅典,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杂舞用之宴会”。但不论何种观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杂技始源于民间,后来才进入宫廷,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杂技娱人的技艺表演,如《列子·说符》中就记载了“跳丸剑”表演;《庄子·徐无鬼》,谈到楚国勇士宜僚善弄丸;《国语·晋语》谈到“扶卢”技,即缘竿之戏。战国时,各国的统治阶级让倡优歌舞助兴,已成为一种时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把各国诸侯的钟鼓搬到咸阳宫中,而且把六国诸侯宫廷中善于歌舞的艺人也集中于咸阳,演出“角抵俳优之戏”。以至咸阳“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史记·李斯列传》还记述了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即摔跤)的情形。

统治阶级如此大规模地将民间技艺集中于京师,并作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极大地刺激了各种技艺的发展。正是这种刺激,到西汉武帝时期百戏开始兴盛起来。武帝承秦制,专门设立了乐府统管宫廷宴飨时演出的倡优伎乐的机构。汉乐府曾对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和改编,以供统治者享乐之用。同时经过文景之治,汉代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大大增强,这为百戏的盛行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当时,宴饮百戏已经成为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汉书·武帝纪》中提到,“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自此,每年都要举行这项活动,这种年年增添内容的杂技表演大会,持续达64年之久,直到汉元帝初元五年才罢止。富家“钟鼓五乐”,“歌儿数曹”,“戏倡舞像”,已非常普遍,就是一般人家里有客,也得有此项内容。更有人连办丧事也要“责办歌舞排优,连笑技戏”。

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国使节也带来了西域的幻术与方物。汉武帝时,安息曾“发使随汉使来观汉之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西域杂技、幻术的东来,大大丰富了中原百戏的内容,并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使汉代百戏的表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百戏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代,在两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西汉之前主要在宫廷表演,东汉在民间广为流传。关于百戏,《汉书》和张衡《西京赋》都有记载,汉代壁画、篆刻、石刻画像也都有实物材料可证。百戏演出的规模、节目、形式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当时,并没有“汉代百戏”的叫法,而是多半沿袭秦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戏”、“角抵百戏”等。到了东汉之后,将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统称为“汉代百戏”。

无影山发现的这件乐舞杂技陶俑,就是以杂技为中心,音乐、舞蹈都具备的基本完整的汉代百戏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前,很少发现西汉早期百戏的完整形象。因此,济南无影山西汉早期杂技涌的发现,显得十分珍贵。

彩绘负壶陶鸠为泥质灰陶,通高52.9厘米,宽43.5厘米。鸠鸟形体肥硕,双目圆睁,上嘴钩曲,引颈高仰。胸部绘赭色鳞状羽纹,两翼平展,双腿粗壮有力。足三爪有距.立于方形平座之上。在陶鸠展开的两翼上各载一壶,形制相同。壶盘口、高长颈、圆鼓腹、高圈足,壶盖饰三个鸟头形的扁钮,颈部有一周朱绘长锯齿纹,腹部有朱绘彩纹带。

彩绘载人载鼎陶鸠也为泥质灰陶,通高53.5厘米,宽45厘米,鸠鸟引颈高仰,短喙,扁腹,双腿粗壮有力,鸠体白色,颈与胸部墨绘鳞片状羽纹,双翼平展,长尾稍上翘,两足踏于方形底座之上。鸠背上立有三人,一人着赭色衣,双手撑国盖伞;其他二人,均着朱色宽衣博服,头饰环形高髻,袖手对立于伞盖下。在展开的两翼上各载一鼎,形制相同,都带有菌状捉手的弧形盖。方耳,浅腹,鼎腹各绘心形朱纹,鼎足作人形。

陶车马朱逢朱轮,有马五匹,两红三白,都长身短尾。

另外13座墓,共出土陶罐、陶壶等9件,铜带钩和无郭铜半两钱各两枚,骨环一枚。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来看,应是同一时期的墓葬。其中,一墓出有西汉文帝半两钱,可以初步推测这批墓葬的年代大约在西汉前半期。

无影山这组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群,展现了两千多年前西汉前期百戏表演的完整场面,是西汉小型雕塑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无影山杂技陶俑的演出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国西汉时代百戏杂技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同类推荐
  •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女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女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女孩快快地长大。
  • 棉尾兔豁耳朵

    棉尾兔豁耳朵

    小小个头、身体柔弱的棉尾兔母子生活的田野里到处充满了凶猛可怖的敌人,有咬掉豁耳朵左耳一大块皮的毒蛇、凶猛的猎狗和红尾鹰等。为了让棉尾兔豁耳朵能在田野里顺顺利利地长大,妈妈倾尽全部,教会它各种各样的本领和技巧,经过不断努力地练习,豁耳朵成长为一只出色的棉尾兔,既能诱骗猎狗,也能灵活变通的除掉另一只大野兔。可在一次狡猾狐狸的突袭中,妈妈为了保护豁耳朵而遇到了致命的危险……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智慧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国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阅读国学,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 科学大探险:世界之地大冒险

    科学大探险:世界之地大冒险

    布瓜博士的伟大发明——时空飞碟。它可以带着主人到任何想去的时间和地点。乐乐淘和小猴搭乘着时空飞碟来到上个世纪初的埃及,见识到了金字塔的神秘力量、法老咒语的威力和木乃伊的诡异;接着他们又通过时空穿梭机来到秦皇陵、莫高窟、进入恐龙时代,解密百慕大三角……
热门推荐
  • 工作的成就

    工作的成就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龙虎天师

    龙虎天师

    身逢乱世,身世离奇,他是张道陵的嫡系后代,天师教的正统。可是他体质特异,仅有常人的四分之一的生命;甫一出生,便父母双亡,他是天煞孤星,还是一代真天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有的,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会结识许多人,也永远活着。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人的一生,怎么也忘不了。本书所记,被时光带走了,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忘不了,经历许多事
  •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但就是不起作用,本书是一部彻底解决孩子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考试的教子宝典!很多孩子都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每天去上学,孩子不仅没有改变,一翻开课本就头疼:作业不是忘记写,就是拖拉到很晚才动笔;上课眼睛在盯着黑板,但是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还有的孩子非常害怕考试,反而更加厌学了。相信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就仿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样:一玩起来就没够,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不想上学……遇到这样的孩子。甚至给他请来家教。每天晚上都给他补课
  • 新编陕西名小吃

    新编陕西名小吃

    为了忠实地承袭陕西风味小吃遗脉,对千百年在实践中发展的这一门学问进行总结,不失时机地发掘拓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书中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佼佼者。此书架构新颖,文思缜密,眼界开阔,多所创识和真知,书中不只讲小吃品种工艺流程、风味特点和营养价值,而且通过认真考辨,真实而科学地阐述了其源流典故和民风食尚,摒弃了一度传播于民间的那些杜撰的掌故和与史实不符的传说,还了陕西小吃“吃中有典”、“吃中有诗”、“吃中有画”的本来面目。虽不能说此书是当代陕西之大展,亦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食目的小结,可谓是一项沟通古今的浩大工程,其历史和现实间意义均是不言而喻的。相信这部书能受到餐饮工作者、旅游者和热爱饮食文化的朋友们的关注和欢迎。
  •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在整个20世纪,能用“命运决战”来形容的,非“二战”莫属。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狂……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格局在战争中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第三帝国在硝烟中轰然倒塌。从中途岛到硫磺岛,从菲律宾到冲绳……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 以力成圣

    以力成圣

    修士,以力证道……而修身者,则把身体力量的极限,发挥到顶点……看华夏武修者,如何在异世大陆的傲视天下,尽在《以力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