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制造出自己的坦克并用于攻防作战。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两国制造了数千辆坦克,主要型号有英国的IV型、A型坦克,法国的“圣沙蒙”、“雷诺”坦克等。其中“雷诺”型坦克生产了3000多辆,因其作战可靠性较好,战后为其他国家所仿效。
早期这些坦克,全重7~28吨,火力较差,一般装有1~2门中小口径火炮和数挺机枪,有的只有几挺机枪。坦克最大时速仅6~13千米,最大行程也只有35~64千米。装甲厚度为5~30毫米,抵御早期火炮的袭击还可以。
坦克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作战方式,标志着机械化战争时代到来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各种型号的坦克,其中以轻型坦克为最多,也有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履式”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结构的重型坦克。
这一时期的坦克型号主要有英国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十字军”巡洋坦克,法国的“雷诺”R-35轻型、“索马”S-35中型坦克,苏联的T-26轻型、T-28中型坦克,德国的PZKPFW-Ⅲ轻型和PZKPFW-Ⅳ中型坦克等。它们比早期的坦克先进多了,一般战斗全重9~28吨,最大时速可达到20~43千米,最大装甲厚度为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德国的TIV型坦克达到75毫米,苏联的T-28型坦克装有76毫米炮,无论技本还是战术性能都有空前的提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集团大战作好了准备。
二战中的著名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使用大量坦克进行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出现了有几千辆坦克参加的坦克大战;在北非战场及诺曼底战役、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交战双方共生产了30多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火器的激烈对抗成为重要作战形式,坦克技术与性能得到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34中型、HC-2重型坦克,德国的“豹”式中型、“虎”式重型坦克,美国的M4中型坦克,英国的“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等。
二战时期坦克的性能
二战中的坦克普遍采用装有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毫米和88~122毫米,主要弹药是榴弹、尖头或钝头穿甲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破甲能力大为提高,对于坦克对抗和轰击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尤为适宜。这一时期的坦克发动机的功率多为260~525千瓦,最大速度2~6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00~300千米,可深入敌方纵深作战,对于扩大战果、全面控制战场局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所有坦克均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车体造型设计上有了较大改进,特别注重将车体前部易受攻击的部位设计成使炮弹容易滑脱的斜面甲板。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0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大量使用,使战场成为新型坦克的试验场,坦克性能得到迅速检验和改进提高。大战后期的坦克在机动性能、火力配置、防护能力诸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成为陆地突击作战的主宰武器。
最早的无人坦克
最早的无人坦克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
1943~1945年,德军曾在少数重型坦克营装备有BIV无线电操纵爆破坦克,支持“虎”Ⅱ式战斗坦克。这种坦克内无乘员,最大装甲厚度为150毫米,车长仅有3.35米,车宽也只有1.8米,车高1.25米,车重3.6吨。用无线电遥控操纵,车辆也用履带行走,可以逾越较浅窄的堑壕和爬越铁丝网等障碍物,用来爆破碉堡、排雷和破坏普通坦克炮火所不及的野战工事,支援地面突击部队的进攻。这种坦克前甲板上携带450千克炸药,驾驶到爆破地点,借遥控装置从车上抛下炸药后驶回,然后由定时引信或无线电信号引爆。无线电操纵的距离可达2千米。这种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中曾得到应用,但效果较差,并不像德国人想象得那样厉害,而且操纵装置复杂,易受战场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影响遥控定位的准确度,所以战后不再研制生产。
空投坦克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设计师克里斯蒂想制造一种装有翅膀和推进式螺旋桨的坦克飞机,但没成功,因为坦克和飞机结台之后降低了这两种兵器的作战效能。
1935年,苏联发展了一种T-27型袖珍坦克,用飞机运输,然后用降落伞空投到局部战场上,对敌突然实施强火力攻击,取得意外成功。它比坦克飞机实用得多,特别是直升机用于战争后,这种吊装式坦克可以随时起吊运往别处再度作战,使坦克成为机动性极强的重型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降落伞空投或用直升机吊运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进行“蛙跳”式作战已成为陆地战的重要战术形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中都广泛使用这一战术,屡建战功。
坦克上的火炮
坦克炮是一种安装在坦克上的加农炮,分线膛炮和滑膛炮两种,多用于直瞄射击,弹道平直,具有方向射界大、发射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穿甲威力强和火力机动性好等特点。
坦克炮大都采用旋转式炮塔,既可保护乘员免受敌火力损伤,又可使火炮360°环射。坦克炮仰角一般仅有20°~30°。此外,受坦克车内空间的限制,坦克炮所带的炮弹一般为40~50发左右,装弹最多的英国“挑战者”坦克,也仅为62发,这是它不及榴弹炮或迫击炮的地方。坦克炮主要任务是反坦克,以在1000~2000米近距离格斗为主,远距离则由各种反坦克导弹去完成。坦克炮射击时坦克可以停止前进,也可以进行行进间射击。
从坦克投入战争以来,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57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85毫米,目前最大为125毫米。在滑膛式坦克炮中,口径最大的是苏联T-72、T-80等主战坦克,均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在线膛式坦克炮中,目前口径最大的是英国“挑战者”号装备的120毫米线膛炮,改进前的美国MI坦克和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均采用105毫米线膛炮。
不断发展的坦克家族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60年代装备的坦克作了改进,出现了美国的M60A3、联邦德国的“豹”IA4、英国的“酋长”改进型、法国的AMX-30B2等。这些坦克主要改进了弹药和火控系统。
同时,各国还研制生产了一批性能优越的新型坦克。最为典型的有苏联的T-72、T-72M、T-72M1、T-80和T-90,美国的M1、M1A1和M1A2,德国的“豹”Ⅱ,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以色列的“梅卡瓦”和日本的74式、90式。这些主战坦克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服役的,它们代表了当今世界主战坦克的最高发展水平。
在对坦克进行改进时,苏军强调坦克的火力,坦克火炮口径最大,外形低矮,重量比较轻。美国、德国则更加注重火力、机动、防护的综合性能,重视火控性能的发展,讲求行进间射击和首发命中,发动机功率比较大,较早采用复合装甲。这些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挑战者”坦克达62吨,是当前世界上最重的一种坦克。
主战坦克乘员一般为3~4人。武器配备,一般采用105~125毫米滑膛或线膛炮。主战坦克火炮口径最大的是苏联的T~72坦克,能够达到125毫米。采用的炮弹种类有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榴弹等,初速一般为730~1800米/秒。初速最高的也是苏联的T~72坦克,发射穿甲弹时可以达到1800米/秒。这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火炮的直射距离一般在2100米以内,弹药基数为39~60发。它们的越野速度为35~55千米/小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6~72千米/小时。其中德国的“豹”Ⅱ和美国的MI坦克速度最快,可以达到72千米/小时。
现代坦克
现在的坦克,钢壳更厚了。有些坦克炮塔前面的装甲厚达250毫米以上。有些坦克还采用象夹心饼干似的多层复合装甲。这种装甲的里、外层是钢或其他金属,中间是陶瓷一类的非金属材料,使它抗穿透能力提高了好几倍。
此外,使坦克的身材变矮些,也是一种提高防护能力的有效办法。所以世界各国制造的坦克,个头一代比一代矮。现在世界上最矮的坦克是瑞典的S型坦克,身高只有1.9米。
在加强火力方面,现代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从85毫米到125毫米,有的甚至达到152毫米。这样,它的火力就越来越猛,威力也相应增大了。
这些大口径的坦克炮,能够发射各种高效能的穿甲弹和破甲弹,有的还能发射反坦克导弹,所以坦克炮是用来打敌方坦克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型的坦克上都装备了现代化的人控系统,包括电子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机、红外夜视仪、自动装弹机等等,能使坦克无论在云雾天或黑夜里,或行驶在陡坡沟壕中,都能很快地捕捉目标进行射击,在几秒至十几秒钟的时间内将目标摧毁。火力和准确性都大为提高。
现代坦克每小时能跑四五十千米,有时甚至达八九十千米。即使在土质松软的沙地上,它也能像走平地一样驰骋自如,每小时跑三四十千米。
现代坦克的机动灵活性好,还表现在加速性能方面。即它从静止起动到加速为32千米/小时,只需要六七秒钟,这是相当灵巧和快速的。这样,当导弹或炮弹向它袭来时,它或是作蛇形运动,或是突然加速前进,从而使导弹或炮弹扑空,避免挨打。
当然,坦克自身也有弱点,其一是顶盖和车底的装甲薄,容易被击穿。其二是坦克的内脏虚弱,这也是一个容易被击中的部位。坦克的肚子甲装了不少炮弹、燃料和其他易燃、易爆的物品,坦克的尾部还装有发动机。一旦中弹,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其三是铁脚板——履带比较脆弱。如果履带被炸断了,坦克就会瘫痪在地,寸步难行,干等着挨打。
坦克虽然有这些不足之处,但和它的特长比起来毕竟是次要的。从坦克在现代地面战争中所取得的战绩和它发挥的突出作用来看,它无愧于“活动的钢铁碉堡”的称号。
未来的隐形坦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陆军战车制造部门,一直秘密进行隐形坦克技术的研究。尽管隐形坦克要到2000年以后才可能部署,但美国陆军和工业界在隐形坦克技术的研制与试验方面已经获得进展。曾经研制出的一种由高强度S-2型玻璃纤维加热固性聚酯树脂压成的复合材料,已于1989年6月用它制成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这种材料对光波和雷达波反射比金属弱,可制成最佳隐形结构外形,能减弱坦克的热辐射信号,并使车内噪声降低5~10分贝。坦克的隐形技术之一是降低坦克红外辐射。主要措施行采用热损耗较小的发动机在燃油中加人添加剂,使排气的红外频谱大部分处于大气窗口之外;改进通风和冷却系统,降低坦克温度等等。二是在坦克表面涂敷迷彩或挂伪装网。迷彩有的兼有吸波作用,可降低坦克的目视发现概率,还可减弱坦克的红外辐射。三是降低坦克噪声。如M1A1坦克采用噪声较小的燃气轮发动机,坦克结构设计引入隔音、消音技术等。
在未来的坦克作战性能方面,机动性、装甲防护能力、火力强度固然仍作为坦克的重要指标,但隐形能力对于坦克的自我保护和隐蔽近敌作战,已成为各个国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现代机器人坦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开展了机器人坦克的研究。1983年美国陆军公布的《装甲战车科学技术规划》,将战车机器人列入发展规划。
军用机器人车辆可以用6个轮子,也可以采用履带作为运动装置。这种车辆的行驶有的是采用遥控设备来驾驶车辆,有的是把辖区内的地形图输入电脑。车辆上的摄像机随时把所在地地点地形拍摄下来送入电脑,电脑把摄下来的地形与记忆的地形进行比较判断,给出控制指令,使车辆沿要求的道路行驶。车上装有能自动发射的武器系统。若是只想使入侵者丧失战斗力,就用高音喇叭,通过强烈刺耳的噪声使入侵者精神失常,若是想消灭入侵之敌,就可通过枪榴弹、机枪、导弹等将敌人杀死。这种机器人坦克可以完成战场爆破、克服障碍、排雷等特殊任务,特别是在核战、化学战、生物战的条件下,能连续进行战斗。机器人坦克还能自动发现井跟踪目标,在靠近目标时精确瞄准、射击并将目标歼灭。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动用了由田纳西州遥控技术公司提供的18台机器人来清理战场,这种机器人装有多重履带,可适应各种地形,能爬45°的斜坡,能在狭窄的走廊内进行作业,能够清除炸弹、地雷和排除哑弹。由此可见,现代机器人坦克已经进入实战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