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8500000005

第5章 经典新读(4)

在《三国志》中,虽然周瑜在战争中“亲跨马掠阵”时的确中了一箭,曹仁听说他卧病不起,便“勒兵就阵。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南郡为刘备所得,况且赤壁之战以后,周瑜还领南郡太守。“一气”之事,从何说起?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计策实施后,却被孔明识破而留下“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柄。试想在当时,刘备羽翼尚未丰满,周瑜的计策若当真被吴侯采纳,恐怕整个历史都得改写了。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述是,刘备后来知道了周瑜的这封上疏,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而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可见他自己也不大放心呢。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倒是真有其事,这种政治婚姻可以说是任何朝代都不稀罕的事,历史上的孙夫人,应该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牺牲品。

所以说,小说终归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纯粹是作者虚构的,而赤壁之战根本是周瑜和鲁肃的功绩,和诸葛亮则毫无瓜葛。而借东风更是算不得什么。因为11月起东风是常事,不仅诸葛亮知道,周瑜也知道,曹操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生活常识,说不上是诸葛亮通晓天文的缘故。羽扇纶巾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这种白羽扇是当时名士的必备之物。依年龄、级别来说,白羽扇更应是像周瑜、鲁肃这样的人的标志性物件,而不是如今诸葛亮一个人的专属。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中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袁枚《随园诗话》谈及有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话被人一直讥为笑柄;又有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这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鲁迅、胡适这样的文学巨匠在评论《三国演义》时都为周瑜说过叫屈的话。

在历史上周瑜较诸葛亮年长寿薄,成名也更早,两人实际根本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三气周瑜了。其实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有所出入乃是常事,但像《三国演义》这样千古流传,人人开卷有益,以致完全取代了正史而被当成确凿可信的历史记载,从而改变了整个民族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可能是罗贯中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不容质疑的。但对于历史,人们应该抱着正确而严谨的态度。华夏五千年中乱世动荡,群雄纷争不断的时代有很多。但只有三国时代获得了最高关注和最多的争论。时至今日,三国的浪潮还在不断影响着后世的人们。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来看待历史,理应还周瑜一个本来与清白!

从“温酒斩华雄”看关羽形象的升迁与神话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片断,表现了关羽赫赫武功的第一个重要情节: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董卓部下勇将华雄先是斩了鲍信之弟鲍忠,继而打败联军先锋孙坚,接着又连斩联军几员将领;在各镇诸侯大惊失色之际,身为小小马弓手的关羽奋勇请战,当他提着华雄之头回到中军帐时,曹操为他斟的酒尚有余温。

其实,这是个典型“张冠李戴”的情节。历史上虽有斩华雄之事,但真正的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那位华雄的手下败将孙坚。《三国志·孙破虏传》写得明明白白,孙坚确曾被董卓军击败,但“(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董)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自宋代以来,民间形成了“尊刘、贬曹、抑孙”的褒贬倾向,孙吴集团的人物在三国故事中往往充当陪衬,而且每每又被贬低乃至于丑化。

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原本是“勇挚刚毅”、“有忠壮之烈”的孙坚,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起身份低微的刘关张而自己却无多大本事的官僚。特别是在郑德辉所撰的元杂剧《三英战吕布》中,孙坚的形象更是遭到严重丑化,被描写成一个骄横倨傲、色厉内荏的草包,一个武艺平常、好吹牛皮的小丑。当吕布前来挑战时,他假装肚子疼,不敢出战;后来勉强出战,又被打得大败,丢盔弃甲而逃;张飞夺回盔甲,孙坚欲斩张飞泄愤,真是好气又好笑。这般随意的描写,显得可信度不足。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吸取了《三国志·孙破虏传》的主要内容,描述了自告奋勇担任先锋、斩胡轸、拒绝董卓联姻之议等情节,表现了孙坚“勇挚刚毅”的一面。

对于“斩华雄”一事,罗贯中作了较大改造,将它加在关羽的头上。这样处理,对孙坚来说仍然很冤枉,但《三国演义》写到他“因袁术不发粮草,军心动荡,华雄趁机偷袭而败”时,仍不失英雄本色;而对关羽而言,“斩华雄”一事让他因此威名大振,实在是一大幸事。由于罗贯中巧妙地侧面描写,层层烘托,虚实结合,将关羽勇猛无敌的气概写得十分传神,这一情节被公认为《三国演义》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篇章。

关羽其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关羽在世时为别部司马、偏将军、汉寿亭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前将军,死后被刘禅追谥壮缪侯。可是在千年之后,被一再加封为武安王、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羽居然成了“武圣人”,能与“文圣人”孔子齐肩为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民间,关公更被神化。佛教尊他为“伽蓝神”,道教则奉他为能降神助威的“关圣帝君”。民众对关公的膜拜更胜于孔子,视其为武神、财神和保护商贾之神。清代,关帝庙遍及全国各地,仅北京城内就有百余处。旧时常于春节、夏历五月初九至十三日、六月二十四日祭祀之。现时,东南亚华人及我国南方众多商家店铺也有常年供奉者,且这种供奉之风近几年又由南到北逐渐蔓延。

关羽故事在民间能得以相传?应该说,它是源于民间祭祀崇拜关羽活动的伴生形式。据考,在汉代民间,有祠祀忠臣名将之风俗,如中原祠介子推、荆楚祠屈原、吴越祠伍子胥等。人们祭拜关羽,传颂他的故事,从而也使他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正是民间形成普遍的关羽崇拜,封建士人也接受和宣扬关羽崇拜,才得以促成封建统治者加封关羽为“王”。朝廷追谥更刺激民间的关羽崇拜活动,关羽故事也进一步演化,元代成戏,直至《三国演义》成书。这部章回小说开山之作所塑造的关公形象,对“关公造神运动”起到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覆盖面之广大与历史跨度之久长,几乎是其它历史著作无与伦比的。其间,关公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也是异常强烈的。书中的核心精采部分更多地来自长期千锤百炼的民间口头传说,关公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艺术提炼与升华,它反过来又广泛深刻地给整个社会以关公完美形象的艺术感染,以至到16世纪关公成为至高无上的神祗。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为何唯独关羽能被敬之为圣、尊之为神?

“关羽崇拜”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基于当时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真实关羽的良好德行。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之称,“并有国士之风”。他一生有众多事迹表现出很高的德行。《三国志·关羽传》中说:“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足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赤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其忠义之气,浩然天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表现了关羽知恩图报,信实至诚;“杀颜良”、“收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勇冠三军,英武神威;“尽封其赐,拜书告辞”,可见他淡泊名利,磊落光明;“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说明他明辨事理,刚直不阿,不结私情;“羽尝为流矢所中……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其侠情豪气、毅壮意坚之态震撼人心。

《三国志》中也有大段文字刻画了关羽刚而自矜之态:“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与书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正是因为关羽“刚而自矜”,使糜芳、傅士仁等“素皆嫌羽轻己”,“咸怀惧不安”,终于导致他们的背叛而关羽自己也遭斩身亡,似乎这是关羽的性格弱点。但在一般民众眼里,关羽出生布衣而能“骄于士大夫”,其自重不卑反而是值得钦佩的人格。

历史上关羽的真实事迹和德行,是关公形象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歌功传颂、百世不衰的根基之所在。

第二,关羽在世时与将士和民众的特殊关系。

关羽一生,有雄威、有功绩、也有德行,但他曾投降曹操,这是君子立身成仁之大忌。

关羽变节一事,《三国志》多处记载:《魏书·武帝纪》“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蜀书·先主传》“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蜀书·关羽传》“曹公禽羽以归”。可见关羽投降曹操确实。再者,关羽采用“降”的方式以自全,还不只这一次。《三国志·吴主传》载,关羽在麦城被围,“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后终因被擒而斩。假想,关羽如有“玉碎”之志,孙权何以“诱之”;如无“瓦全”之意,以其神威怎能被“擒”;无“降”又“遁”的前因,岂有“擒”而“斩”的后果。

但是,关羽虽失节,而人民群众并不因此而唾弃他,反而为粉饰“降曹”而做出了“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许多文章。这种“偏爱”的特殊原因何在?

有限史料能提供线索。《三国志》记有“羽善待卒伍”、“请诸将饮食相对”。试分析,关羽虽“骄于士大夫”,而对下属将士和民众能善待、有仁爱之心;虽刮骨疗毒也不耽误与诸将饮酒,说明关羽与将士卒伍及下层民众的交往和情感是非常融洽的。攻樊城时,“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这里的“群盗”必为社会底层民众,从中也可窥见关羽在荆襄乃至中原人民中的影响号召力很大。“羽威震华夏”,形成迫使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之势,这里的“其锐”恐怕不能单纯理解是关羽的军事锋芒,更重要的是民心背向的政治声势。

正是关羽在世之时,与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使关羽有广泛而深刻的民间基础,人民群众臣服其德行,仰慕其神威,珍视其情谊,所以能漠视或原谅他的过失,能祭拜他和颂扬他,才得以使关羽故事口头传诵百世不断、千年流传下来。

第三,关羽死后人们特殊的“自责”心理使然。

关羽是蜀汉名将,镇守荆土而攻曹魏樊城反被东吴斩杀。由于关羽忠诚蜀汉、善待百姓、武功神威和良好的德行,同时也因民众对关羽父子不幸遭遇的同情,人们怀念他、祭祀他、供奉他,这是很自然的事,而且中国古代民间本有在仲夏祠祀于民有功德者的礼俗,所以人们祭关羽也应是必然的事情。

人们在关羽死后祭祀他,应该说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即人们“自责”心理使然:关羽走麦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部属士卒在江陵被吕蒙占领后投降孙吴,这直接导致关羽失败被擒杀,这些叛离的士卒及家人受良心的责备反而要格外敬奉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记:“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陈寿在《吴书·吕蒙传》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使关羽失败的这一原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这段话反映了吕蒙深知人们拥戴关羽,才下工夫施“攻心术”,不惜垂涕斩同乡而取信于江陵百姓,以情动人,还使用“反间计”以动摇羽军,终于促使“众皆委羽而降”。关羽父子被斩后果出现,这些“委羽”的“士众”及其家人百姓心里如何能安稳!回想关羽一世忠义厚恩,他们自谴自责,于是以祭祀关羽的形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也是寻找心灵解脱和安慰、祭告关羽的英灵以避报应。

如果认同以上情节和分析,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有“玉泉山关公显圣”这一章节。关公英灵不散,“还我头来!”被普净点破:“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羽顿悟而去,后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这正是当时有愧于关羽的人们心理活动的写照。恐怕这也是人们何以漠视和粉饰关羽降曹变节的另一内在原因。

当然,对关羽的祭祀和崇拜活动首先只可能产生在三国之际的荆州,亦即荆楚一带。但关羽的威名在当时中原和东吴的影响也很广泛和深刻,由于曹魏和孙吴政权存在时间不长,促使荆楚区域性的关羽祭祀崇拜活动逐渐向东西南北传播扩散,从而使关羽的故事流传更广。关羽的故事最终能百世不衰、世代相传、不断繁衍,关羽形象不断提升和美化,应该说,这是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有人说,关公崇拜是封建统治阶级精神奴役人民的政治工具。不容否认,封建王朝推崇关公和看重《三国演义》,是因为其宣扬“正统”和“忠君”思想,正好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不过,我们更要看到,无论是关公崇拜还是《三国演义》,它们是人民群众的创造物,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敷演物,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所以它们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可以说,关公是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树立的一个当时社会的道德楷模。“设神礼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关公造神运动的社会效果如此久远和显著,它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是其根本原因之所在,从中体现的中华民族追求社会道德规范性的愿望也是明显的。

“替天行道”大旗下的不谐调音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李中易,本是最牛的中医,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逍遥侯书友一群:75206776,欢迎兄弟们进群讨论!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热门推荐
  • 没事玩修炼

    没事玩修炼

    一个无意练出了念力的家伙,在青山绿水间的写意生活……
  •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本书结合24位第一夫人的经历,从事业、爱情、家庭、心态、人脉、魅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将她们的成功奥秘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女人在汲取力量的同时,也能冷静也剖析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宇天兵

    神宇天兵

    天空暗暗的,暗的有些发秫,阳光被一股巨大的乌云所遮盖,彻底的消失不见,空气中似乎很寒冷,不断吹刮着的寒风预示了此刻正是寒冷的季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