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600000004

第4章 康熙与汉族文人

满人入关后,在汉人知识分子眼里就是“边夷”,由于夷夏之防的牢不可破,汉人对他们的成见很深。加上明清换代带来的动乱不安,整个社会陷入空前危机之中。顺治一朝,对文人的态度可以用“不闻不问”四个字来形容,因为当时满清政府还没有能力来和知识分子理论,康熙执政后,国家看似太平无事,基础巩固了,康熙开始了注意对文化的巩固。其实所谓巩固,不过是柔刚并举,柔是指把知识分子圈养起来编书,刚则是杀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字狱。

1、两件文字大狱

康熙虽然是个英明的君主,但不代表他不杀人。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在康熙朝,文字狱数量之多达11起。纵览这些文字狱之所以成立,无非是因为有许多知识分子否定满清的正统统治地位,才惹得仁义的君主康熙不得不杀的。从人性上来讲,康熙滥杀知识分子是畜生,但从统治地位来讲,康熙杀他们是有理有据的。至于哪一解释是正确的,要看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了。

康熙即位不久,就发生了《明史》案。事情是这样的:早在顺治年间,浙江乌程有个盲人庄廷(金字旁+龙),对历史上另一个盲人左丘明很仰慕,就想写一部与《左传》媲美的史书。但又对自己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感到担忧,便去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又聘请了一批江浙学者,对尚未刊刻的《明史·诸臣列传》等稿本进行重编,增补了天启、崇祯两朝史事,辑成《明书辑略》。编纂完成后,这位盲人去世了。其父庄允城为之刊行,于顺治十六年(1660)冬正式在书坊出售。

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年的12月,查继佐、范骧、陆圻三人发现此书“参订”一栏中有他们三个人的名字。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三个人把庄允城告到了学道胡尚衡那里。经过查询,胡尚衡从该书中摘出数十处“毁谤语”在府学门前张贴通报。庄允城急忙把发到市场上的书高价收回,又修改一遍,又通过各种关系,希望将此事不了了之。事情也的确不了了之了。

可第二年的七月,就有人将此事高发到了镇浙将军柯奎那里。柯奎将此事转告浙江巡抚朱昌祚,朱下文由湖州学道胡尚衡处理。庄氏闻讯后,一面向有关官员行贿,一面请松江提督梁化凤向柯奎说情,使事情暂告平息。而告发的人因触怒了庄允城,被巡道派兵送出境。此人越想越气,就于康熙元年(1662)初冬将初刻本直接上京至刑部告发庄氏“私编明史,毁谤朝廷”。康熙大怒,因为从他这个角度来看,该书还奉尊明朝年号,这显然就是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另外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言辞刻薄。

康熙立即命执掌大权的顾命大臣鳌拜赴杭办案。庄允城被逮捕上京,后来死于狱中,庄廷拢被掘墓开棺焚骨。1663年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最多时收监人犯达两千余人。

文人们的惨状已不忍目睹,为了几行字就把身家性命送掉,那个盲人还被人挖了出来烧成灰,这一切都是康熙的功劳。有人怀着崇敬之心说,康熙当时并未亲政,大权都在鳌拜手里。所以,此案之惨应归罪于鳌拜。可从这件事上,清廷对文人思想反抗的处理方式可见一斑。鳌拜不过是康熙的一条狗,狗都如此,更何况是主人呢。

后来的《南山集》案就证明此言不虚,此案之发生离《明史》案已近五十年。此案的主人公叫戴名世。康熙四十八年,五十七岁的他在殿试中得了个一甲二名,被派到翰林院做编修的职位,此人对史书非常喜爱,对修史体例尤其有研究。但他研究的与喜欢的往往都是近代史——明末清初的那一段。当然,这种研究再掺进了点喜爱因素,对明朝亡国的一些特殊感情就自然而然地发出来了。比如,他说:“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为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

在与他的一位学生的信中,他谈到:“本朝当以康熙壬寅为定鼎之始,世祖虽入关十八年,时三藩未平,明祀未绝,若循蜀汉之例,则顺治不得为正统。”

从以上他的“真知灼见”中可以看出,这个五十多岁、已快到耳顺之年的戴老人家真是糊涂透顶。而他的弟子们更是比他还糊涂,竟将他的言论和其他几位明末清初的文人的著作一起刻印在为他祝寿的《南山集》中,弟子们原想以此作为对老师尊敬的一份献礼,但没有想到却引来了一场文字大狱。

过不久,其言论没有被满人发现,却被右都御史赵申乔————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发现了。他参奏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

康熙就命九卿大臣审查,结果是,这些汉族知识分子都认为《南山集》确实“多属悖乱之语,罔识君亲大义,国法之所不有,文理之所不容”。满族知识分子又认为,清朝入主中国,是“得天下之正,千古之所未有也”。

到了刑部这里,戴名世的罪过已经十分大了,这样的罪应处以“寸磔”,他的家族应大人要弃市,小孩子扔到边关去做苦力。对于其他作序、捐资刊印以及藏板的有关人员都该分别治罪。这样下来,几百人牵扯了进来。

康熙看到刑部的杀人计划后,想了很久。我们说,康熙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君主。他不杀人比杀人还要阴毒。他想,杀几百人算什么呢?几十万人,我祖宗们都杀过。可对这些人,杀所起到的作用和不杀没有分别。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武器不是卤莽武夫手中的刀,而是思想。这种思想就像瘟疫一样,可以传染。死了一个戴名世,还会有无数个X名世跳出来。

他又想了想,历史很“天堂”的一段记载就出来了:当最后定罪时,他降谕除将戴名世处斩外,若干牵连的人犯“俱从宽免治罪,着入旗”,一时间,有三百多人居然活了。三百多人啊!是扬州屠城时死的汉人的万分之一呢。

但无论如何讲,与康熙初年的《明史》案相比,此案的处理结果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康熙是个聪明人,他不想得罪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借以表现他个人的严中有恩。

最主要的理由是,他还有更恶毒的手段来治理这群知识分子呢。

2、养猪政策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获得食物,就进山打猎。但仍有不少人饿死,原因是一旦碰到大的猎物或者是天不佑人,就只好饿着肚皮。有人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们把活捉的野猪养起来,又让这些野猪生小猪。渐渐地,就有了家畜。

康熙对文人的统治策略无非如此,有一些动物是要杀的,而有一些一定要养起来。一方面,可以减少杀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自己还获得了更多的食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康熙对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一面对不服统治的,则采取严厉的镇压手段。但这样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汉族知识分子,仍旧有人以写各种各样的文字来反清。康熙毕竟是个聪明人,并且他自己也是个文人。

用了诸多镇压的着数不灵后,他似乎思考了许多天。既然这些文人都写书来反自己,为什么不把他们集合起来以自己的意思来编书呢?

这样做,第一,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第二,还可以留下一些文化财富。

于是,浩大的编纂工程开始了。

他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等,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他主持编修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两万卷。

你可以想见,诸多的很有才华的汉族文人被他招来进行一系列无聊书籍的编写,哪里还有时间想其他事情?

有人说,那些编纂工程浩大,足见康熙对知识分子与知识的重视。可我们仔细看看在他领导下所编纂的书,有几部可以当作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教科书?有哪一部可以见到知识分子自己的思想?

一系列的编纂工作无非是康熙的一种文化统治方式而已,只不过比较温和,不露痕迹而已。他开始的初衷肯定不是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只是想让那些汉族文人老老实实地坐在屋子里编那些按照自己意愿增删的“破烂”。

但这种养猪政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些明末文人见康熙如此重视中原文化,如此重视文人。从前称满清为“夷”的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对知识分子如此光明的朝代,自己的反抗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文人黄宗羲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康熙对他更是礼仪有加,多次请他出山希望把他圈养起来。但开始时,黄文人不理他。康熙就矫情地命令当地巡抚到黄宗羲家里,把黄文人写的书认真抄来,送入宫内说是自己要拜读。至于读没读,只有鬼知道。

文人渴望被人重视,这份虚荣在他成为文人后就在骨子里生了根。他见一个皇帝居然对自己的著作如此重视,心里对自己的“不识时务”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但他毕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确切地说,他是当时明朝文人心中的一轮明月。如果这轮明月都把月光洒给了满清,那么,其他文人肯定会失去理想,甚至是人生目标。但他还是被康熙的养猪政策感动了,他把自己的儿子黄百家送入皇家修史局,帮助完成康熙交下的修《明史》的任务。

从汉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变节,是变相的变节。他虽然与康熙对文化的态度一致,但他不明白,康熙的本意并非是如此。他不过别让猪再长出牙来,咬到他。

黄宗羲让儿子参加康熙下令编写的《明史》一事在汉族知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认为,黄文人是汉奸,也有人认为,康熙的养猪政策起到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在黄文人以后,陆续地汉族知识分子如大历史学家徐元文、万斯同、张玉书、王鸿绪等都被康熙圈养起来。而这些人主要做的事就是吃了编《明史》,编完了吃。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康熙要人编修《明史》对中国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初康熙的本意难道就是这样的?他认为在几百年后,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种往往把历史当作现代史来解读的人全是混帐。康熙当初的意思就是让这些人安静下来,就这么简单。

为了自己的统治,他可以做任何事。比如他杀人、比如他让人坐在那里编修史书。杀人和编修史书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往往有些人看到了在今天来看才算是成果的成果,然后就大加为几百年前———根本不知道他本意的那个人吹嘘。这他妈的简直就是无耻。

事情当然不能这样绝对的看,康熙把汉族知识分子圈起来养,给他们饭吃,从人性角度来看,他做的当然对。如果,他不是有养猪这种思想,他所做的编书工程必将是尽善尽美的。可惜的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尽善尽美的事。无论事是谁做的,概莫能外。

3、李顒(读永)与傅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下令特设博学鸿词科,自己亲自主考,以次想要吸收学行兼优、文词卓越的素有名望的汉族文人。这是他继康熙十二年开科取士后又一对汉族知识分子所实施的“招揽汉人”策略。

这一年,被保荐、征召的“素有名望”的汉族知识分子共一百四十三人,后来录取了五十人。在这一百四十三人中,有两个人很有意思,他就是李顒和傅山。李顒生平提倡讲学,为关中学者推崇。与当时的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在明清之际,其影响力不可小觑。这样一个人,自然要被康熙的走狗们重视,自然也被康熙重视,他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了。但他却宁死不应考。被人抬到省城后竟以绝食相抗,别人只得作罢。

傅山本就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思想观点早在满清入关时就定性了。被人推荐后,他不去,康熙命人把他强抬进北京,他见到“大清门”三字便滚落在地,两泪直流,呜咽不止。

康熙见他还为前朝哭泣,本想杀他。但却没有,反而免他考试,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回乡后,傅山不准别人以“中书舍人”称他,他认为这是耻辱。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康熙十七年,二十五年后,已过了知天命的康熙西巡时记起了绝食的李顒,召见他。他依旧不去,可出于礼尚往来,他派儿子李慎言作代表应召,并送自己的两部著作《四书反身录》和《二曲集》给康熙。

这个时候的康熙早就把一群知识分子养成猪了,对这两本书,康熙什么态度已经可想而知,他送书与不送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但无论是傅山还是李顒,到了这步田地,你若说他对满清还有多么大的仇恨,已不现实。他们对康熙的最大反抗无非是拒不见面而已,他们绝不会再用文字去咒骂和讽刺这个“边夷”。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们被康熙感动了。这样的说法似乎站不住脚,其时,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已经被康熙圈养与软化,他们的这种软对抗背后其实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了。

我们可以把时间拉到明末清初的那几年,那个时候,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都是抗清复明,甚至在许多所谓的明朝武将纷纷成为汉奸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的汉族文人们还宁死不折。当然,文人中也有一些挺着胸膛,义无返顾地去做汉奸的人。据我猜测,这些人读了那么多书,忽然就成为汉奸,其心理压力肯定沉重如山。

我们再把这些文人的身体力行上升到文化高度上来,他们之所以不当汉奸,无非是文化立场在起作用。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明朝永远是正统,满清即使在中原呆上千年万载,也永远是边夷。他们对边夷的一切措施,大到朝廷政治,小到身体发肤的规定,都怀着敌意。当时江南地区好几次重大的抗清事件,就起于“削发”之争,即汉人历来束发而清人强令削发,甚至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地步。

这种本来很小的事情到了文人这里,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成了“夷夏抗争”的最高爆发点。知识分子们认为这是野蛮,他们懂得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并趁势把“鞑虏”与野蛮连在一起的。平民百姓的头发终于在屠刀面前被削掉了,而不少知识分子还在拼死坚持。大学者黄宗羲的老师刘宗周在清兵入杭州后就开始绝食,最终饿死。这仅仅是一个个案,文人一旦强硬起来,比武人或悲壮、或凄美得多。

可他们的抗争在康熙时,已经失去了他们希冀的水准。他们在康熙阴柔的对待下,不知该怎么办?就像是掉进了泥沙里,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最终,无数的知识分子向康熙政府伸出了手。

对待文人,康熙大概是古往今来最有办法的第一人。他给了知识分子编修书的机会与场地,让他们在里面慢性自杀,时不时地又兴一场文字狱,让不想慢性自杀的知识分子迅速地死掉。无论他对汉族知识分子的做法在今天某些人看来是多么的伟大,也无论他到底有多么卑鄙,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待知识分子,他真的是很有一套的。

同类推荐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 隐世

    隐世

    物理学家罗亚在寻找平行世界的时候,被失控的强子对撞机乱流击碎身体。可是罗亚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战国末年。强悍的大秦帝国。试图复国的周朝后裔,隐世家族的诛神计划,诸子百家对这个世界的掌控,还有来自遥远大西国的后代……这些拥有庞大势力的国家和组织,无不围绕罗亚展开了行动。这个世界,因为罗亚的到来,产生什么样的剧变?
热门推荐
  • 真神界

    真神界

    一个奴隶,机缘巧合,踏上了武道之路,在尘世巅峰,蓦然发现,所有曾经站在巅峰上的人,都已经消失不见……消失的武道巨匠、魔道巨孽,都去了哪里?曾经的热血,难道竟然都是一场虚幻的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花女情倾天下

    百花女情倾天下

    她,一个空灵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因还灌溉之情,下凡以泪报恩。却因种种算计,,尝尽苦楚。遭众人争夺,最终将情归何处?他,大漠的雄鹰,狂妄、唯我独尊,是女人为无物,却在见她的第一眼,相信一物克一物。他,中原的天子,后宫女人无数,朝堂威震众臣,却在见她的第一眼,才明白什么叫做爱情。她,皇商之女,自认美貌才华一身,百般算计,到头只是梦一场。还有,他,他,无数的英雄男儿为她痴迷,却终不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总裁的律师情人

    腹黑总裁的律师情人

    A市最著名的全盛律师所中,方妍坐在办公室里,出神的看着律师所下的车水马龙的行人,手中握着一枚小巧的钻戒,心里想的却是昨天男友向她求婚的事。和宋征宇交往了已经两年了,对于宋征宇的求婚,方妍心里是忐忑的,也是激动的,欣喜的。她经常加班,时间很少用在征宇的身上,但是宋征宇对她总是包容的,温柔的。转眼看着办公室里挂着的时钟,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半,已经是下班时间了。方妍……
  • 重生之将门狂妃

    重生之将门狂妃

    她女扮男装,毅然从军,狂剑天下,成就玄武大陆一代名将!他权倾天下,娶妃从妻,遮天荣宠,只为给她一生平安喜乐!◆◇◇◆◆◇前世,她为爱郎放弃武道,放弃花家剑法的继承,甚至割袍决裂叛出家族,原本以为幸福一生,却不想迎接她的是蚀骨地狱!家姐含笑而来,用家族秘传剑法一剑剑送走她的性命,他冷漠而来,不顾幼子哀求,生生掐断他的喉咙!他说,娶你不过为夺去你的继承权,对你甜言蜜语让我觉得恶心。他说,让你生下这个孽种,不过为让你爷爷不再是你最重要的人。他说,夺你继承权,诛你爷爷,杀你儿子,灭你家族,为的不过我和玲珑厮守一生。家姐笑容灿烂,低低俯首:“妹妹,你真傻!”真相,居然是这样——恨!恨!恨!◆◇◇◆◆◇她重回十六岁,一睁眼星眸如幽暗深渊,指尖掐紧,朱唇紧抿,暗自发誓:今生,一定改写前世!她不会让家传秘法流落他人手,她不会让出继承权,她不会让爷爷含恨死去,她不会让家族破灭,更不会再信他!弃武从文久已,没有任何内劲基础,无用之名在外,她要如何才能奋起?前世的爱郎上门,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她冷漠一笑,扬言比武决胜负,休夫!家族继承人遴选,内功比拼,武技大赛,她一剑挥洒,一扫旧日名声!外人围攻,家族危在旦夕,她一人一剑狂笑,击退强敌:“犯我者,虽远必诛!”◆◇◇◆◆◇片段:他一袭黑袍从远处走来,黑衣如墨色晕染,衣袂凌飞,一双凤眸似笑非笑,负手而立,睨天下:“什么是狂,不是口中说一说而已,而是骨子里的睥睨天下,是放眼武道无人能敌!说我女人狂是吗,不好意思,她随我——而已。”“嗯?”“嘿嘿,爱妃大人,为夫说错了,是本王随你,随你!”他凤眼流转中,满满是宠溺之色。◆◇◇◆◆◇注:女主成长史,一对一,女强男强,宠文,爽文。◆◇◇◆◆◇推荐维丝完结文:古武:《邪帝宠后》——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天下为聘:盛宠嚣张妃

    天下为聘:盛宠嚣张妃

    本文女强宠文,一对一,她是现代神偷,一朝穿越,却成了被送上祭台的祭品?废物?只能去死?她要让这帮孙子知道,什么是高智商人种,什么叫霸气侧漏!把她祭水神?对不起,水神被她收了,现在是她跟班小弟。封她太子侧妃?擦,正妃她也不稀罕!让那太子思想有多远就给姐滚多远!不过,谁能告诉她,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她不过就捡了把破烂匕首,为什么一到晚上就变萌正太钻她被窝?还有,那个病秧子美男宫主,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让整个大陆的百姓敬他如神明?她不过劫持他一回,他便紧跟着她,向她逼婚,美其名曰给她面子。她不要这面子行不行?
  •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从我进入江艺的第一天起,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的过往。当然,这样的艺术学院,绝对不会有人在我身上看出一点破绽。因为,我看起来实在是与她们没什么两样。十六岁以后,我只能用这种隐藏的方式,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再残忍,我还是愿意苟且地活着。所以,原谅我,黎诺,我背叛了你,背叛了我们最后的约定。
  • 间谍皇后

    间谍皇后

    往昔如故,他是通天阁主,她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只是当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时,竟然被她忽地踢下马!嗜虐如他君翊寒,“秦卿,你没有国家,你只是通天阁的暗谍,你不属于你自己,你是我的!”再相见,她身穿铠甲立于白驹之上,领千军万马:“君翊寒,你想要江山,可还得先问问我!”只是对面的男人黄袍白发,目光沉静。他身边的那个小鬼,拽住他的衣角,“父皇,那可是孩儿的母后?”片段一:她在一场“老鹰捉兔”的厮杀中,成为阁主月邪的猎物。——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她冷笑不语。要在前世,被自己杀死的人只会暗叹,秦卿,这名字可真和本人不合。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他想要在马背上要她,竟然被她忽地弄下马!——他阴鸷异常,咬牙切齿,“你,该死!”。她却衣袍猎猎,嬉笑如常,却被他的烈马所惊,收服不成,反手将他的爱马杀死,“一个不能为我所骑的马,要它何用?”片段二:他端着药碗的手骨节分明,苍白异常,“喝了它!”前世的身份,今世的因果。她唯求能够有自己骨肉相连的亲人,可她还是淡然接过,笑靥如花,“就这么想让我嫁给他?你就不怕,我一旦成为皇后,便会毫不犹豫的解脱?”那一刻,他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恐惧。片段三:东晋国来犯。她身披铠甲迎战对敌。奈何她怀有身孕,被俘晋营。她还没来得及等到暮回雪,君翊寒竟然赶到。他逼视众人,好似不可一世的皇者:“谁知道呢,朕的废后,不会再一次成为朕的皇后?”可是,盯着秦卿她日渐隆起的肚皮,他还是难掩眸子里的慌乱,“你不该留下它,它会害死你!”“不关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