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8300000013

第13章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孙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十五日接家中第九号信,系四月初三日四弟在县城发者,知祖父身体康强,服刘三爷之药,旧恙已经痊愈,孙等不胜欣喜。前五月底,孙发第五号信,言大考蒙恩记名赏缎事,想家中已收到。

六月初二,孙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初六日考试教习,孙又蒙天恩派为阅卷大臣,初六日入闱,初七日王大臣点名。士子入闱者,进士、举人共三百八十余名,贡生入闱者一百七十余名。初八早发题纸,十一日发榜,十三日复试,十四日复命。初三日谢恩及十四复命,两次召见,奏对尚无愆误。教习取中额数共一百二十一名,湖南得取十一人,另有全单。

十七日冯树堂回南,孙寄回红顶二个、二品补服三副及他物,另有单。大约八月初旬可到省,存陈季牧家中。望大人于中秋前后专人至省来接,命九弟写信与季牧可也。

孙等身体平安,癣疾已将全好,头上竟看不见。孙妇及曾孙男女皆好。余俟续具。

孙谨禀

评点:连升四级

这大概是曾氏进京来怀着最大喜悦之情所写的一封家书。

半个月前,曾氏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一连跳跃四级,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人们看舞台上的戏剧,对于连升三级已是艳羡不已,认为那是十分难逢难遇的好运气。不料,我们所评点的这位主人公,居然在一百五十年前,以入仕不过十年的三十七岁年纪便获得了这份殊遇,岂不令读者羡慕得眼热!

笔者的第一个感觉是,此公真正的运气好!须知就在所评点的上封信里,即升官前的三个多月,他还在与家人商议开缺回籍侍亲的事!假若那时他银钱充足,无后顾之忧,此刻说不定正携妇将雏行走在湖广官马大道上;倘若那时家中思儿孙情切,要他立即回家,此刻说不定正在禾坪上与父祖絮谈往事旧情。总之,都不可能有这等罕见的圣眷降临。对于京官而言,从二品是一个大槛,过了这道槛才算高级官员,即大臣。许许多多的京官一辈子都过不了这道槛。像曾氏这种出身农家、无任何依傍的人,即便到了花甲之年,能靠着小心谨慎、勤勉尽职而升到从二品,也算是祖宗保佑官运亨通了。那么,此公究竟是靠着什么才能有如此洪福呢?除开运气外,还有别的缘故吗?若能细细地考查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并非是为渴望升官的人提供诀窍,实在地说,是对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的探索。

可惜的是,现存的史料无法让我们过细考查,留在野史上的一则轶闻,更类似小说家的想象。

野史说,有一天,朝廷降旨,命曾氏次日中午在养性殿等候召见。第二天上午,曾氏在养性殿端坐一个多时辰,不见有人来招呼。正在纳闷时,走来一个内官告诉他,明天上午在养心殿召见。曾氏对此事颇觉奇怪,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便去请教他的座师、大学士穆彰阿。穆彰阿说,这种事过去从未有过,或许有别的用意在其间。穆彰阿思索良久后,终于明白了皇上的用意,当即封了三百两银子,叫人立刻送到养性殿管殿太监的手里,请这个太监将殿内四壁所悬挂的字画全部抄录下来,并赶紧送到穆府。傍晚时分,抄录件送到。穆彰阿对一直待在府中的门生说:“养性殿是收藏字画的宫殿,从来不是皇上召见臣工之处。皇上叫你在那里等候,很可能是在考你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你连夜把这些东西背熟,或许明天会起作用。”第二天皇上召见曾氏时,果然问起昨日在养性殿里见到的字画情况。曾氏因已背熟,故应答如流。皇上对他的观察力、记忆力甚为满意,决定越级提拔,予以重用。

曾氏这次大考,名列二等第四名,并不优异,却能得此不次之擢,人们相信必定背后有非常缘故,因而野史上的这则轶闻广为流传,但可信度似乎不大。依笔者浅见,穆彰阿、倭仁、唐鉴等人的推毂,严格修身带来的清望,诗文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因热心公益而酿造的好口碑等等,种种有形无形的汇合,造成了一个德才兼备的年轻词臣的形象,终于引起了中枢的注意而入选高层。曾氏第二天给诸弟的信里说,湖南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我们知道,在以后的五十多年里,也再未有过第二人。因此,曾氏便成了有清一代湘省空前绝后的连升四级者。从全国来看,近年来中进士十年而得内阁学士者,连曾氏在内,也仅只三人。可见曾氏官运之好,的确非比一般。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其实做官也是这样。按照当时的规矩,一个士人经过府试、乡试、会试后中进士点翰林,通常都是二十好几、接近三十岁的人了。若一个品级一个品级地爬,九品十八级,即便一辈子不折腾、顺顺溜溜地往上升,也得三十多年。待做到二品以上的大员时,早已是两鬓如雪、步履龙钟、反应迟钝了,他还能够办大事吗?古往今来,凡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者,都一定有过一两次跳跃腾升的经历,即“夜草”“横财”,才使得他在年富力强的中年时期便能居高位握重权,以获从容展布之机。试想,曾氏若没有这次的连升四级,待到五年后的时机到来之时,他一个小小的中级官员,能有号召三湘官商士绅的能力吗?又何来日后的盛大局面?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热门推荐
  • 特工帝后风九少

    特工帝后风九少

    【注意!】此文进入VIP半价销售,即一次性订阅,只须花原来价格的一半!A版简介这些家伙咋回事?平时不是气得要宰了她,就是要跟她拼了,这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师弟,你帮我看看,我是不是内伤了。”说着,某男解了上衣。“师弟,你脸上脏了,师兄帮你擦擦。”说着,某男凑上嘴去。“师弟,你一个人睡冷不冷?”“师弟……”风斩云:你你你,还有你,思想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众男顿时面如土色:“师弟,不要这么粗鲁嘛,上回你烤了少主的玄火凤鸟,还是师兄帮你顶的罪哦。”“我吃掉少主的玄火凤鸟是因为看在它受了伤,为了替它解除痛苦,不得以而为之。丫的这玄火凤鸟,想起我还来气,拔光了羽毛就那么屁点大,要不是我菩萨心肠,为了超度它,还懒得吃它呢,吃得我咯牙”B版简介【凰祁晔】我所面对的是尔虞我诈的残酷,权利纷争的无情,是刀刃相见与鲜血淋漓,你永远不要指望谁会倾其所有地保护你,唯一不被人伤害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敢伤害你。【绝月公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示弱的权利,斩云,你也不必时刻都这么盛气凌人,或许,你可以试着,依赖一下我。【凌亦】当我转过身要离去时,不要唤我的名字,你知道的,那是我最大的勇气。【凤九阙】你够了吧,不要以为你没心没肺,全世界都要陪着你没心没肺,不要以为我爱你,你就可以肆意践踏我,你凭什么,谁准你这么做!【晏青】我选择恨你,不是因为你罪无可恕,我只是不想忘记你,以恨的名义,时常想起你。【风斩云】其实我早已经满手鲜血,妈的,其实我他妈就是在装好人,你们喜欢我?谁给你们权利喜欢我?你们问过我妈问过我爸问过我没?谁允许你们不经过我的同意就自以为是为我牺牲为我付出为我流血?谁允许你们无端端撕开我的假面具自以为是说我其实很善良,老娘再说一次,我他妈就是在装好人!这一路的爱情,尔虞我诈,布满荆棘,沾满血腥,弥漫硝烟,谁与谁倾心相付,谁与谁背道而驰,谁与谁仇深似海,谁与谁生死与共,谁与谁视如不见?有时候,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所以恨浓......---------------------------------------------------------------------------------------请大家支持小乱的文,您的支持是小乱这只天字一号懒人坑后创作的动力。【支持方式】一、请您先找到最上方“会员中心”四字,免费进行新会员注册。二、注册成功后,登陆,你就可以点简介下面“放入书架”收藏。三、点“投票推荐”就可以给小乱投票了,普通会员每日可投三票,VIP会员一票抵三票。=========友情推荐======《藩王的宠妃》《黑道豪门主母》<九岁庶女>
  • 废柴狂女,嚣张异世行

    废柴狂女,嚣张异世行

    只是他的温柔还真是让自己无比的眷恋,魂穿异世,若是真的没有选择的话,她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只是……阴谋诡计又如何,她不喜欢比自己还要美的男人好不好!再次醒来,就用他凑合凑合吧……,这一世。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怎样的阴谋都于事无补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现代古武世家下任家主冷清菡,为救姐姐丧生于天劫之下,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贤妻良母难为

    贤妻良母难为

    莫黛本以为自己盲掉的双目这辈子都不会再次发挥它们的功用了,但老天似乎有意给她一次重见光明的机会,在她28岁生日的当晚安排她穿了——她该感谢老天的,真的————感谢他让她甫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挂在半崖的一根树杈上,下一秒便自由落体向下坠,身体横向着陆,直挺挺砸向岩石;——感谢他让她穿到一个女养家的女尊世界中,成为一户家徒四壁穷得不能再穷的农家中的“妻主”;——感谢他让她这个前世没什么恋爱经验的大龄女青年已经有了丈夫,三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两岁,还有一个尚存在肚子里)的惊悚现实感;——感谢他让她知道她的人缘有多么微妙,亲戚不亲,邻里不睦,丈夫吧,一个貌合神离,一个胆小怯懦,还有一个压根儿就瞧她不起.人生在世总要有个奔头,重生的惊喜很快便被困窘的现实打破——她为什么而活?她要怎么活?当一声怯怯的软软的糯糯的小猫似的童音传进她的耳内——“娘.”她看着站在面前的两个瘦得皮包骨头,明显已经病态的小萝卜头,她的心尖儿颤了,虽然这具身体里的芯儿是换了,但血缘亲情却是磨灭不去的,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一刻已经认命了——丈夫神马的先忽略不计,为了孩子们她也要努力活好。她要为孩子们支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她不求大富大贵,但至少要把孩子喂饱喂好。运用前世不多的经验智慧,再偶尔使用一下坑爹的异能,坚忍低调做人,不卑不亢行事,踏踏实实种田过日子,勤勤恳恳赚钱养好家。看着孩子们渐渐圆润起来的小身体,看着家人愈来愈舒展的眉眼,她从心底升起一种满足感。她希望日子会如此顺遂地过下去,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狗血的。她忽略了老天一直以来偏爱的“小言情”,从穿越后的那一刻她就努力摒弃掉的感情问题,渐渐显露出来。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再见,我的总裁大人

    (全文完结)城市那端,是他盛世繁华的订婚礼。城市这端,是她拖着孱弱的身体走上悬崖。庄晟天,我用四年时光换此生再无瓜葛,这场爱情虽然艰难,我却再无遗憾。庄晟天,再见。再也不见。(黎绯绯)——————在一起四年,她只是他身边一个不能见光的女人。即使他已有心爱的富家千金,还是执意将她桎梏在身边。她不求能有被爱的希望,只等着终有放开的一天。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只是等来一个又一个算计,一场又一场阴谋。当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当失去所有珍贵的,当腹中生命悄然流逝,她终于万念俱灰,让人生凄凉谢幕。。。。。——————绯绯,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失了心在你那,爱得竟是比你还早。只是现在才察觉是否已经太晚。。。绯绯,你在哪。。。。那个穿着白衣的纤细女子会是你吗。。。。。。(庄晟天)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