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个故事是说唐僧唐玄奘离开大唐国,前往西天去取《大乘真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庙里上下房间七十多间,僧客二百余人,甚是红火。唐僧等入内后,庙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闲谈间,得知唐僧有一大唐宝物——袈裟。方丈欲开开眼,请唐僧拿出一见。唐僧恐惹事端,执意不肯拿。孙悟空看不过,耐不住方丈的苦苦恳求,于是把带来的袈裟拿出来向僧人炫耀。就在解包袱时,万道霞光透过两层包袈裟的油纸迸射而出,当悟空抖开袈裟时,只见红光满室,彩气盈庭,瑞气千条,真是件世所罕见的宝贝袈裟呀!
方丈一见,顿生歹念,他当即跪倒在地,眼中含泪,苦苦哀告着对唐僧说:“我年老体弱,老眼昏花,实在无法欣赏宝物,可否拿到后房仔细观赏?”
唐僧一时心软,便允了老方丈的请求。
老方丈将袈裟拿到后房后,越看越爱,越看越想据为己有,于是就和手下的僧人商议怎样才能将袈裟夺取过来,一个名叫广谋的和尚说:“何不放一把火,将禅堂烧掉,好将他们师徒二人烧死。就算他们逃得出来,也说袈裟被大火烧在了里面,谅他们无可奈何,无非给他们些银两了事。”
方丈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就将众僧唤来,用柴草把禅堂圈了个密不透风。悟空此时尚未睡着,听见门外声响,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只见四圈大火突起,放火的和尚还在手执火把得意地狂笑。悟空一怒之下,一个筋头翻到南天门,向广目王借了“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白马,然后又念了个咒语,一口气吹过去,霎时间狂风大作,火势向四周蔓延开来,愈烧愈旺,把个观音庙烧得通红,唯有唐僧和白马所在的禅堂得以幸免。
在反转扑来的大火面前,众僧侣抱头乱窜,哭天嚎地,现在成了他们引火烧身,自食其果了。
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四周山上所有的野兽和鬼怪。风音院正南二十里处有一座山,叫黑风山,山中有一洞,叫黑风洞,洞中有一妖怪,叫黑风怪,它与这方丈素有交情,见院中起火,急忙前去相救,赶到观中,见到那方丈屋里的璀灿袈裟,认得是佛门之宝,顿时起了贪念,于是便不再救火,拿起那袈裟,趁火打劫,驾起黑云,径直返回了它的山洞。
趁火打劫一词即在此表现出来。
一碗红豆汤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雅各正在家里煮红豆汤,以扫打猎回来了,他在山里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饿,便对雅各说:“我饿得肚子咕咕叫,给我些红豆汤喝吧?”
雅各点点头,不露声色地说:“这好说,不过你要把你的长子权利让给我。”
以扫回答说:“你看,我都快要饿死了,还要长子权干吗,好吧,我就把长子权利让给你。”
雅各忽地站起来,紧逼着说:“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儿戏话,你要在上帝面前发誓。”
以扫不以为然地说:“好吧,我发誓。”
当以扫发完誓后,雅各便给了他一些面包和红豆汤,以扫狼吞虎咽地吃完,拍拍屁股,站起来便走了,什么长子不长子的,他早已忘到了脑后。
谁知,正是这句玩笑话,使得雅各在继承父亲的王位时顶替了以扫,以致使以扫遭遇了一连串非人的磨难。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以扫竟这样轻看了长子的权利。”
在我们今天看来,雅各在他兄长打猎归来,筋疲力尽的时候,用一份红豆汤诱使他放弃了长子权,这也是一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只不过,这种打劫的方式不那么明火执仗罢了。
趁火打劫有两种方式,一是见到火起,趁机去打劫,一种是自己先去纵火,特别是在人心惊意乱地去救火的时候再去打劫,不管趁火也好,还是纵火也好,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劫。
楚魏假联盟
战国时期,齐、韩和魏三国联合攻打燕国。燕国向楚国求救,楚王派景阳为将,率领一支军队救燕。
景阳的军队不去燕国,却出其不意攻占了魏国的重镇雍丘。齐、韩和魏三国马上停止了对燕的围攻,回师迎战楚军。楚军见救燕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想撤军回国。
但此时,魏军在西、齐军在东,已将楚军包围在雍丘,楚军因此被钳制在城中。无法回国。怎么办?景阳下令,打开西城门,白天派人驾着马车,夜里则点起灯火,让使者不停地往来于楚魏两军之间,其目的是造成楚、魏两国来往频繁的假象。
如此一来,齐军就起了疑心,认为魏和楚可能在结盟,准备攻打齐军,于是齐军自动退却了。齐军一撤,单独留下的魏军惧怕比它强得多的楚军来攻打它,也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风雨之夜悄悄撤走了。楚军于是得以安全返回。
刘秀用计得两城
我国东汉刘秀称帝之后,曾派建威将军耿明去讨伐张步。为了抵挡耿明,张步命令弟弟张蓝带精兵二万驻守西安,又派诸太守一万余人守临淄,两地相距不远,互成掎角之势。
耿明大军到后,发现西安城小而坚固,守城的兵将全是精锐,临淄多为大城,守军松懈,很易攻破。
耿明心中有数,即命令全军攻打西安,攻打时间是第五天。张蓝听到消息后也日夜练兵,严加防卫。
第五天的半夜,耿明集合全军,命令攻打临淄。将士们皆吃一惊,不少人认为攻打西安早已准备,总比攻打临淄方便些,都想不通。耿明说:“首先,西安守军已知我军前去进攻,日夜防守,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救别人;临淄军根本想不到我军能突然而至,防不胜防,不难攻破。我军先攻下临淄,致使西安孤立,隔断了西安与张步的联系,张蓝只得弃城而逃,可以一举二得。如果先打西安,一时攻城不下,会增加我军伤亡,其次,即使攻下西安,敌军张蓝会率兵退守临淄,两军会合,也不好对付。最后,我军深入敌境作战,不宜久战。拖上十几日,我军粮草会发生困难。”
众人猛醒,一个个争先恐后,要作打临淄的先锋。
果然,临淄并无准备,兵临城下,才如梦方醒,不到半天城池就被攻下。张蓝听说后,果然弃城而逃。耿明不费一兵一卒,又得一城。耿明“声东击西”一计,共得两城。
韩信智谋渡黄河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推翻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相当长的汉朝。但直到公元前202年,他一直都在同那些随秦朝衰亡而兴起的地方势力作战。其中之一就是魏王豹。一次,为了防御汉军的进攻,魏王豹命手下将领柏直率领全部魏军到黄河东岸的蒲坂一带驻守。柏直封锁了黄河渡口,不准任何船只摆渡,老百姓的船只全部没收。另外还派一支机动部队日夜在岸边巡逻。他认为,除了从薄坂,汉军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过河,只要守在薄坂就行了。
汉军大将韩信清楚地知道,正面攻打薄坂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于是,他在薄坂渡口的对岸扎下大寨,在营地周围插上很多旗帜,并将他所有的船只停泊于此。白天,汉军击鼓喧哗,夜晚,军营到处灯笼火把,照如白昼,人来人往,忙个不停。这些行动造成一个假象,好像汉军马上就要在这儿渡河。受到迷惑的柏直因此而完全忽视了对黄河上游的防备。
同时,韩信将其主力秘密调往黄河上游,并在陕西韩城以南的夏阳用大木桶渡过黄河。由此魏王豹遭到了韩信致命的打击。
希特勒的大骗局
1940年秋冬之季,希特勒在英吉利海峡摆出一副侵英的架势。
德军的舰艇云集在海峡,整装待命。德国飞机经常出没在英国上空,并对英国重要目标进行轰炸。还在海峡东岸堆满了各种登陆器材,各种战力物资。一列列的军用列车往来穿梭,成批的英语翻译被分配到该队,大量的英国地图也在德国军官中分发。德国电台也日夜不断地制造进攻英国的舆论。建筑物上也张贴着:“打到英格兰,活捉丘吉尔”的标语。英国上下也无不胆战心惊。
在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的时候,苏德边界却是一派和平景象。苏德两国甚至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希特勒多次在外交场合向苏联表示“友好”。德国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还请苏联代表团参观德国先进的舰空技术,同意卖给苏联最新式战斗机。苏联领导人为此十分高兴,甚至抱着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说:“我们是好朋友!”
然而希特勒导演了一个大骗局。1941年6月22日拂晓,战争在苏德边界开始了,并不是爆发在英吉利海峡。
德国以三个集团军,550万兵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希特勒这一“声东击西”的策略,使苏联猝不及防,遭受了重大损失。
用人以才
鲁仲连对孟尝君说:“您说您重视人才,其实不是这样。”孟尝君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得到人才的缘故。”鲁仲连说:“您马厩中的上百匹马,没有一匹不是身披绣衣、吃精料的,难道它们都是千里马?后宫中的十个妃子,都身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难道她们都是西施?美女、骏马要用现在的,而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说,您说您重视人才,其实不然。”
淳于髡对齐宣王说:“古人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古人喜欢美味,大王也喜欢美味;古人喜欢美女,大王也喜欢美女;古人喜欢人才,大王却偏偏不喜欢。”齐宣王说:“国家没有人才啊。如果有人才,我也会喜欢他们。”淳于髡说:“古代有千里马,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的马中选出好马,这说明大王是喜欢马的;古代有人喜欢吃大象的胎盘,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食物中挑选出美味佳肴,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味的;从前有毛嫱、西施,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女中挑选丽人,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尧舜禹汤时的人才出现,才去喜欢他们,那么尧舜禹汤时的人才,也不会喜欢大王啊。”
张敞在《与朱邑书》中说:“饥饿的人吃糟糠都感到好吃,吃饱了的人吃美味佳肴也感到没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有还是没有。从前陈平虽然贤明,必须通过魏无知才能得到任用;韩信虽然有奇才,必须依靠萧何才被信任。所以每个人才的发现都要有一定的时机。如果要等待古代的英才,必定要像吕望那样的人推荐他,那么这些人也不需要通过您来求得重用了。”
《淮南子》中说:“要等待有飞兔这样的骏马才驾车,那世上的人就不能乘车了;要等有西施这样的美女才娶妻,那终身就别想成家。不要坐等古代的英才出现,您只要对现有的人才充分加以利用,那么,手下的人才就足够多了。”俗语说:“美玉做的船和桨,没有渡江的功用;金玉做成的弓弦,没有射箭的功能。因此品德高尚而不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不是拨乱反正的人才;温文尔雅而无治理国家才能的人,不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何以见得呢?魏无知把陈平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任用了陈平。周勃和灌婴说陈平的坏话说:“陈平和他嫂子私通,还接受过贿赂。”刘邦责备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听说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一样坚守信约的人,却对战争的胜负毫无作用,陛下会重用他吗?现在楚汉相争,我举荐有奇谋的人才,只考虑他的计谋确实对国家有好处而已。陈平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又何必因此而怀疑他的才能呢?”汉王说:“您讲得好。”
宋燕做齐国的宰相,遭到罢免后,回来对他的大夫们说:“有谁愿意跟我去投奔其他诸侯吗?”大家都整齐地站在那里,谁也不回答。
宋燕说:“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容易得到而却难以任用呢?”陈饶说:“并不是士大夫容易得到难以任用,是您不善于用他们啊!您不善于使用他们,士大夫就会愤愤不平,这是您不会用人的过失,您却反而责怪他们。”宋燕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陈饶回答说:“士人连三升粮食都领不到,而您养的鸟却有多余的粮食,这是您的第一个过错;园子里的果子很多,后宫的妇女们互相投掷果子玩,而士人却连一个都尝不到,这是您的第二个过错;漂亮的绫罗绸缎堆在屋里都腐烂了,士人却得不到一件,这是您的第三个过错。财物是您所轻视的,而对于死,却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能给予您所轻视的财物,却要求士人们献出他们珍贵的生命,这就好比把这些士人像铅做的刀子一样存放着,却要把他们当做干将那样的宝剑使用,这不是太难了吗?”宋燕承认说:“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啊!”
黄石公说:“品行高洁的人,不能靠爵位、俸禄来吸引;坚守节操的人,不能靠威胁来使他屈服。招引品行高洁的人,要注重礼节;招引坚守节操的人,要重视道义。”何以见得呢?郭隗劝说燕昭王的话就是很好的说明,郭隗说:“称帝者与老师相处,称王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奴仆相处。如果礼贤下士,虚心求教,那么就会得到强于自己百倍的人才;如果主动求贤、虚心求教但不能持久,那么就会得到强于自己十倍的人才;如果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迎接,那么就会得到才能与自己差不多的人;如果高高在上,对人颐指气使,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差役的人;如果放纵暴戾,动辄打骂,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奴隶的人了。”这是古代招揽人才的办法。
黄石公说:“吸引人才归服靠的是礼义,激励勇士去死靠的是赏赐。只要明确了礼义和赏赐,所需要的人才就会到来。”何以见得呢?魏文侯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礼,田子方不还礼,太子很不高兴,对田子方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傲慢呢,还是富贵的人傲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傲慢啦!富贵的人怎敢傲慢呢?国君傲慢就会失去国家,大夫傲慢就会失去封地,而贫贱的人傲慢却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不顺心了穿上鞋就走,到哪儿还不是一样的贫贱?”
《论语》中说:“眼力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同样的东西,听力相同的人才能听见同样的声音。同心同德的人没有见面相互也会感到亲近;声音的频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互相呼应。”韩非子说:“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志趣不同就会互相排斥。”何以见得呢?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您难道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吗?为什么大家都这样不称赞您呢?”宋玉回答说:“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巨鲸。凤凰一飞,冲上九万里云霄,翱翔于太空之中,那笼中的鹌鹑怎能与它一样知道天有多高?鲸鱼早晨从昆仑出发,晚上在孟津休息,那小水池里的小鱼,怎能与它一样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单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士人中也有与凤和鲸一样的人啊。圣人有非凡的抱负,远远超过一般的人,那些世俗的人,又怎么能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长孙皇后13岁时与唐太宗成婚,当时年龄很小,不可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帮助。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她被册立为秦王妃,此时就开始对唐太宗有所影响了。公元626年(武德九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八月,太宗即皇帝位,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崇尚节俭,为人十分平和,服饰用具,力求简省。太宗觉得她深明大义,对政务往往有很好的见解,就经常与长孙皇后谈论朝廷赏罚之事。皇后却非常谦虚,她引用《尚书·牧誓》中的话回答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我是个妇人,不能干预国家的政事!”太宗坚持与皇后谈论,皇后始终不发一言。在这一点上,她是十分明智的。但这并不是说她就什么都不管,而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影响唐太宗。